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琪芳相關文章

台灣明年人均GDP首度破3萬美元

台灣明年人均GDP首度破3萬美元

主計總處預測明年GDP成長3.83%,每人GDP將首度突破3萬美元,除了GDP成長之外,台幣升值也是主因。 (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下午公布最新GDP(國內生產毛額)統計,由於出口暢旺,今年GDP大幅上修至2.54%,預測明年GDP成長3.83%,且每人GDP將達3萬38美元、首度突破3萬美元。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人均GDP破3萬美元,除了GDP成長之外,新台幣升值也是主因。 主計總處表示,今年第1季GDP由2.2%修正為2.51%,第2季GDP更由-0.58%修正為0.35%,第3季GDP也上修至3.92%,為2015年第2季以來最高;同時預測第4季GDP成長3.28%,今年GDP成長2.54%、上修0.98個百分點,每人GDP為2萬8180美元。 另外,主計總處預測明年GDP成長3.83%,較8月預測下修0.09個百分點,主因今年基期墊高所致,明年每人GDP將達3萬38美元,台灣人均GDP將首度站上3萬美元。
鄭琪芳 2020-11-27
中國半導體大騙局

中國半導體大騙局

  中國想走捷徑發展半導體產業,結果不僅沒有明顯成效,還招致美國一連串制裁,反而重創中國產業。(法新社)   為因應美國一連串制裁措施,中國擬砸約10兆人民幣(約42兆台幣)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許多中企紛紛進軍半導體以取得政府巨額補助。根據統計,今年前8月就有9335家中企轉入半導體業,包括水產、服裝、地產公司等,中國繼「全民煉鋼」後,進入「全民煉芯(晶片)」時代,可以預見,類似「武漢弘芯」的半導體大騙局,未來恐將不斷重演,台廠及台幹應避免被捲入。 中國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中國製造2025」訂出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達70%的目標,但IC Insights調查,中國2019年半導體自製率僅約15.7%,距離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國半導體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技術、產能等均落後甚多;而美國陸續對華為、中芯國際等祭出出口管制,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是一記重拳。 事實上,半導體是高技術密集及高資本密集的產業,中國當局想要發展半導體產業,光是砸錢沒有用,靠高薪挖角、竊取技術也不能長久,台積電老將蔣尚義救不了武漢弘芯,「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日前也離開紫光集團。中國想走捷徑發展半導體產業,結果不僅沒有明顯成效,還招致美國一連串制裁,反而重創中國半導體產業。 台灣半導體產業實力被稱為「矽盾」,「護國神山」台積電更成為兵家必爭。然而,過去台灣也曾出現半導體西進潮,不少台廠、台幹紛紛前進中國,當時很多人只看到中國的機會,忽視挑戰、風險及陷阱等,如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亂象,說明半導體產業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除了資金之外,還需要技術、人才、產業環境等配合,台灣應持續強化這些優勢,打造堅強「矽盾」以提高戰略價值。
鄭琪芳 2020-10-07
《星期專訪》 李忠憲:資料比錢更有用 別買中國手機

