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甫相關文章

隔壁張三未曾偷

隔壁張三未曾偷

  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無論從馬政府時代,遠東旗下四川太平洋百貨遭合資且為房東的中國成商集團強佔、封鎖導致歇業。還是日前遭國台辦暗示,絕不允許台獨分子與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謀利後開罰,遠東集團的傷害其實是來自北京。遑論,蔡總統還為此發言力挺遠東稱「這種作法無助於兩岸經貿正常交流,更對兩岸關係將造成嚴重的傷害。」 徐旭東的投書外界多評為是在「表忠」。首先,他在向台灣內部傳遞訊息,除了一貫強調反台獨與重申九二共識的套路。也可以發現徐旭東盡力表達他不親中的面向。像是重申主流民意贊同維持現狀,他無力解決兩岸困局,意即只想做商人,切割政治紛擾,都是傳統經濟理性觀點。 整篇主軸想以經濟理性貫穿全文,輔以放下意識形態看待中國,但反而暴露中國商業環境的不自由與共產意識形態掛帥,正如掛了一面「隔壁張三未曾偷」的牌子,以中國話形容,全篇就是「高級黑」。 此外,在富比士富豪比較兩岸經濟實力消長的同時,也讓人想起中國三大前首富馬雲、馬化騰、柳傳志相繼被退休、卸任。二○一三年馬雲曾說「中國的企業家確實沒有好的下場。」現在不知流落何方。過去對中國投資,開業的宣傳常以「市場在哪裡、企業就在哪裡」勉勵大舉搶進中國市場。現在恐怕應補上一句「老闆不知在哪裡」。 平心而論,徐旭東嘆「政府應對加強產業的思考」這點無比重要。政策是啟動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向。某種程度也只有大如遠東集團般的大企業,能享受政府資源的好處。至於選舉投票是否耽誤政治人物、政府的注意力,反面來說,不就是選舉促進政策的發想以及端出政策牛肉。而中國不選舉,不能選舉,牛肉在共產黨手裡?企業、民眾只能問湯在哪裡。 台灣政府、社會是否會打壓國內企業,以股價來看,就算他自稱中國品牌也不會。回顧遠東集團歷史,自上海的紡織廠遷移台灣,至今發展規模龐大。可見國內沒有排外,也不排富。至於罪惡感是主觀面向,如果企業對環境的破壞不感到罪惡,又怎會有感。 (作者是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12-01
一句「不打算做壞事」 就要市民簽賣身契

一句「不打算做壞事」 就要市民簽賣身契

台北市政府遭爆出斥資千萬成立大數據中心,市長柯文哲更脫口「考慮商用」引發輿論譁然。市議員許淑華質疑市府透過台北通APP取得資料將會被出售外流。對此,柯文哲回應「不打算將資料拿去做壞事」顯然並未打算收手。 北市府大數據中心施工畫面。(許淑華提供)       早在去年台北市府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柯文哲就曾表明要研擬如何將民眾個資商用化,直白說就是準備討論「販賣個資」。畢竟,數位時代,資料才是真金白銀。 近來一連串「建議」搭配台北通的各項推廣活動、指引,舉凡實名制、疫苗預約、熊好券、以及無所不用其極動員市府資源、舉凡場館、社宅,公務員、學生、住民都要使用台北通,正是為擴大個人資料庫鋪路。 可怕的是,註冊時下方要求同意的個資類別,從基本個資電話、社會職業情況到財務細節、健康資料無所不包。這類一次同意視同全部概括同意的粗糙手法,像是簽了數位賣身契。此外,使用對象除市府機關自己,還有委外機構以及與市府有往來機構,授權一轉好幾手,其他機構都可能視為「有關的人」。 市府稱「若要給其他局處使用,民眾還要再授權,不是無條件給予。」因個資筆數眾多,實務少見另外確認授權,因此才要有包山包海的個資使用聲明,避免法律問題。但個人資料保護法和資通安全管理法形同雞肋,缺乏資安主管機構的前提下,從未被落實,是否真會有後續問題。恐怕只有柯心裡有數,柯文哲稱「北市大數據中心走在國家法律前面」意即尚且無法可管,不犯法。 「台北通」如真能大規模連結各項民眾重要資料,形同北市自辦「數位身分證」其中資安如何維護、授權法律範圍、以及公部門個資商用後的廣泛影響不可想像。即便中央想推數位身分證都有無法克服的困難與質疑。法律保障、授權範圍必須嚴格處理不說,數位身分證單憑縣市政府預算和人力,根本不可能保障資料庫的安全性。 有趣的是,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曾說,台北通為類似會員卡概念,藉以迴避中央曾遭遇的質疑。試問有多少家會員卡敢要求上傳身分證正反面作為註冊使用,還要以疫苗護照名義介接健保資料庫,試辦北市版的中國健康碼。 還記得柯文哲說「不用中央同意,他也做得起來,只要台北通用戶同意」殊不知註冊的同時,民眾可能已經「被同意」。因此大家要慎防一不小心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制度就被複製到台北市。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11-16
盧秀燕站台時可曾想過…

