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相關文章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

1887年的今天(10月30日),在台灣台南誕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成為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的林茂生;林茂生出生的隔天 (10月31日),在中國浙江奉化也出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掌握軍政大權的蔣介石。六十年後的3月中,中國的蔣介石下令槍殺了台灣的林茂生。 林茂生出生的八年後(1895年),台灣被滿清出賣給日本﹐林茂生自此渡過他所謂的「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雖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半世紀歲月,林茂生以「楚囚」自況,但是殖民統治下的林茂生,卻成就了他做為台灣社會精英的角色:1916年他從東京帝大畢業﹐成為台灣第一位文學士;1927年,他接受台灣總督府的公費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投入當時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和門羅(Paul Monroe)門下,於1929年底獲哲學博士﹐成為台灣人獲文科博士學位的第一人;留學前,他擔任過長老教中學的教務主任﹑理事長、台南師範學校的教授、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教授。留學回來後,他出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 1945年8月中,二次大戰結束,林茂生終於告別「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他自以為「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沒想到,一年半後,他不但不能像海鷗一般的自由翱翔,卻在二二八事件中喪命於他所迎接的「祖國」的槍下! 讓林茂生喪命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慢他一天出生的蔣介石。歷史竟是這樣的吊詭!對於蔣介石,林茂生曾經對他有過特殊的感情,我們可以從林茂生以下這首題為〈聞南京淪陷寄懷蔣主席〉的七言律詩看出來,時間在1937年底,南京遭日軍攻陷,林茂生寫下了這首七律: 敢將隻手繫安危, 最後關頭志可悲。 遺囑未能成革命, 強鄰先以陷京師。 中山墓畔長秋草, 江左營前樹旭旗。 惆悵金陵城下道, 明公從此欲何之。 林茂生萬萬沒想到,他如此掛懷蔣介石,卻在十年後遭蔣介石下令處決。時間來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灣社會精英慘遭株連。當時擔任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的林茂生,於3月11日無故被捕。在台大臥底的學生特務向國府主席蔣介石報告說,台大學生有不穩情勢,或許是受院長林茂生的影響。蔣介石於是指示「速即槍決」。(詳見吳克剛回憶錄《一個合作主義者見聞錄》) 迷信槍桿子的蔣介石,當然不知道他所槍決的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自由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人本精神的教育家;而林茂生當然也沒有了解到曾經在中日戰爭中令他「痛心漢土三千日」的「祖國」,竟然擁有這樣野蠻的政治文化。 異族統治者的日本,非林茂生心中的鍾愛,卻反而成就了他做為社會菁英的角色;同文同種的中國,是林茂生期許迎接的祖國,卻反而奪走了他的生命。或許,他所不喜愛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而他所期待與寄望的,卻是他所陌生的。 林茂生的一生,是每個台灣子弟不能須臾或忘的歷史,我們必能從中記取教育。
李筱峰 2023-10-30
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

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

在1940年代末期,二戰之後,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是對美國公共健康威脅極大的一種疾病。其他國家,包括台灣,也受此病威脅。誰能夠發明出「脊髓灰質炎疫苗」,那真是一大救星。而發明出這種疫苗的人,申請專利,勢必致富。然而,今天的冥誕壽星,他正是發明「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救星,卻又不願意申請專利圖謀個人致富,他就是醫學家約納斯.沙克(Jonas Edward Salk)。 約納斯.沙克是1914年10月2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猶太人,在紐約的猶太移民文化中長大。 他從一個「對於工人階級移民家庭來說,代表著公共高等教育的頂點」的紐約市立學院畢業,繼續奮進,再入紐約大學醫學院,最後在密西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47年,沙克成為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對脊髓灰質炎病毒進行研究,並於數年後成功開發出首劑脊髓灰質炎疫苗。在研發過程中,沙克在自己、家人以及其他志願者身上,成功進行了初步人體試驗。1954年,全美開展百萬兒童(6-9歲)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試驗,1955年4月,試驗證明疫苗安全有效。 發明疫苗後,沙克被譽為「miracle worker」。1956年,沙克獲得醫學界著名的拉斯克獎。 為何發明了小兒麻痺的「沙克疫苗」,卻不願意申請專利致富呢?沙克說: 「我的願望是幫助整個人類,而不是單個病人。」 為了讓疫苗能更廣泛地用於接種,沙克未曾從中獲利。有人曾問他疫苗的所有權,沙克回答:「沒有專利。你能對太陽申請專利嗎?」 1963年,沙克在美國加州的拉霍亞(La Jolla)創建了專注生命科學研究的「沙克研究所」。 1995年6月23日,80歲的沙克逝世於加州拉霍亞。  
李筱峰 2023-10-28
提倡「台灣島史觀」的曹永和

提倡「台灣島史觀」的曹永和

提倡「台灣島史觀」的台灣歷史學家曹永和,是今天冥誕壽星,他出生於 1920 年(日本大正9年)10月27日,台北士林人。 他的學歷雖然號稱「高中畢業」,但最後卻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以研究台灣荷西統治時期最著名,他提出「台灣島史觀」,強調台灣的主體性。他的《台灣海洋史論集》、《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論集》、續集…,都是台灣史研究者必讀的經典。 曹永和精通荷蘭文。曾榮獲荷蘭王國授勳的「奧蘭治-拿騷」(Orde van Oranje-Nassau )勳章。 1995年「台灣歷史學會」成立,糾集認同台灣的歷史學者而成,希望除了學術研究之外,也能推動歷史教育,關心時政。大家口中尊稱的「曹老師」曹永和,被推為首任會長。 2004年2月,公共電視台拍攝一部台灣歷史紀錄片《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邀集研究台灣史的學者擔任製作委員兼歷史顧問,負責劇本內容的編寫。由曹永和領軍擔任總顧問。 2014 年 9 月 12 日病逝,享年94歲。 (下圖:《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製作委員會成員合影:前排左二為曹永和,其餘左一吳密察、右一吳豐山、右二張炎憲,後排右起溫振華、李筱峰、翁佳音,另外還有戴寶村未入鏡。)    
李筱峰 2023-10-27
奔波於診療室與街頭的醫師韓石泉