《星期專訪》 李忠憲:資料比錢更有用 別買中國手機

記者鄭琪芳/專訪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聯合盟邦封殺華為等中國電信設備商。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前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資安長李忠憲表示,將來五G世界,人類所有行為幾乎全在其覆蓋服務下,若系統建置、零件供應和服務營運所託非人,輕則二十四小時受到嚴密監視,重則隨時被敵人癱瘓;因此,美禁止華為、中興通訊,不止資安問題,而是國安考量;而台灣是面對中國威脅的第一線國家,資安考量應最嚴格,至少應比國際上作法嚴格。他並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買中國製手機或智慧家電,因為人工智慧時代,「資料比錢更有用」。 成功大學電機系李忠憲教授。(記者張忠義攝)   問:如何看待美國圍堵華為的動作? 答:這場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逆差金額,實質上是美國希望中國能有結構性轉變。中國進入世貿組織(WTO)後,利用自由世界得到很多好處,但持續對出口補貼、嚴格管制市場不准外資自由進出、利用國企壟斷市場,尤其「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政策,強迫外企轉讓技術,這些問題若未改善,貿易戰很難落幕。   五G世界 人類一舉一動難逃監視   美禁止中興、華為,不止五G主導權這麼簡單,而是對中經濟作戰下的一環。五G通訊建設是現代化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將來五G世界,人類所有行為幾乎全在其覆蓋的服務下,五G建置或營運商是誰,當然是資安或國安的關鍵問題,若系統建置、零件供應和服務營運所託非人,輕則二十四小時受到嚴密監視,重則隨時被敵人癱瘓,整個國家陷入嚴重危機。   重則隨時被敵人癱瘓 國家陷危機   美國是民主自由,中國是專制獨裁,且在習近平取消任期限制後,獨裁權力越來越集中,「國進民退」更顯示中國絕非「市場經濟」;且靠美國得以經濟起飛的中國,毫不掩飾地以美為最大假想敵,與俄羅斯、朝鮮關係密切,在非洲大幅投資組成同一陣線,在南海問題以金錢拉攏菲律賓、巴基斯坦、柬埔寨等,最近更在美國後院委內瑞拉背後支持反美勢力。種種跡象顯示,中國試圖在各種戰場上對抗美國,這也是美國朝野兩黨對中共有共同政策作為的主因。 以上情勢下,美國對華為或中興的作法,不止單純資安問題,而是國安的考量,關係國家生死命脈的五G基礎建設,美封殺華為是必然結果。 問:華為產品對政府機關可能造成什麼影響?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 答:中國是台灣最大的敵人,習近平多次宣示不放棄以武力犯台,以「一國兩制」統一台灣也是中國的既定政策。許多研究顯示,華為手機裡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通常在手機複雜系統中暗藏後門,沒觸發時像大海撈針難以發現;但一個房子如果發現一隻蟑螂,就難以估計到底有多少蟑螂隱藏在各角落,手機也是同樣道理。   華為手機暗藏後門 資料傳到中國   管理手機、終端設備與資通訊系統資安的人,基本上不會自找麻煩,在系統內可做的事,儘量不會去管制一般用戶。為何要禁止華為等中國製手機在政府機關使用?因為即使在機關裡對華為手機用戶進行嚴格的網路管控,在內網分析和管制後門所造成的可疑連線,這些手機一樣會在內網裡面收集資料,然後利用沒有管制的四G服務傳送到中國。 這就是網路技術的基本特性,應用層可向下多工,利用不同網路層的連線傳送資料,只在機關內部網路資安設備進行管理,沒辦法防止洩密,所以必須管制華為手機等;現在的手機功能非常強大,不管運算能力、儲存空間、網路傳輸速率與各種不同介面,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分散式資料庫來源,要防止洩密,除管制外,很難有其他技術上的辦法。 以國安而言,理論上應禁止使用敵人製通訊設備,但因台灣處境特殊,資訊戰爭中,戰時和平時定義困難,所以政府處理此問題有相當難度。我認為,應先盤點中國牌和中國製通訊設備,中國牌從各種設計流程開始,中間能夠加入後門的機會較多,中國製的威脅則在製造過程,中國牌的資安威脅遠大於中國製。 資安作法並不在能杜絕所有安全威脅,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也就沒有絕對資安,政府應做一個風險評估高低的優先順序表,再依可執行的資源配置由上往下嚴格管理。因為沒有絕對的安全,我也沒有辦法回答政府做得夠不夠,理論上台灣是面對中國威脅的第一線國家,資安考量應最嚴格,實際上因台灣政治局勢而有困難,但至少應比國際上作法更嚴格一點。 問:一般消費者使用華為手機也會受影響嗎? 答:一般使用者會受到的影響主要是隱私權,包括個人行蹤、拍攝的影片及照片,各種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尤其銀行金流的安全威脅,甚至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或在網路及社群媒體瀏覽及發言的內容;這些隱私資料常是對親屬都要保密的東西,就這樣外洩到別人的資料庫,使用者不會感到毛骨悚然嗎? 若華為手機暗藏後門,只要有任何網路連線,不管哪家電信公司的四G服務或無線網路Wi-Fi等,手機上層的應用程式,就可利用下層網路隨時隨地傳送資料到中國的資料庫。 至於中共如何辨識使用者?駭客攻擊有一種進階持續性威脅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就是針對個人或組織所做的複雜且多方位的網路攻擊,潛伏攻擊時間可能長達數週、數月甚至數年,內藏後門的手機比駭客攻擊更簡單方便,手機上任何資料,都可備份經由後門傳送到中國;中國國安單位不僅知道你是誰、電話號碼、住哪裡、通訊錄有誰,還可知道你跟他們的關係、長相、和誰吃飯、在手機上打了什麼屁、傳什麼新聞故事病毒給你最有用等。   中國製智慧家電設備 資安風險大   我要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買中國製手機或智慧家電設備」,人工智慧時代,「資料比錢更有用」。其實,不管什麼智慧家電都有相當大的資安風險,最近有個剛當選重要職位的朋友,夫人立刻抽到某智慧家電,像我這種對資安特別敏感的人,就感到毛毛的。 問:你認為美國封殺華為行動能否成功? 答:我是留學德國的博士,了解德國對美國的感情非常複雜,尤其川普上台後更明顯,德國可說是世界上最友好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最近圖博(西藏)抗暴六十週年,原先非常支持圖博的德國,也因中國各種經濟誘惑而有相當大退縮。 但德國第一電視台最近討論華為五G建置問題,提到五G影響未來生活,影響整個國家是否被監聽甚至被癱瘓;華為技術還算不錯、也做了很多投資,但華為是一家中企、依賴國家,中國不是民主政體,且法律規定企業要配合國家搜集情報。 這些就是關鍵問題,美國經濟和軍事力量還是世界最強,歐洲許多恐怖攻擊等情資都來自美國,若美國不再分享情報,這種最上層的盟國關係,兩國外交關係將造成極大的退縮。美國封殺華為會不會成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美國似乎已清醒過來,了解中國對世界的威脅,包括德國等也應不會忽略中共本質,中國是一個沒有人權、自由、民主的獨裁國家。
鄭琪芳 2019-03-18
貿易戰的面子與裡子

