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陲到中心

走向世界的台灣,除了自信,還要負責,更要奉獻。(資料照)

走向世界的台灣,除了自信,還要負責,更要奉獻。(資料照)

「台灣現在是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一位大國的外交官最近在私下交換意見時,對筆者極其坦率的評論與提醒。

世界中心論的概念,對於台灣人來說,恐怕是好幾個世代以來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倘若有,應該也僅局限於主觀的意識形態範疇,不屬於客觀的事實描述。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由外國單位提出,而且是出自長期浸淫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的意見,這樣的提法實在具有暮鼓晨鐘的作用。台灣從有史以來一向被視為是世界邊陲的角色,如何轉而做為世界的中心?人民應該具備的視野與準備又是什麼?都足以令人深思不已。

不必回顧太久,僅僅就四月份開始算起,這個世界幾乎每週都有關於台灣的國際行動,每件的重大性,均可以列為新的坐標。例如延續台灣保證法的落實,美國國務院在九日發布最新對台交往準則,正式允許美國官員可以在聯邦機構接待台灣官員,打破以往不可做,或是可做不可說的外交慣例。再例如十四日起,拜登總統派遣陶德一行到台灣來訪問,向蔡英文總統親自傳達美國政府履行對台承諾的保證,以及兩國今後在經貿、科技、安全,強化合作結盟的再確認。又例如華府時間十六日,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在「一+一」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時隔五十二年首度提到台灣,雙方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且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美日聯合因應中國變數的戰略清晰,可以說超越前任,雙方皆然。

行政部門如此,必然先走好幾步的國會,其友台作為的主動性,更是讓人目不暇給。跨黨派的眾議員在十九日提出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直接挑戰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這不僅是對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公然掌臉,尤其是對台灣地位的進一步演繹。事實上,二七五八只解決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未處理台灣在聯合國與周邊機構的代表權問題,是美國的一貫立場,從來沒有改變過。但是台灣自一九九一年由立法院通過提案,建請政府推動「重返」聯合國工作以來,三十年間的長夜漫漫,不論是哪位總統執政,採取何種途徑,誰都躲不過,要吃二七五八的閉門羹。

上一次台灣與二七五八的激烈遭遇,當是二○○七年陳水扁總統任內兩度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申請案,被直接退回的往事。當年潘基文居然公開表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致令美國政學界不少人擔憂此舉反而徒增將台灣現狀的定義推向「法理統一」的風險,美國政府因此對訪美的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直言表達反對立場,在美中聯手施加雙重的強大壓力下,民進黨政府的「麻煩製造者」標籤更加黏貼牢靠,台灣淪為小數點以下可省略的尾數,彷彿才是昨日之事。

曾幾何時,台灣開始被不斷地推向世界的舞台,疫後的世界更加速了移動的進程,甚至今天被國際外交界評價為已是「世界的中心」,這應該也要算下中國解放軍放肆地在海峽中線與西南空域挑戰大國秩序的「功勞」。所謂的「千載難逢」,一點也不假,因為台灣的地位被確認,過去從來沒有這樣敲鑼打鼓過;故而,二七五八被檢討是勢所必然的發展,這個禁忌一旦被揭露,後續會演變到什麼樣的局面,其實並無盡頭可言,如果中國執意要繼續奉送各種促因的話。

走向世界的台灣,除了自信,還要負責,更要奉獻。這時,最不需要的是把頭埋在沙裡內鬥,最迫切的是以世界觀對公共政策做出明快的取捨,政治領袖如此,國民性格亦然。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