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不忘祖

 

李筱峰教授:那些罵人數典忘祖的人,往往只會背誦「黨國教育」配給(灌輸)給他的一些界定模糊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之類的政治神話,真正要他們去追尋自己近幾代的祖先,卻茫然不知。圖為李筱峰教授2017年3月出席彭明敏教授「寫給台灣的備忘錄」新書發表會。圖/張家銘,民報資料照

李筱峰教授:那些罵人數典忘祖的人,往往只會背誦「黨國教育」配給(灌輸)給他的一些界定模糊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之類的政治神話,真正要他們去追尋自己近幾代的祖先,卻茫然不知。圖為李筱峰教授2017年3月出席彭明敏教授「寫給台灣的備忘錄」新書發表會。圖/張家銘,民報資料照

 

前言

最近有一位先生強調台灣人都是「琶侃國人」,我們要「復國」。原來他將西方文獻中曾經稱台灣為Paccan,就譯為「琶侃」(學者多譯為「北港」),而且他還強調台灣根本沒有來自閩粵的移民,全都是原住民琶侃人漢化的。我提出質疑,因此,他開始罵我是「華奴化後的無恥嘴臉」、「在學習支那厚黑學後認盜作祖,臉皮也真的養成如支那人的厚比城牆」「直到現在還不承認自己的祖先,甚至污衊祖先,真是禽獸不如」。

這位在臉書上不斷罵我「數典忘祖」(統派中國人也這樣罵我)的人,讓我想起,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回憶錄,其中有一章剛好就叫做〈數典不忘祖〉,現在我就節錄其中一兩節,回答這位「琶侃人」。

年少時代我曾聽我祖父不只一次告訴我們,我們祖先是從福建同安來的。祖父還可以唸出他的祖父的原居地址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山邊里18都」。因此,年輕時代如果有人問我祖先哪裡來?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五代以前的祖先來自福建同安」。

但是覺醒之後(我有兩次的覺醒,容本書後敘),我不再這樣回答了。現在若問我祖先哪裡來?我會反問:「你問的是我的哪一代的哪一位祖先?」因為我的祖先眾多,有父系,有母系,怎麼可能全部都來自中國福建同安?

數十年來,我努力去數典追尋,替自己做出五代內的「祖譜」(pedigree chart),以下是我五代內的祖譜(請注意!是「祖先譜係」的「祖譜」,不是傳統以男性為中心的「族譜」):


李筱峰教授整理的五代「祖譜」(pedigree chart)。圖/李筱峰提供

 

我的第一代祖先就是父母二人,第二代祖先就是內外祖父母共4人,所以往上推,第N代祖先就是2的N次方,第五代祖先是2的5次方共計32人。我以前回答說「我五代前的祖先來自福建同安」,這可能嗎?第五代的32位祖先怎麼可能那麼湊巧都來自福建同安?原來我以前說的「五代以前的祖先」,只是指我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那位叫做「李巖」的祖先。其餘的31位祖先都沒有算進去,這太數典忘祖了吧!我姓李,但並非只有姓李的才是我的祖先,我五代之內的祖先查得出姓名的就有林、葉、董、楊、黃、吳、蔡、柯、謝、周等姓,還有許多未查出來(打上問號)的,他/她們都是我的血脈所承自的祖先。

跳出男性父權與漢族中心的祖先觀

這個父系、母系並重的「祖譜」,與傳統的「族譜」意義迥然不同:

一、打破男性父權中心,建立男女平權的祖先觀。請再看看我上面的祖譜表,任何一個格子(不論有無姓名)都代表一位祖先,設若他/她們當中有任何一個人不存在(也就是任何一個格子如果沒有了),往下就沒有我的出現,可見他/她們與我的關係之密切,可見男女祖先同等重要。傳統的「宗祠」、「祭祖」,只祭拜同姓祖先(亦即表中最左的那一欄位),其他的祖先都不在祭拜範圍,簡直數典忘祖!傳統的「族譜」完全是以父權社會男性中心為思考,設定某一男性(如來台開基者)為基點﹐往下記列歷代子嗣﹐我只是其後代子嗣之一。這種「族譜」又往往不列妻室全名﹐而只寫黃氏﹑林氏等,完全不把女性看在眼裡。