奔波於診療室與街頭的醫師韓石泉

今天的冥誕壽星,是一位奔波於診療室與街頭的醫師、社會運動者–韓石泉。 韓石泉生於1897年(日本明治30年)10月27日,台南市人。 1913年考取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的公費生。他在入學口試時,答覆口試老師問他為何要學醫時,回答:「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1921年韓石泉參加蔣渭水首創的「台灣文化協會」,出任理事,也是文化協會在台南的主幹,在台南積極推動文化啟蒙活動。韓石泉也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923年因「治警事件」被日警逮補,拘禁兩個月。 韓石泉1926年結婚時,革除傳統縟節、迷信、炫耀等民俗,以身作則進行婚禮改革。 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蔣渭水創「台灣民眾黨」,韓石泉出任該黨中央委員。後又任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主幹。 1935年韓石泉赴日本熊本醫科大學深造,獲醫學博士。 韓石泉視病如親,對窮困病患常常減費或免費。 二戰後韓石泉仍熱心地方政治,1946年當選台灣省參議員,享有全島性聲望。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他採溫和途徑,期望化解衝突,但也險遭不測。 晚年逐漸對政治失望,淡出政治圈。 1963年6月30日因腦溢血過世,享年67歲。  
李筱峰 2023-10-27
我想繼續與赤藍對話

我想繼續與赤藍對話

藍營污衊民進黨政府「只搞對立,不想對話」,激發我發表〈與赤藍啟開對話〉一文(見本月十七日「李筱峰專欄」),結果赤藍陣營當然不可能與我對話,形成我在獨白。獨白也罷,對話也罷,今天我要繼續提出話題。 以下幾個問題想再與中共當局對話: 「你們始終怪罪台灣不與你們『統一』,卻不願意了解根本的癥結所在。我們雙方的根本問題,在於雙方的價值迥異,特別是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無法融合。我曾說過,『予豈好獨哉?予不得已也!』,如果中國是一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之國,我們何必辛苦獨立,以維護民主自由?你們若真不希望我們獨立,很簡單,快快民主化,而不是用軍機、飛彈威嚇!」 「你們既然說要『和平統一』,卻又同時以武力威脅,還恐嚇『留島不留人』!世上有一種用武力促進『和平』統一的邏輯嗎?孟子說得好:『不嗜殺者能一之』又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以德服人的現代意義,也可以解釋為以自由人權來號召。我想請問,這十幾年來,你們用飛彈軍機戰艦威脅台灣,結果有多少台灣人因此感動而心向『中華祖國』?何不評估看看?」 「有一個話題大概是我們彼此最難溝通的,那就是當我們談到民主與專制的議題時,你們就說你們才是民主國家,反過來還會批評『美式民主』正在沒落,還說你們的『中式民主』最好。我很想知道你們的『美式民主』『中式民主』之說,是根據哪一本政治學的理論?按「民主政治」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原則,包括:一、政府的權力由人民同意而產生,所以透過自由和公正的選舉產生政府;二、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不可集中,所以有三權分立的制度,要有制衡(Check and Balance)的機制;三、保障所有公民的人權(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講學自由…);四、法律和程序平等地適用於所有公民…。必須具備以上條件才能稱為民主國家。所以不論在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在歐洲的英、法、德、瑞士…,在大洋洲的澳洲、紐西蘭,或是亞洲的日本、南韓、台灣….,儘管他們內部制度各有不同,總統制或內閣制也罷,他們都具備民主國家的條件。如果不具備這些普世原則的民主條件,硬要自稱『中式民主』,無異說『我們中國式的輪子是方的』一樣好笑!你們說你們才是最好的民主國家,我只要問一句,你們中國共產黨是多少得票率獲得執政權的?其他就不必多問了。」 我想和你們對話的議題還很多,但我知道你們並無意真心對話。因此,我希望我的話題,也可以請當年揚言「愛國必須反共」而今卻明言不再反共的藍營政客們代為回答。 (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筱峰 2023-10-26
小約翰史特勞斯與畢卡索

