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信風暴看當年黑金政治

資深財務記者王駿,以三十五年前一樁動搖國本的經濟犯罪事件寫成紀實小說《十信風暴》,上月初出書,月底就爆出前太平洋流通公司負責人行賄案,商人透過立委施壓修法的手法一如當年,但十信案「精彩」多了。

十信是一九六○年代全國規模最大的信用合作社,一九八二年董座蔡辰洲獲國民黨提名高票當選增額立法委員,隔年在立法院組成「十三兄弟」,左右銀行法修法方向,如提案准許信託公司動用短期信託資金;蔡還向官方遊說「合作社理監事可以無限制連選連任」、「信託公司可以承辦銀行業務」等。

被勒令停止營業時,十信存款總額一百五十一億元,但放款總額竟高達一百五十四億元;其中不少是蔡辰洲利用人頭貸款等方式進入自己的口袋。弊案爆發後,各分社都受到嚴重的擠兌,數千存款戶一生的積蓄血本無歸,六十多家企業面臨破產,國人對銀行的不信任,和公權力的失望盪到谷底。

一九七九年起十信即連年弊端,歷六年(一九八五年二月)才爆發,是蔣經國下令查辦的,一說是蔣為了轉移國人關注「江南案」(一九八四年十月,華裔美籍作家江南,在美國加州遭台灣情報局派去的竹聯幫殺手「制裁」身亡);沒有江南案,就沒有十信案,蔡的義父是當時權傾一時的總政戰部主任王昇,王昇及其心腹蕭政之,多年來一直是十信超貸弊案的「門神」,在黨國體制下,十信絕對可以大事化小。另一說是王涉入蔣家宮廷內的權力鬥爭(章孝嚴與蔣孝武),及藉「劉少康辦公室」名義濫權,成了太上行政院,於公於私小蔣無法再忍,陸續剷除王昇的勢力,蔡終於不保。而江南案則是當時執政黨與黑幫的另類結合。

縱惡黑金勢力早在兩蔣執政時代即已開始。不少人略知一二的鄭太吉,本是夜市的混混,因涉嫌兩起殺人案,送綠島管訓服刑,出獄後,舉國民黨旗幟當選縣議員,之後的議長殺人事件不再贅述。鄭從政的一九九○年,李登輝剛上任不久(小蔣一九八八年過世),「黑道—民代」的通路不可能在李上台後才開始架構起來。據所知,一九八一年或更早,黑道背景的議員就很普遍了。

所有的河流都有節點和源頭,但若說要溯源台灣的黑金政治,恐怕沒那麼容易。把「黑金教父」套在「民主先生」身上,是污名,也是為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黑金源頭找代罪羔羊。是對那個時代選擇性記憶的自欺,也是欺人,欺蒙後人對那個世代的懵懂。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