二、打破漢族中心,建立「原、漢並重」的祖先觀。我五代以內的祖先加起來共62位,這62人全都來自唐山的漢人或純漢人後裔嗎?怎麼可能?難道平埔族都滅種,而由來自閩粵的移民所取代?這裡面當然有許多平埔族或具平埔族血統的祖先。雖然全部都是漢姓,但其中說不定也有清乾隆時代給南島民族的「賜姓」。如果再往上追溯更多的祖先,可能平埔族出現的比例更高。所以,如果只有「唐山公」才算祖先,則對平埔祖先(或稱南島語族祖先)也簡直數典忘祖!以我所知,在我的祖先當中﹐有許多是屬於南島民族的平埔族西拉雅人(包括麻豆社﹑蕭壟社)。我曾經將我的祖譜展示給研究台灣血統的權威林媽利教授看,林教授指出其中第四代祖先的「吳意(哀娘)」可能是平埔族,她說「哀娘」的稱呼常出現在早年的平埔族人。林教授這一提醒,也讓我想起,今天台南新化(以前的「大目降社」所在地)就有許多姓「哀」的平埔族後裔。

許多心向中國的「統」派,常常辱罵「台獨是數典忘祖」。我每次被辱罵「數典忘祖」時,就很想找對方比賽,看看誰列出自己祖先的名字列得多?那些罵人數典忘祖的人,往往只會背誦「黨國教育」配給(灌輸)給他的一些界定模糊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之類的政治神話,真正要他們去追尋自己近幾代的祖先,卻茫然不知。追蹤不出結果還無所謂,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有想要追蹤,因為他們心中完全沒有母系祖先的存在,這才真的數典忘祖!

我前面所做的祖譜,是得自一位美國朋友給我的靈感。我認識一位美國朋友﹐他是來自美國加州的Ronald B McGhie(漢名牧漢龍)先生。有一次閒聊中,他談到他正在建立他的「祖譜」(pedigree chart),他出示他所追蹤建立的祖先譜系表給我看,我的眼睛頓然為之一亮。

這位美國朋友以他本身為基點,往上追溯他的祖先,父系祖先與母系祖先並重,追蹤歷代祖先的姓名﹑出生年﹑出生地,列表記錄。他本人出生於美國加州﹐他的第一代祖先兩人(即父母親)和第二代祖先4人(即內祖父母﹑外祖父母)則是猶他州鹽湖城的人﹔第三代祖先8人(曾祖父母)當中,出現兩位丹麥人﹔再往上推的第四代祖先16人當中,出現3個丹麥人、1個瑞典人、2個蘇格蘭人、2個英格蘭人﹔到了第五代祖先32人,雖然沒有完全掌握到,但出現的不同籍貫更多,除了丹麥、瑞典、蘇格蘭、英格蘭之外,又有愛爾蘭人和冰島人。

這位美國朋友的「祖譜」給我很大的啟發,美國人牧漢龍先生的祖先們,各有不同的籍貫或國籍。喜歡用「祖籍」來思考「國籍」的所謂「中國人」,看了這份「祖譜」之後,是否會罵「美獨」份子「數典忘祖」呢?

原來我是雜種

國家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祖先則當然是以血緣為思考。建立獨立自由的國家當然是我的理想,但了解自己的血緣,也是出於好奇和情感。為了瞭解自己的血緣,我特地請林媽利醫師幫我抽血化驗,結果報告出來了。以下是林教授給我的血統分析報告:


李筱峰教授血統分析報告。圖/李筱峰提供

 

報告的結論說:「李筱峰先生的母系血緣應來自印度東北方的少數民族。父系血緣為非華人東南亞的血緣。組織抗原屬於閩越族人的血緣。」我不僅有南島民族血緣(報告中使用「非華人東南亞血緣」)以及來自中國的閩越族。所以我的血統不是單一來自中國,也不是單一源自台灣原住民族,而是混血的。我相信台灣人當中像我這樣混血的人很多(根據林媽利醫師的研究報告,比例高達85%)。更讓我驚訝的是,我的母系血緣竟然還有來自印度東北方的少數民族。當我得知我有印度血統時,我哈哈大笑告訴林媽利醫師:「你知道我小時候的綽號叫什麼嗎?我小時候很黑,家人常常叫我『印度仔』。」林醫師聽了,笑著說「這麼巧!這麼巧!」。

為何我的母系祖先中有印度血統?我以台灣史研究者的背景來解讀:在荷蘭殖民台灣時期,曾經從印度引進120頭的黃牛來台灣,還設「牛頭司」的機構來管理牛隻的養蓄事宜。牛要引進台灣,不可能牛隻自己搭船來,必得有人引領。荷蘭時代確實也有印度人被帶來台灣。所以生長於南部的我,在母系祖先中會有印度人,應該不難理解。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