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琪芳相關文章

兆豐金公股董事換血 反洗錢專家入列

兆豐金公股董事換血 反洗錢專家入列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昨改派五席兆豐金控董事,新董事包括兆豐金總經理楊豊彥、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總經理梁正德、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顏春蘭、中央警察大學教授洪文玲,及翊騰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葉秀惠。兆豐金並將於今召開董事會,全面改派兆豐銀行公股董事。 財政部昨改派五席兆豐金控董事,兆豐金並將於今召開董事會,全面改派兆豐銀行公股董事。(資料照) 兆豐銀董事 今全面改派 財政部國庫署官員表示,洪文玲是反洗錢專家,特別找她擔任兆豐金董事,希望協助兆豐金落實反洗錢相關規定,避免紐約分行事件重演;此外,金控董事會需要銀行、保險、證券等專業人才,因此找了具保險專業的梁正德及證券專業的葉秀惠,後者是兆豐金董事長張兆順推薦。 目前兆豐金有十五席董事,扣除三席獨董及一席勞工董事,還有十一席公股董事,財政部昨改派五席,加計新董座張兆順,共改派六名董事,等於換掉一半;除了國發會、中華郵政及台灣銀行代表未更換,財政部代表僅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長林宗耀及行政院財政主計金融處長蕭家旗留任,由於蕭家旗具內稽內控專業,將同時出任兆豐銀董事。 兆豐金昨公告卸任的董事,包括前總經理吳漢卿、行政院顧問陳益民、國庫署組長陳柏誠及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長廖耀宗。另,原本擔任兆豐證券董事長兼兆豐金董事的國民黨中常委劉大貝,已於新政府上任後申請退休。 至於兆豐銀董事,將由兆豐金召開董事會改派。目前兆豐銀也有十五席董事,扣除三席獨董及一席勞工董事,十一席公股董事將全部換血;換句話說,除了新任董事長張兆順及總經理楊豊彥之外,還有九名新任董事。 國庫署官員強調,這次兆豐金公股董事換掉一半,兆豐銀公股董事全面改派,是為了強化董事會功能,而不是因為舊任董事對兆豐案有責任。官員指出,新董事人選包括反洗錢、資訊、法律、國際金融、會計、內稽內控、經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士。 另土地銀行董事長吳當傑將轉任華南金控董事長,行政院昨核定由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凌忠嫄接任土銀董座。凌忠嫄也是「政大財稅幫」一員,同樣是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歷任財政部主秘、北區國稅局長、台北國稅局長、國庫署長等。至於輸銀理事主席一職,將由總經理林水永升任。
鄭琪芳 2016-09-10
黨國不分 令人咋舌

黨國不分 令人咋舌

  記者鄭琪芳/特稿 馬政府任用曾身兼多項黨營事業要職的國民黨中常委劉大貝擔任兆豐證董座及兆豐金董事,本來就有極大爭議;綠委昨更爆出,兆豐銀無擔保放款給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劉大貝還將兆豐證香港子公司賣給中資。黨營事業與公股行庫的人事與資金往來完全不避嫌,國民黨的明目張膽,實在令人咋舌。 馬府速清前朝 林全拖拖拉拉 兆豐銀紐約分行遭美國重罰案,掀開了兆豐內部的許多問題,與黨營事業的密切關係也是其一。雖然兆豐聲稱對中投的授信「符合流程」,但公股行庫對黨營事業提供高額放款,確實有諸多可議之處,特別是兆豐高層還有國民黨中常委。行庫高層直言,劉大貝進到公股行庫,外界一定會有不當聯想,何況他在兆豐任內也不避諱繼續忙黨部的事。 雖然劉大貝在新政府上台後請辭,但行政院又派了曾擔任前副總統吳敦義辦公室主任的蕭長瑞出任兆豐票券董座,儘管蕭具備金融專業,但他是陳冲愛將、曾銘宗同學、更被視為吳敦義心腹;新政府上台後,他由台灣金總座轉任兆豐票董座,薪水還增加不少,難免引起綠營內部不滿。 事實上,這次兆豐案逐漸演變成政治風暴,原因之一就是綠營內部對於行政院長林全人事安排的反彈。民進黨內原本就對內閣名單多有不滿,結果國營事業及公股行庫人事布局牛步,很多藍營安插人士遲未調整,同樣被視為吳敦義人馬的合庫金董座廖燦昌甚至傳出可望留任,當然引起綠營內部反彈。 民進黨首度執政時,或許是不知道有這麼多位子要安排,所以公股行庫人事拖了一年才換;但馬政府上台,沒多久就全面改派公股行庫董總。這次民進黨重新執政,公股行庫人事調整又延宕,如今,兆豐案爆發,也掀開公股人事的爭議,新政府若不藉此好好整頓公股行庫,讓公股管理回歸專業,難保不會再有另一個兆豐案。
鄭琪芳 2016-09-03
離譜兆豐銀!巴拿馬分行6年前就涉洗錢