盧秀燕站台時可曾想過…

台中市一名大學生因兩車擦撞遭人毆打至昏迷,行兇者還「撂人」助陣,警方卻未將現行犯移送,輿論譁然。令人不捨的是被害人母親在鏡頭前控訴「台中治安怎麼了」! 真要論「台中治安怎麼了」恐怕一言難盡。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台中市長盧秀燕一席要查出「背後是誰給他們撐腰」狠話。殊不知,前一晚她才替具黑道背景的顏清標之子顏寬恆「撐腰」站台。 坦白說,顏寬恆沒有選擇父親的權利,卻有選擇是否要繼承家業的自由,還有是否被利用的權利,特別是司法文書中一併出現父子兩人名字時。 至於台中治安,不就是黑道氣燄囂張?然而若民意真想要黑底的民代作為地方代表,才能做所謂水溝通、路燈亮的「地方服務」,也只能尊重台中人。不過,經過特定路段,尤其靠近酒店、酒吧的河南路附近,就要自求多福。更重要的不能發生擦撞,否則下場就是加害人第一時間未被現行犯移送,要被害人母親拿驗傷單加上媒體第四權介入,才能稍稍平反。 法律而言,現行犯是否移送,因案件眾多有調整空間,通常經請示檢察官後,可以函送辦理。何況,警方最初認定非現行犯,是否可能是「沒看到」現場的特殊情境,包含持有的棍棒、衣服血跡以及其他露出犯罪痕跡等等。 「台中治安怎麼了」,一再發生不公的事件,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不說,怕長此以往,會動搖了國家法秩序和社會穩定的根基。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學生) 談海神案警察公信力遭質疑 ◎ 何詩憶 日前在台中市發生的海神鬥毆案,各界譁然,特別是「未以現行犯移送犯罪嫌疑人」最啟人疑竇。 筆者案發當時雖未在現場,然據報載警方到場時,被害者及三名犯嫌仍在現場,員警縱使未發現任何衝突,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第二項「犯罪於實施後即時發覺」之現行犯要件,惟仍得先聽取被害者之陳述,並觀察犯嫌身體或衣服是否存有犯罪痕跡,依刑法第一百五十條聚眾鬥毆罪及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第三項「準現行犯」當場逮捕之;而非僅以傷害罪函送,造成社會大眾對於警察公信力之質疑。 另為遏止街頭鬥毆事件、維護社會安定秩序,刑法甫於去年初修正「聚眾鬥毆罪」並提高其刑度,並清楚將「聚眾」定義為「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的場所聚集三人以上,而施強暴脅迫者」,目的即是提升對於犯罪之嚇阻力。此外,司法實務對於因行車糾紛而演變之暴力事件,亦有肯認為聚眾鬥毆罪之前例(新北地院一○九年審訴字第2386號判決)。此次事件中執法機關未能善用,實有精進之空間。 未免類此案件再次發生,主管機關實應從勤指、業務、主管及督察等系統著手,並加強案件掌握,在110報案之初即密集列管,以維持案件品質及依法行政,使警察成為被害者「真正的褓母」。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學生)
陳冠甫 2021-11-12
邱義仁‧坎貝爾‧克勞福‧台灣獨立

邱義仁‧坎貝爾‧克勞福‧台灣獨立

  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日前表示,「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這說起來很殘酷…」無獨有偶,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六日也提到,「美國支持與台灣之間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灣獨立…」更加引起熱議。 準確地說,只有國民黨與藍營支持者特別興奮。不少評論、新聞標題論及美國設下紅線、台獨夢碎云云,彷彿回到要戰勝三合一敵人的年代。連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都在喊話,要政府回歸「既有兩岸對話基礎」。 美國向來對台海問題維持一貫態度,即中國不擁有台灣主權、台灣人自己決定未來前途,保留清晰的模糊。就國際法而言,若換作其他國家,美國也鮮少對主權問題表態,否則容易被指摘為干涉內政。 另一個清晰之處,則是國民黨不願意承認的,中華民國絕對回不去「大中國」的時代。「中華民國台灣」爭取法理獨立有無國際支持是一回事,但讓身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的可能性為零,因為任何中共同意的對話基礎如九二共識,不外為統一台灣的預備行為。 仔細觀察邱義仁與坎貝爾的完整說法,「…要考慮國際形勢、中國可能的作為」、「我們充分了解這議題極具敏感性」,都指向同一件事:要考慮國際形勢。國際關係必須考量周邊情勢,但也頂多牽涉事後的國家承認與否。若台灣的法理獨立是指台灣獨立宣言,澄清且主張台灣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政府,無疑是由台灣人自己決定。國際法院針對科索沃案的諮詢意見中肯認,獨立宣言本身不違反國際法。但宣布獨立是否就可成立合法國家?國際法院沒有答案,仍是回到獨立後現狀是否符合國際秩序,以及國家自身利益考量。附帶一提,台灣也曾祝賀科索沃獨立建國,只是怕引起中國反彈,遭科索沃隱藏。 五月卅一日過世的國際法院法官克勞福(James Crawford)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台灣沒有明確主張與中國分離,而且也不被承認是與中國可以區別的國家。前半說明台灣為何需要法理台獨,後半同樣牽涉世界情勢,恐怕只有在發表獨立宣言後才能見真章。 唯一確定的是,獨立於中國越久,時效取得領土的主權正當性越強,也就越容易推動成為正常國家!套句國台辦的話,「大勢不可擋」,只是大勢不是中國統一,而是台灣獨立。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07-10
這個共產黨說對了!

這個共產黨說對了!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於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引起外界議論。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表示,1949年國民黨政權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翻攝直播)     共產黨史觀認為國民黨在內戰中落敗,中華民國亡於一九四九年,馬曉光說法並不讓人意外;只是過去由於統戰意圖,針對兩岸及統一內涵設定為內戰遺緒的政治對立,給予國民黨所推的九二共識保持合理解釋空間。 如今,中共講破內戰結束,政治上給國民黨難堪,法理上闡述撤退來台者僅為國民黨政權,這點與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中使用蔣介石政權,而非中華民國政權,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問題,究竟中華民國滅亡沒?廣義稱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顯然非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口中一九一一年創立的中華民國;歷史課本裡「北起薩彥嶺、南至曾母暗沙」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早已在一九四九年結束。 按國際法原則,主權主張奠基在領土有效的事實管領上,國民黨在內戰中失去多數領土,自然很難被國際社會接受,況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已在國際社會上被確認,台灣也沒必要爭取代表中國。 其他礙於政治因素,仍給予中華民國外交承認的友邦,也口語稱中華民國為台灣;反而是台灣社會從未想解決憲政的異常,多數人以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卻忽視憲法上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如馬曉光所說「不爭的事實」,「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企圖將台灣納入一個中國框架的論述,終究都讓台灣難逃「一國兩制」的結局。 雖然修憲、正名制憲程序劃清領土疆域程序不易,至少要重新定位中華民國台灣為台澎金馬,並確認台灣人民經歷多次民主選舉,雖然政府名義上仍為中華民國,但明顯已不同於在中國的政府。 原本中共藉由國家、政府繼承原則,以中華民國政府為媒介,繼承舊有中華民國管領過台灣的法理論述(台灣歸屬於中華民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基於中華民國佔有台灣的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台灣主權),這最初僅為國民黨來台,中共擁有台灣主權的正當性說詞,就會斷鏈不存在。因此,這次反而該同意馬曉光的說法,在中國的中華民國確實已經滅亡。不過,同時也有一個與中國無關的政府在台灣新生。 (作者就讀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
陳冠甫 2021-04-18
台灣人是這副德性?

