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共必勝,建國必成」轉型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一直都是轉型正義所議論的核心,將其拆除,似乎是所有轉型正義主張者的共同願景。然而,筆者身為在眷村度過童年、自幼好讀中國文史的「芋仔番薯」,筆者在此欲提出另一思路供諸君參考:其實亦可將其「增建」!

任何一個人,終其一生,絕對不會只有好或壞,人與十種對象互動就會有十一種面相。也因此,要使用如銅像、塔樓這般的硬體式建築物,來紀念任何一個人,本來極其容易引起爭議:一座人物塑像聳立於此,其生平好壞卻由不同的觀者各自聯想。是故,一棟妥善的硬體式紀念建築物,就應該很明確地標示出:這到底是在紀念此號人物的哪一個面相?

筆者以為,有一座非常值得參考的建築,就是韓國首爾的光化門廣場。此地豎立著朝鮮王朝時代的名君世宗大王、名將李舜臣的雕像。世宗大王塑像的前方,有一座渾天儀;李舜臣將軍塑像的前方,有一艘龜甲戰船。很明白地告訴所有觀眾:這是在紀念世宗大王獎勵科研濟世、李舜臣將軍忠勇護國,而絕對不是在紀念朝鮮王朝時代的事大主義(侍奉中華帝國為天朝上國的思維)。於是乎,不論中韓兩國之間發生任何齟齬,光化門廣場上的銅像都不曾被韓國民眾潑漆洩憤。


秋天的光化門廣場景色 (圖:blog.donga.com)

 

回到蔣介石來說,近幾年來,一些新研究觀點指出,蔣介石對於當代台灣,很可能是一個「意外的國父」:其政權敗退來台後,讓國際普遍認定台灣技術上存在一個現代式國家。對於渴望擁有健全國家主權的當代台灣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被標示出的歷史。是故,筆者以為,除了將中正紀念堂自地圖上移去,或許還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做法:何不將那句「反共必勝,建國必成」別具新意地增建至中正紀念堂的銅像上方、主要出入口、周邊商品等各處?以表明「中正紀念堂」所為之「紀念」。如此,亦能讓那些滿口「蔣公」、卻為人民幣而跪共的雙標者們原形畢露。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碩士、現任中學社會科兼課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青年時評)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