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拿鳳梨開刀

中國海關突襲式宣布三月一日起暫停台灣鳳梨的進口,這當然是對台政治施壓,同時也是變相的經濟制裁。圖為台南關廟鳳梨逐漸進入採收期。(記者吳俊鋒攝)

中國海關突襲式宣布三月一日起暫停台灣鳳梨的進口,這當然是對台政治施壓,同時也是變相的經濟制裁。圖為台南關廟鳳梨逐漸進入採收期。(記者吳俊鋒攝)

 

二月最後一個上班日,中國海關突襲式宣布三月一日起暫停台灣鳳梨的進口,這當然是對台政治施壓,同時也是變相的經濟制裁,就如同中國稍早對澳洲祭出禁止龍蝦進口,是類似的路數。中國為什麼要選擇在這個時點這麼做,有其主觀的目的,但是客觀情勢的演變,恐怕又是一次的適得其反。

中國前一次對台公開打擊,當屬本月初我國在蓋亞那設立辦事處一夕生變的事例,那次事件勉強可以說是對岸的被動回應,但是這次拿台灣鳳梨開刀,則是完全的主動攻擊,性質並不相同。北京之所以此時對台下馬威,可能有其萬般的理由,例如,在美中持續競爭的態勢未隨拜登上台舒緩之際,諸多跡象顯示台灣似乎站在美國的同一邊;同時,美國在若干關鍵的博弈籌碼上,也網羅台灣成為其反中戰略中的重要側翼,如拜登已經宣布要組合台日韓建立半導體供應鏈;此外,或許是遲遲等不到蔡英文政府在兩岸抗疫與疫苗合作的提議上,給予正面回應,以致惱羞成怒,必須給點顏色瞧瞧等等。

不論中國心裡累積多大的「不滿」,決定在這個時候動手,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台灣這邊剛完成國安人事改組,在兩岸政策重新檢討的新開端,藉此對新人發出警告,意味著鳳梨只是小菜一碟,若依舊無視大陸方面的訴求,更大的好戲還在後頭。以上是對外的表態,更大的是對內的需要,中國政協人大兩會即將在三月四日、五日召開,習近平政權先於三月一日「教訓」一下台灣,是獨裁者樹立權威的習慣動作,既有交代,也有震懾的目的。

光探究中國為什麼要這麼做,並不夠,問題是這麼做會有什麼效果?有關習近平對內統治的部份,那是他家的事,比較切身且有趣的是對於台灣的可能影響,首先,對台報復,不比對澳洲等其他國家,因為中國仍懷抱著統一的目標,除非要武統,否則不能不在意台灣的民意,在疫後時代,中國在全球要加緊修復國家形象都來不及了,竟在這最脆弱的時候隨意拿種植鳳梨的農民來祭旗,這是中國意象的雪上加霜,自戕兩岸關係的惡化。

其次,中國雖然是台灣鳳梨的主要外銷國家,但是僅佔鳳梨總產量的一成左右,台灣政府與國民要採取立即的應變措施,並不構成很大的挑戰。也許中國還有下一步,但是以兩岸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台灣要採取反制,只要精準盤點,並不是毫無好牌可出;反之,習近平卻送給民進黨一個最好的證據,證明中國霸權的不確定性以及高度風險,進而賦予了蔡政府警戒中國的正當性。在此情況下,國民黨的親中言論更加失去市場,勢必侷限其勢力版圖拓展的空間,等於是間接給民進黨添薪助火,這個政治效應遠比一切的經貿影響都要長遠,共產黨反統促獨,再度成了名副其實的「豬隊友」。

這就是陷在死胡同裡打轉的中共政權。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