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豬神邏輯 老美難懂

過去十年來(二○一九與二○一○比),美豬出口值增加四十五%,美牛則倍增,前者平均每年成長約四%,後者約八%。

美豬已進口台灣廿餘年,但因為國人愛吃國產溫體豬肉,目前國產豬市場占比達九十.六%,而去年美豬出口兩百六十七萬公噸,僅一萬一千多噸來到台灣,在台的市占率僅一.二%。

中央社報導,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秘書長張生金表示「目前開放進口的不含瘦肉精美國豬肉每公斤才新台幣卅五到四十元,幾乎是國產豬肉生產成本六十到六十二元的一半」。可見美豬的低成本,在台灣市場沒有殺傷力,這麼多年才累積這麼一點成績。從行銷角度來看,產品「差異化」(台豬的口味、溫體豬的偏好),讓美豬的「低成本」優勢或策略,完全起不了作用。因此張生金接著表示「如果輸入含瘦肉精的豬肉,價格更低,衝擊可能會更大」,這話是不合乎行銷邏輯的。

國民黨反(萊)豬不反(萊)牛,牛豬分離的理由是:國人吃牛肉的人少,吃豬肉的人多。這個理由更禁不起進一步檢驗。

台灣牛肉市場中,本土牛只占五.三%,最大宗為美國牛,占四十六.六%,去年進口六萬四千多噸,與二○一二年比,成長近三倍,表示美牛頗受國人青睞。以兩千三百萬人計算,去年平均每人食用美牛約三公斤,美豬是半公斤,足足有六倍。考量牛豬食用人口的懸殊,應數倍於此,換言之,攝取過多會危害健康下,這些牛肉饕客其體內累積的萊克多巴胺,才是該被關注的重點。難怪批踢踢上有人留言:「幾十萬噸美牛吃完都不怕,八年後突然要反DPP,再跟我說怕」;「哪有瘦肉精在豬肉不能吃,在牛就可以」。

從經貿角度來看,美國在意的重點是「維持貿易(對美國而言)的公平性」。在美台關係空前友好氛圍下,台灣渴求加入貿易協定;美豬在台的市占率(對養豬戶的衝擊)又這麼微小;執政黨有高支持度,而反對黨當年也開放美(萊)牛,台灣朝野應當不會排斥豬隨牛後才對,但,這次似乎踢到鐵板了!

台灣輿論的碾壓美豬,不,台灣的神邏輯,老美是難懂的。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