離譜兆豐銀!巴拿馬分行6年前就涉洗錢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兆豐銀行紐約分行違反反洗錢法遭美國重罰案,因涉及「巴拿馬文件」而愈滾愈大。事實上,這次牽扯進去的兆豐銀巴拿馬分行,二○一○年就曾違反洗錢防制法,遭巴拿馬監理機構於二○一三年三月開罰兩萬美金。兆豐銀巴拿馬分行一再捲入洗錢疑雲,到底只是申報不當,還是真有洗錢之嫌,外界疑慮愈來愈深。 根據兆豐銀102年度年報,該行巴拿馬地區分行2010年就曾違反洗錢法,遭巴拿馬監理機構於2013年3月開罰2萬美金。(記者鄭琪芳翻攝) 違反反洗錢法時 曾銘宗任常董 值得注意的是,二○一○年,兆豐銀巴拿馬分行違反反洗錢法,當時兆豐金兼兆豐銀董事長就是蔡友才,總經理為現任董事長徐光曦;前金管會主委、現任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以財政部次長身分兼任兆豐銀常務董事。二○一三年,巴拿馬監理機關開罰,蔡友才及徐光曦仍分別擔任董總,但曾銘宗已不是兆豐銀常董。 兆豐銀在巴拿馬設有巴拿馬市及科隆自由貿易區兩家分行,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NYDFS)文件指出,兆豐銀紐約分行與巴拿馬分行有可疑資金往來,其中一些客戶是「巴拿馬文件」列管的帳戶。兆豐銀清查後發現,客戶屬於「巴拿馬文件」列管的有兩百多件,且多來自台灣,少部分來自新加坡、香港。 事實上,兆豐銀巴拿馬分行並非第一次涉入洗錢疑雲,根據兆豐銀「一○二年度年報」,在「違法受處分及主要缺失與改善情形」部分,揭露「本行巴拿馬地區分行因二○一○年未能符合當地之洗錢防制規定,經當地監理機關於二○一三年三月十二日核處美金兩萬元罰款」。 內控聲明書 蔡友才有簽名 兆豐銀並針對此案提出多項改善措施,包括︰當地主管機關檢查所需說明文件均已改採西文報送;已修訂人力資源作業手冊,將洗錢及防恐名單比對、保密條款等納入手冊;洗錢防制手冊已將存戶關戶、卷宗保管、法遵報告書等納入規範;已任命獨立行使職權之法遵主管等。 而且,當年度年報的「內部控制制度聲明書」提及,「…本年度各單位內部控制及法規遵循情形,除附表所列事項外,均能確實有效執行…。上述公開之內容如有虛偽、隱匿等不法情事,將涉及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一七一條及第一七四條等之法律責任」,當時在聲明書上簽名的就是蔡友才及徐光曦。 未記取教訓 紐約、澳洲接著出包 不過,兆豐銀顯然沒有落實內控及法遵,除了巴拿馬分行,澳洲分行、紐約分行也出包,且都是違反反洗錢法。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或許是澳洲分行未被開罰,巴拿馬分行罰款金額又不高,兆豐銀不以為意,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兆豐銀的內控及法遵真的有很大問題。
鄭琪芳 2016-08-27
百年兆豐 螺絲全鬆

