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隔離,就白搭」 台灣人看德國防疫

「沒隔離,就白搭」
台灣人看德國防疫:

今天德國總理梅克爾由南德的巴伐利亞邦邦總理居德(Markus Söder)及北德的漢堡首席市長(即邦總理)曾篩爾(Peter Tschentscher)- 漢堡和柏林及布萊梅一樣,都是一市為邦 - 的陪同下,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和其餘十四邦邦總理召開六月以來的第一次防疫聯席會議並作出多項決議,其中最關鍵的是有關「隔離」的部分。而這部分又和「度假」息息相關。

首先,台灣人看德國人的防疫措施,要考慮到一個扮演極重角色的概念:度假。要德國人夏天不度假,就像要台灣人盛署不開冷氣是一樣的要命。度假在德國是行使人權,不給度假屬不人道行為。真的,不開玩笑,失業者一樣要度假,地點、等級有別就是了。我覺得很合理,台灣有一天亦當如是,既調節身心,也刺激經濟。

可能很多人忘記了,德國自四月十三日就已實施「入境一律隔離十四天,且無所謂高低風險區之別」。這點其實早就證明,德國和台灣一樣都認定「十四天的隔離」是防疫第一良方。差別就在「度假」這兩字。

四月十三日開始的「入境一律隔離十四天」的政策一路執行到六月時,有了「新事證」:其一,自六月十五日起,德國開放國人可旅遊歐盟、英國、挪威、瑞士、冰島等國。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入境一律隔離十四天」改為「自非高風險地區入境者免隔離」(其實主要是度假返國者)。
如此,到了8月8日,又(改)規定,凡自高風險地區返國者須在登機前兩天取得檢測結果陰性證明,而所有入境者,不分高低風險地區,下機後則須一律接受檢測(免費),四十八小時內可知結果。

這樣,重點來了!!!,作了這些篩檢,結果若是陰性,就可免除「隔離十四天」之苦。各位想想看,若依舊「一律隔離十四天」,大概十個有九個就會被迫放棄度假了。這可是代誌大條。所以才會一方面勸導民眾不要去高風險地區度假,一方面再配合以入境普篩來給予取代「十四天隔離」的要求。

各位可以想像,這樣作的結果就是接連數周,確診人數節節攀升。官員中最憤憤不平且憂心忡忡的就是漢堡邦的曾薛爾首席市長。他本身是醫學實驗室學者,八月十七日,他在德國公視第一台的某節目裏(Hart aber fair)公開批評此可規避十四天隔離的入境普篩是日來感染人數急劇上升的原凶,在節目中,他說,最好還是執行「一律十四天隔離」,實在不行,至少要在隔離四至五天後再檢測一次,若是陰性結果,才能出關。
此話一出,隔天開始就有其他媒體如北德廣電(NDR)、鏡周刋(der Spiegel)和時代周報(die Zeit)相繼專訪或報導。台灣也有媒體轉載報導並正確地指出,漢堡市長反對普篩。
然而一直到昨天,仍有一些自稱看了原文報導者胡亂指控「綠媒以假新聞帶風向配合順時中的「隔離防疫政策」。例如鏡周刋8/21網路版的專訪之標题根本就是「「度假返國者:沒隔離,都白搭」(Urlauber aus Risikogebieten. „Ohne Quarantäne geht es nicht“),還有人硬説,他是主張「普篩」的。

我在德國有地利之便,不忍苛責這些胡亂指控者,只希望斷章取義、去脈胳或省字典的閲讀方式不要再繼續。

今天梅克爾總理與十六邦邦總理之防疫聯席會議的結果,至少有一部份,可說是漢堡曾薛爾首席市長力挽狂瀾的結果。當然,不會只有他個人的努力而已。

今天的結論,有關「隔離」部分,梅克爾總理親自宣布:

1。強調及提醒:高風險地區返國「十四天隔離」的規定從未取消。

2。(盡可能)自10月1日起,自高風險地區返國者一律隔離十四天,要縮短者得在第五天後作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始得提前出關。

2。自低風險地區返國者,免檢測、免隔離。

3。入境檢疫卡表格應電子化並據實澈底執行,好作扎實完備的追蹤。隔離者違反相關規定者將重罰。

4。針對無必要理由而依舊赴高風險地區者,將修法取消其因隔離而補助薪水損失的措施。

至於有關該戴拒戴口罩部分,罰款起跳五十歐元(只有薩安邦 - Sachsen-Anhalt 拒絕配合)。

普篩部分,九月後,將主要針對高風險人口或社群如老人院,學校、幼稚園亦考慮。細節九月八日再作討論。

以上先作此説明。毫無疑問,口罩也好,隔離也好,我們是可以看到其中台灣順時中的模式,但是還是台灣較為嚴格,十四天,基本上沒得商量。然而,我同時也要指出,各國地理、文化、經濟條件都不一樣。台灣心夠細,但本錢不夠粗。吾人慶幸之餘,仍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穩扎穩打,以免自亂陣腳,
- 或影響睡眠,晚安!

< 資料來源:謝志偉粉絲頁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謝志偉

謝志偉
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現任台灣駐德國代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