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玄相關文章

從舊大陸到新大陸的歷史追憶

從舊大陸到新大陸的歷史追憶

大陸是什麼?對於許多人來說,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然而,對世界上來說,大陸直截的就會指向【舊大陸】:歐洲大陸!歐洲大陸,包含了義大利的高跟鞋、英吉利半島、巴爾幹半島等等… 今天,就要來說一個由舊大陸到新大陸間的神奇淵源與歷史的相會! 舊大陸:歐洲大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英吉利半島,是個多種族交融的區域。<北海小英雄>的卡通,講述的就是西元 8-11 世紀的維京人,由北海南下,沿著英吉利海峽,於 793 年攻佔了英吉利半島,洗劫修道院,搶奪寶物,殺死或擄走修道士為奴。維京人的【維京長船】,由於是兩端往上翹的敏捷流線型船體,所以能夠快速登陸與消失,並對整個舊大陸,造成巨大的震盪,也讓過去的英國,有著苦難、對抗、征伐與融合的過程… 維京人,帶來了新的挑戰,也促成了文化上的交流。擅長航海與貿易的維京人,能夠向西、向南,自挪威往冰島、格陵蘭與英吉利半島,甚至抵達了北美洲!這整整比號稱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早了 500 年抵達美洲。隨著維京人也開始學習歐洲大陸上,人們的穿著,並篤信基督教後,漸漸地彼此差異就縮小了! 新大陸:美洲大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維京人不再出海之後,一切似乎也就變的平凡無奇了。順著時間推移,舊大陸一直處在歐洲與亞洲之間的物資互換與經貿利益之爭。這樣的處境中,威尼斯壟斷著整個商業與貨品的交易。有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放眼望去,地中海,已經變成了義大利的內海,停泊在埃及、土耳其與威尼斯的中、大型商船,每日以數以萬計的載貨船隻,來來又回回… 當然,這促使在歐洲大陸邊陲的國家,非常的不利。沒有太多資源,又沒有地利之便。所以,只好自己出海去找機會,創造自己的新希望!葡萄牙、西班牙開啟了第一槍,而也在偶然間,發現通往亞洲的新航道與充滿白銀的【新大陸】。此時,發現【新大陸】的【舊大陸】人,彷彿挖到寶藏一般,紛紛前仆後繼地前去掏金。許多第一批的開拓者,都是嚮往著能脫離苦日子,找到新的天堂… 在【新大陸】上,眾多的【舊大陸】白人紛至,對於原本的主人-印地安人來說,是噩夢一場。新的人類,帶來了疾病與瘟疫,讓許多先住民一一斷送了生命。然而,在這塊充滿開拓性的土地上,滋養出自由、力量與自決的種子,推動著脫離原初的英吉利母國,建構出屬於自己個性的美利堅合眾國!或許,這是個偶然,但在現今的此刻,回顧整個歷史的脈絡,不經會驚嘆出聲來。不可思議…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國,有許多的愛爾蘭人唷!在英吉利半島中,愛爾蘭是位處離北美洲最靠近的地方。而愛爾蘭裔美國人更是佔了美國人口中的 11.6%,屬第三強。愛爾蘭與美國的故事,也有段很特別的過去。1950 年代,愛爾蘭有數千名未婚少女因被天主教會判定「墮落」而不得不與自己的孩子骨肉分離的真實事件。這些孩子,經由教會與人口販子,輾轉送往美洲新大陸… 遲來的守護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遲來的守護者>講述愛爾蘭老婦菲洛梅娜在記者馬丁的陪伴下,赴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尋找自己年輕時被美國夫婦收養的兒子安東尼的溫情故事。在經過一番曲折的尋子過程,發現了安東尼即使離開故鄉,到臨終前,依舊心心念念著愛爾蘭的一切。這段歷史,以老婦人寬恕了殘忍的天主教會告終。不過,卻也呈現出:「愛爾蘭人,在美洲新大陸,成為白宮的重要要角與極具分量的關鍵…」 做土地的主人。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從舊大陸到新大陸,蘊含著許多歷史的偶然與軌跡。在歷史的長河中,人來人往,相互交融,並慢慢蛻變出新的文化視野,是人類世界最可貴的寶藏!或許因經貿而起;也許為生活而出走。然而,最後都在一波又一波的自我認同之中,找到生命的皈依。因此,大陸,並非一個特定化的名詞,而是代表人類活動的軌跡與多元族群的變遷。最終,人們終歸必須歸俯腳下的土地,做土地的主人…
黃宗玄 2019-04-01
從野草莓到太陽花與發現新台灣運動

從野草莓到太陽花與發現新台灣運動

近幾個月,大概是因為去年 1124 之後,認識了許多台灣派的朋友們。這些年輕朋友,有些還是大學生呢!問著他們,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起台灣的事情呢? 得到的回答,就是太陽花學運了。 太陽花學運,可以說是影響台灣社會深遠的一個社會運動,也是台灣人,勇敢向中國說:「不」的震撼歷史!對許多不了解的人來說,這或許是個偶然。然而,對於從 2008 年開始,見證民主台灣的政權下野,到慢慢攀爬上【覺醒】之路的台灣人來說,這段路是如此的漫長與難熬… 太陽花學運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2008 年,馬英九政府上台之後,開始極度【傾中】,基本的人權也變不見了!對於,從出生以來,印象都是處在自由台灣的我這代,一種極度的危機感襲來… 自陳雲林等中國高官來台開始,一波又一波地壓制反對聲浪的國家暴力,紛紛出籠。折斷的手指與上揚唱片行事件,激起了許多人的憤慨! 野草莓學運 圖片來源:杜福安/漫畫台灣歷史-中華民國在台灣 於是,2008 年 11 月 6 日,由台大學生們發起的野草莓學運,開始做台灣的【啟蒙運動】!這段過程,也開啟之後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與陳為廷等人,不斷衝撞體制的社會運動… 在這段過程裡,全台的大學生開始串聯與集結。初上街頭的學生們,非常害怕被貼標籤,因此拒絕任何政黨奧援,只企盼藉由【靜坐】與省思,許一個台灣更好的未來!這是播下之後太陽花種子的野草莓學運,為期一個多月,以沒人理會告終… 由野草莓之後,這些野莓種子,回到各自的學校,傳遞種苗,持續關注社會議題。在這場運動中,許多未曾想到,看到的社會實相,一一浮現。像是反迫遷、土地正義、農工運動、圖博正義… 正慢慢打開這些大學生們的眼睛,讓大夥正視:「這是個有苦難的世界,但我們必須勇敢前行…」 民主的香火,是一棒接著一棒的。 時至今日,看著後生的晚輩,在太陽花學運中(自 2014 年 3 月 18 日起,震撼台灣…),受到了啟發,並且更加想要知道台灣的過往(事件發生時,他們正值高三,雖無法參加,但已經開始想尋找真正的台灣…)。讓經歷過這整段歷史的我,深覺不能讓這股力量潰散! 從現在開始,還有些時間,但也所剩不多… 為了要讓台灣人重新找回台灣,必須要有更多人來參與:「發現新台灣的運動」。透過,圖像、文字、歷史、文化,一點一滴幫助在迷茫中的台灣人,找回台灣的全貌!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2020 年,是關係著台灣未來的重要一年。而 2019 年的此刻,台灣人沒有悲觀、喪志的理由。 為了台灣,必須找回當年的太陽花精神: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五年前,好多、好多,滿出來的台灣人,站了出來,勇敢地跟中國說:「不」。而今天呢?畢竟,錢再賺就有,財再發也不遲;然而,台灣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務必謹記!
黃宗玄 2019-03-29
暢遊新美街與追憶葉石濤的府城瑰寶