百年兆豐 螺絲全鬆

  記者鄭琪芳/特稿 兆豐銀紐約分行遭美國重罰案爆發後,外界赫然驚覺,這家超過百年歷史的公股銀行,在獲利王的光鮮外表下,是千瘡百孔的內控與法遵制度。從澳洲分行、巴拿馬分行到紐約分行,兆豐銀海外分行一再違反反洗錢法,不論是申報不當或涉及洗錢,兆豐銀的螺絲顯然全鬆了,再不好好整頓,百年銀行的招牌將永遠蒙塵。 兆豐銀由中國商銀及交通銀行合併而成,中國商銀的前身為中國銀行,還可追溯至清光緒時代的戶部銀行及大清銀行,在中央銀行成立前,中國銀行還被賦予代理國庫及發行鈔券的任務;交通銀行則創立於民國前五年,初期奉命與中國銀行共同掌管國庫收支及辦理鈔券發行。 掌權十多年 高層多蔡系人馬 如此具光榮歷史的銀行,在台復業後,仍是國內最大外匯銀行,號稱公股銀行的模範生。不過,此次兆豐銀紐約分行案,掀開了兆豐內部的許多問題,例如,內控及法遵形同具文、馬屁文化盛行、專業人員不受重視等。 兆豐銀主管直言,前兆豐金董座蔡友才善於經營政治關係,但個性專斷、好大喜功,兆豐主管紛紛投其所好而拍馬逢迎,「金融忽必烈」、「偉人」這種肉麻話都說得出來。而且,蔡為追求獲利而削減成本,例如,他接任兆豐金總經理不久,就大砍海外加給,影響優秀人才外派意願及海外人員的士氣。 另外,蔡友才在兆豐的後期似乎忙於另謀出路,他三月底請辭,四月就出任國泰金董事,後來並擔任鑒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鑒機於三月四日成立,蔡曾公開表示鑒機的名字是他取的,顯然他還沒離開兆豐,就開始與潤泰集團尹衍樑聯手籌設新公司。 經歷這次風暴後,兆豐銀若能因此整頓改善,重新擦亮百年銀行的招牌,也算是花五十四億元買一個教訓。不過,蔡友才在兆豐金擔任總經理及董事長長達十多年,現在兆豐高層幾乎都是他的人馬,整頓兆豐之前,內部可能要先換血。
鄭琪芳 2016-08-27
決策草率 麻煩製造者

決策草率 麻煩製造者

記者鄭琪芳/特稿 勞動部六月底逕行宣布「七休一」政策,如此重大政策變革,卻罔顧產業調適期及行業特性,引發相關業者強烈反彈,但勞動部仍態度強硬,鬧到客運不得不減班因應,行政院長林全才緊急出面協調,決議延後實施。新政府決策粗糙草率,與社會脫節,放火後再滅火,已經不僅是「髮夾彎」的問題,甚至可說是「麻煩製造者」。 行政院長林全召集相關部會開會討論8月1日實施「七休一新制」會後,勞動部長郭芳煜召開記者會說明暫緩上路。(記者王藝菘攝) 從政策內涵來看,不得連續七天上班的規定,主要是希望勞工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政策立意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決策草率且缺乏配套。勞動部要改變已實施卅年的政策,或許對多數行業影響不大,但特定行業確實面臨困難;為了降低政策衝擊,政策理應有所彈性,除了要給業者調適期,更要有相關配套,這些卻都付之闕如。 事實上,勞動部不僅事前沒有跟相關行業溝通,事後又不理業者的意見,對於客運、旅遊、媒體等特定行業反映的排班問題,勞動部只會要求業者新聘人力;試問,政策宣布到實施只有一個月時間,業者如何找到合適且足夠的人力?新增的成本業者都能負擔嗎? 週休二日爭議也是如此,新政府提出「一例一休」方案,相較於在野黨與勞團堅持的「兩例」,確實較有彈性,但同樣缺乏溝通,加上政策論述能力太差,府院已敲定的政策,竟連部分黨籍立委都無法說服,又如何說服勞資雙方? 新政府如此決策品質,「七休一」政策轉彎不令人意外,勞基法修法一再延宕也是必然,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勞動部昨天才說,八月將在北中南舉辦三場週休二日修法座談會。新政府每次都等到事情鬧到不可收拾了,才想到要跟外界溝通,決策之前為何不多聽聽各界的意見? 新政府才上任兩個多月,部分官員的官僚作風與傲慢態度卻比前朝更甚,只會關在冷氣房裡做決策,導致許多政策不夠周全或與現實脫節,事前不溝通,事後又偏聽,若此心態不改,民調只會一直掉。
鄭琪芳 2016-07-31
中止連3黑 第2季GDP轉正

中止連3黑 第2季GDP轉正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景氣緩步回溫,GDP終結連三黑!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六九%,較五月預測增加○.二一個百分點,連續三季負成長後首度轉正,主要是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主計總處原本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六%,由於第二季數據上調,今年「保一」機會增加。 近2年經濟成長率 出口優於預期 保1機率增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王淑娟表示,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優於預期,不僅年成長率(yoy)轉正,較能反映景氣轉折的季增年率(saar)也連續三季正成長,經濟情勢有好轉現象,部分產業看到正面訊息。不過,國際情勢變數仍多,包括英國脫歐、貿易保護主義升高、恐怖攻擊等,全年經濟表現尚待綜合評估。 主計總處說明,雖然全球景氣成長步調滯緩,中國紅色供應鏈排擠效應持續,但半導體市況回溫,加上農工原料價格跌幅收斂,第二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減六.二一%,其中電子產品成長一.九%,結束連續四季負成長,且除了紡織品之外,其餘主要貨品出口減幅皆明顯縮小。 中客減6.29% 其他國增8.02% 另外,中國觀光客來台人次減六.二九%,其他國家旅客增八.○二%,日、韓觀光客更是兩位數成長,整體來台旅客增二.二%,目前中客減少還不至於對服務輸出造成明顯影響;但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毛利下滑,整體服務輸出增幅減緩。併計第二季商品及服務輸出實質成長○.六五%,優於五月預測的○.二九%。 消費方面,汽車因舊換新補貼政策而買氣回升,油品銷售也穩定成長,但行動電話因新舊產品交替空窗而銷售大減,第二季零售業營業額僅增一.二一%,餐飲業營業額則增二.一二%;但物價上漲抵銷部分成長力道,概估第二季民間消費成長一.○五%,與五月預測數接近。 投資方面,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充先進製程,資本設備進口持續增加,但日圓升值導致進口資本財價格上漲,加上營建投資持續平疲,飛機等大宗運具進口減少,概估第二季資本形成(含政府、公營、民間固定投資及存貨變動)實質負成長三.一一%,遠低於五月預測的負一.二%。
鄭琪芳 2016-07-30
薪水族好苦 占綜所稅所得72.67%