貿易戰的面子與裡子

中美貿易戰牽動全球市場行情。(彭博檔案照) 美中貿易戰6日正式開火,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回以同額報復性關稅;但美國第二波將再對中國160億美元商品課稅,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若北京報復,可能加碼至5000億美元。過去川普曾被酸「會叫的狗不咬人」,但現在已經沒有人敢輕忽他的威力,此番言論恐怕不只是「試探」,北京若不願放低姿態與華府協商,最終可能「面子」與「裡子」雙輸。 從美中經貿現況來看,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1304億美元、占美出口8%,中對美出口5056億美元、占中出口23%,美中貿易逆差高達3752億美元;中國不僅對美國貿易依賴度高,在科技技術、智慧財產等也過度依賴美國,中興通訊事件就是最殘酷的案例。因此,這場美中貿易戰原本就不是一場公平的戰爭,美國握有更多的籌碼。 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除了削減貿易逆差、壓制「中國製造2025」,更希望吸引製造業回流。儘管第一波關稅措施效果不大,但貿易戰繼續打下去,外資可能不得不調整投資布局,即使製造業沒有回流美國,也可能從中國轉移生產基地,若外資大量撤離中國,對中國的衝擊不可小覷。 美國1980年代曾對日本祭出「301」條款,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導致日圓大幅升值,日本因此進入「失落10年」。這次美國對中祭出「301」制裁,若雙方都不願意讓步、走向全面貿易戰,中國勢必受傷更重,甚至不排除步上日本後塵。 對於美中貿易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這是沒有劇本的實境秀」形容。雖然台灣不是這場實境秀的演員,但台灣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勢必受到池魚之殃。不過,台灣產業若能藉機降低「含中成分」,打響「MIT」(台灣製造)名號,也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將危機化為轉機。
鄭琪芳 2018-07-11
兩位大學校長

兩位大學校長

明道大學前校長陳世雄認同年金改革。(資料照,記者顏宏駿翻攝) 軍公教年金改革7月起上路,退休軍公教人員陸續收到退休所得重算處分書,看到自己的退休金被減,每個人的反應不一。其中,兩位退休大學校長的反應形成強烈對比,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覺得「很傷心」、「晚景淒涼」,還說自己已無法去美國參加同學會;明道大學前校長陳世雄則認為,退休金雖然從10萬砍到7、8萬元,但不必工作能領這些錢,「很合理、很感恩」。 李家同與陳世雄的教職經歷相似,退休金也差不多,或許兩人生活習慣有所差距,個人主觀感受也有所不同;但同樣月領7、8萬元,就算不覺得滿意或感恩,應不至於到「晚景淒涼」的地步。或許,李家同在感嘆「晚景淒涼」之前,若能先想想有7成上班族平均薪資不到5萬元,很多人還要養家、背房貸等,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心境。 其實,兩位退休大學校長的反應,正是年改爭議的縮影,很多人從個人主觀感受出發,因此對年改有不同看法。然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負擔過高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何況台灣還面臨低薪問題,不論從財政面、公平面、分配面等來看,過去的年金制度都有相當大的問題,蔡政府面對巨大的壓力,仍願意扛起年改重責、兌現選前承諾,應該給予肯定。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各級政府潛藏債務依公教年改方案等重新精算,未來30年須由政府負擔的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大減1.42兆元,這還未計入軍人年改,顯示年改方案確實大幅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讓台灣擺脫「希臘化」的陰霾。不過,年改對於民間消費、弱勢軍公教的影響等,儘管部分人士的說法確實過於誇大,但政府仍不宜輕忽,相關部會應研擬相關配套審慎因應。
鄭琪芳 2018-07-04
超額儲蓄的沉重負擔

超額儲蓄的沉重負擔

近幾年台灣陷入所謂的「悶經濟」,我國GDP成長不僅連續3年低於全球平均,2015、2016年甚至低於歐美等先進國家。若從GDP需求面來看,台灣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主要就是民間消費與投資不振,使得超額儲蓄維持超高水位,超額儲蓄率已連續6年超過10%,不僅遠高於1990年代的2%至3%,也高於美、日、韓等國。 國內超額儲蓄過多。(資料照) 國內超額儲蓄過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產業外移、三角貿易(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盛行,企業持續加碼海外投資,排擠國內投資;二是產業結構問題,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其他產業發展受限;三是國內投資環境不佳,影響企業在台投資意願。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民間投資2.96兆元、實質成長率2.77%;2017年民間投資2.93兆元、實質成長率-0.89%。主計總處表示,去年民間投資衰退,主因基期偏高,廠商調整投資步調所致;由於半導體大廠陸續宣布在台投資,預期今年投資可望擴張。然而,國內投資長期依賴半導體產業支撐,其他產業投資動能起不來,創造就業機會及挹注經濟動能仍有限。 超額儲蓄過多絕非好事,而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近年各國紛紛出招想要吸引投資,川普政府祭出30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中國更公布對台31項措施,想要擴大磁吸效應。在此情況下,政府想要將超額儲蓄導入投資,解決國內投資不振的問題,除了排除投資障礙之外,還要提供足夠的投資誘因,避免台灣產業加速空洞化。 (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4-11
端出真正的牛肉

端出真正的牛肉

記者鄭琪芳/特稿 近幾年台灣經濟不振,經濟成長率已連續三年低於全球平均,陷入所謂的「悶經濟」,最主要原因就是投資不振,導致台灣長期存在「超額儲蓄」現象,我國超額儲蓄率明顯高於美、日、韓等國。然而,超額儲蓄並非好事,代表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不足,短期將導致經濟成長動能減緩,長期甚至可能造成生產力停滯。 行政院長賴清德(中)上任後致力於解決企業投資的「五缺」問題,希望提高政府效能、掃除阻礙經濟發展的「地雷」,吸引企業在台投資。(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台灣的超額儲蓄有多高?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一九九○年代,我國超額儲蓄率僅約二%、三%左右,但二○○九年飆升至十%,且二○一三年以來均維持一成以上。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超額儲蓄率也明顯偏高,二○一六年美國、日本、南韓的超額儲蓄率分別為負一.○九%、三.八七%及八.四九%,均遠低於台灣的十四.一二%。 過去十年我國超額儲蓄明顯擴大,除產業外移之外,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國際經濟前景與國內投資環境等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意願降低,從資金需求者轉為淨儲蓄者。因此,想要解決超額儲蓄問題,應從促進投資著手,將超額儲蓄導入國內投資,以增加就業並挹注經濟成長動能。 掃除五缺投資地雷 事實上,蔡政府也深知此問題,前閣揆林全任內提出「擴大投資方案」,並推出「前瞻基礎建設」,盼透過強化基礎建設以帶動民間投資;賴揆上任後致力於解決企業投資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問題,希望提高政府效能、掃除阻礙經濟發展的「地雷」,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在台投資。 不過,近年來各國紛紛出招想要吸引投資,川普政府為達成「美國製造」目標,祭出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中國國台辦更公布對台三十一項措施,想要擴大磁吸效應,以加速台灣空洞化。 在此情況下,台灣想要吸引投資,除了排除投資障礙,也要提供足夠的投資誘因,但目前政府端出的政策恐怕不太具有吸引力,以「擴大投資方案」為例,所謂的誘因只是土地租金優惠、縮短固定資產耐用年數等,這些只能算是「小菜」,而企業期待的是真正的「牛肉」。
鄭琪芳 2018-04-07
通膨怪獸來了?

