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救老K

 

張亞中(左)與卓伯源(右)在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政見會上,各自述自己的優勢。(記者方賓照攝)

張亞中(左)與卓伯源(右)在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政見會上,各自述自己的優勢。(記者方賓照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電視辯論四日落幕,有一說,當天收看的觀眾,中國人遠遠比台灣人還要多,此由翻牆網路熱議可證;同時有多個媒體民調則顯示,張亞中的支持度居冠,遙遙領先朱立倫與江啟臣,呈現張亞中可望拯救國民黨的「盛況」,然懷疑的人卻說:根本是民進黨在惡意灌票。

這就是國民黨好玩的地方,恐怕也是國民黨最大的剩餘價值所在:提供眾人(顯然不只國內)娛樂的功能大於一切。

二○二一年的國民黨,一口氣跑出四位候選人要競逐黨主席,不僅世代橫跨老中青,並且兼含不同族群,照理應該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才對。不料按下遙控器一收視,四人有志一同,區隔不大,全把兩岸議題當做交心表態的首要大事,既向中國國民黨員交心,也對中國共產黨表態。由於受眾的針對性明確,於是特定對象果然同頻共振;處在平行時空的,只好傻眼訕笑,甚者落井下石,讓人不忍卒睹。

國民黨在二○○八年到二○一六年,仍是完全執政的大黨,他們的中央菁英何以會在短短時間內,演變成今天的面目?似乎有三大錯誤值得一提。首先,國民黨是在何時自絕於台灣民意,導致情勢反轉,一路探底的?答案應該是二○一四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這個歷史座標註記著國民黨在中國政策上,踐踏了台灣選民無可容忍的紅線,自此失去政治信賴,而被標籤為親中的政黨,直至失去政權。

其次,近年國民黨的發展是在何時露出曙光、原因又是什麼?相信大家一定會公推二○一八年,在「韓流」旋風下,所席捲的十五縣市長勝選。韓國瑜崛起的背景,出在蔡英文政府內政治理上的失算,從軍公教年金改革、勞基法修正,到同婚議題的討論,開闢過多戰場,卻不能穩控每個戰局,造成流失民心,奉送韓粉揭竿起義的形勢。

最後,國民黨又是怎麼曇花一現,再失時代契機的?當然是二○二○的總統大選前,習近平啟動一連串的攻台作為,自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到鎖定香港進行全面打擊的惡劣背景下,國民黨當時竟鬼迷心竅,克制不住大中國的基因召喚,誤判噤聲等於和平,以致淪為選票亡魂;又是死在對岸手裡,老早證實。

這一路走來,稍有基本記憶的,一定可以歸納出:內政優於兩岸的定論,但是朱江張卓四人,不管是和中、知中、傾中,或是什麼中,就是要較量誰比較「中」,既然如此,誰能勝過張亞「中」?

其實,國民黨若能讓張亞中出來當主席,把國民黨徹底打掉重練,搞不好真可得到死絕而後再生的轉機,也說不定。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