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洋兵不足平」

 

  話說,知名NGO義和團會引來那樣的大禍,當然不是單靠拳民鬧事,而是有一堆覺得「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官員跟士大夫刻意推波助瀾,想要趁機奪權;也有一些官員或許沒有太大的野心,但就是長期痛恨洋人,想要藉此一吐惡氣。

  在這些人當中,有位相對次要的人物,名叫李秉衡。他在幾個地方作過官,一度形象還不錯,有「廉吏」的美譽,似乎也是個清流人物。可是,他擔任山東巡撫期間,轄境對西方人的仇恨日漸失控,鬧出匪徒殺死德國傳教士的命案(史稱曹州教案,1897年),德國政府堅持究責,於是丟了官。

  讀史者有後見之明,可以看出曹州教案的模式,已經像是後來義和團事件的先聲,但時人並不知道這一點。等到義和團事件爆發,李秉衡一度支持李鴻章等人的東南互保,隨後又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跑去「入覲太后,力主戰」。

  既然如此,太后就成全他的心願,要他督師對抗聯軍。據《庚子西狩叢談》記載,李秉衡出征的時候一身拳民打扮,「以紅布裹首,短衣紅帶,一如大師兄裝束」,還慨然說出一句氣勢磅礡的名言:

「區區洋兵不足平」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清軍跟拳民一下就被「不足平」的區區洋兵給「平」了,李秉衡也跟著自盡。至於是「殉節」或「畏罪」?就看後人怎麼說。當然,依照清流道學家的標準,李秉衡在許多方面都像是一個「好人」,但有時「好人」引發的災禍,比「壞人」還要可怕。

  寫這段沒有什麼深意,只是看到那句「得罪美國又怎樣」,頓時覺得似曾相識而已。

註:以上資訊出處參《清史稿》卷467、《庚子西狩叢談》卷1。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