通膨怪獸來了?

  近來國內物價似有蠢蠢欲動跡象,從喧騰一時的「衛生紙之亂」、油價上漲,到電價調漲等等,民眾逐漸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甚至有人開始擔心通膨怪獸來了!誠然,若從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分析,國內尚無通膨疑慮,但民生物資漲幅明顯擴大也是事實,目前基層已出現「什麼都在漲」的怨言,政府若處理不好可能大失民心,不可不慎。 「衛生紙之亂」、油價上漲、到電價調漲等等,民眾逐漸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記者鄭琪芳攝)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月CPI年增率2.19%,為近13個月最高,主因春節因素及菸稅調漲所致;若併計1、2月,扣除蔬果及能源,並剔除菸稅因素,1至2月核心CPI上漲1.14%。因此,主計總處認為,國內物價仍屬溫和平穩,並無通膨壓力;且當前各國關切焦點並非通膨,美、日等甚至訂下2%通膨目標,認為物價漲幅達一定水準有助於經濟健康發展。 事實上,除了2008年及2012年馬政府兩次「油電雙漲」,導致當年CPI分別飆漲至3.52%及1.93%,國內CPI多維持在1%上下,2015年甚至下跌0.3%,物價相對穩定。不過,近期國內物價波動較大,除了衛生紙及油電調漲,行政院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已連續2個月漲幅超過3%,為近3年來最大漲幅,而民眾對於民生物資漲價一向敏感,難免感受物價壓力。 因此,儘管此次油電漲幅比不上當年馬政府的「一次漲足」,且逾8成住商電價凍漲;但馬政府「油電雙漲」的教訓歷歷在目,面對物價蠢蠢欲動、基層怨言四起,蔡政府必須審慎因應、避免重蹈覆轍,除了穩定物價,也要穩定民心、穩定市場秩序,不要再讓衛生紙之亂、北農休市等類似事件重演。(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4-04
CPTPP的機會與挑戰

CPTPP的機會與挑戰

3月8日,川普正式簽署鋼鋁關稅公告的同一天,亞太11國成員簽署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在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一年多後、川普幾乎要掀起貿易戰之際,11國此舉等同釋出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的訊息。面對如此情勢,台灣沒有太多選擇,加入CPTPP是少見的機會,也是重大的挑戰。 台灣沒有太多選擇,加入CPTPP是少見的機會,也是重大的挑戰。(路透資料照) TPP為美國前歐巴馬政府「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環,原本12國成員經濟規模占全球GDP達38.2%;隨著川普上任後宣布退出,為了抗衡中國的經濟侵略,包括日本、澳洲、加拿大等11國致力促成CPTPP。目前CPTPP涵蓋近5億人口、占全球GDP13.5%,影響力仍不可小覷,何況美國仍保留重返TPP的可能性。 台灣屬於出口導向的國家,目前CPTPP成員占我國貿易總額約25%,加上國際貿易環境烽火四起,加入CPTPP更具迫切性。不過,儘管加入CPTPP的條件較為寬鬆,過去TPP需要成員共識決,現在CPTPP歡迎任何國家或關稅領域加入,但台灣要加入,面臨不少難題,除了法規鬆綁外,農業政策及市場機制的調整,將是更大的挑戰。 其實,任何貿易協定都是有利有弊,台灣加入CPTPP,可追逐更大的市場,但也勢必要開放國內市場,以內需為主的產品將會受到衝擊,最敏感的就是農產品;台灣屬於「小農經濟」,影響農產品競爭力,如何調整農業政策以降低衝擊,無疑是政府的重大要務。此外,我國公股事業仍多,尤其公股銀行市占率近5成,是否符合CPTPP的「公平競爭基礎」,也是政府應該檢視的問題。 (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3-13
黑天鵝與灰犀牛