薪水族好苦 占綜所稅所得72.67%

股利所得占15% 炒房僅占0.35%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租稅制度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的效果卻很有限。根據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資料,薪資所得占綜所稅所得總額高達七十二.六七%,財產交易所得僅占○.三五%;國內受薪階級一直是綜所稅的繳稅主力,反觀不少有錢人靠著炒房、炒股獲利驚人,資本利得卻大多免稅或課不到稅。 2014年綜所稅各類所得金額及比重 財政部初步統計,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七.四萬戶,較二○一三年增加七.九萬戶;申報所得總額五.七六兆元,增加約四七八六億元;換算下來,平均每戶申報年所得九十四.九萬元,增加六.八萬元。 各類所得中,以薪資所得四.一九兆元最多,占所得總額七十二.六七%;股利所得八七五九億元居次,占十五.二%;利息所得二五四六億元排名第三,占四.四二%;至於買賣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不到二○二億元,僅占○.三五%。 財政部官員指出,雖然薪資所得占所得總額逾七成,但不少受薪階級不用繳稅或適用較低稅率,因此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占綜所稅稅收約五成,低於薪資所得占所得總額的比重;而股利所得雖占所得總額僅一成五,但應納稅額占綜所稅稅收約三成。 獨董年薪上千萬 薪資所得兩極化 至於財產交易所得,財政部官員表示,過去個人買賣房屋,土地交易所得免稅,僅房屋部分要計算財產交易所得課稅,導致財產交易所得偏低;不過,今年起實施房地合一稅制,雖然不溯及既往,今年買進的房屋未來出售才適用,但長期應該可以慢慢改善此問題。 事實上,我國稅制對於改善貧富差距的效果有限,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若按家庭收支調查資料,二○一四年所得最高與最低二十%家庭,政府移轉收支前所得差距為七.四倍,政府移轉收支後差距縮小至六.○五倍,其中社福效果縮小一.二倍,租稅效果僅縮小○.一四倍。 台北大學財政系名譽教授黃世鑫則認為,所得分配的問題,應從「上游」來看,稅制問題已是「下游」。他說,國內所得分配不均,不只是勞動所得跟資本利得的差距,薪資所得也有兩極化趨勢,例如有些獨董年薪上千萬元,但很多勞工月薪只有二、三萬元。
鄭琪芳 2016-07-25
年所得逾百萬元 2.7萬戶竟免繳稅

年所得逾百萬元 2.7萬戶竟免繳稅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國內受薪階級一毛錢的稅都跑不掉,有錢人卻有許多避稅管道,繳的稅可能比一般上班族還少!財政部初步統計,二○一四年全國有二萬七四○六戶申報年所得百萬元以上,卻完全不用繳稅,其中更有人年所得一千萬元以上,還是可以不用繳稅。 綜所稅申報年所得逾百萬之免稅戶統計 一戶年所得逾千萬 也不用繳稅 根據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資料,當年度綜所稅申報戶為六○七.四萬戶,有二○二.六萬戶不用繳稅,占總申報戶三十三.三五%,而當中竟有二萬七四○六戶申報年所得百萬元以上,也可以不用繳稅。 進一步分析發現,年所得百萬元以上卻不用繳稅的申報戶中,有九十四戶年所得二百萬至三百萬元、十四戶年所得三百萬至四百萬元、六戶年所得四百萬至五百萬元、三戶年所得五百萬至七百萬元、一戶年所得七百萬至一千萬元、一戶年所得一千萬至二千萬元。 富人避稅 最愛捐贈列舉扣除額 財政部官員表示,這些有錢人申報綜所稅時,大多利用捐贈、醫藥費等扣除額,扣抵後所得淨額(綜合所得總額減掉免稅額及扣除額)為零,因此不用繳稅。不過,根據統計,納稅人申報的捐贈金額,除了少部分捐給政府,大部分捐款流向基金會、財團法人等。 財政部官員指出,有錢人的避稅手法,有些是合法節稅,有些確實可能有逃漏稅之嫌,如果是非法的避稅,稅捐機關一定會追查,例如申報的捐贈扣除額超過一定金額,國稅局選案查核時就會列入。 另外,財政部官員強調,近幾年來積極推動多項租稅措施,包括調高綜所稅扣除額及免稅額、開徵富人稅等,加上今年起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均有助於促進租稅公平。
鄭琪芳 2016-07-25
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