暢遊新美街與追憶葉石濤的府城瑰寶

2019 年 3 月 17 日,趁著難得的好天氣,造訪了許久沒去的赤崁街區。這是個有老台南之稱的文化府城,來自於積累已久的歷史紋理下,所散發出具有人文底蘊的地方!雖然,大多數的古蹟與廟宇,皆已經如此熟悉了。然而,每次蒞臨,總是有股新鮮與神奇的氣息湧上心頭… 赤崁街區 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走在台南的巷弄中,可以感受生活的愜意與歷史的紋理、文化的濃厚!自在的空氣、食物的香味、熱情的台南人,構成一幅優美、溫馨的圖像。漫步於老街的步道上,映入眼簾的並非陳舊,而是融合著新生的驚豔與古樸的典雅!新美街,原名: 米街,顧名思義,過去是條賣米的街道市集,有著非常獨特的韻味! 在老台南人的心目中,這裡是條寶藏之地。各式各樣的雜貨、潮流品、新奇古玩都能在這個赤崁街區尋著。而對於台南人來說,有個永遠讓人景仰的名字,貫穿了整個獨特的時代與位置!那就是葉石濤,一位為台灣文學,打下根基的歷史巨人,他用著手中的紙筆,繕寫著市井小民的生活瑣事,不僅映照著當時的氛圍,更是為過往的生活,做了最棒的紀錄。 文學,是生活的精鍊與體驗化。單獨的景色或流水帳般的過程,並不會讓人有太深刻的印象。不過,如果在生活中,能夠看到常人所沒注意到的;關注到現象背後所偷偷洩漏出的生命意涵時,這樣的文字,就不再只是生硬的照本宣科,而會暗自散發出璀璨的光芒,並且透過時代,益發光亮… 當作一種無可替代的寶。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赤崁街區的舊名叫做【石舂臼】。靠近當時米街(現新美街),且主賣米食小吃。現雖無法得知葉石濤當時喜愛的米糕攤位,不過來到石舂臼,仍找得到老字號美食!由此可知,台南的小吃,其來有自,源遠流長… 而米街(現為新美街)呢?狹長的巷弄已找不到賣米的店家,但仍看得到百年老茶店與金紙店。 新美街,也是葉石濤過往參加讀書會的地方。可以說,是文人雅士們聚集的聚會所。平時,他常沿新美與自強兩條街步行,享受著午後的優閒時光!在這迷人的街道之中,與之交叉的小巷弄孕育出葉石濤《葫蘆巷春夢》筆下,所說的葫蘆巷。以往兩側聚集許多算命攤,當時又被稱為算命巷或抽籤巷,而今早已沒落… 葉石濤的葫蘆巷春夢 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在葉石濤的文字中,可以發現:「他是一個能夠自在生活的人!若沒有足夠的生活體驗,與生活中的感觸,想必無法寫出動人的生命篇章…」葉老的經典名句:【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不僅,讓台南人感到驕傲,更吸引著眾多的觀光客,趨之若鶩。也許,沒有經歷陰雨後的豔陽,是無法感受到,放晴後的天空中,台南那份新舊交雜下的魅力… 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這一日,我擁著這份【府城瑰寶】,內心備感輕鬆。因為,走入新美街的此刻,彷彿穿越時空,跟著葉老,一起漫步在台南的獨特氛圍裡,去感受生命的洗鍊!這片土地,有太多過往的寶藏,等待著我去發掘。而葉石濤,作為府城的先行者,為後輩的我們,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讓欲抓住方向的我,安穩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見太平洋彼端的世界之口!而我的腳下,正是我所愛的台灣…
黃宗玄 2019-03-25
尼采與華格納之生命力思辨

尼采與華格納之生命力思辨

華格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華格納的音樂,有著最原始的生命力!原因是,他的作品,總能輕巧地連結日耳曼的史詩,並且透過紮實的考據,編寫成動人的歌劇。華格納的音樂,受到叔本華的影響,由生命的悲劇性開始。只不過,藉由音樂,華格納轉而呈現面對悲劇的積極性與戰鬥精神! 可以說,華格納早期的作品,大大吸引了尼采的目光,並成為他的忠實信徒!由於,這對忘年之交,情同父子,讓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何尼采會跟華格納產生如此巨大的決裂? 事實上,這來自於一股對生命態度的分野… 華格納早期的作品,諸如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不僅呈現時代的故事,更與華格納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融。以漂泊的荷蘭人為例,華格納加入了自身負債、逃亡的血淚過程… 因此,華格納的作品中,可以看見人面對困境與厄運之時,所呈現出的態度與高度。而這正是他深深吸引著尼采的地方,<漂泊的荷蘭人>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故事是描述自海涅的小說【幽靈船故事】,並改寫成歌劇演奏。1841 年 11 月 5 日,華格納在該總譜的最後一頁寫道:「在黑夜貧困之中,通過荊棘的道路走向光明的世界。神啊,請保佑。」可以說,這正是當時華格納的寫照… 漂泊的荷蘭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傳統的日耳曼神話中,屬於多神論的構成,涵蓋雷神、火神、戰神、愛神… 多神論的思維,是人類原始面對生命的態度,敬天畏神,並不向命運低頭,也不妥協於生命。縱然,悲劇思維,貫穿了整個希臘文化;然而,悲劇的存在,並非走向自我毀滅,或否定此生。相反地,是更加把握此生… 尼采與華格納的決裂關鍵,在於 1876 年 8 月 13 日起在拜魯特慶典劇院由華格納親自督導的<尼貝龍指環>。<尼貝龍指環>來自於日耳曼的史詩<尼貝龍根之歌>,講述一個神話英雄-齊格菲與尼貝龍的寶藏。齊格菲可以比擬希臘神話中的阿奇里斯,具有不死之身,但在中背部,有個致命的弱點,只要被重擊,必死無疑。最終,齊格菲就被覬覦寶藏的國王與部下,所殺死了… 齊格菲之死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尼貝龍指環>的分歧點,來自於這部史詩級的歌劇。原本的故事,並沒有太多的民族主義或基督教思想。史詩的歷史意義,或許沒有太多的教化目的,反而是忠實地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與思考。然而,華格納在這齣歌劇中,添加入了自己的意志:「他弱化了主角齊格菲,並強化了天神-佛旦的主宰關鍵,讓齊格菲顯得平凡無奇,進而歌頌佛旦的偉大…」此舉,不僅大大失真,更觸怒了尼采! 華格納的世俗化、基督教化,或許就是反映那個時代的大眾潮流。然而,在尼采的作品中,則不斷地述說生命的力量與創造力!尼采承襲叔本華的人生悲觀主義,在華格納的音樂中駐足。然而,當華格納走向庸俗化之後,尼采卻不惜批判華格納,只為了更貼近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力量與創造力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事實上,尼采批判的不是華格納的人格,而是無法接受整個時代的生命態度-基督教的頹廢生命觀!這樣的生命觀,尼采以【上帝已死】,來警醒世人,要真正的為自己而活,不斷超越自我,而達到超人… 尼采本身就是個超人,他善用自己語言學的專長,進行生命之辨,與其說他要尋找一個真理,不如說他要為受困的野獸,找到脫困的解方,而顯現更真實的自己! 華格納的作品,是尼采要射擊的目標,不是要作為摧毀的對象,反倒是尋出個提升的可能!這個世界的模板,不該是像<尼貝龍的指環>般,任上帝操控,而是該如<漂泊的荷蘭人>一樣,在困境中,撞破生命的潛在機會!尼采的話語,直到今日,仍深深地影響著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人…
黃宗玄 2019-03-22
感念湯德章與2020台灣保衛戰

感念湯德章與2020台灣保衛戰

如果最近,你看到你的朋友們,一直在社群軟體中,推文、發文、轉發、分享,跟政治有關的文章!千萬別覺得他/她很偏激,而是他/她很有愛,對台灣的愛。這份愛,來自於內心的焦慮,與想做點什麼! 如果,從去年 1124 之後,你的內心,總是覺得不踏實,情緒起伏異常劇烈。那麼,首先要恭喜你,因為台灣還有救!事實上,台灣已經進入危急存亡的時刻,毀滅的時鐘,一直被撥快… 真正的原因是: 「台灣人欠缺憂患意識!」 當中國勢力,一再再地透過網路、訊息、媒體,以假新聞、造神的模式,24 小時的荼毒視聽人的眼、耳、鼻、身,導致內心真的很累… 你會懷疑,這真的是身在台灣嗎?當大家口中都說:「討厭政治!」但,打開新聞,卻滿是政治操作,會覺得,這個台灣到底怎麼了呢? 某種層面來說,當政治網紅以煽動的語言,襲擊著無知的民眾時,此情此景,總會讓人想起,那個起初也是被當作笨蛋,卻又能言善道的【希特勒】。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這些譁眾取寵之流,卻是像 1996 年的經典電影:《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裡,貪生怕死的蘇格蘭貴族們… 惟有勇氣,才能無所畏懼!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https://www.juksy.com/archives/59738 因為蘇格蘭貴族們的只顧自己利益,在一次次跟英格蘭的講和之中,讓蘇格蘭百姓們,一再再陷入驚愕、害怕與痛苦的深淵之中。【武裝起自己,就是最好的防衛】,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威廉·華勒斯】,用他的行動,號召起散落的農民、工人,勇敢面對英格蘭的步步進逼,狠狠地給蘇格蘭貴族一個大大的巴掌… 而就在最近 3 月 13 日,是紀念一個在台灣,【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湯德章】。湯德章的故事,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只存在著爭議,卻沒有機會好好地仔細端詳,到底在 1947 年 3 月 13 日,發生了什麼事?在 1947 年,全台灣爆發了驚人的 228 事件,伴隨一波波民眾起而抗爭,蔣介石政府的恐怖報復也隨之而來… 湯德章,是台日混血兒,本考進台南師範學校(今台南大學),卻因被歧視,憤而休學。之後考入台北警察練習所,成為一名警官。1939 年,其辭去警察職務,抵達東京中央大學深造,並在 1942 年 10 月 28 日日本高等文官考試司法科及格,取得律師資格!湯德章並未在日本多逗留,而是回到台灣,為故鄉打拼。 由於,湯德章體格魁梧,好打抱不平,可以說是當時地方上的俠士與仗義之士。228 事件發生前夕,湯德章正身染瘧疾臥病在床,但仍被推任為 228 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治安組組長,維持該市治安。可是沒有多久,以平亂名義進入台灣的國軍 21 師殺入台南,3 月 11 日,20-30 名憲警特務闖進住所逮捕湯德章,隨即以叛亂罪名,欲逮捕之。湯德章在身受危難的情況下,焚毀台南菁英與學生的名單… 1947 年 3 月 12 日,湯德章被嚴刑逼供,雙手懸吊刑求一夜,誓不交出名單。即使肋骨被槍托打斷,造成手指腫脹,遭受酷刑後反綁雙腕,背插書寫姓名之木牌,並遊街示眾,湯德章仍神色自若,不願屈服。3月 13 日,其臨刑時不斷遭受幾名士兵踹踢,並強逼下跪,亦然堅拒下跪… 最終,在被子彈貫穿腦門之前,口中大喊:「台灣人民萬歲!」 讀著這段細碎的片段,滿身的雞皮疙瘩湧了上來。原來,台灣也有著像【威廉·華勒斯】一樣的民族英雄,犧牲了自己,給予人們勇氣及力量!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湯德章沒有選擇屈服,盡力保住台灣人的尊嚴。使得台南,是 228 事件,死傷最少的城市。然而,湯德章的故事,對現今的我們,卻如此的遙遠與陌生… 十三世紀末,蘇格蘭面對強大的英格蘭,蘇格蘭人做出了抉擇:「執起斧頭、撿起石頭,用力丟了回去…」而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對比全數跪地舔中,驚惶失措,宛如當年蘇格蘭貴族們的國民黨們與諸多網紅政客們;台灣仍有一個,堅定抗中的小英總統! 面對中國勢力,台灣沒有屈服的機會… 時至今日,我腦海中,依舊會浮現《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裡,最後的那幕:【威廉·華勒斯】在行刑台上,喉嚨中所硬擠出來的:「Freedom!」;以及在述寫湯德章被槍決前,所喊出的「台灣人民萬歲!」這些蘊含著多少蘇格蘭人,共同的期盼,也同時是台灣人的期盼… 2020 年,是台灣的關鍵保衛戰,也是決定自身未來的重要戰役。因此,從現在開始,團結起來吧!用力,守住台灣… 湯德章律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黃宗玄 2019-03-21
海洋、島嶼與神話

