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該不提為妙

 

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盜用「全體國民」稱號,所炮製黨味十足黨版憲法,所以少提為妙。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盜用「全體國民」稱號,所炮製黨味十足黨版憲法,所以少提為妙。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本年5月初,台獨聯盟陳主席曾呼籲當道,520就職演說勿再提「中華民國」這一稱號。其後我也在《民報》網站發表〈中華民國不提為妙〉一文,呼應他的建議。

我在該文所舉理由,是口口聲聲中華民國,容易誤導國際,認為台灣實際是一中國政治實體,進而達到台灣這塊土地屬於中國,無可避免的結論。我在文中未曾舉出的另一理由,是「中華民國」作為國號,是只能純供內銷虛幻名號,滿嘴中華民國,也容易予人似也仍在夢中不良感受。

但是比「中華民國」更應該儘量少談,不提為妙的是「中華民國憲法」。本文即就此作一檢視。

「中華民國」雖然已是過去年代國家稱號,終究沒有出身不正汙點,是外來政權大清帝國覆滅後,中國人,或應更正確稱為漢民族復國成功,所建立新國號,並無見不得人之處。

「中華民國憲法」黨味十足

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則是國民黨盜用「全體國民」稱號,所炮製黨味十足黨版憲法,以遂行其中國空有憲政美名,仍牢牢控制在訓政精神下意圖。所以可謂該「中華民國憲法」,出身來歷並不很正當,台灣有此憲法也不是很光彩。現時國人縱不敢如辜寬敏先生所呼籲廢憲、制憲,至少也該儘量避免作為論據引用,為國家保留顏面。

何謂訓政時期,時下多數國人恐未必了解,在此有必要小作介紹。訓政時期也者,是遵照孫文意旨,以中國人民多屬愚民,有必要先以黨治國,訓導人民認識民主政治,作為進入憲政時期之準備。然而實際表現都是厲行黨化,以黨亂政。胡適即曾譏刺之謂所行多不足為訓,又何足以言訓政。

今天中華民國憲法,是脫胎自1936年在中國本土擬具的所謂「五五憲草」(該憲草是該年5月5日公布,故名)。

憲法阻礙台灣人民表達自由意志

然而1936年正是黨意橫行,所謂「黨權高於一切」,「黨外無黨」,違反國父遺教即是大逆不道時代,此一憲草出爐,自也是黨味十足。其後雖也經學者張君勤整修粉飾一番,也終未能收到使其脫胎換骨,根除黨味效果,以致該憲法於七十餘年後,仍在台灣阻礙人民表達自由意志。

其後於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所謂制憲國大,出席代表有云是1355人,也有云多達2000人。人數龐大,絕大多數屬國民黨籍該批制憲國代,出席惟一任務,即是擔任投票部隊,「表決通過」該一換湯未換藥五五憲草,讓多年來雖不斷向人民強迫推銷,究竟仍屬走私貨的黨義教條「三民主義」,得以堂而皇之寫入憲法,從此成為不容質疑國家典章。此所以難怪當時的蔣主席於閉幕典禮致詞時,即得意洋洋聲稱該部憲法「使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的新中國」。

私菸私酒經公賣局認證成為合法商品,豈不可喜可賀?

但當時黨籍制憲國代,似不以僅將三民主義塞進憲法為滿足。依據青年黨元老李璜先生回憶錄,該等代表曾強力主張憲法開宗明義第一章,應宣示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共和國」,具見其黨性之堅強。但也幸好該一主張未獲通過,否則其後在台灣大家呼口號,即須高呼「中華三民主義共和國萬歲」矣,豈非更令人叫不出口也聽不下去?

不幸擅長考證作家李敖已死。他倘若尚在人世,則煩他就當年黨籍國代來歷背景做一詳細查證,定可有不少極有趣發現,也更能了解到憲法「前言」所稱國民大會係受「全體國民之付託」,可信度究有多少。

所以綜上所述,應可謂中華民國這一稱號,至少沒有出身不正汙點,但國人對這一黨版中華民國憲法,則恐很難也能如是看待。

很令人擔心的是,時下朝野藍綠要人對外談話,都經常提到這部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或以之作為例行官話內容,或引以捍衛自身所持主張。這一現象其實很具有潛在危險性,頗能危及台灣國家形象。


作者提出:依據青年黨元老李璜先生回憶錄,該等代表曾強力主張憲法開宗明義第一章,應宣示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共和國」,具見其黨性之堅強,幸好該一主張未獲通過。圖/民報影像處理

 

國人應避免提到憲法為妙

假定某來訪外賓(如捷克參院韋德齊議長)眼見藍綠政要動輒中華民國憲法。因而好奇心發,要一觀憲法內容,結果發現民主台灣的憲法,居然是要依據某一特定人物遺教,又要基於某一特定政黨理念,則恐會大感驚奇,而認為台灣不是正常國家。

我在三年多前曾撰有〈憲法與老姑媽〉一文發表於《民報》網站,以精神失常老姑媽比擬台灣現行這部憲法,諷示國人實在避免提及為妙。現即將所引用譬喻重複一敘,作為本文結尾。

昔年美國中等家庭,若不幸有一獨身精神失常老姑媽,基於倫理考量,又不忍將她送入精神病院。遇有賓客來訪,即只有將她領入二樓臥室,以防她出現在客廳有怪異表現,而損及該戶人家聲譽。

國人對於現行黨版憲法,若不敢如辜寬敏先生所示廢除,沒有辦法的辦法,也即是儘量避免提及,以免引發國際人士好奇注意,也可謂仿效美國家庭對待老姑媽之故智也。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