台灣人是這副德性?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發生數日以來,各種指責、討論多有。相信不少人心裡都有數,下次必定再發生「便宜行事」的重大事故。因為台灣文化如此,各種被稱為「知變通」、「通融一下」的小事所生風險,早已存在各行各業中。 偶爾有人「認真起來」,還可能被視為異類,被要求融入群體,否則就是不合群。遺憾的是,當小風險慢慢累積成大災害,彼此指責的手往往不會檢討自己,淪為五十步笑百步的鬧劇,難怪有評論以「我們離李義祥有多遠」為題探討。某種程度,我們都是李義祥。 毫無疑問,聚焦此次事故討論範圍,工地安全維護、施工品質至為重要。不過,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台灣人的德性,本性是否仍如後藤新平所說「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而隱身其後的問題則為,台灣人信守哪種共通的價值,是誠實、可靠、責任感、用心? 總不能每次都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含糊帶過,難不成不守法、不遵守交通規則,占用騎樓、任意穿越馬路,也是最美的風景之一?退萬步來看,李義祥不也就是亂停車,才引發這場悲劇。 愛錢、怕死、愛面子,套入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解釋方式,坦白說,完全圍繞在錢本身,不願照規矩來,省事之餘,重要的是省錢。以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臨時紅線停車為例,可以略分為便宜行事與膽小怕事兩種面向。正好就是你我熟知的情境,停車是種便宜行事,無視交通規則外,也忽視紅線停車背後的風險。膽小怕事則指很少人會特意舉發違停,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礙於被指為正義魔人的社會壓力。 個人、社會德性與建構國家、社會的經濟繁榮程度相關。一旦缺乏倫理道德,終究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廣泛的倫理,工作、職場、甚至對人生,公民心理的現代化,才是晉升真正已開發國家的關鍵。否則,只要大量買入新式設備、按照新式工法,就可快速提升國力與品質;諷刺的是,多數人都深知只重形式、忽略實質問題和解決的答案。尤其成為群體中的一份子後,卻永遠都克服不了問題,然而,台灣人真的都要這副德性?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04-08
風水、口水,重大事故後國民黨的正常發揮

風水、口水,重大事故後國民黨的正常發揮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殉職司機員袁淳修告別式6日舉行,交通部長林佳龍(左)到場向家屬致意,承諾會爭取行政院頒發冒險犯難最高撫卹與榮譽。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5日上午舉行「太魯閣號慘痛悲劇蘇貞昌林佳龍下台負責」記者會,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左起)、鄭麗文、費鴻泰、洪孟楷起立為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默哀。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造成重大傷亡,政府、民間無不忙著協助搶救、並祈禱好消息出現。遺憾的是,第一時間中國國民黨又再度以不幸事件為題做消費,製圖質問交通部長林佳龍是否求償優先,意指救援排後面,企圖帶起政治口水。 而每次災難時都可聽到民俗風水之說,同樣不缺席,國民黨前青年團長也即時在臉書貼文嘲諷交通部長林佳龍「是他命太好?還是台灣人命太差?」無獨有偶,曾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搭檔參選的前副總統候選人、前閣揆張善政則在事發後隔日臉書發文,「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同樣暗指國家運勢不佳。 仔細觀察,三篇貼文都以暗示方式鋪梗,內文都不明說。但不難能理解其意思,文末更不忘記寫上祈求乘客平安的字句,希望沖淡政治意涵,避開藉災難發起鬥爭的罵名。不過,從貼文留言下一面倒噓聲、要求刪文,可以發現民眾的眼睛雪亮,有高度政治智慧,馬上看穿國民黨人想帶何種風向。 尤其,國民黨在近幾次事故,如戰機失事、遊覽車重大車禍都維持一慣的套路,散播國運不佳,主責長官命不好,強調民進黨政治人物「德不配位」的老招。更已經從早期天災地震發生、颱風侵襲發起的謠言,擴散到發生社會重大傷亡事件的標準流程。從公眾人物到小老百姓,可能都會講出類似風水之說,可見圍繞在聖君、天像的說法根深蒂固。對此「德不配位」的謠言,依然產生一定效果。 可是災難發生時,身為最大在野的政黨,真的可以做更多,絕不是先鋪梗準備帶一波政治口水,對比民眾互相提醒、配合高速公路讓道,留給救難車隊空間快速通過,以及花蓮當地外送員、店家暖心供餐。難怪國民黨第一時間的回應,被網友評為「國民黨正常發揮」。 此外國民黨辯解理由太糟糕,如同小朋友般吵鬧「別人可以,我為何可以」。進一步論述不外乎稱自己在「監督政府」,再高喊「為何不能檢討」。實際上,這是典型稻草人戰術,理虧後再曲解質疑裝無辜樣。從未有人說不能檢討,而是要看檢討方向、內容,時間。 現場畫面明顯都是救難人員,國民黨立院黨團,卻喊交通部「求償優先」,實際上救難與啟動求償、保全程序兩者可分別進行,並不衝突。可見國民黨單純為攻擊而攻擊,臨時以莫名其妙的問題充數,硬要發起政治鬥爭。 至於風水之說為國民黨向來沈迷的話題,端看國民黨中央黨部換過幾次的風水擺設就可略知一二。最後,國民黨總是內容、時機欠佳,再被輿論打臉,默默道歉刪文,結束這難堪的一回合。國民黨再繼續等待下次消費不幸事件的機會,永遠學不乖。
陳冠甫 2021-04-06
脫歐.藻礁.談公投

