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若為家,管爺是好爸爸嗎


管中閔教授是否能擔任台大校長的爭議,各種法律專家幾乎將違法兼職等爭議講述得差不多了,實在不必由一個非法律專家如我來贅述。但就一名朝夕在台大生活的學生,我認為管爺事件還有許多法律之外的面向可以討論,這一些討論或許無法給出一個管中閔可不可以上任的確切答案,但我相信會讓目前日趨無聊的管爺事件增添一些有趣的空間。

結構性的逃避責任

在我看來,與其說這是一個大學自治的保衛戰,不如說是一個「喪父」的血淚故事。「學長學弟、學姐學妹」、「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說明對於大部分的學校師生而言,學校不只是職場,同時也是「家」。這個家的爸爸──校長是誰並不重要,但一個家再怎麼樣都不能沒有爸爸。當一個處於「家」的範疇以外的人──教育部,試圖判定「管爸爸」沒有監護權的時候,許多教師和學生就誤以為「喪父」了,因此才會出現大家競相向台大的神主牌「傅斯年」祈求保佑「家」的血脈的荒謬戲碼。 

然而,這一個家真的「喪父」了嗎?並沒有。台大目前仍有代理校長郭大維教授,而他當了那麼久的「爸爸」也已經受到許多學生的敬愛。只要學校師生發現:原來爸爸還在!相信許多爭議會煙消雲散。 

基於上述,我想指出的是:許多學校的校務無法推展,並不是因為沒有新校長,而是學校這一個「家」裡的大人們,不論是代理校長、校務會議的代表,還是學校的行政官僚,一直有逃避責任的壞習慣。舉例而言,體育室在去年10月爆發「中國新歌聲」事件的時候,拒絕調整場地租借的政策,體育室主任當時說「要等新的校長選出來才能擬定新政策」。然而今年1月,體育室再度爆發違法租借場地的事件,基於校內師生反彈聲量太大,終於承諾改變學校場地對外借用的政策。由此可見,「校長」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如果這個家要換人當「爸爸」,就應該要找一個真正的「好爸爸」,而不是一個在外頭拈花惹草的「壞爸爸」。管中閔起碼應該要在遴選程序中要誠實,面對外界對他的質疑要出來把話講清楚,以說服我們學生他將是一個好爸爸。 
此外,一個學校由誰當校長也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掌握學生權益的生殺大權的主權者,不只是校長一人,更是整個學校的行政體系。偏偏,令學生最失望的是,長久以來行政體系由上到下沆瀣一氣,結構性的逃避責任。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學生、台大學代會學生代表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