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軸看中國禁台灣產品的認知戰法

中國近日再暫停台灣產品輸入,理由是註冊訊息不完整,飲料、水產品、餅乾糖果影響最大。訊息一出,馬上就有網軍在ptt上帶風向說著,中國這項註冊規定早在去年四月就已經公告了,日本更在二○二一年底之前,短短四個月的期間就輔助該國多數農漁業者登錄註冊成功,藉此批判台灣政府沒協助,所以農漁民都不知道或無法申請,導致只有「一」家廠商登錄成功的錯誤說法。

中國要求食品業者揭露原料、配料和配方占比。(記者吳亮儀翻攝)

 

假訊息一出,台灣內部隨即就有蛋頭學者引用「僅有一家業者核准」的錯誤說法,說著中國註冊登記的標準全球皆然,質疑一年多來,台灣政府究竟做了什麼?親中的政客、名嘴則用「日本能、台灣為何不能」的誘答式問題來強化台灣政府沒有作為的形象。金門縣立委陳玉珍更是大動作率團到廈門與中國官員會面,幫中國傳達只要台灣業者的文件補件齊備,中國沒有不准與刁難之意,感謝中國開通「綠色通道」的善意。

諸多裡應外合的認知作戰,台灣正處於中國假訊息戰的搖滾區第一排,試圖強化民進黨政府只會對抗中國、讓人民沒飯吃的意像,弱化台灣政府抗中保台背後的主權堅持。

中國認知作戰的模式就是選在週五下班發動攻擊,利用週末假日行政部門澄清能力不足,搭配網軍散發假訊息,再由親中媒體發新聞、政客或名嘴在談話性節目批判達到加乘散播的效果,造成魚目混珠,合理化中國的蠻橫作為,讓不明就裡的民眾將砲口對向自家內部。

只有「一」家廠商登錄成功嗎?實際情形卻是八月時登錄在案的有八百多家業者,其中一百多家業者在期限前補件,卻僅只有「一」家業者的水產品可以輸入中國。更有高達四分之三、一千八百餘件的廠商無意願補件,食藥署擬輔導銷往中國的水產轉向東南亞加工處理成罐頭,銷往其他出口市場,真正走出中國的經濟脅迫。

義美食品已經有幾年時間,沒有外銷產品到中國了,原因就在於中國要求的補件內容部分涉及工廠機密;佳德鳳梨酥更直指中國從廠房設定、在台員工數量,到招牌商品鳳梨酥的糖、奶油成份比例都要清楚交代,內容牽涉商業機密,才會決定放棄補件。

當超過四分之三的業者決定挺直腰桿,有自信用台灣的好味道、好產品走向國際爭取認同時,親中媒體或是政客名嘴卻是跪著幫中國講話!台灣人民想過這種跪著、仰人鼻息的生活嗎?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台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