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分配不均持續惡化!財政部最新統計,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七.四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但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大增至五二五.六萬元,導致所得差距飆升至一一一.八三倍,較二○一三年擴大十四.一倍,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家庭所得差距 所得差距擴大 再創新高 由於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非課稅所得等,且許多窮人可能收入低到不用報稅,有錢人則有許多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例如炒房、炒股獲利等,因此實際的所得差距可能更大。 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五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二十%平均年所得十八.二萬元,最高二十%平均年所得二五八.三萬元,差距十四.一九倍,高於二○一三年的十三.○九倍,也遠高於主計總處公布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六.○五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十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十%平均年所得十.二萬元,所得最高十%平均年所得三六八萬元,差距三十六.○八倍,高於二○一三年的三十二.三八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五%平均年所得僅四.七萬元,略高於二○一三年的四.五萬元;所得最高五%平均年所得則是五二五.六萬元,遠高於二○一三年的四三九.八萬元,由於高所得者收入明顯增加,導致所得差距擴大至一一一.八三倍。 10年前 兩者差距僅55倍 事實上,國內貧富兩極化趨勢相當明顯,二○○五年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所得差距僅五十五倍,二○○八年超過六十五倍,二○○九年攀升至七十五倍,二○一一年逼近九十五倍;二○一二年因軍教恢復課稅稀釋貧富兩極化的效果,所得差距首見縮小;但二○一三年又擴大至近九十八倍,二○一四年更飆至一一一.八倍。 對此,財政部重申,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宜做為貧富差距比較,應以主計總處公布資料為準。不過,主計總處公布的貧富差距,將家庭所得按收入高低分成五等分,且調查樣本僅約一萬五千戶,被質疑太過粗糙,且難以了解貧富兩極化現象;而綜所稅申報資料涵蓋逾六百萬戶,且分成二十等分位,較能反映真實的貧富差距。
鄭琪芳 2016-07-10
連17黑!6月出口年減2.1% 史上最長衰退

連17黑!6月出口年減2.1% 史上最長衰退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今公布6月出口22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2.1%,減幅較5月縮小,但出口已連續17個月衰退,創下史上最長衰退紀錄。累計今年上半年出口13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9.1%。 財政部今公布6月出口,台灣出口額已連續17個月衰退,創史上最長紀錄。(本報資料照) 6月進口則是19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10%;累計上半年進口10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10.7%。出、進口相抵,由於進口減幅大於出口,上半年貿易出超2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2.7億美元。 財政部表示,半導體需求升溫,油價、鋼價跌幅收斂,6月出口22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5億美元,以礦產品、光學器材、運輸工具等減少較多,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則轉呈增加。 財政部並指出,半導體業者傾力維持製程領先優勢,第2季相關生產設備進口較上年同季增達18.4%,已連續4季明顯擴增,顯示電子零組件未來商機可期;但全球景氣展望不明、國際產業競爭加劇,加上中國產能過剩與供應鏈自主化排擠效應等不利因素,則持續干擾我國出口前景。
鄭琪芳 2016-07-08
顏慶章︰經濟整合 應捨ECFA結合TPP

