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語日的母語教學隱憂

今天(二月廿一日)是世界母語日,然而母語教學在台灣落實的部分,還有若干改善空間。

先從課程方面來看,教育部在今年一月九日召開課審大會,決議國中教育階段本土語文課程,在七、八年級必修每週一節,九年級列為選修,民進黨籍伍麗華立委和國民黨籍鄭天財立委不約而同表示,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九條第二項明定要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施行本土語文,然而國中九年級卻未列為部訂課程,教育部有違法之虞。

再從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來看,因為國小階段本土語文部分,學校每年都會發下調查表讓家長就臺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和新住民語讓學生四擇一學習,倘若國小生六年都選新住民語,到了國中卻又沒有新住民語可選,勢必要選擇其他的本土語文,而這樣的背景差異,國中端的本土語文老師該如何個別化教學?教材該如何設計?教育部有規劃母語的學習扶助課程來輔助嗎?

其次來探討本土語文師資培育,目前國小端的師資來源有兩個區塊,分別是正職老師和教學工作支援人員(下稱教支人員),共同資格都是必須通過本土語文認證中高級以上才能取得教學資格,而教支人員則需再藉由通過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培訓課程筆試和試教審核通過,才能取得合格教學證書。但問題來了,教育部在國小和國中的師資培育方向是不同的,國小是包班制,國中則是專業科目師資,原本國小本土語文師資是以正職教師為主,教支為輔,要讓教支人員逐漸退場,但檢視教育部這樣的非常態師資培育措施,看起來不但教支人員沒有退場之虞,這個問題還向上延伸國中端。筆者不禁要問,教育部對於國中端的本土語文師資培育,有信心比照國中其他專業科目師資辦理嗎?

最後就是成立臺語專責機構。國內師範體系龍頭台灣師大於去年十二月廿四日曾召開記者會,公開呼籲政府成立臺語委員會或本土語言發展專責機構,並提出研究數據佐證母語將有助於國內年長者減緩失智,進而減輕政府的長照財政負擔。目前客語有客委會,原住民族語有原民會,而臺語卻沒有專責機構,豈不怪哉?

(作者為國小臺語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