海洋、島嶼與神話

巨型的木麻黃林,它正伸出碩大的手臂,環抱住這片海岸。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2019 年初春,島嶼的天氣,逐漸轉涼。東北季風呼呼的吹,帶來冰寒的氣息。我站在島嶼的最西點(古稱崗仔西,現今的城西防風林)上頭,望向那巨型的木麻黃林,它正伸出碩大的手臂,環抱住這片海岸。我爬上了大堤,順著堤邊,往下端倪,眼前是叢生的海檬果、蔓生的馬鞍藤,圍繞住整個海岸線…. 這兒異常安靜,只能聽到海浪的拍踏聲與耳邊的風濤聲。我漫步在綿延無盡的堤防上頭,邁著輕快的步子,想要將這片美麗,盡收眼底!冷冽的風兒,颼颼地打在我的臉上;掀動著我的衣服;冰凍著我的雙手。然而,每當到冬季的此刻,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年,我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難忘回憶!」一段在心形島嶼上的奇妙之旅…. 塔斯馬尼亞島,是位在澳洲最南方的心形小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12 年 7 月,研究所碩一的我和實驗室的學長姐們,參加了肌電生理與生物力學的研討會。因緣際會下,造訪了南半球,由布里斯本、墨爾本,最後在塔斯馬尼亞落腳。這是一個位在澳洲最南方的小島,由於緯度最高,也是澳洲最接近極帶與最寒冷的地方!怕冷的我,將全身最厚重的衣服,都穿上了身,並昂起了脖子,想領受一下…. 要抵達塔斯馬尼亞島,必須由澳洲大陸的墨爾本,搭乘郵輪,橫渡夾於兩岸之間的-巴斯海峽。那時,我以為這段航程,會是個再簡單不過的航行。就跟從台灣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到達澎湖一樣輕鬆、容易。結果,我發現大錯特錯了!這個巴斯海峽,可以堪比台灣的巴士海峽…. 由於,在墨爾本,我們一行人租了『露營車』。這天,乘著露營車,開上郵輪,剛想說:「終於可以在真正的『房間』裡,好好睡個覺了….」在夾雜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一夥人坐在熄火的車上,慢慢由輸送帶,進入船艙中,逐漸地將整台車都吞噬掉。我東看看、西看看,充滿了好奇!然而,沒多久,我就被顛簸、搖晃的船面,震地站不穩腳。我的身子東擺、西搖的,彷彿失去了重心。一會兒後,巨大的嘔吐感,不斷襲來。在船上的『房間』裡,我大大地嘔了一整夜…. 一夥人坐在熄火的車上,慢慢由輸送帶,進入船艙中,逐漸地將整台車都吞噬掉。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迎著風兒,想到這個片段,還是不自覺會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我望向了海洋的方向,看著潮水,帶來了白浪,以及沙灘上,滿是的蚵仔殼的碎片,佈滿了視線。空氣中,帶著些微的溼氣,這是塔斯馬尼亞那高冷的山峰上,所沒有的。然而,廣袤、蒼茫的色調,卻有如塔島般的驚艷與絕美! 廣袤、蒼茫的色調,卻有如塔島般的驚艷與絕美!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同樣都是島嶼,塔斯馬尼亞島上,保存了最原始的景觀、最自然的特色。由腳底冷到頭皮的零下二度西,以及大夥烤著火爐,吃著玉米湯的時光,都一幕幕湧上了心頭。要說是探險也好,要說是勇闖也罷,五個人就呆頭呆腦地在鐘乳石洞的國家公園裡夜遊;在無人的曠野中凝視湖上的光芒;在亞瑟港的監獄裡漫遊。那氣息,隨著海洋,穿越了數萬公里,順著眼前的海風,拂面而來…. 在無人的曠野中凝視湖上的光芒!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在抵達塔斯馬尼亞島的那個晚上。聽著身旁的遊客,一位老爺爺,噘起了臉,聚精會神地述說著,一個奇異的神話故事!塔斯馬尼亞人,有著雙頭的形狀,面露惡魔的面貌,他們與澳洲原生人不同,有著被詛咒的過往…. 事實上,1803 年被英國入侵前,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估計有約 3,000 至 15,000 人。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歐洲人所帶來的疾病,而並非是原先所想到的屠殺,導致了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的滅絕。Geoffrey Blainey 在 1830 年寫到「當然疾病是導致土著人數量驟降的主要原因,但是戰爭與屠殺同樣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另外一些歷史學家將『黑色戰爭』看作是有記錄以來最早的種族屠殺行為…. 最後四個純種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攝於1860年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走在島嶼的最西端,我俯下身,看著紅色的日光,斜映在白芒草上頭,綠色、淡紫色的色澤透出了島嶼上頭的生機。與塔島上低矮的植被不同,在數百年來的溪水沖刷與沉積,崗仔西成為台灣島上,最凸出的西界。在西界的點上,可以看到夜空的繁星,與響徹雲霄的暗蟬聲兒!這個靜謐的地方,有著與塔斯馬尼亞島上,相似的深水與廣漠,還有似曾相似的顏色,轉在眼前…. 綠色、淡紫色的色澤透出了島嶼上頭的生機。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事隔多年,我並不知道,雙頭人的真實性,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多年前,曾經造訪的巫婆小鎮,現在變成什麼樣子?然而,在冰寒的此刻,我總會想起,有曙露出雲層的光線,照射在吹出白煙的空氣中,兩旁是巨大的藍山、翠綠的景緻,深深環抱住我的身軀。而此刻,我正望著那同樣的陽光,在巨型的木麻黃林上頭,斜斜地照耀在我顫抖的身上….
黃宗玄 2019-03-18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與尼采的酒神精神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與尼采的酒神精神