顏慶章︰經濟整合 應捨ECFA結合TPP

記者鄭琪芳/專訪 英國公投通過脫離歐盟,震撼全球。我國首任駐WTO(世界貿易組織)常任代表顏慶章分析,英國想要完成脫歐的法律步驟,國會必須先廢止一九七二年訂定的「歐洲共同體法」,再授權首相跟歐盟進行脫離談判,但國會不一定認同公投結果,加上歐盟整合程度太深,脫離的難度非常高,所以英國脫歐還有很多變數。 我國首任駐WTO代表顏慶章。(記者王藝菘攝) 我國首任駐WTO代表顏慶章。(記者王藝菘攝) 我國首任駐WTO代表顏慶章。(記者王藝菘攝) 我國首任駐WTO代表顏慶章。(記者王藝菘攝) 顏慶章認為,英國脫歐事件對台灣有不少啟發,歐盟沒有一個國家被認為政治地位不對等,但英國仍感到主權減損想脫歐,台灣跟中國洽簽協議應更能感受主權減損,我們為什麼要接受?他說,台灣還是要追求適當的經濟整合,但要慎選整合對象,結合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不對的,結合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應是正確方向,但在反全球化氛圍下,政府要合理說服並提出相關配套。 英國加入歐盟 感受主權減損 問:英國公投通過脫歐,是否與英國參與歐洲統合的歷史有關? 答:英國脫歐的過程,與英國加入歐盟的歷史滿有關連的,第一個呼籲歐洲統合的其實是前英國首相邱吉爾,他在一九四六年九月提出「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理念,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帶來嚴重傷害,希望走出不愉快的歷史。不過,雖然邱吉爾催生歐洲合眾國,英國卻不認為自己應該參與。 歐洲統合第一階段是一九五七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當時英國並未參與,直到一九六一年才表態要參加,但遭法國行使否決權;英國一九七三年才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一九七五年就進行第一次公投要退出,雖然那次公投沒有成功,但由此可看出,英國對於參與歐洲統合一向是「欲迎還拒」的態度。 這次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對歐洲或英國而言,都不是好事,英國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該負責的是英國首相卡麥隆,他當時在國會選舉時訴求舉辦脫歐與否的公投,因此勝選成為最大黨,雖然他最後強力主張留歐,但公投結果代表他的政治賭注是很大的失敗。 問:外界對於英國公投結果有不同分析,您如何解讀? 答:英國主張脫歐的理由可歸納幾點,第一是「恢復國家主權」。歐洲統合不是單純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而是擴大到貿易、農業及財政政策等,甚至形成單一貨幣。英國參加歐盟的結果,導致國會制定新法或修法時,有六十%來自布魯塞爾(歐盟總部)的決定,所以他們認為影響到國家主權。 這個說法其實似是而非,任何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組織當然要接受相關規範,一旦接受就會形成主權的減損,不只英國,其他歐盟成員國都一樣。這次英國公投,脫歐派的訴求之一就是要恢復主權,理性思考會認為這個理由不成立,但很多民眾覺得理由成立,這次跳出來主張脫歐的司法部長也持同樣看法。 理由之二就是移民問題,英國一年淨移入超過三十萬人,有人認為這些移民剝奪英國人的工作機會,這些移民大多從事比較底層的工作,所以中下階級感受最深。有人詮釋,這次其實是把反移民公投包裝成脫歐公投,但脫歐能否達到移民的控制?可能會有一點效果,但也不可能完全控制,長期下來可能讓脫歐派再度產生不滿,對英國絕對不是好事。 另外,英國參加歐盟,每年要繳給歐盟的費用占財政支出很大比重,脫歐派認為,不加入歐盟,這些錢就可以留在英國自己用。但歐盟之所以成功,就是統合過程民主化,尊重每一個會員國,不因國家大小或強弱而有不同待遇,所以二十八個成員國就有二十四個官方語言,所有文件要同步翻譯,導致運作成本增加,但應該衝量費用支出跟追求的目標何者重要,像聯合國只有五個官方語言,很多人就埋怨不足。 英國國會恐不認同 脫歐變數大 問:英國脫歐公投的法律效力為何?要完成脫歐的法律步驟有無變數? 答:英國是不成文憲法的國家,一九七三年參與歐洲統合前,國內必須先訂法律,一九七二年訂了「歐洲共同體法」(European Communities Act),國會依法授權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這個法律至今仍存在。脫歐公投對英國國會其實不具法律拘束力,英國想要脫歐,國會必須先廢止一九七二年的法律,再授權首相去跟歐盟進行脫離談判,這件事在國會將如何發展,還有很多變數。 如果這次投票率高、差距大,英國國會很難不認同;但這次投票率約七十二%,得票率五十一.九%對四十八.一%,才差六十多萬票,所以一投完票就有人提出二次公投,還是原本主張脫歐的人提出的,因為投票前脫歐派認為他們可能會失敗,主張若投票率未超過七十五%、贏的一方得票率未超過六十%,應該重新公投,雖然最後脫歐派贏了,他們還是主張二次公投,目前已有約四百萬人提出請求,再次公投可能就翻盤了。不過,我認為重點不是二次公投,而是這次公投得票率差距小,國會可能不會認同,要通過廢止一九七二年的法律,難度很高。 另外,歐盟成員國多數對英國的動作相當不滿意,叫英國要走快走,快來進行脫離談判。根據「里斯本條約」,如果成員國要離開,有兩年時間談判,兩年談不成就完全跟歐盟切斷關係,但歐盟統合深度非常深,除了貿易、農業及財政等,甚至考慮形成共同的外交政策,英國要脫離歐盟,難度非常高,兩年內完成談判很困難。因此,不確定因素會延宕一段時間,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表現,對全球經濟發展也不利。 馬政府簽署ECFA 未解決政治爭議 問: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對台灣有何啟發? 答:可從幾個面向來看,台灣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與馬政府簽署ECFA有很密切的關係,當時「東協加一」成形,國內有些人認為是「東亞版的歐盟」,台灣不能參加會被邊緣化,所以要透過與中國簽ECFA來跟東協加一連結,這完全是一個很荒謬的論述。 首先,東協加一不可能變成歐盟型態,歐盟演進的過程,絕對沒有大欺小、強凌弱,而是用濟弱扶傾的方式讓歐盟成長,東協加一完全不可能做到,最近南海爭議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當初馬政府推動ECFA的政策背景就是錯的,當時很多人說擱置政治爭議來進行經濟合作,將來政治爭議也會解決,現在有沒有解決? 中國強凌弱 我更感受主權減損 另外,英國要脫歐的理由之一,是要恢復國家主權,這個說法雖似是而非,卻是台灣可以思考的。歐盟的成員國沒有被認為不是國家,也沒有被認為政治地位不對等或是要把對方併吞掉,這樣英國都會感受到主權的重要性,台灣跟中國洽簽協議時應該更能深刻感受主權的減損,片面的主權減損我們為什麼要接受? 還有一個不可以輕忽的是,社會上經濟強勢及弱勢者之間不平等的感覺在擴大,相對被剝奪感增加,全球都是如此,這樣的氛圍形成反全球化思維,所以現在美國兩位準總統候選人對TPP也有很多意見。而且,從歐洲經驗來看,區域整合並非經濟發展的萬靈丹,如果自己不長進,就會變成負擔,像希臘之於歐盟。 不過,台灣還是要追求適當的經濟整合,對國家發展也是有必要的,但要慎選整合的對象,結合ECFA是不對的,結合TPP應該是正確方向;但TPP跟WTO一樣,有取就要有所退讓,所以政府要合理說服,讓大家了解自由化跟全球化的重要,也要讓受影響者提前了解及調整。
鄭琪芳 2016-07-04
出口差、投資弱 新政府沒蜜月期

