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延壽 溢流洩洪不如庫底排沙

 

回想六月初全台諸多水庫的蓄水量破歷史新低,但近日豪雨,許多水庫滿水溢流,甚至洩洪,可謂是台灣水文史上一頁驚奇。

在水庫水位創新低期間,政府動員工兵部隊協助清除淤泥,希望增加水庫蓄水量。回憶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山區土石鬆動;二○○四年七月敏督利颱風帶來中部超大豪雨,德基水庫創建壩以來最嚴重淤積;接著八月艾利颱風過境,桃園一天高達九七○毫米雨量,石門水庫上游土石崩塌,淤滿水庫底部,庫容損失高達二七○○萬噸。二○○九年莫拉克颱風肆虐南台灣,南化水庫淤積量達一七○○萬立方公尺,庫容損失超過三分之一。二○一六年十月我第一次去參觀南化,水庫主管告訴我這難以復原的浩劫,台水公司立即委託交通大學災防中心觀察、探測整個南化水庫的淤積,也建立水底的3D立體圖。

搶救水庫的庫容,最簡單就是在異重流出現、或水濁但水庫接近滿水位時,打開排沙門採取重力排沙洩洪。

成本最高的則是在枯旱時期,在中上游淤積區陸挖,用卡車將清除淤泥載往填土區。因為淤泥無法利用,水庫都在山區,運送不便,每噸清淤約需二五○至四百元。問題在眾多卡車往返易致民怨,填土區也很難尋覓。

南水局在曾文水庫執行清淤工程,大壩附近的庫區內架設平台,全力展開抽泥作業。(記者吳俊鋒攝)

南水局在曾文水庫執行清淤工程,大壩附近的庫區內架設平台,全力展開抽泥作業。(記者吳俊鋒攝)

 

 

二○一七年三月我陪蔡總統前往曾文水庫,參觀水利署在石門、曾文、南化三個淤積嚴重的水庫,耗資近百億構築繞道排沙的工程,這是一次性成本最高的排沙方式。

十多年來石門、曾文、南化、牡丹四個水庫以抽砂船抽泥,因台水長期採最低價,廠商為了提高利潤,不斷改良技術,抽泥率已經從早期約十%大幅提高到將近卅%。

我第二次前往南化水庫,當時水滿溢流,我建議同行的處長和管理水庫的主任,要利用滿水位大量抽泥,同時從排沙門洩洪。因為水庫底排沙門衝出的蓄水動力足,可以沖刷走抽泥暫存水庫下側的淤泥。

二○一七台水年度計畫,是要從南化水庫抽泥十萬噸,我要求同仁不必管預算,只要水庫近滿水位可以廿四小時連續抽泥到一百萬噸。果然該年南化全年清淤量高達六十七萬噸,打破歷年紀錄。

我告訴同仁這會是我們救水庫的一個新模式!只要抽泥效率夠高、豐水期水位高期間,擴大抽泥的速度,就有機會讓水庫的進砂量跟出砂量達到平衡。今年應是豐水年,各重要水庫不妨擴大抽泥船清淤量,同時用庫底排沙取代溢流洩洪,讓水庫壽命得以拉長。

(作者為自來水協會理事長,前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