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此領悟否?

 

任何國家收容移民,最起碼考量,應是對方認同本國主流社會價值,也能順利融入本國主流社會生活,不能抱持續不相容價值觀,把故國原鄉生活模式整套搬來,演化出難以融合的具體而微國中之國。示意圖/Pixabay

任何國家收容移民,最起碼考量,應是對方認同本國主流社會價值,也能順利融入本國主流社會生活,不能抱持續不相容價值觀,把故國原鄉生活模式整套搬來,演化出難以融合的具體而微國中之國。示意圖/Pixabay

 

不久前有一紐西蘭籍機師不遵防疫規範並大鬧醫院,後又誣指台灣設計陷害他。新聞播出,應很出國人意料。

概因在國人印象裡,紐西蘭國民向具知禮守法形象,現忽發現有此一位異形,恐多不免大感驚訝。我本人當時也有此感,猜疑紐西蘭是否也已向下沉淪。幸好,其後又有報導,揭露機師不是紐國原產白人或毛利人,而是一名歸化入籍中東移民,電視上出現的他也是明顯中東形貌。

國人若只看到上段報導,恐很容易形成紐西蘭也是白人至上,來到亞非有色人種國度即任意囂張錯誤印象,讓紐西蘭蒙上不白之冤。

上述這一案例,很足以警示世界各國,收納外來移民,也應保持合理程度「品檢」,不能只圖博取人道、多元、包容等等進步價值美名,而放任形形色色外來物種輕易取得居留成為公民。

至少至少,不宜對文化背景相差太多移民大開方便之門,否則即可能是在種下禍根,有可能出現種種始料所未及,不易解決社會問題,當國者真不能不慎,不能沉迷於進步價值而貽禍社會。

國人也恐難知道,紐西蘭現已收容多少該機師類型外來移民,國民素質也正在發生微妙但也無法扭轉質變。

移民對國民素質的衝擊

台灣近年來也有大量移民以外勞外配身份湧入。國人恐也應冷靜思考,這一現象是否也有可能對人民素質,產生恐非良性質變作用。

任何國家收容移民,最起碼考量,也應是對方認同本國主流社會價值,也能順利融入本國主流社會生活,不能是抱持續不相容價值觀,不能是把故國原鄉生活模式整套搬來,演化出難以融合的具體而微國中之國。

美國當年湧來大量愛爾蘭裔、猶太裔以及南歐裔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移民,雖也曾出現族群排斥關係緊張,但均未形成嚴重社會問題。原因所在,即是上述後期移民和早期移民多數族群之間,無論宗教信仰,社會價值或生活方式,可說均無重大差異,亦即後來各族裔,基本上均如上文所指,都能認同新家鄉主流社會價值,也能順利溶入新家鄉主流社會生活也。

反之諸如早年以外勞身份移入德國定居土耳其裔,或以大英國協國民資格遷入英國印度裔族群,皆是因為宗教、文化乃至種族都有巨大歧異,而難以完成融入融合流程,結果是極易出現種種政府不敢干預,也無法改變社會亂象。

即以英國為例。在以印度裔移民居多數鄉僻聚落,所謂社區領袖常是不顧國家法律,而以原鄉宗教或村落規俗管理地方,有關單位對之似也無可如何。這一奇異現象,應不是昔年英國人所能想像。

往昔以文明法治見稱英國,如今居然出現這一英式「一國兩制」,也應是對面臨大量移民湧來國家是一警訊。

誠然,美國早年的唐人街,或猶太區、義大利區,也有類似「化外之地」、「化外之民」現象。但曾經出現的事未必即是合理的事,也不能成為可以繼續出現的依據。

任何國家制定移民政策,另一需要慎重考量關鍵,是鑑別湧來投效入籍移民,是抱持何種心態而來。是真希望來到新國家努力奮鬥,開創人生圓夢,抑是想來撿便宜,賴在新國家當寄生蟲?

移民的心態今昔有別

近年美國反移民情緒明顯升溫,川普政府也曾以之作為政策賣點。美國所謂開明派人士對此即大不以為然,而加以種種惡名,意謂你們的祖先同樣是移民,你們也是移民後裔,為何如今見不得別人移民,難不成移民純是你家專利?

該等開明派這一指責看似理由十足,然而卻忽略掉往昔移民和現代移民心態的重大差異,所以指控並非完全公正。

往昔新移民到美國,不論是中國人開餐館,猶太人開小店舖或愛爾蘭人當警察,心態上都是依憑自家努力討生活,全不期盼政府津貼救濟,不致成為社會負擔。但現代意圖湧入美國移民,多是本身並無堅強奮鬥意志,只想混進美國,依賴高檔福利制度,充當時下所謂啃老族維生,其不招致辛勤工作納稅廣大人民反彈也難。

同一現象,同一反彈,不久將來是否在台灣也會出現?

本文從中東裔紐西蘭機師,談到現代美國社會現象,所涉及內容雖均是外國有關移民政策案例,但古語有所謂前車之鑑,外國移民政策所引發不良後果,對國人也應有其警誡作用。但不知朝野諸賢能有此領悟否?


近年美國反移民情緒明顯升溫,川普政府也曾以之作為政策賣點,因現代意圖湧入美國的移民,多是只想混進美國,依賴高檔福利制度,充當時下所謂啃老族維生,招致辛勤工作納稅廣大人民反彈。圖/擷自美國移民署USCIS臉書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