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與亞努科維奇

民主國家政要組團絡繹訪問台灣,蔡總統出訪預計過境加州會晤眾議院長麥卡錫,習近平在對岸復刻「一定要解放台灣」,馬英九卻往專制中國祭祖交流,中間還插播宏都拉斯邦交生變。馬英九們的國家與地緣選擇,不僅與台灣的主流大不相同,也與民主世界的主流大異其趣。看來,這位終極統一者,想為二○二四的泛藍定調,以「同屬一中、交流避戰、和平共處」對陣綠營之「互不隸屬、強化國防、抗中保台」。從而,爭取成為北京認可的「台灣統盟盟主」。

上週,尹錫悅赴日與岸田文雄會談,尹期待未來為開創緊密溝通的日韓關係新時代共同努力,岸田稱在當前戰略環境下,迫切需要加強日韓關係。在此之前,尹錫悅在三一節首度發表講話:如今日本從過去軍國主義的侵略者轉變為與韓國共用普世價值、在經濟安全及全球問題上攜手合作的夥伴,而面對全球複合型危機和嚴重的朝核威脅等安全危機,韓美日三國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除了北韓,更大的共同威脅,來自中國與俄羅斯。二戰之前,朝鮮半島是日本殖民地,一如台灣。台韓兩地,戰後的日本觀差距甚遠,乃日本對兩地的殖民政策差異使然,台灣親日而朝鮮半島仇日,轉進台灣的蔣氏為對抗北京,繼續「以德報怨」。然而,台灣民主化之後,以蔣氏傳人自居者,一反兩蔣路線,對日不惜一戰,與蔣氏宿敵沆瀣一氣。

後蔣時代民主化,泛藍揚棄「反共抗俄」,漸至「疑美反日」。他們從失去政權的失落感開始,到附和中國擴張型民族主義,連帶在烏俄戰爭姓習姓普。時空錯置,主客易位,毛澤東擊敗蔣介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前蘇聯一面倒,不久中蘇分裂,在「聯中制蘇」下,美中戰略結盟。中華民國在台灣,不論兩蔣時代或民主時代,一直維持親美路線。即使美中關係改善,美台一度疏遠,兩蔣念茲在茲,要求同志堅守民主陣容,要和美國維持最友好關係。蔣氏父子,親美日,並非著眼於民主價值,而是在冷戰內戰雙重奏下,只能仰賴民主集團尤其是美國撐腰,對價則是「反共保台」。

回到當下。烏俄戰爭以來,不少國家的集團認同出現變化,尤其是東歐國家、前蘇聯加盟國家。俄羅斯之友哈薩克,在聯合國並未支持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但哈薩克也不支持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領土。它歡迎中國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提議,同時正在發展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轉向北約標準」、「去俄羅斯化」會走到什麼地步,值得觀察。瑞士則放棄「中立」,與歐盟一致制裁俄羅斯。瑞典、芬蘭更具體,以往保持中立、不參與軍事聯盟,但俄侵烏後不久,不顧俄羅斯恫嚇申請加入北約。

另一方面,專制集團也在招兵買馬。有些國家,從第三波民主化逆轉回威權統治,由於受到西方國家抵制、制裁,遂另尋經濟、外交、軍事的靠山,另外也有捨台就中的國家,前有索羅門,現在有需要金援的宏都拉斯。這種趨勢,對台灣、韓國、菲律賓這種規模、地緣位置的國家而言,來自專制集團的總體威脅加大了,也很難再寄望專制大國克制專制小國,有效管理風險。因為,現在的風險,主要來自專制大國。相對的,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安全承諾與行動,也比以往更加明確、迅速。地緣政治分列式,安危他日終須仗,棋局中的國家都必須選邊站,這種情況正在大家眼前發生。台灣不是局外人,自不例外。

最近,地緣板塊還在重新組合。烏俄戰爭第二年,普廷、習近平相會莫斯科,「我們有許多共同利益與目標」,「兩國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目標」。中俄關係靠攏,「聯俄制中巴」的印度,被動往西方傾斜。菲律賓,小馬可仕,經貿離不開中國,軍事則靠向美國及其盟友,擬新增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且將澳、日納入菲、美聯合巡航。烏克蘭期盼的蟹式一五五公厘自走砲,關鍵零件是韓國K9雷霆式自走砲底盤,而韓國去年已批准出口許可。與韓印高峰會後,岸田文雄突訪基輔,展現日本更大的國際角色。隨著民主、專制拉開集團陣勢,首鼠兩端的空間急遽縮小了。中國,習近平再鞏固一黨專政,鳩集專制國家,企圖分化歐美。秦剛稱,中俄交往成為國際關係的典範。其實,中俄相向而行,便是與民主世界背道而馳。此時此刻,馬英九祭祖交流,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禁令人聯想起烏克蘭親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

馬英九(左)與亞努科維奇(右)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