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港版國安法,武肺經驗值得借鏡

 

日前某親中報社刊登「三問陳時中系列」,指責他「納美拒陸」搞雙標,對中國該解封而不解封,如何拚產業?不要把台灣經濟及人民作為祭品。但事實是,今年上半年GDP成長、出口表現,台灣都是亞洲最優,陳時中之防疫,雙標政策反而是我國經濟成長穩定的基石,這就是「陳時中經驗」。陳時中對兩岸往來做了種種限制,把商業、旅遊往來推回到三通前之水準。若不是因武漢肺炎,誰敢捋「兩岸交流」的虎鬚?但因武漢肺炎而做了,結果,台灣經濟運作反而優於鄰國。

若把時光拉回到四年前的二○一六年,二○一六年第一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為負○.○九%,馬英九的「融中政策」並未使台灣經濟「ㄟ擱發」,反而墜入二十二K悶經濟,蔡英文執政,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北京一怒之下採取「只讀不回」的兩岸「冷和政策」。始作俑者是中國,結果讓台灣政府官員免於為複雜的兩岸糾葛操心,專心於國內,經濟從此逐年復甦,股市正在試探萬三高點。這四年好景我們應可命名謂「小英景氣」。

本文提這兩件「經驗」,目的在於提醒國人及綠營的經濟官員,能從「兩岸關係要搞好,台灣才會好」的謬論解放,認清「兩岸關係不搞好,台灣才會好」的歷史事實。

今年七月一日,北京頒布了港版國安法,終結了「一國兩制」,暴露出「天朝帝國」霸權本質。蔡英文總統在出席一場茶會時強調「如果港版國安法的方向對國家造成傷害,或有不合理的現象,會考慮反制措施」。明眼人都知道,「港版國安法」劍指台灣,說是「台版國安法」的港版也不為過。港版國安法對台灣之凌遲,早已對台產生傷害,最有效的有感反制方法應是「終止港澳關係條例」,或修正施行細則,拒絕紅色資本,將港資視同中資。其實,蔡總統亦曾經在臉書上發聲,可能停止適用港澳條例,回歸「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是觀察蔡政府過去之決策過程,凡碰到「台商」都要轉彎。二○一八年的「台胞居住證」即是一例,居住證是中國治理台灣的一環,但喧囂一時的「居住證管理辦法」,因為涉及「台商」而胎死腹中。此次「港版國安法」同樣以長臂管理台灣,把台灣內地化,但恐怕還是會與「居住證」一樣,「船過水無痕」,對潛移默化中的一中市場之整合、內政化視若無睹。

把港資視為中資會影響台灣經濟嗎?上述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了我們還是「遠離中國」、「遠離香港」吧!短期或有不便與衝擊,但長期絕對對台有利。拿出勇氣,不在台商及中國的恐嚇下再次轉彎。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