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前總統談到特勳區

 

作者:本土社團成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出資籌建「李登輝總統圖書館」以紀念李先生。諸先生用意固佳,但為何僅呼籲成立圖書館,不建議興建紀念館。圖/擷自公視網路新聞

作者:本土社團成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出資籌建「李登輝總統圖書館」以紀念李先生。諸先生用意固佳,但為何僅呼籲成立圖書館,不建議興建紀念館。圖/擷自公視網路新聞

 

雖不知出於何人決定,李總統安葬五指山特勳區似已成定局。但這一安排顯然並不符合家屬意願。

報載李先生令媛安妮表示,先生曾說希望身後骨灰撒在玉山,但「國家有國家的體制」,若與家屬情感取得折衷平衡,即更能顯現先生理念云云。

安妮女士這段話很含蓄,但可明白看出安葬五指山原非家屬意願,只是格於國家體制而不能不同意。由此似也不難感覺這一決定是來自何方。

安妮女士應是生活相當單純。她可能不知「國家體制」根本無權干預逝去元首安葬何等墓地,若有人祭起國家體制之說硬性要求,即是非法也非禮,家屬大可拒絕順從。

又報載有多位本土社團成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出資籌建「李登輝總統圖書館」以紀念李先生。諸先生用意固佳,但為何僅呼籲成立圖書館,不建議興建紀念館。

台北市仰德大道有林語堂紀念館,青田街有于右任紀念館。但林語堂晚年始定居台灣,于右任是以監察院為養老院死於院長任上。兩人對台灣全無貢獻,而能各擁有政府出資維護紀念館,李先生為何僅能指望有圖書館?「李登輝紀念館」豈不能更凸顯先生在台灣史上地位?

上述本土諸賢又為何未發出更能引發國人共鳴一問,李總統是否樂於長眠於和彭孟緝為鄰墓園?

硬將李先生安葬於所謂特勳區,和眾多他未必很喜歡軍事將領共處,又是否幾已近於綁架?

李先生終究安葬何處,是否仍該有討論餘地?包括家屬在內,有意見人士何妨勇敢發言?

此外,談到所謂特勳區這一命名,也不免令人感慨良深。感慨者,是軍界吹捧阿諛文化之盛,殊不亞於黨政乃至文教等界。軍方不能建立誠實、正直、樸實家風,為政者又似全不在意,從不認真加以導正,真是大可憂也。

所謂特勳,即是建有特殊功勳之謂。但試觀報載安葬於該特勳區高級將領,幾近無人能符合這一標準,入葬靠的是官大資格老。


作者建議所謂特勳區之稱,最好是以註銷為宜,以免徒惹國人齒冷。圖/擷自公視網路新聞

 

依據日前《中國時報》刊載資料,安葬斯區高級將領可分為兩類。一是在中國本土時代即位居要職,如何應欽顧祝同等是。一是曾在台擔任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職者,如蔣仲苓、陳燊齡等人。但這兩類型將領,恐都不足以言建有殊勳。

以前一類型將領而言,當年國軍剿共作戰,幾場重大戰役均是不應敗而慘敗,最後失掉中國本土狼狽退來台灣。敗軍之將,有何特勳可言?國人應能憶起,當年老蔣總統猶有自稱是待罪之身,各將領能稱特勳?更不必說古語所謂「主憂臣辱」是否也該適用。

若就後一類型將領討論,台灣自1959年823砲戰而後,即已幾是西線無戰事。各將領擔任重要軍職可能有優越表現,但終究未有機會展現身先士卒親冒矢石的勇敢,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都恐很難稱建有特勳。

所以,所謂特勳區之稱,最好是以註銷為宜,以免徒惹國人齒冷。但若硬要維護顏面,不肯取消這一命名,或可考慮將下文所舉奉入斯區,而使之多少能有名實相符之感。

1.古寧頭戰役,奮不顧身衝向共軍據點壯烈成仁的李光前團長。

2.大陳海域戰雲密布時,原在台灣度假,聞命即返防,在一江山失陷時自戕成仁的王生明上校。

3.日前以高齡去世,首位擊落米格戰機空軍英雄歐陽漪棻。

4.黑貓中隊成員,駕駛偵察機在中國上空失事,寧死不願被俘開槍自殺的陳懷(台北市懷生中學,即是為紀念他命名)

上述幾人,雖是效力於國民黨政府旗號下,但也都對保衛台灣這塊土地有其貢獻,理應受到鐘聲禮讚,也應比某些高級將領,更有資格在特勳區佔一席位,不知今之軍方高層以為然否?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