脫歐.藻礁.談公投

「珍愛藻礁公投」成案在即,讓人想起二○一六年英國脫歐派公投勝出之後,民眾Google「歐盟是什麼」的搜索暴增二五○%;二○一八年,台灣也發生類似事件,當年高雄市長選舉,韓國瑜勝選後,高雄民眾才狂搜「九二共識」,要搞清楚韓國瑜這主張的內涵是甚麼。二○二一年,一如《以公民科學揭露藻礁議題的「資訊不對等」》所述,「『大潭藻礁神話』:擁有超過七五○○多年歷史的特殊生物生態系統,卻與地質學/環境變遷的見解相左」,值得我們思考、觀察,會不會公投結束後,搜尋「藻礁真的稀有嗎」暴增。 細看「珍愛藻礁公投」,其主張近乎鼓吹極端生態主義。(攝影:張哲偉攝)   直白說,無論在二○一六英國或二○一八台灣兩個例子,不管是公眾議題還是選舉首長,很多公民是「搞不清楚就投了」。套用到需要複雜科學資料佐證的藻礁議題上,不少人可能為趕流行、蹭熱度,半懂不懂的狀況下,先簽了再講︱︱無論是社會歸屬感的意見壓力,還是不願承認的意識形態、某種「道德正確」立場出發所導致的確認偏誤。 讓人憂心的是,只要適當議題、傳播工具來自於媒體、主要政黨的推波助瀾,沒有成不了案的全國性公投。至於真相究竟為何?「後真相時代」恐怕個人「信仰」比真相更有力、更重要。差別在於相關團體、政黨是否刻意忽略其中言論的謬誤,即便並非全然惡意的謊言。 藻礁公投連署迎來國民黨的支持並非巧合,一方面將多個公投包裝為政治工具,製造選舉優勢戰場,另一方面披上進步、環保外衣,洗淨過去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國民黨主政時三接案範圍更大的矛盾。我們看到,政治力介入後,相關討論讓真相的探討變得更難,因為輸贏已經變成前提。 此外,不客氣的說,環團堅持三接遷離的公投主文,若公投通過,這結果(電力供應危機)全民與政府能夠承擔?看似從保護藻礁的公益出發,卻極可能對環團、對政府、對用電的全民皆為最差結局。而原先樂著當觀眾,卻跑上舞台軋一腳的國民黨,再次以多個公投造成混亂並從中得利,試問:誰「贏」?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04-01
紅藍政媒,你們不累?

紅藍政媒,你們不累?

近期有媒體接連以社論呼籲,讓衛福部長陳時中卸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工作,交由具公衛背景與同樣具醫師資格的副總統賴清德主導。有趣的是,類似建議自疫情開始,就持續不斷,如新北市長侯友宜廿七日受訪時稱「去年就建議過很多次了」。民眾黨中評委則在同一時間呼應「指揮層級應該升級—賴清德非常適合」。 似乎不管疫情防堵好壞,藍營政治人物、媒體都不約而同要「這位先生」陳時中走人,疫情平穩時以為何不開放中國籍配偶子女、台商返台,應縮短防疫期間為由,攻擊陳時中不適任。反之,稍有爆發疫情徵象時,更大肆加碼砲轟防疫不力,如現在以「部長,你累了嗎?」加強換人的正當性。 中國國台辦以「這位先生」稱呼陳時中,總統蔡英文則在臉書貼出與陳時中的合照力挺,強調「台灣有這些英雄,真好」,該文目前已有22萬的按讚數,持續增加中。(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也難怪藍營積極想換下陳時中,因為民眾對陳時中、執政黨防疫的信任度屢創新高,超越藍綠。若能成功逼迫政府換將,就可為日後開放中國疫苗、萊豬公投議題等打開輿論破口。這種僅為政治攻防、政治利益的作為,究竟把國家安全、全民健康的利益考量放置何處? 然而,藍營不停「好心」建議政府以賴清德擔任防疫指揮官的幌子,不只是要弄掉備受讚譽的陳時中。大法官釋字第四一九號於連戰兼任行政院長時的爭議,早就闡釋鑑於人事區分與制衡,副總統與行政院職位、職權上不隸屬,體制有區隔;因此紅藍政媒不無意圖帶起類似行政院、部會與副總統間的政治衝突角力,以便從中操弄。更別說桃園疫情以來有人也不斷挑起桃園市長鄭文燦與賴清德間,甚至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行政上合作關係。 防疫期間民進黨政府遭遇各種媒體唱衰、網路假消息攻擊不說,現在突來陣前換將之議,明顯是國民黨陣營為政治宮鬥而來,處處見縫插針,都在「口水防疫」。不正是諸葛亮〈梁甫吟〉所寫「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現代版? 武漢肺炎疫情仍方興未艾,真要反覆不停玩同個把戲,那些唱衰台灣的媒體、搞內鬥的政黨,你不累?能不能和台灣人民好好相處?我們都會困在這裡好一陣子,大家一起好好努力解決問題更重要吧!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1-01-30
柯文哲拒絕降租的「雙標法學」

柯文哲拒絕降租的「雙標法學」

台北市明倫社宅逾四萬月租金,外界議論是否調降。柯文哲市長表示,若修改已出租戶租金,不符法不溯及既往精神。都發局長黃景茂則補充,目前因社宅租金已對外公告,不便更改,承諾三年後會調降租金。   直白說,翻譯柯文哲的意思,即「現在不能改」,要改等我(三年後)卸任。遭質疑的計算公式,名義上稱未改,「只是」改以自償率為主,則究竟有無更改,從租金結果暴漲近兩倍,答案不證自明。如今以自償率來計算租金公式的社宅不只明倫,包含木柵、大橋頭、金龍社宅,若市府不降租金,中籤戶除放棄簽約外,就是吃下無理高漲的租金。 究竟市府稱公告租金、尚未簽約與法不溯及既往,有何關聯?只要觀察日前柯文哲處理青山宮鞭炮噪音的民怨,同樣稱「法不溯及既往」不開罰就可了解。然而,柯文哲對法不溯及既往的內容誤會大了,不僅停留於字面意思,更是另類市長「造法」。 參照釋字第七五一號解釋理由書,「法律一旦發生變動,除法律有溯及適用之特別規定者外,原則上係自法律公布生效日起,向將來發生效力。」法律須具備法安定性,是為憲法基本原則。但也並非沒有例外規定,「又如法律有溯及適用之特別規定,且溯及適用之結果有利於人民者,即無違信賴保護原則,非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所禁止」。 公告租金改變,是否就是法律變動?是為行政處分或事實行為,容有爭議,常見法不溯及既往,多是針對修法後對人民的不利益,按法規規範事實以及生效時點而定,避免朝令夕改對民眾造成衝擊。問題是社宅租金調降,除了對柯文哲政治名聲不利外,對民眾有助益,為何不能改? 何況,私法關係中房屋租賃契約,尚未簽約,談何「法不溯及既往原則」適用?如果照柯文哲說法,連尚未簽約都不可更改,為何大巨蛋案與遠雄的超額利潤分配就可以換約?對遠雄而言,契約訂定後換約,利潤減少,何嘗不是對契約安定性的破壞?這莫非是柯文哲獨創對大老闆與小市民的「雙標法學」大發現? 眾所周知,法律學理實務中,實體、程序找不出理由,最後大絕招就是從上位的抽象概念入手。若明知公式計算有誤,造成高租金結果,仍要向所得中位數以下,相對弱勢的民眾收取,何嘗不是權力濫用?與不溯及既往原則,同樣從法安定性出發,也有誠實信用原則適用,更被視為「帝王條款」,柯文哲若想做帝王,不要只看不溯及既往,也要看誠信原則。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2-19
蔡衍明與黎智英