黑天鵝與灰犀牛

美國升息的「灰犀牛」及貿易戰的「黑天鵝」擾局,全球金融市場上週再度陷入動盪。儘管週一美股反彈,但外界擔憂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金融市場恐將持續動盪;而且,貿易戰沒有贏家,絕非川普所言「貿易戰是好事,要贏很簡單」,台灣雖非美國主要目標,也無法避免池魚之殃。 川普宣布鋼鋁關稅屬不可預測事件,後續效應不可小覷。(路透) 「黑天鵝」與「灰犀牛」都是近幾年常見名詞,前者指「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後者為「顯而易見卻易被忽略的重大威脅」。儘管美國升息態勢明顯,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的證詞引發加速升息疑慮,導致金融市場再度動盪;而川普宣布鋼鋁關稅則屬不可預測事件,後續效應不可小覷,甚至有避險基金業者認為,一旦爆發全球貿易戰,金融市場將暴跌40%。 事實上,每年幾乎都有「黑天鵝」或「灰犀牛」,例如2016年11月美國總統川普勝選,就被視為「黑天鵝」;這次美國升息及貿易戰兩大事件,同樣由美國引起,川普執政的不可預測性,加上多頭牛市走了近9年,資產價格處於高檔,未來市場修正恐將更為劇烈,投資人宜及早因應,分散投資風險。 全球貿易戰是否引爆仍是未知數,但美國流彈四射可能成為常態,美國1月下旬才宣布對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洗衣機課稅,現在輪到鋼鋁產品,加上美國已對中國啟動「301調查」,一旦美方決定採取措施,台商勢必受到波及。當前全球經貿情勢可說是烽火四起,雖然台灣的籌碼不多,政府仍應利用一切手段保護廠商,不能只是關注或喊話了事,任由廠商孤軍奮戰。(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3-07
去年平均總薪資49989元 歷年新高

去年平均總薪資49989元 歷年新高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一月失業率三.六三%,為近三十二個月新低、也是近十七年同月新低。此外,去年經常性薪資平均三萬九九五三元,年增一.八二%,為近十七年來最大增幅;總薪資平均四萬九九八九元,為歷年新高,年增二.四六%,其中電信業十萬三四八○元最高,銀行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等居次。 近5年受僱員工薪資統計 主計總處國際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表示,去年下半年來景氣好轉,失業情況穩定改善中,一月失業率三.六三%,較上月下降○.○三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三.六八%,為近十七年來新低。而且,去年經常性薪資成長一.八二%,為二○○一年以來最大增幅,但薪資增加的因素很多,廠商調薪情況是否改善,還要再觀察。 經常性薪資年增1.82% 近17年最大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經常性薪資(含本俸及固定津貼)平均三萬九九五三元,為歷年新高,年增一.八二%;總薪資(含經常性薪資、獎金、紅利及加班費等)平均四萬九九八九元,同為歷年新高,年增二.四六%。若扣除物價漲幅,去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三萬七七八一元,年增一.二%,但不如二○○○年的三萬七八○一元;實質總薪資四萬七二七一元,為歷年最高,年增一.八三%。 電信、銀行、電氣業 總薪資最高 各行業中,以「電信業」總薪資平均十萬三四八○元、「銀行業」九萬七七八六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九萬四五五一元、「航空運輸業」八萬八七七○元較高;「其他客運業」(如遊覽車)二萬六四八九元、「美髮及美容美體業」二萬八○二九元、以及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餐飲業」三萬二六八八元較低。 去年十二月本國籍全時員工總薪資平均五萬一七九五元,較全體受僱員工平均高出二七一二元;部分工時員工一萬九○九六元,約為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的三十八.九%,平均時薪為一七六元,月增五.三九%。
鄭琪芳 2018-02-27
《財經觀測站》熊出沒注意?

《財經觀測站》熊出沒注意?

美股本月初化身「大怒神」,4天2度崩跌逾千點,拖累全球股市重挫,投資人開始擔心「熊出沒」;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這波只是遲來的修正,而非空頭熊市來臨,近日美股的反彈似乎印證此說法。不過,這場突如其來的美股冰風暴,已衝擊投資人信心,未來可能有更多震盪,尤其Fed本週將公布會議紀錄及政策報告,若釋出加速升息訊息,可能又將影響全球股市。 投資人擔心美股「熊出沒」 。(法新社) 這波美股震盪自2月2日拉開序幕,有人將矛頭指向Fed前主席葉倫卸任前的一席談話:「本益比接近歷史區間高點、商業房地產價格相對租金相當高。」其實,葉倫過去已多次對美股發出警告,2015年5月曾說「股市估值偏高」;2016年6月在貨幣政策報告示警「美股本益比超出過去30年平均太多」;2017年6月更表示「如果以本益比等指標來看,目前股價有些偏高」。 儘管葉倫多次示警,但只要QE(量化寬鬆)不退場,資產價格高估問題就持續存在。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Fed帶頭推出大規模QE,各國央行紛紛跟進,資金狂歡派對推升資產價格,造就了這波近9年的牛市。然而,美國最新就業數據強勁,薪資增幅為8年半來最大,通膨預期升高,市場擔心Fed加快升息,導致債市拋售潮蔓延至股市。 不過,美國經濟好轉,企業獲利成長,在基本面有撐的情況下,不少投資專家對美股走勢並不悲觀,但因市場震盪加劇,投資操作勢必更加困難。其實,投資本該「居高思危」,投資人正好趁機檢視投資配置,不要擴張信用,穩健投資不會錯,如同葉倫日前示警時建議「審慎地分散投資」。(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2-21
內需增溫 今年GDP上修至2.42%