一年一度的音樂分享會。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2019 年 3 月 8 日,我在母校【海東國小】,一年一度的音樂分享會上,聆聽了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在輕、中、重的各種管弦樂器的不同音色之中,我彷彿走進了音樂所描繪的景象之中。用小提琴,拉著著鬼魅的叫聲;倒反的弓弦,摩擦著中提琴,模擬細碎的步伐;以及大提琴,渾重的樂音下,講述著白遼士,在孤寂的郊外,低垂著頭,一路沮喪… 在如此躍動的音符之中,我發現了白遼士的交響曲裡,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那是三個字,生命力!」起初,吵雜的音樂,略顯刺耳,轟然一響的樂器聲,劃破了寂靜,開始一連串、一連串層層疊疊地音階,忽快忽慢,像是走上了雲端,越過了溪流,衝越了山巔,在最深最遠處,翱翔… 驚豔的色彩,讓我有種全新的感受:「白遼士的音樂,無法睡前聽,不然精神會更亢奮!」 埃克托·路易·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生於 1803 年 12 月 11 日,卒於 1869 年 3 月 8 日。由於,在醫生世家,繼承衣缽的使命,讓白遼士被迫選擇醫學。或許,因為白遼士很晚才入行,進入音樂的領域之中。所以,用【生命】來譜曲的強度與硬度,遠遠大過其他的音樂家更多、更多… 然而,在法國巴黎的這幾年間,各式演奏會,觸動了白遼士內心的音樂魂! 埃克托·路易·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圖片來源:擷取自維基百科 1826 年,在白遼士 23 歲的這一年,一個重要的決定,鑄下往後音樂史的巨大躍進。那就是:「棄醫學從音樂,與家庭決裂…」這個決定,首先要面對的艱難課題是,頓失經濟來源的貧困生活,要怎麼度過呢?對白遼士來說,音樂是一個企盼觸及的目標;然而,好在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強大而不偏食的閱讀習慣,讓白遼士能夠藉由書寫【樂評】,兼備知識、樂理的深度,更能解除經濟上的匱乏! 弗里德里希·尼采 圖片來源:擷取自維基百科 此時,彷彿碰到水的海綿,白遼士拼命地吸收著音樂的靈魂,並一次次透過手中的譜曲與指揮棒,揮灑在已經木然的世人眼中,做出新的開創… 晚於白遼士出生的尼采(1844 年 10 月 15 日-1900 年 8 月 25 日),在其最有名的理論中提出:「運用希臘神話中,酒神的精神,來連結生命中的創造力,而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白遼士的音樂裡,重新賦予各樣樂器,滿滿的生命力! 為什麼會說白遼士的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呢?主因在於【思考的模式迥異】,一般來說,科班出生的音樂家,首先要學習的樂器就是鋼琴。而鋼琴通常用於獨奏與單一樂器的涵蓋性,相對會排斥其他的樂器的發展及學習。有趣的是,在音樂家中,只有白遼士跟華格納,是不精通鋼琴的音樂家!也就是因為這樣,白遼士的思考在於:「如何讓各種交響樂器,發出其聲音的極致與最大生命力…」 自 20 世紀 60 年代末至今,音樂學者們和指揮家們不斷地指出,在白遼士豐滿華麗的音響當中,永遠不缺少典雅純正的旋律和對於強大的戲劇性力量的控制。白遼士的風格充滿詩意,他極富創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以及管弦樂團的編制和表現力。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他極其出色的配器法,那感覺,似乎喚醒了人類沉睡的靈魂、喪失的五感,去重新連結起人與自然的關係… 尼采的話語:「改變思維比學習技巧更重要!」。 圖片來源:黃宗玄攝 引用精神導師,尼采的話語:「改變思維比學習技巧更重要!」尼采試圖在過度理性的人類世界中,尋找橫空遺世的靈魂,而這個靈魂,來自於我們的思考,以及我們強烈的內在動能!貧困,讓白遼士更能體驗生命面對挫折之下,對永恆希望-【音樂】的堅持,那是需要多麼強烈的戰鬥意志,才能譜寫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在酒神的精神帶領下,人類並非走向虛幻,反倒是更加真實…
黃宗玄 2019-03-15
現在能夠好好的,是為什麼呢?

現在能夠好好的,是為什麼呢?

安心自在的生活:台南藍晒圖園區。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在這個時代,大家到了書店,最常搜尋的,莫過於:心理學、財金、理財、健康這類的書籍。會發現,在這個物資豐沛,但精神空洞的時刻,人人似乎都在尋找,「人存在的意義!」其中,內心的惶恐、焦躁與不安,隨著時間,日益增強、增大,彷彿胸口破了個大洞一般… 「我從哪裡來? 我的過去如何? 我要走向哪裡? 」一直是眾人們心中停不住的問題!藉由如此自問與反思,才能夠一層又一層地發現問題核心與找到自己的價值。然而,在這方面,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是因為,這是現代文明人的通病; 也是由於,我們對自己的過往,所知不多,甚是可惜… 台灣社會,一直以來,過於強調實用、技術與快速得到,卻缺乏獨立思考及建立自我價值與體系的根基!使得眾人的視野狹小、目光短淺,只見近利… 有些人會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反正現在好好的。」其實,這句話有個很大的【誤區】:為什麼現在能夠好好的呢? 檢視這個【誤區】,就會發現:「現在能夠好好的,都不是憑空得到的,而是用血淚抗爭,換來的…」如此,應該就沒有人覺得,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這麼理所當然了吧!仔細追溯台灣的過往,才能真正感受土地帶給人們的生命滋養。就像,因為有愛,力量無限! 歷史,其實就是告訴現在、此刻的人們,所身處的位置與座標。而【透明化的歷史】,才能夠提供大眾一個清楚且充分的訊息,沒有隱藏、造假與遮掩的【事實】!只有這樣,大家具有明確的認知,所做出的價值判斷,將足夠成熟,更能避免錯誤! 國小的時候,歷史人物的漫畫,是我的最愛;國中的時候,歷史科是我最拿手的科目;高中的時候,曾經我想要專修社會組的科目,攻讀歷史學系。回顧兒時的記憶,除了西遊記、水滸傳外,我最愛的就是羅賓漢、亞瑟王、三劍客、雙城記…. 這些蘊含著歷史背景的千古傳誦故事,激起我對文學、歷史的深切熱愛!對我來說,人類的生命或許不長,但手中的文字,卻能夠為生命留下刻骨的印記。 2018 年底,我在圖書館借閱的書籍中,找到一本可以作為對『新人生啟蒙』的名著-活出意義來。在作者,弗蘭克(Viktor E. Frankl),以親身遭逢的經歷,於納粹集中營底,對存在的痛苦、挫折中,所參透的人生意義,做了番詳實而精彩的論述與說明!其揭示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無論處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擇的餘地。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2018 年 11 月 24 日,我驀然明白,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應該扮演的使命與堅定的信念!曾經,發願寫下『台灣的故事』;曾經,想要研讀『歷史學系』的我,不應該拋棄自己所曾擁有的這個夢想,而該用積極的實踐,去完成它!那剎那,我的內心,頓時雨過天青,撥雲見日。隨之而來的,是心中的舒坦、自信,我告訴自己,要開始動筆書寫:「活生生的福爾摩沙」….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容遺忘!】在歷史的長河裡,縱使再苦難的時代,總會有那麼一群人,記得先人曾經走過的篳路藍縷!千叮嚀、萬囑咐地企盼後代能夠記起過往的歷史教訓,並共同面對、展望未來… 切記,只要身在這片土地上,要永永遠遠做這塊土地的主人!
黃宗玄 2019-03-11
曼哈頓與大員的前世今生

曼哈頓與大員的前世今生

安平,古稱大員。也是今日,台灣的台語諧音(大員)。不過,大員起初跟台灣可是沒太大關係。它是座落在台灣海峽上的壟壟沙堆,也是荷蘭人千百個不願意,才選中的次級貿易據點。也許,是因為這樣,對於大員的經營,荷蘭人一開始顯得意興闌珊,並沒有詳加規畫與耕耘。1624年,在偶然的機會中,停泊在大員港灣上的荷蘭艦,開啟了至 1662 年,共 38 年的神秘之旅…
黃宗玄 2019-03-08
天使綠的傳說

