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會走路與說話的人,不可能有學不會的事情

 

這篇文章要說的事情很重要,特別是對於長大後的自己的課業學習成果感到挫折,想要放棄的人,請務必一定要看。

先說結論,基本上,生而為人,只要在幼兒時期有學會走路與說話,日後不可能有事情學不會。

如果有,那是因為長大後的我們,不再像自己孩童時期那麼專注且不怕挫折。我們應該試著讓自己回歸孩子的樣式,跟年幼正在學走路與說話的自己學習!

走路與說話?

或許你會覺得,這不是每一個人(撇開特殊生理因素者不談)都會的能力嗎?

學會走路與說話,有什麼了不起,哪裡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必須說,真的很了不起。

Getimage

走路的科學》第三章「如何走路:走路的機制」中,作者謝恩歐瑪洛提到,孩童時期的我們,是怎麼學習走路的:「每天走上好幾千步,跌上好多次跤,透過跌跤經驗來學習如何不跌倒。」

「平均來說,一名學步兒童每小時能走2368步,行走701公尺並跌倒17次」,一名人類兒童學會走路,約莫要三四百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一名學步的兒童必須走上數十萬步(步伐不穩,搖搖晃晃,隨時可能跌倒),跌倒數千次,才能學會。

神奇的是,絕大多數人類孩童最後都學會走路,沒有因為跌倒數千次而放棄,沒有因為某一次走得搖搖晃晃就自暴自棄的認為自己不可能學會走路,孩童只是專心一志的不斷爬起來,重新再來!

沒有任何人不用透過跌倒數千次與數十萬次的反覆練習,就能學會走路,每一個會走路的人類都經歷過了大量跌倒與練習,大腦與身體從失敗中獲得經驗,逐漸修正並調整出一個不會跌倒的走路方式!

作者說,曾經有個嬰兒在一小時內跌倒了69次,但是,他沒有放棄,繼續嘗試的七十次站起來,並且,想必你已經猜到了,這一次他還是會跌倒,因為他得跌倒數千次經歷將近一整年的時間(這對孩童來說幾乎是一輩子的時間長度),才能學會走路!

也就是說,如果當一個什麼都還不懂的孩子,可以靠著反覆不斷練習,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最後掌握一項能力,長大成人後,經歷過不少學習過程且開始累積學習成果的人,照理說不可能有學不會的事情,除非,(一般情況下)長大後的人類變得不再像孩童時代的自己那麼專心致力於學習?!

Getimage (1)

學習說話更是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從開始懂得發生到尚算能夠流暢說話,必須經歷長達十年的時間。《父母的語言》一書作者說,要讓孩童掌握熟練的說話能力,父母兩人加總起來對孩子說的字彙量最少要能達到三千萬字(如果不足一千萬字者,口語表達能力會相對較薄弱),可以想像人類為了學會講話,得輸入多少關於文字的資訊,在反覆試錯的過程中摸索前進,直到能夠順暢與人溝通!

長大後的我們,很少再能像孩童時代的自己,願意承受數千次的失敗,經歷不熟練而搖搖欲墜的狀態,堅持一整年的時間,反覆練習同一件事情直到學會,我們總是很快的放棄大部分試過幾次後覺得成果不如人意的事情,除非學不會會要命,或是我們真心喜歡,否則我們通常輕易的選用挫折失敗當作放過自己的理由,著實可惜!

如果了解腦科學與語言學和人體工學就會知道,其實沒有多少事情比學會走路和講話困難,要不然就不會只有人類能掌握這兩項能力。

更重要的是,人類日後之所以能夠學習,語言和走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必要條件,有了語言才能學習並理解人類以語言記錄下來的知識,而走路則是人類發展大腦各項認知能力的關鍵,某種程度上來說,人腦是因為懂得移動而發展出運作規則,如果人類不需要移動就能生存,歐馬洛說,這樣的生物不需要腦子!

所以,下次當我們在學習某件事情遭挫時,不妨找個正在學步的孩子看上一兩個小時,計算他跌倒重新再站起來的次數,觀察他走路的狀況,還有跌倒再站起來的過程與反應,也許,長大後的我們都太過放縱體貼自己,太輕易的選擇放棄,不再像孩童時代的自己那樣不知道失敗為何物的堅持學習到底!

共勉之!

< 資料來源:Zen大的敦南新生活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