出口差、投資弱 新政府沒蜜月期

記者鄭琪芳/特稿 今年GDP再度陷入「保一」困境,台灣經濟持續低迷,新政府想要振興經濟,雖有進步空間大的優勢,但經濟問題積弊已久,起步艱難,新政府不僅沒有蜜月期,還要與時間賽跑,因民眾經歷馬政府八年無成,耐心所剩無幾,新政府若無法落實相關政策,儘快做出一些成績,恐怕會更快失去民心。 近10年經濟成長率 近幾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GDP不僅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且遠低於全球平均,顯見台灣經濟問題不能完全歸咎「大環境」,中國因素的影響更是既深且遠。我國出口及投資高度依賴中國,「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雖讓企業賺到不少錢,對GDP也有貢獻,但投資及就業都在中國,勞工面臨工作難找、薪資停滯等問題。 另兩岸經貿連結不斷加深,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大量外流中國,助長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企業卻因習慣依賴中國的低生產成本,錯失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及時機。如今,紅色供應鏈的排擠效應持續擴大,並有意挾龐大資金入侵台灣策略性產業,成為台灣產業最大的威脅。 當前台灣經濟情勢嚴峻,內有景氣低迷、產業結構轉型、分配不均等重大問題;外有中國紅色供應鏈進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等威脅。新政府提出以五大創新產業等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達到「創新、就業、分配」,雖然政策方向是正確的,但能否達到效果,還要看新政府的執行力。
鄭琪芳 2016-05-28
潛藏負債17.75兆 軍公教退撫最吸血