小約翰史特勞斯與畢卡索

今天要介紹的兩位冥誕壽星,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畫家。他們的成就,都自小和父親有關係,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關係。 #壽星之一 大約在1930年代,維也納有一位音樂家,有感於音樂工作很辛苦,因此他不希望他的兒子也當音樂家,而是希望兒子當銀行家。偏偏兒子卻喜好音樂,偷偷找爸爸的管弦樂團的提琴手學小提琴,屢受父親勸阻。直到17歲時,父親與小三私奔離家,他才能專心從事他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他就是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的作者,被稱為「圓舞曲之父」的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 由於他父親也叫約翰史特勞斯,所以為了區隔,他被稱為『小約翰史特勞斯』,以別於父親『老(大)約翰史特勞斯』。而且他的成就超過父親,比父親更有名, 小約翰史特勞斯出生於1825年的今天(10月25日),奧地利維也納人。 小史特勞斯在政治上和父親也很對立。1848年2月24日維也納爆發了市民革命。小史特勞斯與他的父親壁壘分明,父親是效忠哈布斯堡王室的保皇派;而小約翰史特勞斯則加入革命派陣營,創作了不少同情革命的作品,如《自由之歌圓舞曲》、《革命進行曲》和《學生進行曲》等。他曾因為公開演奏了《馬賽曲》而遭維也納警方拘捕。出獄後他還刻意把《馬賽曲》的部分曲調放入他的作品《鞭打波爾卡》。奧地利皇室因此兩次拒絕他出任皇家舞會的指揮。 1899年,74歲的約翰.史特勞斯還在努力創作芭蕾舞劇《灰姑娘》,但還未完成,卻於6月3日因肺炎病逝,葬於維也納中央公墓。 #壽星之二 1891年,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的一位美術學校的教授,畫了一張鴿子的素描,尚未完成。幾天後他卻發現他的13歲的兒子在他尚未完成的鴿子素描塗上顏色。他覺得兒子的筆法已經超越他,他從此不再繪畫,讓兒子去發揮。這個兒子,就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畢卡索。 1881年10月25日,畢卡索生於西班牙王國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 和約翰史特勞斯一樣,畢卡索也關心政治。1936年7月西班牙發生內戰,畢卡索畫了一幅《佛朗哥的夢與謊言》,批評西班牙國民軍領袖獨裁者佛朗哥;1937年,在佛朗哥的要求下,納粹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巴斯克地區格爾尼卡。為了紀念這場在內戰中的災難,畢卡索畫了巨幅大作《格爾尼卡》,展示於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中。戰後他的作品《和平鴿》被選為國際和平會議海報。 然而,畢卡索畢竟熱情過度,盲點不清,1950年韓戰爆發時,他反對聯合國和美國介入韓戰。因為畢卡索是共產主義者,同情北韓共產政權。畫筆細緻的畢卡索,不保證對政治的理解都很清晰。如果畢卡索今天再世,看看今天大韓民國的自由度84分,而北朝鮮的自由度只有3分,畢卡索會做何感想? 1973 年 4 月 8 日,92歲的畢卡索逝世於法國穆然,遺作逾兩萬件。    
李筱峰 2023-10-25
這群貪腐集團正在進行抹黑

這群貪腐集團正在進行抹黑

侯友宜的競選標語很有意思,他們說「反抹黑,反貪腐」。 他以為「批評」就是「抹黑」嗎?抹黑是無中生有,顛倒黑白,與事實不符,才是抹黑。人家批評你,不叫抹黑。 舉一個抹黑的實例,就像你們標語的另外下半句-「反貪腐」,你們罵民進黨貪腐,去法院查資料出來看看,那些貪污案、賄選案、逃匿海外的經濟犯…,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國民黨!(參考下圖,只是一部分)。你們喊著反貪腐,我聽起來好像老鴇在反色情。 你們喊著「反抹黑,反貪腐」的同時,你們這群貪腐集團正在進行抹黑。
李筱峰 2023-10-24
《台灣原住民族圖譜》鹿野忠雄