天使綠的傳說

2018 年底,台南觀光局最新的冬季旅遊宣傳短片邀請到「新一代女神」林意箴擔綱主角,演員年輕唯美的氣質,搭配上移動縮時拍攝手法,瞬間吸引大量觀看人次。以「TAINAN TONE」,將台南特色用色彩突顯,秋芒粉、海鹽白、鼓燈橙、城牆紅、熱鬧酡、夜河靛等文青式語言讓人悠然神往。 台南最新的冬季旅遊宣傳短片:天使綠。圖片來源:擷取自 youtube 在這麼多特別的色彩中,有一個顏色,有著我珍貴的回憶與滿滿的家鄉味道。那就是四草隧道的「天使綠」!天使綠,想必是一個很獨特又陌生的名字,但聽起來感覺卻蠻有質感,也有種妙不可喻的神奇。到底,天使綠的傳說是怎麼來的呢?而四草隧道的背後,又代表著什麼深層意義呢? 1662年,荷蘭人Frederik所繪福爾摩沙台灣。圖片來源:擷取自維基百科。 四草(古稱北線尾)的過往,是片沙洲,向南連接安平(古稱大員),再一路綿延往內,最後抵達台灣本島。在這片包圍住台南的水域中,恰似護城河的位置,就是我住的地方-安南區,古稱台江內海。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初探台灣,為了就近建立與明帝國的貿易據點,在這片荒涼的沙丘上,蓋了城堡、市鎮…. 2019 年的今日,我走在台江內海的遺留:四草湖畔。迎面的風兒吹來,夾雜著海洋鹹鹹的味兒。兩側的魚塭,一壟一壟地訴說著鹽分地帶特有景象。看著湖面上的水波,就跟 300 多年前的畫面中一模一樣,那是種順著氣流,帶來的微幅漣旖,激起的廣袤圖像,伴著暖烘烘的日光撒下,不禁讓人心曠神怡! 2019年,我走在台江內海的遺留:四草湖。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陵型狀的碉堡、棋盤格的市鎮,開始在這個傍海的不毛之地,響起了鼎沸的人聲。進進出出的中型艇,載著從巴達維亞(現今的印尼)所蒐集的香料、染料、辛香料,輸入了明帝國;再將特有的生絲、瓷器,送入日本與歐洲;並取得日本稀有的白銀,給明帝國做交易。讓 17 世紀的台江海域,船來船往,熱鬧非凡! 今日,四草湖的周邊有著叢生的紅樹林。低矮,卻茂密。在茄冬樹、欖李、林投等等植被,包圍住整個湖岸。在底頭,就是有名的四草隧道了!我走過了橋面,望向了由重重的紅樹林枝葉,所包覆住的水面。深綠色,透著亮閃閃光澤的顏色,照進了我的眼眸。我漫步在隧道上頭的山丘上,仰頭可見吱喳吱喳的鳥鳴,以及極高分貝的蟲鳴聲…. 那光芒恰似天使的翅膀,撞向我的眼簾,並在湖水面上,輕輕墜下…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我坐在木頭柵欄圍成的涼亭上,遙想著 300 多年前的往事。沒多久,荷蘭人在無法取得明帝國的陸上貿易基地時,只能轉而用心經營台灣,來維持足夠的糧食生產與貿易規模。於是,荷蘭人向居住在台灣本島的福爾摩沙人(即為台南的西拉雅人),買了在大員對岸的土地,赤崁(現今的赤崁樓區域),作為管理漢人、日本人的市鎮區。稻米、鹿皮、蔗糖成為主要生計,並逐漸繁盛…. 這天,因為是平常日,遊客不多,讓我可以細細欣賞台江的今生,並遙想前世荷蘭人在這塊土地上的來來往往。打從小時候開始,位在現今四草大眾廟的此地,是全家會來買豬血湯,以及遊湖的地方。這片濕地,孕載著讓我魂牽夢縈的深刻記憶,更是大、小白鷺,高蹺鴴,與鷸科的故鄉! 我繞過了山丘,走到了四草大眾廟的後庭,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蒙古包式的奇特造型,又更靠近一看,上頭寫著:「荷蘭塚」!1662 年,台江內海上的戰役,讓許多荷蘭將士,命喪異地。但,他們並沒有退卻,依然勇猛地抵抗人數眾多的鄭家軍。在 25000 人比 1500 人的懸殊比數下,荷蘭人丟了台灣…. 四草大眾廟後庭的荷蘭人骨骸塚。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鄭家勢力,雖然取得最後的勝利,不過足足攻擊了九個月。在砲火連續轟炸下,許多荷蘭人斷了身子、瞎了眼睛,或是被邪惡的『國姓爺』,弄成殘廢…. 他們留下的血液,染紅了整片台江海域。然而,不僅是荷蘭人的血液,也有鄭家軍隊的血液。瘋狂、激烈地海戰,持續、不斷地拉扯著。昏天暗地,難分難解…. 300 多年後,布滿紅色血液的海水,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濤上,沖淡了空氣中的血腥味。遺留下的紅色血光,幻化成整片翠綠的紅樹林溼地。紅樹林:「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體內含大量單寧,當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其附著的枝幹呈紅褐色,故得名。東南亞常將紅樹的樹皮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 長出紅樹的四草湖上,演化出支氣生根及胎生現象等,將鹹鹹的海水,著成綠綠的顏色。這個『綠』,彷彿將過往『殺戮』的戰場,換成『和平』的橄欖枝,也間接告訴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全力守護我們的台灣,勿讓 300 多年前的攻陷,再次讓紅色的血液,染紅了台江內海,鑄下永遠的痛楚….」 深綠色,透著亮閃閃光澤的顏色。  圖片來源:黃宗玄 攝 我漫步踱離大眾廟口。眾多要乘船遊綠色隧道的觀光客,正魚貫地排著隊伍,手上拿著熱騰騰的烤香腸或冰枝。而我的腦海,依舊停留在那片荷蘭人誓死守護的台江海域的戰場上。那是個大時代的故事;也是個用『天使綠』,來警示世人的傳說。我眨了眨眼睛,望向從上頭落下的日光,那光芒恰似天使的翅膀,輕輕拍動著輕微的氣流浮動,撞向我的眼簾,並在湖水面上,輕輕墜下….
黃宗玄 2019-03-04
槍口下的台灣藝術巨人:陳澄波

槍口下的台灣藝術巨人:陳澄波

陳澄波,曾是個不能被提及的「名字」。台灣人被迫噤聲,而不敢訴說他如詩一般的故事!時至今日,在這蒙昧的時代,許多被遮蓋住的好事、壞事,也在威權褪色下,慢慢、慢慢地露出原初的色彩。這色彩,恰似陳澄波筆下的景物與人物的靈動、輕巧、活潑,以神奇的韻律,圍繞… 陳澄波的人生,宛如戲劇一般,正巧跨越了 1895 年(馬關條約下,台灣被割讓)到 1947 年(二二八大屠殺)。他一出生,就面臨台灣命運的交叉口,使得陳澄波,內心有許多認同的糾結。「我到底是誰?」;「我要去哪兒?」這是陳澄波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母親早亡,陳澄波一手由祖母帶大,自小受的是私塾漢文教育,13 歲入公學校,開始接受日本式的教育… 陳澄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從小,陳澄波就很喜歡畫畫。獨特的天賦與愛好,可以在他的日記本中,一窺真相。他喜歡紀錄生活中的細碎日常及市井小民的點點滴滴… 因此,陳澄波自小就發願要將手中的畫筆,以繽紛的色彩,推向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帝展)。帝展,是 1919-1935 年,日本改制為日本帝國下,更名的。此時期,美術的潮流走向了浮世繪融合西畫之鮮豔顏色的新轉變! 當時的台灣氛圍,學習藝術是個能夠翻身的機會。只要台灣的藝術作品,能夠入選帝展,將會是新聞與報紙的頭版頭條!這股動力,不只驅使著陳澄波持續拼搏的關鍵,也是在他熱愛的繪畫中,莫大的肯定。公學校畢業後,他進入了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當時的師範學院,與台大醫學院齊名;現在分別為: 台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遇見了他的重要啟蒙老師-著名的水彩畫家 石川欽一郎。 石川欽一郎著重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讓陳澄波在此時期,逐漸掌握住繪畫的寫意及描摹精髓。1917 年,自國語學校畢業後,他到公學校中,擔任教員。1921-1923 年,他帶著學生們到處寫生,描繪台灣各地的特色!出生在嘉義農村的陳澄波,特別喜歡用簡單的筆觸,述說鄉下的秀麗景緻,善於寫景的他,總是將濃重的顏色,以畫筆輕巧地帶著,讓嘉南平原上,抬頭可見的玉山,如此地波瀾壯闊,而堆積在上頭的白雪兒,閃爍著太陽照射下的光澤與空氣中的一絲絲冰寒… 陳澄波畫作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淡水夕照中,西式的洋樓與古式的磚瓦平房,羅列在淡水港邊!建築,是淡水古城的特色,有西班牙人的遺留與荷蘭人接著蓋上的紅毛城,在畫面中,彷彿穿越時空一般,望見空氣中一股熱鬧的氛圍!在人來人往的貨物貿易港灣,一切都是如此新鮮與神奇… 陳澄波的畫作,帶給人們一種極深的親切感,以及對土地的深深眷戀!然而,就像許多今日的年輕人一樣,他的內心依舊有著一顆不安分的靈魂,在心頭不斷燃燒、燃燒著熾熱的火光,周圍彈跳起飛濺的黃色火苗,躍動… 陳澄波畫作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1924 年,陳澄波以三十歲的「大齡」,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他的偶像,正是梵谷,可以說:「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他是一位行動的巨人!」此時,台灣、中國、日本,都有他的展覽足跡,儼然是個世界級的人物了。然而,或許內心對自我認同的那股聲音,牽動著他… 他因友人引薦,到當時的上海藝專授課,並獲得中華民國的應聘!且一路順遂,直到 1932 年,一二八事件,中國發生反日風潮,一切都走樣了。陳澄波不只處處受排擠,更因擔心家人的安危,讓身處在異鄉的他,只好趕快回到台灣… 回台後,陳澄波不僅繼續描繪鄉土,也與幾個朋友組成繪畫聯盟,繼續深耕圖畫的養分與突破!而事情一直到,1945 年,台灣終戰,一切似乎急轉直下。許多看起來是歡欣的背後,卻是眾多悲慘的結局… 由於,陳澄波曾經到過上海教書三年,所以算是半山(會說中國語的台灣人)。猶記得,他在台灣【光復】(其實是轉進)之後,還歡天喜地得畫了張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畫作,歡迎祖國… 就像一條剪不斷、理還亂的毛線。這樣的錯綜複雜認同,或許一直在陳澄波的心底蕩漾著; 同時,也是那時代人,對於中華民國,這樣的祖國,內心有著一個美好憧憬的大大誤會… 受私塾漢語教育的陳澄波,在一路正規求學後,都是在日本體制長大的孩子,他整整度過了五十年的日治時期,但他或許萬萬沒想到: 那個阻止他繼續將家鄉美好景色持續創作的魔王,竟然是:「他口中、心中所愛的祖國…」 1947 年 3 月 25 日,身為二二八調解委員會成員的陳澄波,被中華民國的軍隊,雙手反綁,在嘉義火車站前的噴水池畔,被羞辱遊街與亂槍打死!他最後的身影,依稀可見胸口的彈痕,雙眼仍未閉上,可見他的不甘… 陳澄波對這片土地的愛,與他的認同,都在那個時代裡,做出最好的詮釋:「沒有國,哪有家呢?」時至今日,閱讀到陳澄波的這段歷史,內心仍然波濤洶湧,餘波盪漾!那是個對歷史,最大的控訴,也是劃時代下的重要人物!生於 1895 年-卒於 1947 年 陳澄波。
黃宗玄 2019-02-27
少年馬雅各