蔡衍明與黎智英

十二月十二日,台灣、香港新聞界分別有兩件大事,一是中天新聞台換照失敗,自有線電視頻道下架,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宣布轉戰網路新媒體;第二則是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遭控違反國安法及涉犯欺詐罪等,出庭時鐵鍊纏腰、五花大綁的驚悚畫面。 蔡、梨兩人的共通點都是指控政府專制、侵害民主、人權,然而「下場」卻相差甚遠!在台灣的蔡衍明,不只受言論自由保障,繼續大罵政府獨裁,在新聞台下架當日,還帶領員工辦趴,在歌聲中帶領新聞台進入新媒體時代。 然而,在香港,同樣經營媒體的黎智英,早先蘋果日報公司遭港警大舉搜查,黎智英本人則不只一次被捕起訴,更有多次遭人身威脅,報警卻無下文。此次港府更由中共特別指派法官,專司所謂違反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的政治審判,未來必定喪失自由之身。 對比台灣不時有人痛罵民進黨政府為「綠共」,蔡衍明旗下中國時報頭版更一度以「蔡英文的惡超過蔣介石」為標題,彷彿中共在中國、香港的惡形惡狀在台重現。但事實上,至少台灣人不會看到蔡衍明被羞辱式的鐵鍊綑身,被刻意帶出遊街,在新聞鏡頭下被「全民公審」!因為台灣的法治,保障了他的自由。除非有明確罪證而被起訴,否則他在台灣批評、監督政府,不會有事。 相反的,蔡衍明個人或旺旺集團傳媒若在中國批評共產黨政府,他非常可能被逮捕、被道歉、被五花大綁遊街;在中國的旺旺控股也會被中國政府以「國進民退」接管。 同一天,港台兩件媒體界大事,確確實實的對照出台灣跟中國「真的很不一樣」!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2-14
柯文哲「窮人說」 引爆階級貧富壓力鍋

柯文哲「窮人說」 引爆階級貧富壓力鍋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句「我們不希望整棟社會住宅,住在裡面都是窮人」,再度引爆社宅高租金爭議。對此,柯文哲隔日雖改口「只是我用詞修飾不好」但也多少說出,自己對於貧窮、無殼蝸牛的內心看法。 平心而論,柯文哲援引社會住宅多採混居、共融的說法,概念並沒有錯,不過結果上顯然失敗,仍淪為以價區分和周遭價格妥協的商業宅,因此看不到公共性,更與社會宅初衷背道而馳,徒留一個四不像,甚至連半套都稱不上的無用政策。 明倫社會住宅規劃380戶,預計明年3月入住。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北市政府推出明倫社會住宅,其中3房格局44坪,租金要新台幣4萬餘元,引起各界討論。圖片來源:中央社   柯文哲這次發言,錯在未符合「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特別在涉及政策、公共事務發言,市長更不可不經思考,隨意發言讓任自身話語權,對特殊群體造成冒犯、甚至傷害,如同處在美國社會中,不該說黑人,要稱非裔美國人。 若在台灣以柯文哲熟悉的醫院環境為例,如為中低收入戶,持健保卡就醫時,不會稱低收入戶,而改以保障種類稱為福保,才不會讓特殊身份者,感到不自在,以及其他人注視的眼光。 身為市長,隨意概括方式指涉社宅租戶為窮人,造成的結果不只有標籤化,而是由政府機關帶頭形成一種負面社會身份,就是一種減損身份的污名。 觀察背負污名的結果,社會學理論,早已得出各種額外負擔,意即一但你被識別為窮人,將會面臨各種不利益。例如,在商業環境中的租屋困難與不平等,若再加上年齡、性別、工作等其他歧視結構因素,勢必面對更多生存困境,遭到排擠、歧視。直白說,你可能會租不到棲身之所,多數房東不願意租給高風險租戶。 因此,多數特殊境遇身份的人不願、也不敢暴露自身真實的秘密,舉凡,自身有貧窮、身心疾病等,大半會盡一切方法掩飾,以融入社會一般期待與價值觀。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 吳思彥 攝 社會學家高夫曼將此解釋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雖然其他族群也會如此區分對外、對內的角色扮演,但如同貧窮、疾病等這類特殊身份若身份公開,則可能於原先社會互動中有明顯影響。 因害怕污名而藏有秘密的人,根據高夫曼的理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會處於三種位置。第一種「禁區」如被公開就意味驅逐或嚴重排擠 ; 第二種,禮貌的位置,相對舒適會被小心禮貌對待的環境,但被揭發仍是種痛苦。最後則是後台,不用遮掩社會強加於他的污名,更重要的是不用在假裝正常人。 柯文哲的窮人說,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坦白說,除了掀開壓抑已久的階級、貧富壓力鍋,更多的是講到大家心坎裡。社會上部分人嘴上不說,行動上卻排斥窮人與自己為伍,其實大家不是怕窮人,而是擔心自己成為別人與自己眼中的窮人,落入同樣境地。
陳冠甫 2020-12-07
社宅爭議 來自政客口水