《台灣原住民族圖譜》鹿野忠雄

1929年,台北高等學校(今台灣師大前身)有一個學生經常曠課,遭校方留校處分,可是他仍繼續缺課,連期末考都沒參加,學校準備將他退學,但是校長卻出面做保,他最後如期畢業。他曠課的時間,不是去玩耍,他正在攀登卓社大山、能高山、奇萊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合歡山群峰、畢祿山...,他正開始對台灣地理、地質產生高度興趣。而且他因自習英文、希臘文,並已發表多篇論文。校長以他自行田野調查的研究成果,准其畢業。 他就是來自日本,對台灣的昆蟲、植物、地理、地質、原住民...有深入研究的博物學家、探險家、昆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暨民俗學家-鹿野忠雄。 今天是鹿野忠雄的冥誕,他出生於1906年10月24日,日本東京人。 十六歲時,鹿野忠雄就在日本學術刊物《昆蟲世界》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研究的是蝴蝶,他將從小收集的日本蝴蝶,依照綱目科種分門別類,分析出種類65種。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宣佈戒嚴,右翼軍國主義勢力抬頭,鹿野忠雄感到不安。1925年,中學畢業後,他來台考上初創的台北高等學校就讀。 經常翹課的鹿野,原先仍繼續採集台灣山地的昆蟲,繼而對台灣原住民開始發生興趣。1926年足跡開始走入山區,中台灣的布農族、鄒族等勢力範圍。1927年 8月前往紅頭嶼(今蘭嶼)。翌年,他還將有關達悟族大型漁舟的調查報告發表於日本的民族學專門雜誌《民族雜誌》。 愛蹺課的鹿野忠雄,顯然比乖乖上課的同學的學習成果多很多,他如期畢業後,順利考上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理科,於1933年畢業。 大學畢業後,鹿野應台灣總督府之邀,再度來台擔任文化研究相關部門的雇員。因此他又繼續他對台灣的研究。1931年他三度登上台灣的雪山,1932年發表了台灣雪山和南湖大山的「末次冰期」或冰蝕地形的研究論文。1941年,他以論文《次高山彙に於ける動物地理學的研究》(雪山動物地理學研究),獲得京都帝國大學理學博士。直到今日,台灣學術界進行高山地形研究,仍大多引用他的論點。 1943年回到日本東京的鹿野忠雄,繼續編寫《台灣原住民族圖譜》,並在歷史民族學刊上,頻繁介紹了日治時期以來,台灣的考古遺址的調查情形,包括圓山遺址、東海岸的巨石文化、墾丁石棺遺址、蘇澳新城石棺遺址、埔里烏牛欄石棺遺址等等。 1944年之前,鹿野忠雄共發表153篇論文及兩本集結著作,絕大部分與台灣研究有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他的台灣研究被迫中止。翌年,他被軍方指派前往菲律賓。他發現菲律賓巴丹島與台灣達悟,其族民、語言與文化極為相似。 然而,1944年6月,鹿野以日本陸軍雇員身分赴印尼北婆羅洲從事民族調查,從此一去無回,消失在南洋戰場!他所厭惡的軍國主義挑起的無情戰火,摧毀了這位精英學者!  
李筱峰 2023-10-24
《送別》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弘一法師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首著名的《送別》,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留學日本時聽到日文版本的《旅愁》的旋律,改填的中文歌詞。(原曲是美國音樂家約翰.奧德威的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李叔同還有《憶兒時》廣為流傳至今。另外他作詞作曲的《春遊》,是中國音樂史上最早的多聲部音樂作品之一。 今天是李叔同的冥誕,他於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中國(當時是清帝國)天津。 他一生的成就集各種「家」於一身:畫家、音樂家、劇作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最後入佛門成為漢傳佛教(南山律宗)僧侶。 李叔同的父親是前清進士,但在李叔同5歲時病逝,但李叔同仍有機會受古典漢學教育。十分喜愛貓的李叔同,15歲時竟能吟誦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等詩句,仿似對人生已有感悟。 1898年,他前往上海,參與「上海書畫公會」、「滬學會」等組織,並曾就讀於南洋公學;1905年他赴日本,進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專攻西洋繪畫和音樂。1906年,他與同學曾孝谷創辦業餘話劇團體「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 1910年李叔同娶了日本籍妻子春山淑子回中國,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他曾任教於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學堂、直隸模範工業學堂、上海城東女子學校,擔任音樂教師。 1912年中華民國已成立,李叔同先後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校擔任音樂及美術教師。 1918年,他忽然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法號弘一。他的日籍妻子則黯然神傷回去日本。 弘一法師拋棄兩任妻子,無情?絕情?抑或「恰似有情」嗎?遺憾歸諸天地。 不過他一生才情出眾,擅長書法、詩詞、繪畫、音樂、篆刻、文學、金石學等。他將油畫、鋼琴、話劇等引介入當時保守的中國,是藝術界早期先驅之一。而於佛學,更有多部作品。 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師於泉州開元寺之溫陵養老院揮筆寫下『「悲欣交集 見觀經」(見下圖),三天後於當地圓寂,享年61歲。    
李筱峰 2023-10-23
「民族自強曾努力」林獻堂

「民族自強曾努力」林獻堂

今天是日治時期民族運動領袖林獻堂的冥誕。 出身霧峰望族的林獻堂,於1881年(清光緒7年)10月22日出生。15歲時(1895)台灣被清帝國割讓日本。註定了他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民族自強曾努力」的志業。 無論從台中中學(今台中一中)的創設,到「新民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到後來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一連串的社會運動,林獻堂皆居領袖地位。 二戰後,他歡迎新來的國民政府,然而迎來的,卻是貪污腐敗、民生凋敝,讓他感慨萬千,他這首七言絕句,反應他對時局的擔憂: 軍政紛紜似亂絲, 黎民飢餓苦安之。 風濤萬里重洋隔, 欲吐哀音只賦詩。 更讓他訝異的,在日本殖民統治下,他曾吟哦著「祖國我欲乘風歸」,詎料,戰後卻被他迎接的「祖國」打成「漢奸」,他不禁感慨: 民族自強曾努力, 廿年風雨負初心。 1947年228事件爆發!林獻堂當時正在舉辦彰化銀行開幕,接待財政廳長嚴家淦,竟然被陳儀當局扣上「暴動首謀」的帽子!最後雖倖免於難,但他的諸多昔日好友同志,如陳炘、林茂生、廖進平、楊元丁...等多人都遇害,令他傷心欲絕。 1949年三七五減租時,台灣省主席陳誠親臨霧峰林家「拜訪」,卻在他面前亮出手槍顯威,林獻堂自知台灣已非他安居之地,於是避居日本,留下令人喟嘆的詩句: 異國江山堪小住, 故園花草有誰憐? 1956年9月林獻堂病逝東京寓所「遁樓」。  
李筱峰 2023-10-22
【論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論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看到中國國民黨的立委馬文君、吳斯懷等人最近與中共裡應外合的言行,我想起以下6年前的舊作,現在竟然更具時效! 【論國民黨對中共的貢獻】 李筱峰 (原載2017.11.27 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 蔣介石主掌的中國國民黨,在政治學上被定位為法西斯政黨。法西斯主義有幾個特色:1.狂熱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集體主義;2.神格化的領袖崇拜,絕對威權的個人獨裁;3.反共;4.強調戰鬥。逃離中國本土的中國國民黨在兩蔣君臨台灣時期,更發揮以上特色,以之做為「教育」台灣人的標準。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民族(或國家)至高無上,為全部歷史與生活的中心,而不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的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與自由主義,不在培養現代公民的民主、人權價值。 偏偏其民族主義並非立足台灣的「台灣民族主義」,而是以實際已管轄不到的故國山河為認同的「中華民族主義」的政治迷思。按「中華民族」一詞乃辛亥革命之後所「後設建構」的政治名詞,而非可以實證或有具體指謂的學術名詞。早已脫離母土來到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卻仍要台灣子弟認同這個政治迷思,灌輸「地大物博」的「大國意識」。要之,這種教育的特色是:去台灣化、虛幻的「大國」意識、輕視自由人權。 記得45年前我在政大教育系就學時,在班上提倡民主教育,呼籲言論集會講學自由,卻受到班上「欠教育」的教育系同學群起而攻,說為了國家,不能太講求個人自由。後來我遭退學,同學多當了老師、校長,繼續「教育」我們下一代。 現在兩蔣領袖已去,「消滅共匪」的誓詞也破功,國民黨就剩下中華民族主義。 本來極右的法西斯主義,與極左的共產主義是對立的,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交集,亦即強調集體主義,反對個體自由主義。所以有人說法西斯與共產主義只是一線之隔。 原本靠「世界無產階級大團結」的「第三國際」崛起的中共,早就不再標榜「工人無祖國」了,而且也已偏離原本共產主義理想(試問:1%的家庭占有全國33%財富;底端25%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1%左右,這是哪門子共產主義?)。原本被中國國民黨罵為「漢奸」的中共,現在卻以「中華民族主義」的大旗向台灣召喚。這支大旗不就是中國國民黨長期向台灣人民洗腦的標竿嗎?偏離共產主義的中共,以及不再反共的中國國民黨至此一拍即合!難怪許多曾經誓言「消滅共匪」的退將,跑去朝「共」聽訓,還有人改口「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 台灣已被Freedom House列為自由國家,但卻仍有人不珍視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而去追逐大國迷夢。最近有台灣生長(也是政大畢業)的盧某,加入中國共產黨,要去為「祖國」效忠。這不正是長期國民黨教育的發酵嗎? 台灣獨立運動是世界上最容易進行的獨立運動,因為台灣已事實獨立於中國之外;但是台獨運動也是世界上最難進行的獨立運動,因為受國民黨長期「中華民族主義」「大國意識」的制約,許多人還迷信著「中華大國」,不在乎自由人權的現代國家,佛洛姆說的「逃避自由」。 本文題目原擬〈論國民黨對中國的貢獻〉,但考慮國民黨的本質無助於中國的民主化,對中國何貢獻可言?(中國若不民主化,徒有經濟崛起終不利長遠發展)。故曰國民黨對中共有貢獻而非中國。 民主自由的獨立台灣,有助於中國的民主化;但是中華民族主義的中國國民黨,倒是為中共一黨專政的中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李筱峰 2023-10-21
「諾貝爾獎」創始人諾貝爾

