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舊清明 與四五脫鉤

武漢肺炎台商清明節返鄉是大挑戰?陳時中指出:據海基會消息,相關國人要回來的意願都不高,主要是因為要居家檢疫十四天;內政部長徐國勇也指出,要防止疫情擴散,線上掃墓已經越來越普遍而且效果不錯。然而,藉著此次疫情,我們是否思考一下清明節存在的意義?

以前沒有「清明節連假」這一回事,清明節是農曆三月三日,只要在這個時間之前,家族成員即可約定掃墓時間,因此早期就筆者記憶,不會有漫山遍野群聚一起掃墓的現象。但在蔣介石逝世之後,中國國民黨除了將清明節的風俗加以鼓吹之外,並將原本農曆清明節,更改為蔣介石逝世的新曆四月五日,所以民間開始有新清明與舊清明之分。其目的是藉著清明節祭祖之時,同時營造緬懷「領袖蔣公」的氛圍;其後更以「便民」為由,將假期連結,才會造成清明連假「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塞車現象!

其次,掃墓成為中國國民黨黨國教育對台灣洗腦的一環。從過去黨國上位者「祭黃陵」的公祭,連結到一般庶民階級的清明掃墓,最終目的就是要促成從國族到家族產生連結,「教忠教孝」,成為牢不可破的種姓認同道德倫理操作。後世子孫通過對本姓先賢的追思與仰慕,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易於管理宰制,並以偽造的族譜牽制台灣人的族群關係,強力塑造平埔族等台灣原民的中國人認同。

從上所述,民進黨政府應該重新檢討:一、轉型正義與建立台灣主體意識的文化認知,恢復舊清明,與蔣介石忌日脫鉤;二、取消清明節放連續假,回歸到早期台灣習俗的掃墓方式,以農曆過年後至清明節這段大約二個月的時間,讓民眾選擇自己祭祖的時間。

這樣除了可以徹底解決清明連假高速公路塞車的問題之外,也可以讓這種純樸的祭祖活動逐漸淡化政治色彩的連結。

(作者為哲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