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史觀與新課綱

目前為止,新課綱所引起的討論,似乎都圍繞中國史教材內容的刪改。我以為,真正被新課綱刪改的是「偉人史觀」。

偉人史觀的正反兩方,簡言之即為「英雄造時勢」或「時勢造英雄」。有人發難一○八課綱說:武則天等著名中國史人物不見於部分教材,然筆者上學期代課國一之台灣史,發現許多台灣史上留名之人,可見度也明顯降低:三大民變領袖被放在一個附屬欄內、林獻堂與蔣渭水之名只在課文中各出現一次(至少筆者當時手執的某版教材如此)。一○八課綱明顯偏重大環境之演變,而非聚焦於「人物」,誠可謂偉人史觀之反方。

如同國教院日前所言:「一○八課綱…不是要訓練學生成為歷史專家,而是讓『新世代公民』了解自身存在的世界如何形成…」是故,偉人史觀本身是對是錯,大可交由歷史學者們討論。然而,就引領學生成為「新世代公民」的課綱目標來說,我以為教材內存有適量的偉人史觀,仍有其正面效益,原因有二。

面對108新課綱遭質疑刪除部分特定歷史內容,國家教院研究院聲明指出,歷史科非培養學生成為歷史專家,而是連結世界、著重文化生活,涵養世界公民。圖為國教院舉辦教科用書展。(資料照)

國教院舉辦教科用書展。(資料照)

 

 

 

其一是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的代課經驗是:許多孩子對「認識人」很感興趣,尤其認識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是故青少年喜愛追星、cosplay、交友app…如果歷史課是有人物的,必更容易喚起學子們「自發、互動、共好」。

其二是「新世代公民」這個概念本身。人類至今最成功的公民社會,當是古羅馬。古羅馬人以公民身分為基礎,發展出巨型帝國,且其遺產仍為現代歐美文明之重要根基。而古羅馬人的讀史方法,正是典型的偉人史觀。即李維(Titus Livius)所言:「關於羅馬建城以前,或是萌生建城意圖以前的歷史,比起單純把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倒不如用充滿詩意的傳說來綴飾。因此,對於這段歷史我並不想做出肯定或是否定…將戰神馬爾斯(Mars)視為羅馬創建者之父,同時也是所有羅馬人之父,也很合適吧。」

今天網路發達,壞事更容易傳千里,故若要依李維所言,再「造神」哪一個人,自也不易。然吾人可將「偉人史觀」縮小為「要角史觀」即是,作為引起學子興趣之動機,以及公民社會之借鏡。望未來課綱能於此方面再有調整。

(作者為清大歷史碩士,曾任中學歷史科代課,現進修教育學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