社宅爭議 來自政客口水

台北市最新公開招租的明倫社會住宅,因方案中最大三房型四十四坪租金過高引發批評,市長柯文哲廿六日解釋說仍低於市價,且蓋社宅不是打房,是要抑制房價,但會再檢討「就不要用那麼大的坪數」。 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在記者會回應高租金質疑時,表示「此案設計太奢華,回去我會檢討」,如今又宣稱要取消大坪數,是否意味社宅坪數、品質將再縮減,回到平宅被戲稱為貧宅的污名化時代? 台北市明倫社會住宅(記者王藝菘攝)     倘若參照內政部公布的基本居住最低標準(一人四坪、二人五坪、三人七坪、四人九坪)顯然房型可再調整。不過,這面積適居嗎?很難想像一家四口住九坪吧! 只是,要求居住空間,以及符合建築法規下的各項標準,則坪數、品質降低空間有限;以坪數計算房租,自然與民眾期待的低房租產生落差。明倫租金一公布,民眾不滿意,直白說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選舉期間,政治人物各個猛開「居住正義」支票,實情卻是現實面做不到!以柯文哲政策白皮書為例(十二坪,月租金約六千元),家庭房(廿五坪,月租金約一萬二五○○元)幾乎是現今明倫租金的一半。 社會住宅申請對象,選舉話術上簡化為廣義的弱勢民眾,但現在面對高房價,人人皆認為自己弱勢,甚至包括高姓立委。但依住宅法規定,僅有卅%特殊身分保留戶,其他一般戶則訂有年收入標準,實際狀況又與租金補貼類似,令人詬病「看得到吃不到」,沒有改善多數人的租屋困擾。 真要回到爭議源頭,低薪環境不改變,除非「破盤價」,否則類似爭議各地社會住宅都會發生。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1-28
從饒慶鈴到龍應台

從饒慶鈴到龍應台

F16戰機在花蓮外海失蹤,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指示各單位務必全力搜救,仍要打起精神堅守崗位,全民也在為失蹤的飛官集氣。諷刺的是,台東縣長饒慶鈴卻在臉書發文「我看這回妳會怎麼說」,似乎暗指總統蔡英文要怎麼解釋?雖然貼文在引起爭議後,隨即在民意壓力下刪除,也再一次讓人看見某些不一樣的聲音。 類似饒慶鈴的「真心話」也非首次出現,一如以往,親中政客總在遭遇民意逆風時,快速刪文,不再回應質疑,讓新聞帶過、冷卻,等待下一次帶風向的機會。 饒慶鈴在我國飛官失蹤、中國軍機持續擾台時,指責三軍統帥,背後的邏輯脈絡簡單,將中國任何作為合理化,怪罪台灣政府「挑釁」,把民進黨堅持主權視為台獨等等,導致國軍頻繁出任務;結論只要兩岸不要對立,就不會有如此緊張。坦白說,這些藍營人士只差沒說出,不要國防而已。饒慶鈴雖然嘴上不說,實際上她曾阻撓阿帕契直升機進駐台東,已經算是心口合一了。 除了饒慶鈴外,也有自稱當過飛行員與警官的網路作家「條子鴿」抱持空安意外頻傳,正是因為「統帥無能累死三軍」說法,其中立論無非也是指向,蔡英文無力解決兩岸關係,才導致國防戰備任務加重,潛台詞仍是寄望接受中國的九二共識,納入一中框架。 難怪日前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才寄望,台灣可循過去「北平模式」戰時不抵抗策略。台灣未到戰時已經可以看到特定人開始帶出「不要傷亡、不要犧牲」的偽和平風向,這與前文化部長龍應台稱「不管如何,我反戰」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1-19
民進黨在唱和中共? 國民黨甩鍋很爆笑!

民進黨在唱和中共? 國民黨甩鍋很爆笑!

中國國民黨的官方推特,日前貼出蔡英文總統被改圖變成毛澤東的圖片,引起外界質疑。推測國民黨的用意,不難理解其動機是要抨擊蔡英文政府「獨裁」,利用該圖片進一步與網路諷刺用語「綠共」、「綠色恐怖」做連結。 有趣的是,日前所謂台灣「光復」節活動上,對於外界批評國民黨擴大慶祝光復節「別有用心」,前黨主席朱立倫反擊「民進黨在唱和中共」、前總統馬英九也稱要「民進黨多讀點書」。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民進黨與國民黨誰更靠近「共匪」?觀察以上發言,再搭配國民黨推特毛澤東圖片,讓人摸不著頭緒。 國民黨25日舉行台灣光復75週年紀念音樂會,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前主席馬英九(左二)、吳伯雄(右二)、吳敦義(右)、朱立倫(左)出席,合唱「媽媽請妳也保重」、「客家本色」、「愛拼才會贏」等。(記者簡榮豐攝)     首先,對於朱立倫「民進黨在唱和中共」說法,要問的是:難道捍衛台灣的主權獨立也是「唱和中共」的一種?若朱立倫邏輯無誤,則為何中國國台辦卻將民進黨政府捍衛主權的行徑視為挑釁、唱反調,而頻頻出言恫嚇?何況在台灣民眾印象中,國民黨政治人物經常指責民進黨作為是企圖挑釁,舉凡近期台美外交突破、多筆軍購等,現在怎麼變成「民進黨在唱和中共」?邏輯令人難以理解! 第二,至於馬英九認為民進黨將台灣光復與中共的一中原則扯在一起「太離譜」,要民進黨多讀點書;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請尊重主流民意的認知,注意這塊土地的歷史跟人民的感情」。眾所周知,馬英九對於歷史定位、自身角色的認知,與台灣主流民意確實有所不同,才會在他引以為傲的馬習會上遭到矮化卻毫無維護國格的反應。 無論是內容錯置,「忘記」國民黨自身才是被多數民眾認知「唱和中共」的一方,還是不自知的將蔡英文改圖為毛澤東,忽略隱藏其中的身分矛盾,都在在展現部分國民黨人的大中國歷史觀和台灣社會脫節,這也是國民黨從前總統、前主席發言,一直到國際事務部推特小編的貼圖都引發爭議的原因。 平心而論,我們可以感受到國民黨積極想搶回「話語權」的企圖,但議題展開的節奏紊亂,混淆了官方與側翼粉專發文立場角色,除了酸言酸語,還有抓不到重點的反諷,毫無民眾預期中的「政治專業」攻防。可以說,仍是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已經從正規軍逐漸淪為游擊隊,難怪法國學者大嘆「可悲」!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研究生,台北市民)
陳冠甫 2020-10-31
順便慶祝退出聯合國的光復節