內需增溫 今年GDP上修至2.42%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內需增溫,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上修至二.四二%。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去年經濟成長率二.八六%,較一月概估上修○.○二個百分點;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二.四二%,較上次預測上修○.一三個百分點。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目前國內經濟「踏穩腳步」,可以「樂觀期待」。 近2年經濟成長率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第四季GDP成長三.二八%,為近十一季新高,全年GDP成長二.八六%,為近三年新高,每人GDP二萬四三三七美元;預測今年一至四季GDP成長二.七七%、二.九%、二.一六%及一.八九%,全年GDP成長二.四二%,每人GDP二萬五八九三美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一.二一%。 朱澤民表示,去年外需對GDP的貢獻大於內需,今年出口成長則會放緩,因為基期偏高,但民間消費還是往上,投資也會擴張,內需增溫為推升今年GDP的主力,今年內需對GDP的貢獻將大於外需。他說,最近民間消費熱絡,他想買台國產的烘衣機都買不到,要等到三月才有貨。 主計總處指出,全球經濟擴張步伐穩健,加上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物聯網、智慧科技等商機發酵,出口動能可望延續,但增幅將放緩,預測今年商品出口三三一八億美元、成長四.五四%;併計商品與服務,預測實質輸出成長一.九八%,下修○.六五個百分點。 民間消費方面,就業市場改善,基本工資調高及軍公教加薪,企業調薪也轉趨積極,可望推升消費動能;但少子化及高齡化約制部分成長力道,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二.四五%,上修○.三七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方面,半導體廠擴大先進製程投資,將帶動供應鏈跟進,加上營建投資趨穩,政府積極排除投資障礙、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等,支撐成長動能,預測今年民間投資實質成長三.六二%,上修○.七九個百分點。
鄭琪芳 2018-02-14
拚台灣製造 顏慶章:所得稅應降更低

拚台灣製造 顏慶章:所得稅應降更低

  稅收損失 可提高營業稅來彌補 記者鄭琪芳/專訪 立法院臨時會十八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前財政部長顏慶章(見圖,資料照)認為,綜所稅調降、營所稅拉高,縮短兩稅差距的方向是對的;但這次稅改未受到川普稅改的啟發,以吸引廠商回流、鼓勵「台灣製造」,因此,這樣的稅改是不夠的,所得稅應該再降低,避免打擊人民工作意願或懲罰經濟成功者,稅收損失則可提高營業稅來彌補。 前財政部長顏慶章。(資料照) 顏慶章表示,我們當然期待稅制能夠合理平均社會的財富,但美國前總統雷根於一九八六年推動稅改時強調,政府課稅過程,若降低人民的工作意願、對成功者或有成就者造成懲罰,這就是錯誤;任何制度若打擊工作意願、生產力及經濟成長,也是錯誤的。雷根認為,減稅讓人民有更多錢消費或儲蓄,這樣的結果讓人民有更多意願努力工作,有更多的錢對經濟活動注入能量,帶來更多繁榮及稅收。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IMF)歷經二十年、對六十九個國家的實證研究結果,所得稅過高對經濟成長是比較負面的,如果把所得稅移轉到財產稅,會帶來一些經濟成長,如果再降低所得稅,用消費稅或銷售稅來彌補稅收損失,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成長。 川普大稅改 台灣還不夠 顏慶章認為,雷根的主張與IMF的研究,代表川普稅改最基本的精神,川普稅改最重要目的是「美國製造」,現在台灣的外銷訂單有五十三%在海外生產,應該思考如何讓廠商回到「台灣製造」,才能改善就業及消費問題,而吸引廠商回流涉及租稅競爭,這次的稅改是不夠的。 他指出,台灣是外銷導向的國家,跟新加坡很像,新加坡就是在實踐IMF的理論,公司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差距不宜太大,新加坡的公司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已降至十七%及二十%,消費稅則提高至七%;我們將營所稅提高到二十%,綜所稅最高稅率降到四十%,方向是對的,但降到四十%是否就夠了,「我認為當然不夠」。 顏慶章表示,降低綜所稅邊際稅率,須考慮政府財政有無挹注來源,所得稅跟消費稅應有合理的連動關係,我們營業稅五%是全球最低,現行稅法規定營業稅可到十%,提高一個百分點不須經立法程序,且營業稅是內含,調高感覺不太出來,但調高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稅收六百多億元。 對於川普稅改影響,他認為,川普稅改最重要是「美國製造」,希望在美國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我們不是要思考川普稅改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而是思考如何讓海外廠商回到台灣生產,我們廠商跑到海外生產,投資不在台灣,還帶走一部分消費,若有一部分回來,就業問題就可以改善、民間消費就產生了。 台商回流 稅制要有亮點 他指出,川普稅改涉及租稅競爭,連歐盟都表示關切,中國也是,中國面臨的壓力比我們更大,因為所得稅偏高。台灣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台商在中國投資面臨許多問題,若能營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可吸引廠商回台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他說,現在行政院長賴清德所做的努力應高度肯定,但從川普稅改來看,稅制也可以有一定影響力、可以扮演一定角色。 顏慶章表示,這次政府完成所得稅法修正,值得恭喜,但期待政府用宏觀角度、更具論述能力,提出一個更完整、台灣真正需要的稅改。川普稅改是美國一九八六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稅改,我們應該有所啟發,台灣的稅改如果到此為止,還是不夠的。
鄭琪芳 2018-01-28
稅改三讀之後

