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坑中的金絲雀 歐盟的立陶宛啟示錄

中國報復立陶宛一波接一波,最新動作是停止立國牛肉進口。據中國海關統計,去年一整年立陶宛向中國出口牛肉只有七百餘公噸,在中國牛肉進口總數兩百多萬噸中微不足道。但北京當局堅壁清野態度決絕,從立陶宛農產原物料、製成品乃至於上下游供應鏈完全不放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與立陶宛貿易爭端是中國首次對歐盟成員國火力全開,考驗著歐盟團結應對的決心與能力。

台灣在立陶宛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中國強烈反彈,不斷對立陶宛施加政治、經濟壓力,受到國際關注。(法新社檔案照)

台灣在立陶宛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中國強烈反彈,不斷對立陶宛施加政治、經濟壓力,受到國際關注。(法新社檔案照)

 

 

後梅克爾時代德國新政府的態度最是關鍵。德國是立陶宛主要直接投資國之一,二零二零年度雙邊貿易總額五十六億歐元,中國抵制立陶宛出口產品,勢必波及中德雙邊經貿關係。中國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海關刁難含立陶宛生產零組件歐盟產品進口,衝擊最大的就是德國汽車產業,因為三分之一德國汽車銷往中國市場。

二零一九年十月,布拉格宣布與北京解除友好城市關係,捷克與中國關係從此陷入低潮,當地中國大使館即放話威脅捷克代表性企業ŠKODA汽車將因此遭殃,被貼上「反中」標籤的ŠKODA汽車從此在中國市場每況愈下。

二零一八年ŠKODA在中國賣出超過卅五萬輛,但受到外交風波牽連,二○一九年剩下不到廿八萬輛,下跌超過兩成;二零二零年疫情肆虐下,ŠKODA全球銷售萎縮約兩成,中國市場則下挫高達四成。去年ŠKODA中國銷售數字只剩下七萬餘輛,更是全球市場平均跌幅的五倍之多,受非市場性因素干擾昭然若揭。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曾經將立陶宛自比是「煤礦坑中的金絲雀」,典故來自昔日礦工帶著關有金絲雀的鳥籠進入煤礦坑,因為金絲雀對於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以提早偵測毒氣外洩,一旦金絲雀出現異狀,礦工即可儘速逃出礦坑活命。立陶宛就是歐盟經濟一體化的試金石,一旦繼續漠視金絲雀發出的清楚明顯警告訊息,將個別國家或企業短期獲益置於共同長期戰略利益之上,歐盟體系崩壞從此開始!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