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黎智英?

 

陳前總統(左)和黎智英(右)的遭際,是否大有驚人相似之處?他是否可視為台版黎智英?圖/擷自陳致中臉書、立場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陳前總統(左)和黎智英(右)的遭際,是否大有驚人相似之處?他是否可視為台版黎智英?圖/擷自陳致中臉書、立場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香港公民黎智英鐵鍊纏身押上法庭,醜惡鏡頭,真恍似時光倒流,又回到中古宗教法庭酷刑迫害異端時代,可說讓世人大開眼界。

黎智英不是江湖狠腳色,又已年逾古稀,依理並無暴力抗拒襲警可能。鐵鍊加身嚴格「戒護」也並無必要。這一折辱威嚇黎氏動作,無疑是遵奉「中央最高指示」,傳達的訊息是「老子就要這樣幹,你姓川的,姓拜的能耐我何」。而結果也確是如此,「關切」、「遺憾」、「譴責」而外,又真能奈何總書記?

多數國人看到上述這幕中世紀式醜怪表演,自都不免感覺厭惡與憤怒。但國人也應警惕到,即使已來到21世紀開端,威權統治已然消失年代,台灣也曾發生類似可恥事件,受到可恥待遇者身份地位更遠較黎智英為高。是否「1984」的魔魘距台灣仍不太遠?

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馬先生上台後不久,前總統陳水扁即因貪腐疑案被捕入獄,遭到拘提時是當場上銬伺候。國人應猶記得當時陳前總統高舉被銬雙手向全國展示鏡頭。

黎智英是在全無必要情況下被扣上鐵鍊當作危險刑犯對待。然則陳前總統又是否有拒捕襲警脫逃可能?拘提時上銬,合理的解釋是否意在修理折辱他,先給他一記下馬威?

又為何雷震被拘提並未上銬,黃信介被捕也未上銬,陳前總統卻受到上銬「殊遇」?

誠然,法律確有明定為拘提人犯得加銬「戒護」,所以陳前總統被銬也並未違法。但「依法行政」並不表示合情合理或一定有必要。

極明顯一樁案例,是曾有六歲男童騎單車撞上「特斯拉」轎車,依法也算交通事故,前來處理的警員也即「依法行政」,為男童進行酒測。但這「依法行政」是否合情合理有必要?六歲兒童有酒駕可能?如若死抱法規依法行政,則是否即使三歲兒童撞上轎車也須酒測?

雷震和黃信介均未上銬而陳前總統上銬,是否易起國人以刻意修理猜疑?

黎案和陳案另一相似之處,是兩人保釋後所受限制,皆是政治意味十足,也是一般保釋案例所未有。

日前黎智英獲准保釋,但所受四項限制,除去不准外出可視為防範潛逃尚屬合理,其他不受訪、不撰文以及不在社群平台發言,均是明顯制止他再為香港自由人權發聲,保釋也無意於在家坐牢。

不僅如此,法庭所做四項規定是否合法,恐也很有討論餘地。但在今天之香港再談統治當局行為合法與否,恐也是未免太書生氣。

而在台灣,陳前總統保外就醫,台中監獄也為他設下「不上台」、「不演講」、「不談政治」、「不接受採訪」四項規定,和黎智英所受箝制又何其相似。黎所受政治色彩限制,無疑是來自「中央最高指示」,陳所受同一性質限制,又純是中監主管自行決定,抑是也另有文章,是否也很值得一查?

現下台灣很有人為黎智英被套上政治「緊身衣」,英語所謂STREET JACKET而大鳴不平,然則為何當初(以及現在)未見有人為陳前總統所受箝制說幾句話?

依據中監規定,彷彿陳前總統一旦違反上述四不,即顯示他的健康已恢復到不須在外就醫,保外理由也即消失,所以應即回籠「歸建」。

但若依照這一邏輯,則不論任何保外就醫人犯,其醫療行為之外任何活動,皆能被解釋為保外條件已不存在,而應將之關回去。若再將這邏輯一路推展下去,則即使保外人犯和配偶有親密行為,都能構成撤銷保外充分理由矣。所以中監政治意味十足的四不,至少在情理上說不過去。是否合法,也應有勞眾多人權律師研究一番。

而更嚴重一項疑問,是陳前總統繫獄七年,有無遭受所謂殘忍而不尋常對待?若有,則純是獄方以折磨人為快,抑是受到外方示意或指使?

陳前總統雖未必有良好運動習慣,但他多年來體能良好,又何以入獄前與出獄後,看來已是判若兩人?為何和年齡相若,馬先生等人相比幾已是一衰翁?

早期的軍統局元老喬家才,老報人龔德柏,其後的雷震、柏楊等人,雖都挨受過多年苦牢,健康似都未受嚴重影響。施明德挨過二十多年黑牢歲月,仍是生龍活虎則更無論矣。為何獨獨陳前總統健康有此令人驚訝變化?

林家血案和陳文成案去今較遠或也較難徹查。陳前總統和中監當事管理人員現都健在,要查明他在獄中真實境遇應無困難。但不知為何政黨再次輪替已近五年,對此似全無人聞問。難不成為共產黨地下黨員恢復名譽,反比替前總統討公道更值得重視?

陳前總統和黎智英的遭際,是否大有驚人相似之處?他是否可視為台版黎智英?

「依法行政」有時可能是濫權的遮羞布,也可能是握有權柄者打壓迫害異己的藉口。國人能普遍有此警惕,才能多少避免再出現台版黎智英。


作者指出,陳前總統(右2)雖未必有良好運動習慣,但他多年來體能良好,又何以入獄前與出獄後,看來已是判若兩人?圖為2018.1.15陳前總統拜訪李登輝前總統。圖/擷自陳致中臉書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