順便慶祝退出聯合國的光復節

中國國民黨日前舉辦舉辦台灣光復 75 週年紀念音樂會,外界早已質疑國民黨舉辦光復節紀念活動,有與中國共產黨一同慶祝台灣回歸中國、宣揚「兩岸同屬一中」的潛在含義。某種程度,兩岸話語權不對等,建構中國主權、歷史論述的天秤側重一邊是必然的結果。 對此,一系列藍營大老中的談話,讓人引起注意的是,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的一段話,他除了抨擊「懷疑民進黨是不是在唱和中共⋯⋯」更緊接說,「真正愛中華民國的人都知道今天這一天是終結日本,還是古寧頭大捷打敗共軍、保衛台灣的日子。」其中,卻有幾個不合歷史實情之處。 第一,終結日本一般指的是二次大戰中對日戰爭的終戰日 8 月 15 日,無論如何延長,都難以是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受降日典禮訂定的 10 月 25 日。 如果比較同為日本殖民的韓國光復節訂在 8 月 15 日,形成同內涵的光復節,卻是不同日期的尷尬,其中不難理解當時國民黨政府刻意改變時間,可能是為加強中國與台灣的政治連結。也因為有國民黨政府來台,台灣不用如韓國般成立新政府。恰巧的是韓國新政府成立的日期,也是終戰日的光復節,倘若台灣民眾能有機會實行人民自決,成立台灣新政府或許也在同一天。 第二,套用朱立倫的話,真正愛中華民國的人應該也不會忘記 10 月 25 日為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喪失中國代表權的日子,著名的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正是在同日通過,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決議。 至此,所謂「一中法統」,中國代表權。國際上承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取代,中華民國自認代表全中國。不過,因聲稱主權與實際領土落差太大,政府控制範圍,縮小至不到內戰前 5%以內,名不符實的國家主權,終究導致外交關係全面潰敗,爆發雪崩式的斷交潮,也就是不論愛中華民國或愛台灣的人,都不會忘記的風雨飄搖年代。 雖然台灣民主化後,陸續廢除國統會、國統綱領,民進黨政府上台不與中共爭取中國代表權,但憲法領土範圍,依然未作符合現狀的更新。這也使得國民黨執政與在野時總會高喊:「依照憲法固有疆域,領土範圍包含秋海棠的全中國。」再以「要不你改憲法」做抗辯。但真正討論修憲、甚至制憲的同時,又稱你為台獨,恐消滅中華民國、中共恐會不開心等情緒勒索。而討論降低修憲降低門檻,國民黨又持同理由不停輪迴達到政治攻防目的,阻礙憲政改革。 國民黨25日下午在台北舉辦台灣光復75週年紀念音樂會,前總統馬英九高舉起手向現場民眾致意。圖片來源:中央社   除非國民黨真的認為可以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否則「你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論述,就是配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論述,為兩岸統一做準備。顯然很不幸的,中華民國是被統一的一方,而不是反過來。 坦白說,國民黨支持度與紀念光復節的人一同減少,並不特別意外。
陳冠甫 2020-10-30
又到了每年被中國吃豆腐的時候

又到了每年被中國吃豆腐的時候

  台灣光復節即將到來,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稱:台灣於 1945 年 10 月 25 日光復,「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抗戰取得的重要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舉行慶祝活動。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尷尬的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也才痛批民進黨忽視光復節,造成反而是共產黨在慶祝的荒謬景象,並宣布國民黨已著手規劃一系列紀念活動,希望喚醒民眾對「光復節是中華民國與台灣重要歷史連結」的記憶。儼然形成國共兩黨爭搶慶祝光復節話語權的矛盾局面。 坦白說,國民黨與共產黨企圖喚起台灣民眾的是同一種「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歷史脈絡。差別只有「中國的定義」為何?是符合國際法上政府繼承與國際現實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如日前在國民黨黨名去中國化爭議時,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昧於佔領事實所說「中國為中華民國」。 不論哪一種說法,都不難理解為是企圖維持「台灣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解釋框架。背後的潛台詞,顯而易見是為兩岸統一做準備。因此,民進黨必須要第一時間重申「政府已經一再嚴正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從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只是屢次都要特別解釋台灣不屬於中國,自然是因爲目前仍無法處理憲政領土範圍的難題。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強調,光復節代表的意義是中華民國與台灣很重要的連結,這次由黨中央來發起光復節系列活動,包括研討會、音樂會,希望喚起大家對過去這段歷史的重視。圖片來源:中央社   某種程度,江啟臣「光復節是中華民國與台灣重要歷史連結」算講出了真心話。光復節在台灣的意義,正是在加強台灣與中國領土的連結正當性。這點從光復節訂定的紀念日期,不是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對日戰爭的勝利終戰日 8 月 15 日,而是刻意安排在 10 月 25 日受降典禮日,可以明白其中國民黨的用心。倘若比較同為日本殖民地的韓國,就會發現韓國的光復節與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在同一日。 國民黨一直以來不敢講的是「台灣有機會獨立建國」,二戰後殖民地領土,殖民地居民有機會爭取「人民自決」,達成建立新國家的終極目標。究竟當年台灣是同盟國暫時託管佔領,還是為國民黨定調「接收復歸」中國,不同立場有不同解釋,也是一度發生台灣主權未定論討論的原因。 終戰 75 年過去,台灣的國族意識與國家領土爭議延續,立院修憲、正名制憲如火如荼進行。當 10 月 25 日不只是光復紀念日,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的傷心日。多數台灣人認為中華民國包含台澎金馬,不包含「中國大陸」,國民黨也從反共,到與共產黨沆瀣一氣,一再想把台灣民眾帶回大中國的往日榮光。 台灣歷經國際局勢、歷史時空環境的轉變,也是時候光復節重新賦予新的意義,別讓台灣光復節成為每年固定被中國吃領土主權豆腐的紀念日。
陳冠甫 2020-10-19
談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改名