少年馬雅各

在蘇格蘭的荒原裡,飄盪著黑夜襲捲而來的詭譎。這兒霧氣很濃,能輕易地將雙眼遮去。冰寒的氣體,灌入肺部,浸潤了早已凍僵的身軀。這兒的風是如此地狂暴,咆嘯著瘋狂又尖銳的嘶吼。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艾蜜莉•勃朗特的《咆嘯山莊》、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都曾徘徊在這片神秘而又絢爛的荒原裡。這塊土地,孕育了,最獨特、最傳奇的神祕事蹟! 沿著群山峻嶺而行,蘇格蘭風笛聲彷彿迴盪耳際,悠遠、淒涼…. 凱爾特人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但在央格魯-撒克遜人移入之後,新的衝擊不斷產生。然而,蘇格蘭之所以為蘇格蘭,就在於這裡的人們有著一顆不畏艱難、勇於冒險的天生基因!少年馬雅各繼承了蘇格蘭的血脈,在世界遙遠的彼端,開啟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旅程…. 蘇格蘭高地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故事的起頭,要從基督教的變革說起。宗教改革之後,「以人為本」以及「歷史」和「人性」的主張,變成主流。但到了十九世紀,世俗化的蘇格蘭教會,加速了宗教覺醒運動的興盛。後來,由 錢伯思領導脫離國會教,成立蘇格蘭自由教會,並派遣無數的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宣教。因緣際會下,美麗之島(Formosa)浮現在馬雅各的眼前,成為他一輩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少年馬雅各,出身自由教會之門,從小頑皮、愛好挑戰。某次,在玩躲貓貓時,因爬至屋頂水塔處,不慎跌傷。中年之後,為脊椎疾病所苦。或許如此,馬雅各走上醫學之路! 27 歲時,馬雅各在一次教會聚會中,遇到從中國廈門回國的杜嘉德牧師,從那裏,他第一次聽到美麗之島(Formosa)的名字。說也奇怪,一個陌生的地方,竟讓馬雅各辭別剛訂婚的未婚妻,漂洋過海而去…. 也許是葡萄牙人所留下的美麗之島(Formosa)之名,讓人神往;也可能是一股神祕的力量召喚著少年馬雅各內心的歸屬!於是,他在此落腳…. 美麗之島(Formosa)並未如其名的美麗。夾雜在內外的衝擊下,這兒的人民,面對外來勢力,帶著一絲不信任,甚至厭惡。威脅感的到來,道盡這不確定的時空背景,排拒的力道大過包容的力量。少年馬雅各,在這兒吃盡了苦頭!這段時間,他輾轉自台南看西街布道所,至高雄旗後、埤頭禮拜堂。一路咬牙苦撐,最終,倚靠著馬雅各的仁心仁術,不少人因為病痛得到醫治,開始相信他所傳揚的福音真理。 新樓醫院畫作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此時,回到台南亭仔腳禮拜堂的少年馬雅各,興建了全台第一間西醫院於現今台南衛民街與北門街口,台南啟聰學校博愛堂附近(舊樓)。而後移至台南市東區東門路新樓醫院(新樓)。這段時間,他深入基層,用羅馬拼音的台語,向民眾講述醫學,講解聖經。也將蘇格蘭那片荒原中,獨特的開拓基因,在美麗之島(Formosa)種下! 距離蘇格蘭萬里之外的美麗之島(Formosa),此刻已近初春。在這靠近海口的港灣,吹拂起冷冽的寒風。這風是從蘇格蘭的荒原裡吹來的嗎?我似乎聽見凱爾克人吹奏著那悠遠、淒涼的風笛聲,灌入耳際…. 看似不相干的兩地,卻有著如此相似的情境。而少年馬雅各,留給這片土地,最棒的禮物,就是眼前的「新樓醫院」!倏地,耳邊彷彿響起那首熟悉的曲子:「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黃宗玄 2019-02-23
受大國環伺的壓迫命運:波蘭、烏克蘭

受大國環伺的壓迫命運:波蘭、烏克蘭

「鋼琴詩人」蕭邦,出生於 1810 年波蘭中部小鎮熱熱拉佐瓦沃拉(位于波蘭首都華沙附近)。他出生的時候,波蘭由於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與哈布斯堡帝國瓜分,已不復為一個統一主權國家。 出生即亡國的悲催命運,讓蕭邦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國家未來的焦慮與熱愛!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 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 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講述的幾乎都是大時代的故事…. 波蘭位於列強環伺的東歐。圖/ http://reader.roodo.com/greencycling/archives/12171209.html 波蘭位處現在的東歐,周圍由許多國家環伺。由於,沒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因此周邊的列強,很自然地就能長驅直入,沒有顧忌。波蘭自 10 世紀建國以來,其歷史漫長而曲折,曾經發展為歐陸大國,但也曾經歷一百多年的亡國時期。 而稍晚於蕭邦,1867 年出生的居禮夫人(瑪麗亞·斯克洛道斯卡-居禮,簡稱瑪麗),在沙皇的霸權統治下,俄羅斯帝國只能讓波蘭人學習俄羅斯文和俄羅斯歷史,禁止學習波蘭文和波蘭歷史,波蘭人淪為亡國奴…. 然而,在瑪麗的學校,老師們經常偷偷私下教導學生波蘭文和波蘭歷史。當時,俄帝的督學,會三不五時來學校搜查,但不屈服的波蘭師生,早就做好應變措施了,只要督學踏入學校一步,大家就趕緊將波蘭課本打包、收好,備戰…. 有一次,瞪著眼睛、翹著鬍子的俄帝督學,在查不到老師教授波蘭文的證據時,不甘願地來回踱步,想要臨時找碴。於是,他點名了瑪麗,叫她唸一段書中的俄文,想不到居禮夫人用著輕鬆、流利地語氣,讀完了全篇,解除了危機! 在最壞的時代裡,波蘭人不曾放棄,對於自己民族的認同與堅持。不管是身處異鄉,仍隨身帶著一培『波蘭泥土』的蕭邦,最終帶著對國家的眷念與之一同下葬;或是,面對俄羅斯帝國的督學,依舊不卑不亢的居禮夫人,波蘭都值得讓他們感到驕傲與榮幸!因為,他們都不曾背棄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根…. 轉變一下視角,來看看烏克萊。烏克蘭,位在波蘭的隔壁。同樣地,也有著慘烈的歷史。也許,大家都只知道,烏克蘭是個美女眾多的國度。然而,烏克蘭其實面對著,內部的認同分歧,與強鄰俄羅斯的壓迫…. 講到烏克蘭,就必須說到克里米亞這個地方。1991 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重獲獨立,但由於俄羅斯在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讓烏克蘭又進入動盪期。烏克蘭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場經濟方向改革,使得國家進入八年的經濟衰退…. 有趣的是,在基輔羅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的軍火庫! 波蘭位於列強環伺的東歐。圖/ http://reader.roodo.com/greencycling/archives/12171209.html 具有強大武力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之後,仍一直是俄羅斯所覬覦的對象。不過,忌憚於烏克蘭有堅實的核彈系統,並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想不到烏克蘭在文化意識與歷史背景上,依舊嚮往著過往的美好時光。尤其,在經濟下滑之時,更是『以核彈換銀彈』的方式,自廢了武功…. 2014 年 3 月,恰好是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前夕。俄羅斯的軍隊,藉口消除動亂,入侵克里米亞。自 2014 年 3 月 18 日併吞之後,俄羅斯事實上接管了該領土,建立了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下設兩個聯邦主體——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在這塊認同俄羅斯,遠比烏克蘭多的土地。『羅斯一家親』吹起了號角! 2018 年 11 月 25 日,當時一艘俄羅斯貨船攔截了 3 艘烏克蘭海軍艦隻,阻止其通過橫跨克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俄羅斯在其吞併的克里米亞附近向三艘烏克蘭艦隻開火並強行登上船隻,扣押船隻和船員們。俄羅斯以此為理由,展現吞併烏克蘭的野心。而同時,烏克蘭亦宣布戒嚴,宣示將與俄羅斯持久對抗! 在不同的時空之中,總有許多相似的處境與狀況。波蘭、烏克蘭,皆飽受大國的欺壓與武力進逼。然而,他們從未屈服!在波蘭的命運中,一股深深跳動的生命力,在鋼琴詩人,蕭邦的音符中躍現;在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的堅毅生命中實踐。 而烏克蘭呢?在偶然的巧合裡,與著我們的學運青年手中的『太陽花』,遙相呼應。『太陽花』,是烏克蘭的國花,也在那紛亂的時刻裡,默默地溫暖著擁抱希望的人!波蘭與烏克蘭,同受大國環伺的壓迫命運,甚至經歷百年來的亡國惡夢,但他們用著最美的身影,為現今迷茫的台灣,做了最棒的示範….
黃宗玄 2019-02-21
從王家祥的筆中:看見台灣