「諾貝爾獎」創始人諾貝爾

今天要介紹的冥誕壽星,是聞名全球的「諾貝爾獎」創始人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這位具有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也是武器製造商等份的諾貝爾,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他曾經留學過俄國、美國、英國。精通瑞典語、法語、英語、俄語、義大利語、德語等六種語言。他一生擁有355項專利,最著名的發明是炸藥(矽藻土炸藥)。 19世紀末期,諾貝爾持續改進炸藥的能力,改良引爆後的煙霧,他的產品引起軍方的重視,大量的軍火被運送到交戰的國家中。諾貝爾因為他的發明,讓戰爭更加殘忍,他開始後悔,十分痛心!他極力反對戰爭,更加信奉和平主義。因此他遺言要將其遺產設立諾貝爾獎,除了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醫學獎、文學獎之外,他還特別設「和平獎」,頒發給「為國際友誼、廢除使用武力與貢獻者」。 諾貝爾獎之中設有文學獎,因為他生前即愛好文學,曾撰寫戲劇、詩歌;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為紀念諾貝爾,又新增了第六個獎項「經濟學獎」。 1896年12月10日,63歲的諾貝爾在義大利聖雷莫過世。歸葬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北墓園。
李筱峰 2023-10-21
「在實踐中學習」約翰.杜威

「在實踐中學習」約翰.杜威

「所有受社會體制影響的人,都有權創制及管理這些社會體制。每一個人的行為、福利及人格發展,都受他生存於其中的社會體制的影響。因此,在民主制度中,每一個人對該社會體制都有發言權。」 「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自己鞋子夾腳的所在。」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經驗之生長與重組。」 「學校即社會。」 「從做中學習。」 –約翰.杜威(John Dewey) 今天是美國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的冥誕,他於1859年10月20日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伯靈頓。 前面摘引的句子,是杜威的經典句子。在哲學上,他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教育上,他是進步主義、經驗主義者。杜威反對傳統的灌輸和機械訓練,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的教育理念;在政治上,他是自由主義、民本主義者。他一生極力推崇民主制度,強調科學和民主的互補,民主思想是他眾多著作的焦點。 杜威任教過密西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他不僅對美國的教育改革影響甚深,他栽培過許多東方去的留學生,對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教育界、思想界也有極大影響。近代中國的思想人物包括胡適、馮友蘭、陶行知、蔣夢麟、郭秉文、張伯苓...,都是他的學生。還有,台灣的林茂生,也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投入杜威門下。 曾經有人問杜威,在他教過的許多東方的學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有誰?杜威回答,有兩位:一位是來自中國的胡適,一位是來自台灣的林茂生。林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之後,杜威有意留他在學校當助理,但林茂生以台灣需要他為由婉謝。如果當年林茂生接受杜威之邀留在哥大,18年後當不至死於二二八事件中。 胡適等人曾邀請杜威到中國訪問,時值五四運動,杜威在多處演講,胡適擔任翻譯,催化民主、科學的思想在中國傳播。 杜威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最著名的學者之一。2006年12月,美國知名雜誌《大西洋月刊》將杜威評為「美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第40名。 1952年6月1日杜威逝世,享壽92歲。  
李筱峰 2023-10-20
連小學生最基本的教養都欠缺的人

