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之路的殖民性陰影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記者廖振輝攝)

 

中國國民黨在美麗島事件後,逐漸失去獨占統治的條件。一九八六年,黨外更組成民主進步黨,公開挑戰一黨專政。之前,蔣經國即以審慎的台灣化,因應國際變局,吹台青之風提拔了一些台灣人,但也引起殖民統治症候群的憂慮。

李登輝在蔣經國死後繼任總統,從一九八八年到二○○○年,即使他被認為保守中國國民黨體制,也受殖民性中國意識論黨人的杯葛。先是新國民黨連線趙少康等愛盟成員,在黨內叫陣,後來組成中國新黨,另立門戶。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再開放民選,趙少康以中華民國保衛戰拉高對決陳水扁之役,與二○二○年韓某選總統的「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如出一轍。前後時間二十多年,台灣的民主化之路,糾葛於殖民性黨國之徒的復辟之夢。

再說,亡中華民國者,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哪輪得到台灣人?台灣接納了流亡的中華民國政府,台灣人納稅、服兵役,等不到中華民國國家地位,幾近被國際排除,才以民主化號召包括隨中華民國政府流亡來台的人們,一起重建國家。稍有志氣的台灣人,忍受得了嗎?

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者敵視李登輝;他們對林洋港表面推崇,其實對有民選經驗、有一定社會條件的他,仍有戒心;對邱創煥雖無戒懼,但藐視之,唯唯諾諾者未必守得住黨國。李登輝藏在虎口,得大位得心應手。

相對於趙少康們殖民中國性精英心態,宋楚瑜從蔣經國而李登輝身邊經歷,二○○○年,過早露出權力的馬腳(另一匹馬,窺伺在後),拉下連戰,也讓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歪打正著,政黨輪替執政的功勞簿該記上一筆。宋曾拉攏的地方派系勢力,二○二○年,韓某接收了,但言不及義的他不自量力,徒成笑柄。現在呢?江啟臣成為黨主席,率領一群青壯派,選擇在大甲鎮瀾宮擺出異於慈湖蔣墓的象徵性演出,意味了什麼新局?

李登輝之後二十年,中國國民黨歷經連、吳、馬、吳四位主席,馬甚至連任兩屆總統。偽善者終是偽善者,仍存殖民心態,飼老鼠咬布袋,早被看破手腳,還在說三道四。國民黨面對覺醒的台灣,如果還妄想以中治台,仍附和殖民性,一定會被唾棄!(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