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的第二任期

台灣總統蔡英文(中)與新任副總統賴清德(左二)20日就職。(美聯社檔案照)

台灣總統蔡英文(中)與新任副總統賴清德(左二)20日就職。(美聯社檔案照)

 

 

蔡總統已經在本週三展開其第二任的四年任期,在今後的一千多個日子裡,蔡英文執政團隊究竟要做些什麼?五二○講稿中提供了一些大致的架構。這些綱領式的舉列,例如國家生存發展策略「四大面向」,以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或者是中國最關注的兩岸關係部分,被放在「國家安全」項下,與國防、國際並列等等,引起了不少人圈字讀經般的逐字探究,企圖從中尋找出「微言大義」,充分反映了東方華文圈影響所及的行為習慣。

這種對文告字斟句酌的方式,與西方國家稍有不同。西方社會看待政治領袖的講話,著重的是演講的口才技巧與肢體語言,以及內容的最大主調是否震懾當代人心,例如林肯總統解放黑奴的短講只有二六六字,但膾炙人口;近代歐巴馬的「改變」,川普的「美國再度偉大」,不過就是一個意念,然都曾經帶領風騷,達到鼓舞國民的效果。

在東方,特別在兩岸之間,七十年來,雙方一向是拿著放大鏡,你研究我的、我研究你的,我提出一套,你得回應一套,對岸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無一例外。從這個角度聽到蔡英文惜墨如金,只用三○七字就打發完中國一再的問話,國台辦又被叫到大門口插腰罵街,北京的悵然可以想見。

許多人解讀蔡總統這樣的安排是不理會、也不鬧事,其實,從多數台灣公民的切身需求來說,未來四年期待政府應該積極改善效能的優先要務,兩岸問題確實不是一個重點。這個結論,在今年一月十一日投下選票的那一剎那,就已經做出,否則蔡賴配的對手韓國瑜理該當選,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既然八一七萬選民收起二○一八年教訓民進黨的氣憤,決定還是由蔡英文繼續連任,就註定了「中國因素」在台灣必須出局的歷史走向。

這個選民結構,也是習近平一手打造的。選前一年,從兩制台灣方案的發表,香港送中條例的延燒,到中斷赴台旅遊等民間往來,每次的政策作為,無不產生反作用力,都在為蔡英文催票。日本前駐台代表沼田幹夫就曾經以「習近平送的兩個禮物」傳神形容。主流民意如此,蔡英文必然了解:守住基本立場,就不會扣分,若企圖超越,絕對不會加分,她必得回歸基本面,在內政上扳回一城。防疫就是典型的治理範疇,持續以往,可以贏得聲望,也省得競爭陣營再酸溜溜的說:「蔡英文的運氣未免太好了一點」,將一切勝利定位為國際大環境使然。

蔡總統的第二任期,缺少了強有力的反對黨,最大在野的國民黨,幾乎進入插管階段,即使有什麼想法,已經說不出話來,這情況實禍福相倚,由於外部的監督能量不夠,執政黨本身的自省與自制能力就變得非常關鍵。偏偏歷任總統在第二任時,由於不必再選舉,往往是團隊獨斷、傲慢的開端,一旦無法控制絕對權力所帶來的集體人性弱點,聲望就會開始走下坡,施政也會虎頭蛇尾,甚至一事無成。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改選四處惡形惡狀所透露的劣根性,就是眼前的一個徵兆,相信蔡英文會想辦法跳出這個權力宿命,不會讓空有一手好牌的憾事發生。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是,有關蔡主席宣示要強化民進黨網路社群能量的這件事,國民黨江主席也這樣想,但玩得貽笑四方,就證明國民黨確實敗得可憐,這已經是民進黨的強項。然台灣的政治要真正福國利民,不只是為了贏得選舉,政治領袖應該帶領下個世代學習如何透過政策解決問題。屬於「術」的鍵盤功夫,民進黨不僅並不陌生,恐怕非常在行,最近當局所謂「被駭」所散出的一些選戰紀錄,內容之「精彩」可見一斑;若民進黨對此形成路徑依賴(或是食髓知味),這不會是讓人敬佩的「向上式」超前部署,也無助於年輕從政者治理能力的厚植。

負載著超高選票,就肩負著超高期待與責任,這個擔子不好挑,不能把頭抬得太高;若埋頭苦幹,反而會比較輕鬆,也必然可以贏得掌聲。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