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言論專欄作家的懺悔

 

訊息瘟疫(infodemic)指的是疫情期間為禍世間的假訊息盛行,以真實與虛假做為判斷標準;但在真假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形態的訊息瘟疫,那就是媒體上的毒舌酸語。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尼(Frank Bruni),六月十七日刊出最後一篇言論版專欄,題為〈泰德克魯茲,對不起〉(Ted Cruz, I’m Sorry),告別十年的紐時言論版專欄作家職位,前往杜克大學任教。文中,他對十年來的毒舌酸語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風格深表懺悔。

紐約時報向來與美國保守派針鋒相對,德州參議員克魯茲正是保守派大將。川普上任後,紐時與共和黨保守派更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台灣人大概都曉得,以至於立場強硬反中的川普敗選後,紐時、CNN等媒體成為部分台灣人怪罪的對象。言論版專欄作家居然向保守派大將道歉,而且不是反串文,為什麼?

布魯尼道歉,並不是因為在對克魯茲的批評上有什麼錯誤不實處,而是曾經在想不到專欄題材時,把眾人踩的克魯茲當作好吃的軟柿子。布魯尼說,身為言論專欄作家,就像其他許多同行一樣,他太常「徜徉在酸語之海」,以至於有兩項錯誤:一是成為「美國論述的毒舌高音、美國政治的狂怒音調」,這些音量與酸度原本應是他與同行們批判的對象,殊不知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

二是無視矛盾心理與混沌不明,急於批判尚未全盤顯露及後續不明的事實,生怕落得軟弱鄉愿之名,彷彿武斷帶風向才能在這一行出頭,而這也本應是他們批判的對象。川普下台,他掀起的與媒體之間互相毒舌酸語風潮,是否也隨之而去?布魯尼認為不會,新聞業已被這個潮流污染了。

事實也是如此。毒舌酸語是一條不歸路,新聞媒體踏上這條路,嘗到初始的甜頭,就回不去了,事實將不再重要,只剩下不同政治光譜之間愈來愈沒有底線的嘴砲。升斗小民因缺乏發洩的管道,只好在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軟體群組裡傾倒自己的情緒;但新聞媒體是民主社會的一個部門,平時也許可以代替廣大的閱聽人發洩情緒,不過在疫情帶來恐慌焦慮的當下,新聞媒體如果把恐慌焦慮當成一門生意,那就是在發國難財了。

(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