談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改名

中國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十日參加黨自辦的國慶升旗後,拋出國民黨該「去中國化」改名議題,引發關注。特別國民黨內馬上傳出「不願具名的中常委」稱「黨內沒有人會討論,這是庸人自擾」。是否會如前幾次馬上就被黨高層消音,仍待觀察。 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國民黨常被打「親中賣台」,也常因「中國」二字被對岸吃豆腐,因此基層常常問要不要改名,其實國民黨歷史悠久,也曾改名很多次。(資料照)   特別的是,林為洲選在國慶日,也是一九一九年十月十日「中華革命黨」改名「中國國民黨」的紀念日,他不只喊出去掉黨名「中國」兩字,而且點出其中「我們認定的中國,當然是指中華民國,但容易與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混淆」的硬傷。 林為洲的提案不難理解,除了希望撕下國民黨就是中國黨的標籤,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國民黨與藍營支持者的討論,甚至進一步改變烙印的中國圖騰,成為真正本土政黨,才有利於幫助國民黨跳脫政治版圖日漸縮小的窘境。 中國國民黨黨名,如同中華民國國號與台灣毫無關聯性的矛盾一般,就算能夠理解「我的國家是台灣,現在的國號叫中華民國」的說明,國際社會也無法清楚區分,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差異。日前護照改版,放大英文Taiwan,縮小Republic of China,正是要處理原英譯容易被誤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老問題。 中華民國是否還代表全中國?國族意識的民調答案十分明顯,現在並非最大問題。多數台灣人不想被當成中國人,就像身為立法院黨團總召的林為洲,不願再被視為中國黨,也無須太意外。 修改國號涉及高門檻修憲程序,不比國民黨自己改名容易,卻也不是沒有權宜做法。例如,國民黨英文譯名早就使用Kuomintang,而不是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先前也曾有立委建議國號英譯改為Republic Of Taiwan,因為英譯不觸及憲法內用詞,較無疑慮。 在我國完成修憲、甚至制憲公投前,這不失為一個告訴國際友人,區別台灣與中國的一個簡易方法。相信部分如林為洲一樣,不想與中國有牽連的國民黨人,也願意支持。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國際法組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0-11
評「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

評「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

民進黨內以「正國會」系統為首的多位立委,提出「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引發關注。對此,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即表示「不要在『修憲謀獨』的邪路上越走越遠,必須懸崖勒馬,否則將玩火自焚」。馬曉光固然是老調重彈,但在兩岸關係、甚至台、美、中情勢緊張的當下,台灣修憲議題格外引起熱議。 民進黨陳亭妃(右三)等立委昨召開「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說明記者會。(記者塗建榮攝)     修正憲法前言「國家統一」字眼與「領土範圍為憲法效力所及地區」,向來被中國列為不得修改的紅線。原因無他,倘若戳破憲法領土解釋上仍包含中國大陸地區的國王新衣,修正為符合現實的國家治理範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理歷史關聯,就近乎脫鉤(僅剩金門、馬祖)。自此,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一中、一台的形式更加確立。 中華民國政府曾經代表中國的過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爭取代表權,廣義理解為內戰延續的論述脈絡,也就被阻斷。這種徹底切斷台灣與中國聯繫的提案,自然被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等親中政黨所敵視與攻訐。 問題在於,我國目前不合時宜的憲政規範,完全不合乎憲法現實的矛盾狀況,還能等多久?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原則」成立的基礎,聯繫在中華民國不敢說清楚的主權範圍上。就算中華民國政府無意繼續爭取中國代表權,但憲法可不是這麼講。以憲法為延伸,我國刑法效力範圍仍及於大陸地區,這就是國際法學者克羅福德教授點出的重點:「台灣從未明白主張與中國之區別。」 無論是受制於來自外部中國或台灣內部政黨壓力,不敢修憲以符合領土現狀,種種看似「維持現狀」的作為,實際卻是逐漸壓縮我國生存空間和國際地位。更進一步直白的說:持續在中國所設定的一中框架中打轉,陷入國共內戰延續的歷史遺緒,台灣被中國武力統一的機率大增。 「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或者民間發起的制憲公投,不在變更過去現狀,而是在確立既有事實。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高達八十三.四%民眾都認為中華民國領土就是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以台灣角度而言,修正一項大家同意的事實,合情合理。 只有站在中國觀點的人,才會將修憲比喻為兩岸關係的「變動」。套一句習近平的話「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事情指手畫腳」。修憲、制憲與否,都是我們台灣人的事。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國際法組研究生)
陳冠甫 2020-10-04
看「中華民國派」將軍爆料

看「中華民國派」將軍爆料

國民黨前黃國園黨部主委于北辰(陸軍少將退伍),九日爆料表示,將他免職的黃復興黨部主委臧幼俠「寧可兩岸統一,也不願意屈服在民進黨統治之下」,引發社會議論。畢竟頭一次從忠黨愛國的退將口中,證實長久以來的民間傳言—有些國民黨員寧與共產黨合作,也不願和民進黨進行民主國家的公平競爭。 遭國民黨免職的前黃國園支黨部主委于北辰。(資料照)       臧幼俠的言行,若果真如于將軍爆料,就算非國民黨支持者聽了也難免震撼。原因在於我們雖有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國家認同歧見,但彼此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堅守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根本目標不變;未來討論修憲、甚至制定新憲等等,當然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插手的餘地。台灣民主社會內部政黨競爭的底線,應當是守住這份得來不易的自由選擇機會。 自由的台灣,人民可以選擇統一、維持現狀與獨立。退一步說,如果真有兩岸統一那天,也該如「中華民國派」于北辰將軍所說,「必須基於『自由、民主、平等』」,而非「寧與外敵,不與家奴」。 國民黨從反共到被認為親共,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主席江啟臣應思考,該如何扭轉國民黨的親中、反民主印象,才能掌握民意,守住選票。絕對不能再縱容「臧幼俠們」把國民黨一步一步推下歷史舞台!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研究生)
陳冠甫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