稅改三讀之後

立法院上週三讀通過稅改方案,儘管減稅金額由69億元擴大至198億元,但除了綜所稅扣除額調幅擴大、股利分離課稅稅率調高以及中小企業營所稅調高延緩外,其餘均照行政院版本通過,並未考量美國稅改衝擊而進行調整;在美國稅改即將掀起全球租稅戰爭之際,這樣的稅改方案是否足以因應,外界難免有所質疑。 全民稅改方案18日完成三讀修法,立法院長蘇嘉全敲下議事槌,宣佈法案通過。(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美國稅改方案於去年9月27日公布、12月20日通過,將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由39.6%降至37%,同時調高標準扣除額;公司所得稅率由35%降至21%,企業海外獲利匯回一次性稅率15.5%。台灣稅改方案於去年9月1日公布、今年1月18日通過,將綜所稅最高稅率由45%降回40%,同時提高4項扣除額;營所稅率由17%調高至20%,保留盈餘由10%降至5%。 兩相比較,美國稅改偏重對企業減稅,希望藉此吸引企業投資,達成「美國製造」目標。台灣稅改則偏重對個人減稅,營所稅調高雖搭配保留盈餘減半課徵等,整體營所稅還是加稅233億元,雖然營所稅20%在國際上不算高,但在美國稅改的對比之下,勢必引發企業界不滿。 蔡政府將此次稅改稱之「全民稅改」,綜所稅減稅確實有助於提振民間消費,但對於吸引投資的效果恐怕有限。美國祭出1968年以來最大減稅案,中國也計畫積極減稅,全球租稅戰爭儼然成形;儘管我國稅改方案已三讀,政府還是要進一步檢討現行稅制是否足以因應,想要改善國內投資環境,除了解決「5缺」問題,稅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1-24
一例一休的教訓

一例一休的教訓

立法院上週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時代力量及社會民主黨等揚言發動「複決公投」,部分人士更以極端惡例試圖抹黑此次修法的意義。然而,這些做法完全無助於勞權的提升,只會繼續激化勞資對立,紛擾多時的「一例一休」風波,真的該告一段落了,台灣已為此付出太多代價,蔡政府應記取教訓,若未來「最低工資」還是同樣搞法,恐怕又是一場災難。 勞動部(資料照) 回顧整起「一例一休」風波,蔡政府上任前,每週工時40小時已上路,7成5企業實施週休二日,勞資雙方對此都沒有太多意見,主要爭議在於「7天國假」;但蔡政府上任後,無事惹塵埃,突然從嚴規範「七休一」,接著提出「一例一休」,綁死企業與勞工,導致企業不知如何排班,勞工不知如何休假,許多勞工因加班機會減少而收入縮水,還要面臨物價上漲壓力。 蔡政府的失策在於施政優先順序錯置,在低薪問題改善之前,大動休假問題,而未顧及部分勞工想要加班多賺錢的需求,最終導致勞資雙輸;此外,蔡政府決策流於草率,「七休一」政策事前未溝通、事後不聽意見,「一例一休」更在政治攻防過程中不斷加碼,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今,「一例一休」風波總算逐漸平息,算是移除拚經濟的一塊大石。不過,蔡政府打算提出「最低工資法」,卻是另一個令人憂心的開始。在已有「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情況下,另訂「最低工資法」,適用對象、行業等都要重新討論,再度把事情複雜化,可能掀起更大的風波,值得蔡政府審慎思考。 (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1-17
22K「定錨效應」重演?

22K「定錨效應」重演?

蔡總統及賴院長近來都提到起薪3萬元,賴院長認為「上市櫃公司及國際級企業起薪3萬元以下太低」,蔡總統則說「最低工資3萬元是我的夢想數字」。蔡政府有心解決低薪問題是好事,但這種「喊價式」的決策方式,若無法提出具體可行策略,不僅無法改善低薪,恐怕還會重演馬政府的22K「定錨效應」。 政府有心解決低薪問題是好事,但若無法提出具體可行策略,恐怕會重演馬政府的22K「定錨效應」。(資料照) 2009年,馬政府為挽救史上新高的失業率,提出「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方案」,由政府補助薪資2.2萬元,俗稱「22K方案」;不過,馬政府此舉對市場形成引導作用,產生「定錨效應」,拉低了社會新鮮人起薪;根據勞動部調查,2015年大學生起薪仍倒退16年,2016年情況才有所改善。 蔡總統一句「最低工資3萬元是我的夢想數字」,各部會開始努力找對策,行政院週一首度邀集跨部會研商,預計農曆年前提出方案,希望達成總統的夢想。不過,3萬元這個數字怎麼來的?預計多久達成目標?是否考量產業別、區域別、物價指數等?這些基本的問題,至今未見政府提出合理說明,如此喊價式的決策模式,仿若當年22K的翻版,只不過多了8000元,30K成為新的低薪代名詞罷了。 台灣之所以陷入低薪困境,原因多且複雜,包括全球化效應、產業外移、產業結構、學用落差、分配不均、經濟成長趨緩等,想要解決低薪問題,必須從提振投資、產業升級、產學接軌、分配問題等方面著手。然而,蔡政府未提出對策,而是先喊出齊頭式的3萬元,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產生負面作用。「一例一休」殷鑑不遠,政府任何決策都應更加審慎、周延。(鄭琪芳)
鄭琪芳 2018-01-10
患寡又患不均 財劃法修法卡關10多年

