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心態

 

  不需要崇拜鄭立。鄭立有他的洞見,也有他的侷限。對於他的若干發言,我同樣不盡認同,或者,至少會持保留態度。

  然而,在臺港關係的議題上,我認為,他的意見基本上是中肯的。他確實已經盡其所能,對他的同胞提出符合其最大利益的建議;並且在另一方面,設法引導臺灣人對香港的觀感往正面方向發展。

  我的這個觀察,或許跟許多人的認知不太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有人感到惱怒,覺得他是在害香港,而不是幫香港。

  倘若如此,那我也不會意外。鄭立的想法,確實跟許多人有極大落差。本來,人類天生就具有「意見近親繁殖」的傾向,不易接受跟既有認知架構差異太大的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於是,對於提出反面意見者,直覺反應往往就是心生厭惡,這是人性使然。

  以我的執業經驗來說,能夠坦然讓律師分析不利因素、甚或推翻原有想法的當事人,本來就沒有那麼多。許多人對於律師的期待,是要律師想出一些說法去迎合他,而不是否定他。

  而且,這樣的當事人,也總是能夠找到投其所好的律師。

  只不過,期待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案件的現實走向,往往不會往那麼美好的方向發展,會撞牆的時候,就是會撞牆。甚者,有些人在撞牆之後,責怪的對象還不會是自己,而是當初勸他不要撞牆的人。舉例而言:田豐勸諫袁紹不要跟曹操打官渡之戰,卻被袁紹抓了起來;等到果然戰敗,袁紹的反應,就是口掉田豐。

  當然,如果要質疑,可以說鄭立講錯了很多事啊、有些說法有問題啊、不可信賴啊,諸如此類。

  OK,要這樣說的話,我也認為鄭立對於歷史的若干描述有錯、對於時局的一些預判失準、有些說法失之概括、有些概念不夠細緻,這我完全同意。

  但是,若以相同標準衡量香港其他許多「知識份子」或「社會賢達」,其犯錯失準走鐘出包的整體機率,我看也沒有比較低。如果要在臺灣的言論市場discredit這位面向臺灣讀者長達十餘年的香港評論者,那麼,被discredit的不會只是他一個人而已。

  說到底,那些熱衷於discredit鄭立的人,究竟是因為他「講的內容有錯」,還是因為他「講的內容不中聽」?我認為高度可疑。袁紹對待田豐的心態,在這個世界上屢見不鮮。袁本初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