環境能塑造個人?

 

看到衞福部陳時中部長的表現,直接想到艾比特克斯的格言: 環境無法塑造個人,而是真實呈現自我。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將它們視為挑戰或機遇?是承受痛苦還是接受磨練,艱鉅的挑戰不應該使我們變得更強大嗎?

有智慧的哲學家提醒我們,環境本身是中立的,它們不是好或壞。環境可能成為問題或機會,同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一個人或許認為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只會抱怨或逃避;另一個人可能將其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一般而言,我們很難為挑戰做好準備,因為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會感到自在;當事情變得輕鬆時,我們自以為無所不能。工作或生活上的失敗,甚至死亡,很少在適當的時間發生。當我們感到最沒有準備、最不可能發生的時候,它們常常會突然出乎意料就這樣來臨了。

透過對生命的挑戰,我們會改變原本自以為是的看法,當日常面臨威脅時,它可能會變得異常恐怖,挑戰可以使我們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改變我們的本能反應,需要練習和實踐,控制難以忍受的恐懼和懷疑,學習如何以不同方式看待挑戰,而不是將其視為令人害怕的事情,這樣就給了我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不管我們是否喜歡,生命中的困難會扔東西,我們可以學習擁抱幫助我們成長的艱辛事物,學會放開對自己的堅持,並對成為不同的人感到興奮。

不曉得為什麼這些人生的哲學,往往都在民進黨的官員身上看到,或許這也就是我常常在為它說話的原因之一吧!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