患寡又患不均 財劃法修法卡關10多年

  記者鄭琪芳/特稿 地方財政分配屢遭質疑「患寡又患不均」,扁政府曾研擬財劃法修正草案,馬政府也重提修法版本,卻因各縣市意見擺不平,多次在立法院闖關失敗。蔡政府上任後,財政部再度研擬修正草案,原本預計今年完成修法,結果再度延宕。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將財劃法修法列入均衡地方發展的政策,讓卡關十多年的財劃法修法重燃希望。 賴揆將提政院版財劃法修正案。(資料照) 財劃法修法涉及統籌稅款分配,目前中央統籌稅款「先依比例、再依公式」分配,普通統籌稅款占九十四%(直轄市六十一.七六%、縣市廿四%、鄉鎮市八.二四%),特別統籌稅款占六%。上述分配比例之下,各縣市再依公式分配,直轄市依營利事業營業額、人口、土地面積及財政能力,縣市則依財政收支差短及營業額。 不過,上述分配方式導致分配「不均」且「不足」。以明年度為例,財政部預估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含地方政府統籌稅款短少補助)二五七八.六億元,六都就分走一六七一.二億元、占六十四.八%,以北市分到四一七億餘元遙遙領先,較其餘五都高出一○七億至二二二億元,主因直轄市分配公式以營業額占五十%最高,而企業總公司多設在北市。 現行統籌稅款分配還有「懲罰好學生」的問題,以今年度統籌稅款通知分配金額為例,部分縣市因財政狀況改善、財政收支差短縮小,通知分配金額不增反減,因為縣市分配公式以財政收支差距占八十五%最多;儘管財政部協調主計總處以補助款補足,仍引起不滿。 為解決統籌稅款分配爭議,蔡政府上任後,財政部重新討論財劃法修法,新版草案除維持舊版「把餅做大」、「只增不減」原則,並朝四大原則進行,包括擴大統籌稅款規模、提高地方自主財源、優先彌補財政收支差短、強化財政努力及財政紀律。 另,財劃法修正草案不再採「先依比例、再依公式」分配,改為直接以公式分配,且直轄市與縣市分配公式相同,並以「財政能力」及「財政努力」為主要考量,希望統籌稅款分配更均衡,避免資源集中少數縣市,也避免出現「懲罰好學生」的情況。
鄭琪芳 2017-12-28
中國毛巾 課徵反傾銷稅29.72%

中國毛巾 課徵反傾銷稅29.72%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關務署公告,對中國產製進口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第二次落日調查,認定傾銷及損害將因停止課徵而繼續發生,決議自十二月二十一日起繼續對中國毛巾課徵反傾銷稅,期限五年,稅率則由原本八十六.六%至二○四.一%,降至二十九.七二%。 財政部關務署公告,自12月21日起,繼續對中國毛巾課徵反傾銷稅5年,稅率降至29.72%。(記者鄭琪芳攝) 停徵恐繼續損害產業 決議續徵5年 財政部自二○○六年六月一日起,對中國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五年,經第一次落日調查,自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起繼續課徵五年,稅率均為八十六.六%至二○四.一%,第二次課徵期限至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止,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申請繼續課徵反傾銷稅,財政部因此啟動第二次落日調查,並由經濟部進行產業損害調查。 關務署表示,財政部及經濟部分別完成傾銷及產業損害調查,認定若停止對中國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傾銷及產業損害將繼續或再發生,且經濟部綜合分析評估,無充分證據顯示繼續課徵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有明顯負面效果,因此決議對中國毛巾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五年。 關務署表示,涉案中國毛巾產品,包括:方巾、浴巾、枕巾、毛巾、毛巾被、餐巾、茶巾、床巾、腳踏布及桌巾等棉質毛巾織物及類似毛圈織物製品,與未漂染、未印花、未繡花等毛巾疋布、成品、半成品;至於反傾銷稅率,除了昆山森鳴紡織課徵稅率○%之外,其餘中國製造商或出口商均為二十九.七二%。官員說明,根據調查結果,中國毛巾產品傾銷差率縮小,因此反傾銷稅率下降。
鄭琪芳 2017-12-23
顏慶章:台加入CPTPP 與進WTO同等重要

顏慶章:台加入CPTPP 與進WTO同等重要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美國退出TPP後,其餘十一個成員國宣示更名為CPTPP。我國首任駐WTO大使顏慶章昨演講指出,就台灣發展策略,謀求加入第二回合CPTPP,堪稱與當年加入WTO同等重要,但涉及變革的範圍與程度更廣且深,政府有四項迫切的決策思維,包括:依法行政的強化、受政府控制企業的省思、爭端解決的不容輕忽、以及農業政策的蛻變。 我國首任駐WTO大使顏慶章(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政府4項迫切決策思維 顏慶章以「台灣如何嚴肅面對CPTPP」為題發表演講。他說,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為整體嶄新規範基礎,涉及變動部分至為微小,仍維持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有其「衣著款式」;然而,各部會迄今對國內法規與TPP的盤點,多有心存觀望甚或虛應故事之嫌,因此當我國申請加入而面對各項議題談判時,恐將暴露我國尚未準備好CPTPP「衣著款式」的窘境。 他指出,政府爭取加入CPTPP,有四項迫切的決策思維,首先,「依法行政的強化」,各部會應切實做好盤點相關法規制度的落差。其次,「受政府控制企業的省思」,TPP規範要求確保私有企業與受政府控制企業在公平基礎競爭,而我國充斥頗多公股企業,其中閉塞多少民間部門的成長空間?潛藏多少的欠缺績效甚至弊端?政府在審視TPP規範時,應思考如何充分強化市場機能。 再者,「投資人與投資所在國家的爭端解決機制(ISDS)」也不容輕忽,但建立符合CPTPP的ISDS機制,我國行政與司法部門立場有巨大落差,僵持多年未見進展。 最後,「農業政策的蛻變」,日本與我國均屬農產品競爭力不足的經營型態,日本對TPP農產品貿易規範的因應,值得我們重視。 顏慶章認為,台灣謀求加入第二回合CPTPP的意義,堪稱與當年加入WTO同等重要,雖然加入CPTPP需要十一個成員國的共識決,台灣必須克服中國的阻撓,但不可因此失去信心;何況,CPTPP明文開放APEC成員加入,台灣身為APEC成員,情勢遠優於當年申請加入WTO前身GATT。他強調,有效輔導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轉型與調適,為申請加入CPTPP準備工作的當務之急,而最艱鉅的挑戰將是政府體系的全面再造。
鄭琪芳 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