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的價值與教學

 

作者認為,推行母語的教育,是進步與包容社會的象徵,也是普世的價值,唯有重視母語,文化才得以原汁原味的流傳。圖為2019世界台語囝仔文化營,台語教學。圖/擷自台灣羅馬字協會臉書

推行母語的教育,是進步與包容社會的象徵,也是普世的價值,唯有重視母語,文化才得以原汁原味的流傳。圖為2019世界台語囝仔文化營,台語教學。圖/擷自台灣羅馬字協會臉書

 

 

《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8年12月25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隔年1月9日公布,並規定「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且依據第18條條文規定,此部定課程應在十二年課綱實施後3年啟動,換言之, 2022年8月起,國小到高中皆須開設國家語言課程。因此,近一年多來,本土語言教師即緊盯著相關的課程教學時數之討論與課程審查進度。同時,國、高中學校端,卻也擔心安排本土語言課程後,極可能壓縮其他課程的時數與學習。甚至,近日有一電子媒體,更以聳動的標題指出,《國家語言發展法》已使108課綱頻臨危機。所幸,教育部蔡次長表示,希望立法院能儘快組成課審委員會,俾能如期推動。

推行母語的教育,是進步與包容社會的象徵,也是普世的價值,唯有重視母語,文化才得以原汁原味的流傳。甚且,國家語言的學習,不僅不會危害課綱,相反的,更須將其納入課綱,俾能落實提倡母語的政策。不過,欲達到有意義的國家語言之教學,學校、教師以及教育部等,尚須做足夠的準備,尤須避免虛應故事,得不到預期效果,也辜負了立法的美意。

校園集會應以多語言進行

另外,除列入學校正式課程之外,亦應開創本土語言多元學習的機會,例如:本土語言宜融入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人文與藝術等學科教學,並請熟悉母語的學生適時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學,效果更佳。此外,校內集會,亦盼能以多語言進行,突破以往單一語言,代之以多語言的溝通與表達,蔚為風氣,其效果與影響應比計較於每週排幾小時,或排到哪一年段的爭論來得有意義。歐盟國家皆強調,除了母語之外,也鼓勵外語的學習,以利國與國之間的移動,這是推動國家語言政策與教學的好先例,值得借鏡。

咱們的年輕一代,既多已熟習「華語」,然而,為了促進不同族群的理解、接納與融合,反過來學習母語,認識母語更有其必要。所以,教師在學科教學進行中,也可擇機使用不同的語言,以釐清或比較其奧妙,並能幫助理解,例如:生活中,常用的「速度」(Velocity)語詞,其實,是具有方向性的物理量,「速率」(Speed)則僅說明運動物體的快慢程度,沒有方向性,但除了在課室上,少有人說到「速率」這個字。倒是台灣高速鐵路THSR(Taiwan High Speed Rail),其英文字用了Speed,則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若能適時引入英文單字,學生將更能注意速度和速率的區別,所以,不僅是「雙語」,多語,更是很有力的溝通工具啊!

常言道:「多學一種語言,宛如多開一扇窗,可以看見不同的世界。」,根據語言與心理學家指出,語言、思考和文化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提供學生機會至少學會一種國家語言,確實有多重的意義,值得戮力實踐。

< 資料來源:《民報》【民意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