連小學生最基本的教養都欠缺的人

這種「型」可以當領袖,馬克斯·韋伯的「卡里斯瑪」(charismatic domination)理論要重寫了! 連小學生最基本的教養都欠缺的人,竟然有許多年輕人中意,台灣真要墮落到何地步!  
李筱峰 2023-10-19
外患不足懼﹐內憂才可悲

外患不足懼﹐內憂才可悲

23年前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阿扁上台的11天後,我發表了以下這篇文章。請檢視一下今天的情勢有何變化?台灣的國際處境有更困難嗎?台灣的籌碼是增加或減少呢?中共的經濟發展有更穩固嗎?而台灣內部的媚共集團有收斂還是更猖狂呢?台灣最大的危機是不是還在內部呢? 〈外患不足懼﹐內憂才可悲 〉 【原載2000.5.31 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 從中國歷史看﹐台灣做為中國的一部份的時間很短﹐誠如清朝雍正皇帝說的「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從台灣歷史來看﹐台灣社會與中國社會在近代的發展上﹐也有著相當不同的歷史軌跡﹐而且﹐也誠如歷史學者黃富三教授說的「在台灣與大陸分分合合的過程中﹐我們悚然發現﹐合併時竟是進步最小而社會混亂的時代﹔反之﹐分離或發展自我性格時﹐卻是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時代。」兩個體質不同的社會強行合併﹐很容易產生摩擦 ﹐這對雙方都無益處。 因此﹐「和平統一」很簡單﹐可是「和平統一」之後﹐要和平相處就不太容易了。戰後台灣人熱烈迎接「祖國」﹐卻得到二二八事件的後果﹐便是最好的說明。所以我們不敢冒然「統一」。 但是﹐北京說﹐你不接受我的「和平統一」﹐我就用武力打你。既然用武力強迫對方接受「統一」﹐怎麼叫做「和平統一」呢?這好像一個惡漢拿著刀槍對一位女人說:「你還是乖乖跟我上床吧﹐免得我強姦你。」 面對這樣「以力假仁者霸」的政權﹐阿扁在就職演說中﹐儘量放低姿態﹐提出「五不」以示善意。我不反對阿扁總統用「五不」來「放屁安狗心」﹐暫時給他們一點面子﹐但是長此以往﹐問題仍然存在。根據北京的「一個中國」的白皮書﹐長期不接受統一談判﹐他們也要用武力解決。所以老是順應他們﹐他們只有得寸進尺﹐他們的慾望就像無底洞﹐永無滿足之日。所以﹐對於阿扁總統的「五不」﹐有人認為無須如此讓步﹐包括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也期勉阿扁在面對「欺善怕惡」「軟土深掘」的中國政權﹐不要過於軟弱。 我們期勉自己不要太軟弱﹐不是要暴虎憑河。思考台灣的國家安全問題﹐當然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台海雙方的單純關係來看﹐而應該著眼於國際秩序來審視─台灣海峽是國際自由通行的水道﹐每天有500艘的各國船隻通過﹐其中包括200艘日本船。亞洲又是美國的主要市場﹐約有40萬美國公民在此一地區進行各類活動﹐有超過1500億美元的投資﹐以及每年5000億美元的貿易活動。再說﹐美國的貿易夥伴﹐第一是日本﹐第四是中國﹐第六是台灣。(詳見陳國雄《危機2005》)所以﹐北京如果攻擊台灣﹐那不只是對台灣的攻擊﹐而是立刻破壞國際的貿易秩序﹐等於向國際秩序挑戰。國際社會豈能容許他們這樣撒野嗎?台灣在這樣的國際安全體系裡面﹐才有國家安全的保障。職是之故﹐海峽雙方朝國際化發展﹐或是朝中國的內政化發展﹐何者對台灣的安全有保障﹐答案不是很清楚嗎?把台灣朝中國的內政化解釋﹐等於是斷絕國際社會箝制中國侵台行動。況且﹐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以放棄國家的獨立主權來換取國家安全的。 雖然美國向中國表示不支持台獨﹐美國也誠然擔心台灣宣布獨立。既然不支持﹐就不要支持﹐這不是樂得輕鬆嗎?美國幹嘛如此擔心而緊張呢?因為﹐台海一旦發生狀況﹐他們不能不管﹐這是他們頭痛的地方。國際社會的頭痛﹐正是我們的籌碼。我們應該趁現在還有籌碼的時候﹐讓世界頭痛﹐讓國際社會不能不正視台海之間的問題﹐而不是幫世界解決他們的頭痛﹐卻把問題攬到我們身上來讓自己頭痛。 所以﹐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不是完全沒有抵制的條件(況且還有自身的軍事國防力量)。問題出在即使有了國際籌碼﹐但是台灣內部如果無法凝聚團結保台的決心﹐則一切都是枉然。有時候﹐我寧可這樣想﹐阿扁總統的柔軟言行﹐與其說是為了應付北京的霸道﹐毋寧說是為了安撫台灣內部一些不願認同台灣主體地位的大中國派勢力。誠如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先生向阿扁總統指出的「認同錯亂與沒有根﹐是國內最大的問題與危機」。誠然﹐台灣的更大威脅﹐在內不在外。台灣內部存在有一股瓦解民心士氣的勢力。這一股勢力﹐其中有許多人以前要我們反攻大陸﹑消滅共匪﹐要我們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現在卻扮演著與北京裏應外合威脅台灣的角色。 中國怪罪台灣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是在破壞和平。沒想到國內這一股瓦解民心士氣的統派份子也幫中國來怪罪台灣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用武力脅迫人家就範的人﹐沒有受到譴責﹐受脅迫的人反而被責備沒有接受脅迫。這股吃裡扒外的勢力﹐正是台灣最大的隱憂。 這些人不認同台灣也就罷了﹐如果他們真愛中國的話﹐請他們當中經常有機會回「祖國」朝聖的人﹐提醒他們的祖國─中國城市失業人口超過1500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向城市的盲流超過1億人。一旦發動戰爭﹐外資必然撤離﹐失業人口必定急劇竄升﹐沿海經濟必然大受破壞﹐萬一台灣沒有打下來(台灣又不是死豬﹐他會靜靜讓你打嗎?)﹐結果打垮自己的經濟﹐也破壞了這幾年好不容易跟國際社會建立起來的關係與秩序﹐該怎麼辦?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問題重重﹐他們不把財力精力放在自己內部問題的解決﹐卻寧可用來對付台灣﹐要台灣非跟他「大一統」不可。這完全是擺脫不掉中國傳統的歷史意識使然。中國的傳統歷史意識只在乎是否「天下一統」,只要「大一統」,即使人民生活水準降低了,也無所謂;如果列國並立,即使生活較好,也不應該。「大一統」下的中國,幅員廣大,南北東西,差異極大,加以厲行中央集權,結果往往抹煞了地方特性,阻礙各地方的創造潛能。政治學者白魯恂(Lucian W.Pye)就曾明白指出﹐歷史上的中國為了滿足「大一統」的政治迷思,寧可浪費許多資源和精力,賠上人民無數的生命,以促成「大一統」﹐這是中國積弱的因素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雖把「人民」的字眼寫入國號﹐卻一直學不會把人民放在心中。愛中國的人﹐就應該幫中國早日跳出這種舊帝國王朝的格局﹐建立主權在民的現代國家。不要老是要求現代國家永遠向不知長進的舊帝國妥協。不要老是要求追求新國家的人要向沈醉在舊國家的人妥協。
李筱峰 2023-10-19
《望你早歸》楊三郎