從王家祥的筆中:看見台灣

過年期間,趁著到『台南月津港燈節』的機會,順道拜訪了『台灣詩路』。聽著愛好台灣文學的林明堃先生,提起《倒風內海》,這本書與橫跨現今台南市北門區、新營區、學甲區、佳里區、鹽水區、下營區、麻豆區沿海一帶(現已淤積的倒風內海區域)的故事,讓我不禁好奇起,他口中的《倒風內海》,到底是本怎樣的書呢?   然而,當我翻開書頁的時候,就被那充滿魔力的文字給吸引住了!對於,身在台南的我,時常有機會看到台南的古地圖(也是台灣的古地圖)。那個屬於台南獨特的位置,但總是搞不清楚,除了大員(安平)以外的區域,有著跟現今何種神奇的連結。由於,400 年來的變化太大了,使得位在此地的我,根本忘記了此時的自己,身在何處? 我現在的位置,處在王家祥筆下的『鯨骨之海』(現台南市安南區)。在 400 年前,它是鯨魚們在此洄游與極易擱淺的位置。在北汕尾(現今四草)大眾廟口,就有座抹香鯨陳列館,記錄著海翁(鯨魚)們的前世今生。在鯨骨之海的兩側,有著遙遙相對的兩座城堡,先蓋好的是『稜堡狀』的高尺巨獸(熱蘭遮城),由於是荷蘭總督的住居所,因此分外堅固;另一座,就是後來的赤崁城。 大部分的人,理解台南,就是集中在這兩個市鎮中。隨著城市的發展,當年荷蘭人向赤崁社人以 15 張布匹換來的土地,所興建起的街道,逐漸完善、密集,並變成古早台南的特色!涵蓋著小街巷道、小吃美食、別緻建築、歷史遺物,過往的赤崁鎮,是現今的中西鬧區,也是觀光客最多的古蹟區…. 但,這些理解,都無法解答我對古地圖上,空著的內海與更深入內陸的西拉雅各社間的謎團。 麻豆社(西拉雅語是眼睛之意),是王家祥筆中的中心。在眼睛的位置向外看,看到了各社之間有著共同的神祇『阿立祖』,與各社之間相互競合的純真年代…. 然而,隨著紅毛人在大員社的沙丘上,建起了龐然巨獸之後,鹿場被侵佔了,漢人入侵,平原逐一毀壞成耕食地。紅毛人不斷吞併著赤崁人、大員人的土地,一方面一直透過通事,想向麻豆社換取更多、更多、更多上等的鹿皮….   鹿群,是會枯竭的。原本,狩獵是秋季的事兒;然而,在土地被掠奪,紅毛人像漢人抽重稅,西拉雅人得用鹿皮向紅毛人換取生活日用品之下,獵場也成了殺戮戰場。隨著漢人湧入的越來越多,處在三方的矛盾點上,這塊土地的主人,似乎也漸漸變得迷茫與無助了!巫婆的夢兆:「災難自海上而來….」彷彿在述說著,失去航海能力的西拉雅人(福爾摩沙人),會在一波又一波的新闖入者手中,葬送了「原有的生存空間與生活方式….」 漢人如螻蟻一般,不住地湧入、湧入,再湧入…. 「入侵者伐倒巨樹(蕭壠社【現今佳里】的黑森林),洪水將無可抵擋,大量土石摧毀倒風內海(沖刷與淤積成現今的海埔新生地),麻豆人的家人與漁場,無一倖免!」伊尼卜斯的預兆,終於實現。而西拉雅的土地,被漢人恰如嗜血的鯊魚一般,鯨吞蠶食,逐一毀滅殆盡。400 年來的歷史,竟如此流轉著,翻攪著相似的篇章,一遍又一遍…. 打從年前起,我總是追逐著海岸線。在我的心底,有個聲音,那聲音告訴我:「去看看台灣的海,那片包覆住台灣的海洋….」在海洋中,藏匿著生命的密碼,其中交雜著 400 年來的獨特印記。迎著倒風內海的遺留,風兒拂面而來,我從王家祥的筆中,穿越了時空,看見台灣先民的生活軌跡,以及一顆不斷湧上胸膛的烈火!那是顆飛竄的火苗,望向台灣,奮力守護住「我們的生存空間與生活方式….」
黃宗玄 2019-02-18
未完成的民族主義:拿破崙後的19世紀民族國家

未完成的民族主義:拿破崙後的19世紀民族國家

在歐洲大陸上,有一個小的不起眼的地方,叫做科西嘉島。科西嘉島,位於法國跟義大利兩強之間。只要一有機會,任一方就會前去強佔土地,並宣稱科西嘉是它們神聖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69 年,有個矮小的世界巨人,誕生在這座島上。他是獅子座的,具有著極大的野心。小時候的他,因為身高矮人一截,個子略顯消瘦,因此常常受到欺負。然而,也讓他養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思維」! 位於法國與義大利間的科西嘉島。圖/http://blog.yam.com/dili/article/10048081  他,就是拿破崙。一個憑一己之力,想主宰整個歐洲的人!拿破崙的父母,曾是領導科西嘉獨立戰爭的革命分子。他最大的願望曾是:「將法國人與義大利人趕出科西嘉島,讓島民重獲自由….」 然而,從法國大革命之時,他知道,他已不需要這麼做了!拿破崙以一個砲兵少尉,用火炮平定反叛軍,以急行軍攻破反法聯盟。年輕的他,跟許多政客一樣,懷抱著理想,而當時,盧梭的思想,串起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號角。拿破崙帶著這樣的種苗而起,卻以 1804 年稱帝為終…. 說來諷刺,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卻讓被拿破崙攻擊下的地區人民,凝聚起更強的民族意識。當共和國,變成拿破崙大帝國時,被壓迫者也不願意坐以待斃。有趣的是,拿破崙的思潮,轉成民族國家的新火種! 因此,眾多在歐洲殖民下的中南美洲、非洲等區域,逐一脫離殖民母國,建立新國家!國家的觀念,也因為侵略,反抗,轉成一種相互制衡的力量。這種以自己民族為傲的民族主義,正是要鞏固自己的勢力,團結一體的象徵! 歷史的偶然,讓拿破崙成為法國的皇帝。但成為皇帝的拿破崙,卻忘記科西嘉的革命戰鬥,那股想要脫離列強,成為自己主人的勇氣!成為列強的拿破崙,想的是想要稱霸一方,建立廣大的帝國…. 然而,從以前的被壓迫,到壓迫別人。卻也促成獨立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一波接著一波,接著一波…. 只要壓迫不停止,反制的聲音就不會停歇!就像在滑鐵盧之役後,想重回歐陸戰場的拿破崙,歷史不會給出太多機會,所有的結果,都必須概括承受。幸運的是,他又再次回到島上,只是可惜,不是科西嘉….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制的聲音。 民族國家的形成,從來都不是血脈,而是地域、處境相連。爭取自由、平等、博愛的號角,雖然在法國大革命時,亂了套。但,我們都知道,有多少作用力;就有多少反作用力!所以,我們不怕…. 反思,自 19 世紀起,民族國家的興起,是建立在『重獲認同』上頭。由於,在慘烈的戰爭之中,在艱困的生活之下,人們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如果可以選擇,那必定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符合『這世界的選擇』…. (本文作者為物理治療師)
黃宗玄 2019-02-18
台灣不欠中華民國

