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5月19日,由鄭南榕發起,江鵬堅擔任總指揮的「519綠色行動」,訴求「反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戒嚴統治」。前排左起尤清、江鵬堅,後排左起張俊雄、陳光復、湯金全、鄭南榕、黃昭輝。圖片來源:邱萬興臉書 「如果台灣政治問題不解決,早出牢與晚出牢並無差別,台灣本身就是大監牢,被戒嚴令牢住了。」(鄭南榕1986年9月25日獄中日記)
國民黨為了掌控台灣社會,1948年5月10日,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1949年5月19日,宣布實施《臺灣省戒嚴令》並於翌日生效,1949年6月21日實施《懲治叛亂條例》,1950年6月13日實施《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上述即長期箝制臺灣的「四大惡法」,實施期間,憲法所規定的自由權與人權都受到嚴重限縮,這都是國民黨在白色恐怖時期,整肅異己的惡法。台灣的戒嚴令前後長達38年,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終止戒嚴。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軍法大審期間發生的林家血案,接著陳文成事件、江南案等事件,之後就是黨外雜誌的百花齊放,而黨外人士的第一個階段任務,就是「解除戒嚴、突破黨禁。」
「519綠色行動」,是在1986年3月,鄭南榕和江鵬堅等黨外人士,籌備發起「519綠色行動」,這是台灣人第一次的「反戒嚴」運動。當時的黨外雜誌,紛紛報導風起雲湧的第三世界國家反獨裁的民主運動。菲律賓能用人民的力量推翻獨裁馬可仕總統,柯拉蓉當選菲律賓總統,政權和平轉移,鼓舞了台灣的黨外人士。鄭南榕認為,「菲律賓能,台灣當然也能!」
1986年的5月19日,由鄭南榕發起「519綠色行動」,訴求「反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戒嚴統治」,地點訂在台北市艋舺的龍山寺集合抗爭。圖片來源:邱萬興臉書
鄭南榕最初的構想,是參考了菲律賓的黃色革命,柯拉蓉發動一場不服從運動,展開全國大罷工,百萬人民前仆後繼,群起抗爭走在馬尼拉街頭,學生和修女,手牽手以肉身擋坦克車,用玫瑰花插入砲管,要推翻獨裁貪腐的馬可仕。他希望在台灣也能存在相類似的反對運動,地點選在台北市龍山寺集合,準備走向總統府遊行。
1986年的5月19日,由鄭南榕發起,江鵬堅擔任總指揮的「五一九綠色行動」,訴求「反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戒嚴統治」。五一九綠色行動,地點訂在台北市艋舺的龍山寺。這是台灣戒嚴37年以來,第一次有人敢公開提出「反戒嚴」的行動訴求挑戰國民黨,並以群眾運動的方式在街頭展現。
「519綠色行動」正式展開當天,大批支持群眾在龍山寺集合,國民黨的上千軍警包圍龍山寺。黨外人士聚集在龍山寺廣場,人人頭綁綠絲巾,手拿綠色抗議布條「要求解除戒嚴!」、「戒嚴就是軍事統治」。在這次活動中,黨外人士對外宣稱,要將大隊人馬帶去總統府抗議。
國民黨佈下天羅地網,採用警力包圍群眾的消耗戰,「黨外示威者要出去,可以,想進來,對不起,門兒都沒有。」,群眾遭到警力團團圍住,黨外人士只能在龍山寺第一層封鎖線內高喊「咱出頭天」,想衝也衝不出去。
1987年5月19日,剛成立的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再次號召數萬群眾參加「519反戒嚴行動」,並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周圍進行遊行,群眾舉著「解除戒嚴 人人有責」遊行。圖片來源:邱萬興臉書
這場要求解嚴行動,白天艷陽高照,午後傾盆大雨,考驗了黨外人士街頭運動的毅力與耐力。歷經十二小時烈日暴雨下的抗議示威後,整個事件終於在晚上十點才告落幕。
這場519綠色行動,帶給國民黨不少的壓力。事件結束後,因為鄭南榕挑戰國民黨的組黨禁忌和戒嚴令禁忌,展開秋後算帳。 6月2日,國民黨就藉著鄭南榕被台北市議員張德銘控告的「意圖使人不當選」的案件逮捕他,鄭南榕入獄八個月。
隔年1987年5月19日,剛成立的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再次號召數萬群眾參加「519反戒嚴行動」,並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周圍進行遊行,主張「只要解嚴 不要國安法」、「解除戒嚴 人人有責」、「100%解嚴 100%回歸憲法」。這兩次要求解除戒嚴的群眾運動,給國民黨帶來很大的壓力。兩個月之後,1987年7月15日,台灣正式宣告解除戒嚴,國民黨卻用《國家安全法》來取代解嚴。
1987年5月19日,剛成立的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再次號召數萬群眾參加「519反戒嚴行動」,並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周圍進行遊行,主張「只要解嚴 不要國安法」的文宣傳單。圖片來源:邱萬興臉書
真正的解嚴,一直要到李登輝總統,在1991年5月頒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才真正落實。但是《國家安全法》與《刑法100條》,仍保留下來,國民黨繼續用《刑法100條》的惡法來逮捕異議人士。由李鎮源院士領銜,學術界的林山田、林山田、瞿海源、張忠棟、陳師孟與廖宜恩人士組成「一百行動聯盟」,於1991年9月展開極為慘烈的「反閱兵、廢惡法」抗爭行動。
經歷八個多月的抗爭,朝野之間的不斷協商角力後,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一百條修正案,代表台灣有思想、言論自由的保障,將「思想叛亂罪」條款廢除,也刪除了預備犯處罰刑責,從此,台灣社會才真正走向自由化之路。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