《望你早歸》楊三郎

台灣有兩位楊三郎,一位是美術家(我們已介紹過的10月5日壽星);今天的冥誕壽星,則是著名的作曲家楊三郎。 楊三郎有時候出去外遊,還會帶著小喇叭。有一次他帶著小喇叭在碧潭散步,看著月色蒼茫,有感而發,吹出一首曲子,回家後立刻寫成譜,後來由那卡諾填詞,就是著名的《望你早歸》。在二二八之後,及1950年代那個鬱卒的白恐時代,撫慰許多台灣人的心靈。美麗島件後也成為「黨外」民主運動選舉時的競選歌曲,表達當時對獄中及被禁足於海外的親人的思念。 1951年,楊三郎應聘在基隆「國際聯誼社」擔任樂隊領班兼小喇叭手。有一天,基隆港邊下著濛濛細雨,他靈感一來,譜了一首歌,初名「雨的布魯斯」。他經常在「國際聯誼社」演奏這首有曲無詞的歌曲,極受歡迎。後來樂團中一位調琴手呂傳梓幫這首曲子填詞(再請王雲峰潤飾),成為後來轟動全台的《港都夜雨》。 楊三郎於1919年(日本大正8年)10月18日出生於今新北中和。曾赴日本學音樂。 其代表作有《蝶戀花》、《望你早歸》、《呼風喚雨》、《港都夜雨》、《秋怨》、《思念故鄉》、《孤戀花》、《台北上午零時》、《春風歌聲…等等。 1989年5月25日心臟病過世,享壽70歲。
李筱峰 2023-10-18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鋤頭是我的筆,土地是我的稿紙」 –楊逵 楊逵是一位與土地結合的作家,今天是他的冥誕。他於 1905年(日本明治38年)10月18日出生於台南新化。 楊逵日治時代即從事農民運動,在「台灣農民組合」中極為活躍。他也從事小說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品〈送報伕〉、〈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充分反映社會不公與反抗殖民統治的抗議精神。 戰後的楊逵,依然反抗新來的國民黨政權。二二八事件時,因為在台中散發傳單,公開呼籲民眾反抗不義統治,被捕入獄,險遭判處死刑。 1949年國共內戰激烈,他發表〈和平宣言〉一文,呼籲停止內戰,又被捕入獄12年。 楊逵於1985年3月12日過世。一位幽默作家潘榮禮為他寫下以下的悼聯,傳頌一時: 右聯: 送報夫屢寫抗日文學 拘留十次四十天 飽嚐異族欺凌 左聯: 老園丁一篇和平宣言 綠島一趟十二年 享受祖國溫馨
李筱峰 2023-10-18
與赤藍啟開對話