台灣不欠中華民國

走在現今的台灣街道上,熙來攘往的友善民眾,自由、便利的生活,是許多外國朋友們眼中的夢幻寶地!在台灣,自由的空氣,彷彿與生俱來,如此自然而然,輕鬆到都快忘了外頭的世界,以及曾經走過的曾經。或許,這是個半舊不新的故事;也許,這是個大家都隱藏在眼簾以下的過往,但在活生生的台灣,流轉…… 生在台灣,是件幸福的事!豐富的物資、宜人的四季、包容的性格,讓這塊土地的人們,衣食無虞,至少沒人會因而餓死或飢寒交迫。這個福分,得來並不容易,也不是天生就有。相反地,是建立在許許多多的奮鬥與爭取之下,才一點一滴贏回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事實上,台灣離要做自己的主人,還有一段呢! 這塊土地是台灣,但在國際上,台灣卻無法露臉。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個美麗的地方,無法大方地說出她的名字呢?台灣,曾有著內部的衝突,也有著認同的分歧。西元一九四九年,在中國國共內戰的頹勢下,敗逃的國民黨軍,在盟軍認可之下,轉進了台灣,不過其卻以戰勝國之姿,強行控制台灣…… 剛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本預期能迎來嶄新的時代!想不到,剛睜開眼睛,受到的卻是更加殘酷的對待。很長的時間,中華民國國旗,是無法被認同的,因為那是面沾滿鮮血的旗幟,並以二二八為起點之後,台灣人被屠殺的見證!細數這段歷史,真正的慘劇其實是由三月到五月的大清鄉…… 西元一九四一年起的太平洋戰爭,是台灣由豐盈邁向危機的時刻,隨著戰火的劇烈,越來越多台灣人上了戰場,與美軍對峙。那時,中華民國,可是台灣的敵國呀!也因為這樣,分不清自己是誰的台灣人,本來盼望著、盼望著,能在戰勝的祖國中,重新獲得溫暖的對待與擁抱。想不到,卻是更可怕的殺戮…… 事實上,如果要在台灣的土地上生根,就永遠不能忘記二二八帶來的慘痛教訓,以及重新面對自我認同的課題。如果,帶來血腥的中華民國,要跟台灣這塊土地,真正地融合在一起,那就必須放下衝突,迎接新生。畢竟,台灣並不欠中華民國什麼,但台灣人欠台灣一個「當家做主的機會」!不是嗎? (作者為物理治療師,台南市民)
黃宗玄 2019-02-14
民主的追求 II:讓美國再次強大!?

民主的追求 II:讓美國再次強大!?

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川普喊出:「讓美國再次強大!」到底美國的強大代表什麼意義呢?這樣的強大,與中國的:「厲害了,我的國!」究竟差在哪裡呢?回顧美國的歷史,這是一塊獨立、自由的土地,吸引了眾多的追求者…. 美國,位於現今的北美洲。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印地安人世居於此。早期,來自英國的中等階級 Pilgrims 這派,因不滿英國母國的苛捐雜稅,乘五月花號,抵達北美洲的殖民地,建立起清教徒的國度! 美國古地圖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1620 年起,他們在美國的新英格蘭州,落地生根。自此開始,就有許多夾帶英國舊城市名的新都市產生,例如:紐約(新約克郡)、紐澤西(新澤西州)等等。到 1681 年的賓夕法尼亞州,代表著新而幸福的環境!然而,英國的統治者,卻沒有意會到這點。依舊對美洲的殖民者頤指氣使,以及給予種種壓迫。這些都促使美洲的人民無法忍受了!他們想要做自己的主人,不願意再再被統治者所踐踏。同時,他們也知道,與英國母國,終將一戰…. 英國與美國殖民地間的戰爭延續了七年之久。一向以來,殖民者仍傾向妥協殖民母國,只要英國稍加示好,大部分的民眾幾乎都會選擇講和。畢竟,只要英國不過度侵犯,美國居民基本早已習慣美洲大陸的生活了!但是,神奇的土壤,總是出現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鼎鼎大名的華盛頓,讓美國這塊土地,不僅僅是美國,而是播下「民主」種子的新世界!他帶領著維吉尼亞民兵,跌跌撞撞地在美國東岸,與裝備精良的英國軍隊,進行長期抗戰。 戰線從 1774-1783,由於在美國內陸進行,英軍雖然強勢追擊,但華盛頓總能避開其鋒利的主力部隊,進行最佳的撤退,以及保存實力,藉以耗損敵軍的士氣與能量。華盛頓不僅以他勇敢的人格以及號召力激勵軍隊,同時在政治方面取得殖民地各階層的信任,這些都是獨立戰爭能夠成功的因素。在六月,維吉尼亞的亨利。李向美洲大陸的會議提出一個議案,指出這些聯合的殖民地,在權利上應該是-自由的、獨立的國家,並且與英王的忠順、大不列顛間的政治關係,將完全解除、取消! 華盛頓在 1789 年經過選舉團投票無異議的(獲得全部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無異議投票當選的總統(並在 1792 年再次達成)。第二名獲得 34 票的約翰·亞當斯則當選副總統。總統這個名字,於是在美洲大陸上生根、發芽、擴散、蔓延!民主國家的制度,就在華盛頓的推動下,獲得實現。他,是一個無私為公的人,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美國更強大」!他推遲了第三任的總統位置,也造成了:總統任期只有兩任的傳統。 美國,也在團結一致對外下,成為世界民主的燈塔…. 望向世界民主的燈塔。台灣,有著相似的 DNA!而細數華盛頓的公而忘私,這體現了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很自豪地以身為「美國人」為傲。當美國的價值,是世界民主國家的典範時,相信美國人,都懷抱著大大的夢想吧!而這也是,美、中之間,非常巨大的差異點嘍~~
黃宗玄 2019-02-11
民主的追求:英國的民主進行式

民主的追求:英國的民主進行式

今天,想用輕鬆的語調,來談談民主的追求。為什麼用「追求」呢?因為,民主從來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果民主可以從天上掉下來,那大家應該會張開嘴巴,拼命接吧! 民主的形成,其實是一塊剎車皮,避免國王或皇帝的暴衝!這天,國王心情不好,於是殺無赦,人民飽受苛捐雜稅,苦不堪言。「君權神授」,是國王的自圓其說,但在那個年代,國王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 交錯時空,習近平的一席:「舉頭三尺有神明」,正大大顯示出,沒有民主制度下的國家,只能用因果報應,來威嚇與心生警惕,並沒有一個有效的制衡策略,避免國王的濫權及倒行逆施…. 英國是最早施行君主立憲的國度。很有趣的,英國走向自治的過程,不曾流過一滴血!跟歐洲各國很不同,英國老早就擺脫舊教與新教間的戰爭,讓土地維持完整,得以快速加快改革幅度。 亨利八世,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1509 年,亨利八世不甩義大利教皇的束縛,獨自成立英國國教。掌握政教合一的大權後,英國躍上近代國家之門。這就好比,沒有藍、綠的統獨問題,就能齊一為台灣這塊土地發聲,加快進步的腳步! 然而,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正是舊教與新教間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刻。分裂的歐洲,對比團結的英國。英國先達到了做出改變的契機。1534 年英國成立國民的教會,接著從伊莉莎白女皇之後的 45 年,不斷增加領土與收入! 其後的詹姆斯。查理一世,可就沒有像伊莉莎白如此的「開明專制」,並專心國政。他一方面遵循伊莉莎白的經貿方式,一方面又主張絕對的君權神授,認為他只需要對上帝負責即可! 妙的是,英國民眾很不吃這一套。當商業為英國賺進大把的鈔票之後,中產階級擁有足夠的財富,他們認為:「金權可以跟神權對抗!」吃飽了,就能爭取更多的權力,也因此,查理一世在不久之後,被送上了斷頭台…. 克倫威爾時期,是英國的動盪時期。清教徒進行恐怖的鎮壓,引起群眾的不滿,這段時期,直到 1658 年,克倫威爾逝世…. 接後的查理二世,因為不是英國人,又八竿子不懂的皇室的規矩。也讓 18 世紀初開始的「代議政治」形成! 由國會所形成的「內閣」,決定國家的大小事,是英國在查理二世統治時,出現的特殊現象。在沒有國王,國家照樣能運轉的情況下,強大的內閣團隊,就形成「為人民負責」的行政組織,如此就能避免不幸的革命。 英國議會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獨特的養分,在英國這塊島嶼上萌芽與形成。英國走出一條,與歐洲大陸迥異的道路。這來自「海洋國度」的獨特性、包容性!然而,英國人是相當以自己為傲的。或許,你會覺得英國人驕傲、難以相處。但,英國人用他的智慧,避免了流血與社會的撕裂。這是最讓人敬佩的…. 當法國還存在許多貧困、飢餓的難民時。英國人已經西裝畢挺,用他們在國際各處掠奪來的財富,振興他們的國家了!在守住海洋的制高點上,他代替許多新教朋友們,去逞罰邪惡的舊教敵人。如果說,英國跟台灣有何相似的地方?我會說:「因為我們都是海洋的國度,我們有著更寬廣的心胸,來看待事物….」 (本文作者為物理治療師黃宗玄)
黃宗玄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