與赤藍啟開對話

  人類號稱「萬物之靈」,至今竟還迷信用戰爭手段解決紛爭。他們竟然無法理解,戰爭只會讓問題更複雜、惡化!普丁、哈瑪斯發動武力,究竟是在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值得正在對台灣虎視眈眈的習近平深省! 偏偏台灣內部的藍營政客,不去勸習近平勿以武力威脅台灣,反而辱罵台灣政府在挑釁,要我們「要對話,不要對立」。 我們不願意對話嗎?所有綠營政黨(民進黨、台聯、台灣基進…)及其選民,誰不想對話?只怕習近平們不肯聽罷了!要不然,我簡單提幾個問題,請習近平們跟我們對話: 「你們老是說,台灣自古即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台灣史上第一個設官統治台灣的,為何不是中國,而是荷蘭?況且荷蘭來台,又是明朝政府與荷蘭訂約同意的。」 「你們說台灣不接受『統一』是在分裂國土,請問你們是根據哪個國際條約擁有台灣主權?開羅宣言嗎?抱歉,那不具國際條約效力!舊金山和約嗎?抱歉!該約只要求日本放棄台灣主權,沒有言明台灣領土歸屬。」 「你們指責我們是『分離主義』,可是自從貴國建國至今,七十多年來台灣不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轄過一分鐘。既然不曾被你們統治過,何須分離?未曾結婚,怎麼怪我們要離婚?」 「你們要用解放軍『解放』我們,按『解放』的意思是要讓不自由者獲得自由,讓被壓迫者不再被壓迫。但是我們台灣的自由度有九四分,你們只有九分(Freedom House評比),你們嫌我們九四分太低,要由你們九分的來解放嗎?再說,在「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國家」排行(根據英國網路調查公司)台灣榮獲第一;在「世界幸福報告」排名(聯合國2022統計)台灣居第廿六名(東亞第一),貴國排第七二名。你們嫌我們廿六名的名次太後,該由你們七二名的來解放嗎?」 要和中共對話的還很多,篇幅所限,留一點讓我也和台灣內部的藍營對話: 「我們希望台海雙邊能平等相待,建立兄弟之邦,為何是在挑釁、破壞和平?你們喊了卅八年的反攻大陸、消滅共匪,為何就不是在挑釁?」 「共機天天擾台,你們真的不認為那是挑釁嗎?」 「你們口口聲聲說要保衛中華民國,卻和消滅中華民國的中共站在一起,反而仇恨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國號的民進黨,為何?」 「你們既然背離了蔣介石的反共立場,那為何又反對中正紀念堂轉型?」 「從宇昌案、浩鼎案、高端案…到潛艦國造,你們百般誣陷、抹黑、造謠,設法重創台灣生技、國防,這些案件今已真相大白,你們毫無歉意嗎?」 「你們不能容忍台灣民選的本土政權,為何可以容忍『新疆』的集中營、『西藏』、香港被高壓?容忍無數蹂躪人權的案件?」 愛因斯坦說過:「Peace cannot be kept by force;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understanding.(和平無法透過武力來解決,唯有透過理解才能達成。)赤藍的朋友願意理解嗎? (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筱峰 2023-10-17
「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

「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

18世紀末,法國有一位胸懷大志的知識份子,他要男僕在每天早上叫醒他時對他說:「男爵先生,請記得您今天還有大事要做」。 1823年,這位沒落的貴族,在理想挫敗、有志未伸的情況下,竟然用手槍企圖自殺,結果自殺未遂,卻打瞎了一隻眼睛。 這位浪漫的知識份子,是被列為法國六大社會思想家之一聖西門(Henri de Saint-Simon)。 今天是聖西門的冥誕。他於1760年10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沒落貴族家庭。 他17歲從軍,參加法國支援美洲殖民地反英的獨立戰爭的軍團,經歷約克鎮戰役。 他也參加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他買下一些收歸國有的土地,後因貨幣貶値而成為巨富。但因他廣交各界社會名流,家財散盡。破產後,進入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求學。在朋友的接濟下,開始努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思想。代表作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實業家問答》《新基督教》等。 他主張應由科學家代替牧師的社會地位,他呼籲建立對科學的信仰,並將牛頓尊為聖人;他反對法國的暴力革命和拿破崙的軍國主義;他預見世界將進一步工業化,相信科學技術會使大多數社會問題得到解決;他呼籲歐洲各國聯合起來制止戰爭,籲請歐洲各國君主放棄軍國主義,不要一心維護自身的權力;他指出宗敎「應該引導所有的人達到盡快改善最貧窮階級的偉大目標」。他說: 「為最大多數最貧苦的階級,謀知識的、肉體的改良,應該是一切社會制度的目的。」 他雖然被形容為「空想社會主義者」,亦即烏托邦社會主義者,但是恩格斯評價他「幾乎是後世社會主義者所有思想的萌芽」。 1825年5月19日,64歲的聖西門因肺水腫逝世於巴黎。  
李筱峰 2023-10-17
白色恐怖歷史見證者陳孟和

白色恐怖歷史見證者陳孟和

他擅長繪畫、攝影,又會拉小提琴。他如果不多才多藝,甚至如果笨拙一點,就不會在那個「懷璧其罪」的時代受難。 他在日治時代從台北中學(今泰北中學)畢業,戰後就讀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大)美術科。 雖然逃過二二八事件的劫數,卻躲不過白色恐怖的籠罩。 他是今天的冥誕壽星陳孟和。生於1930年10月16日,台北市大稻埕人。 1948年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還在中國,陳孟和想去中國大陸深造,不料卻被指控要「投匪」,而遭下獄。所幸不久出獄。 之後與朋友合開照相館,不料1952年又被控參加「叛亂集會」,第二次入獄,長達15年。 在綠島期間,他因為他擅長攝影,被派擔任公務攝影,他因此趁機也偷偷為難友及住民拍照,留下許多珍貴鏡頭,為綠島庶民的生活留下許多攝影作品,也為白色恐怖留下歷史見證。 在綠島時,他還自製小提琴自娛。於此足見其才藝。 經過漫長的黑牢,出獄後,他說:「我能活多久不知道,剩下的生命要把這段被掩埋的歷史留下來,讓後代知道台灣曾經有過那樣的歷史。」所以他投身於白色恐怖的史料文資收集,及轉型正義的平反運動。 陳孟和於2017年過世,享年88歲。 (下圖之一是陳孟和與他在獄中自製的小提琴;圖之二為陳孟和所畫綠島監獄「新生訓導處」鳥瞰圖)  
李筱峰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