潛藏負債17.75兆 軍公教退撫最吸血

人數不到勞保1/10 債務相近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政府潛藏債務下降,美化數字?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去年底各級政府潛藏負債十七.七五兆元,較前年底略減三○一六億元,為近五年來首度減少,主要是精算時調高投資報酬率所致。不過,軍公教年金潛藏債務仍達八.一四兆元、勞保八.九五兆元,但軍公教人數不到勞工的十分之一,潛藏債務卻直逼勞保,可見軍公教年金制度負擔之沉重。 2009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負債統計 去年底各級政府債務(包括「公共債務法」規範的債務、短期債務及非營業基金舉債等)約七.○二兆元,若加計潛藏債務十七.七五兆元,各級政府總負債已達二十四.七七兆元,換算平均每位國民背債一○五萬元。但財政部公布的國債鐘,因未計入潛藏負債、非營業基金舉債及地方政府債務,目前平均每人負債僅二十四.一萬元。 總負債24.77兆 每人背105萬元 主計總處自二○○九年起公布潛藏債務,過去從未調增投報率及折現率,近幾年退撫基金投報率及折現率甚至由三.五%降至三%,勞保則維持三%;但此次精算潛藏債務,退撫由三%調高至四%、勞保由三%調高至三.五%,導致潛藏債務下降。 主計總處說明,潛藏負債由考試院、勞動部等機構精算後提供,投報率是依近年投資績效調整。而且潛藏負債屬於政府未來應負擔的法定給付義務或未來社會安全給付事項,可藉由費率調整等方式挹注,與「公債法」規範的政府所舉借債務不同。 美化數字 債務5年來首降 根據統計,各級政府潛藏債務除了二○一○年及二○一五年減少,其餘年度明顯增加,近五年來已增加逾四.七兆元。其中,去年底以勞保潛藏債務八兆九五三八億元最多,增一七七七億元,主要是因投保人數九七五萬人新增一年的年資;但投報率假設調增○.五%,折現率配合相同調整,即減少潛藏債務。 去年底公務人員退休撫卹金潛藏負債則是二兆三二九五億元,減四三七八億元,主要是參加人數六十二萬人新增一年年資,增加潛藏負債,但投報率假設調增一%,折現率配合相同調整,導致潛藏負債大減。此外,舊制軍公教退休金潛藏債務尚有五兆六五七四億元,加計公教人員保險給付一○九○億元、軍人保險四○八億元,合計潛藏負債達八兆一三六七億元。
鄭琪芳 2016-05-03
不大刀改革 恐「退撫亡國」

不大刀改革 恐「退撫亡國」

記者鄭琪芳/特稿 儘管馬政府以調高投資報酬率的方式,讓政府潛藏債務略減,但仍無法掩蓋台灣年金制度的嚴重問題。我國年金制度負擔過於沉重,「台灣希臘化」的憂慮始終揮之不去;加上「軍公教太肥、勞工太瘦」的不公平設計,加深社會對立及世代不正義,再不大刀闊斧改革,台灣真的會淪為「退撫亡國」。 2015年底各級政府債務負擔表 二○一五年底各級政府潛藏債務十七.七七兆元,以勞工保險八.九五兆元及軍公教年金八.一三兆元最多。雖然勞保潛藏債務高於軍公教年金,但勞保投保人數近千萬,軍公教人數不及勞工的十分之一,加上勞保實質所得替代率偏低,且有逐年調高費率及退休年齡的機制,財務問題不如軍公教年金嚴重。 事實上,現行年金制度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職業別的差異,一般勞工實質所得替代率可能不到三十%,軍公教卻可以超過九十%、甚至一○○%,出現「退休比工作時領更多」的離譜現象,不少退休軍公教可以「週休七日、月領七萬」,對照許多年輕人只有二、三萬元低薪,真的非常諷刺。 近來社會上對年金改革已逐漸形成共識,準總統蔡英文也承諾上任一年內提出改革方案。不過,年金改革的目標,不應只是減輕財務壓力,也應消減職業別的不公,讓軍公教及勞工的年金制度趨於一致。 過去馬政府的「光說不練」讓人民失望,期盼新政府能真的落實年金改革,否則,人民的失望只會更大。
鄭琪芳 2016-05-03
GDP連3衰 今年又陷保1困境

GDP連3衰 今年又陷保1困境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GDP;國內生產毛額)概估負○.八四%,較二月預測減○.二%,已連續三季負成長,僅次於金融海嘯時期的連五季負成長,主因是出口與投資不如預期。因景氣改善力道疲弱,今年GDP預測數一.四七%恐再下修,繼去年不保一後,今年又陷入「保一」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連續三季負成長,今年GDP預測數1.47%可能會再下修,繼去年不保一後,今年又陷入「保一」困境。(資料照) 紅鏈續排擠 三角貿易毛利跌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王淑娟表示,去年第二季開始GDP急劇下滑,季增年率(saar)連續兩季負成長,符合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衰退」定義;雖然去年第四季以來saar轉正成長,但還是無法補足去年二、三季的跳空缺口,所以今年第一季GDP仍負成長,目前景氣有改善但力道不足。 主計總處指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軟,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中國紅色供應鏈排擠效應持續,加上農工原料價格續下跌,導致第一季出口減十二.一一%;來台旅客人次雖增十六.○三%,但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毛利下滑,服務輸出增幅減緩;第一季商品及服務輸出實質負成長三.九三%,低於二月預測的負二.三六%。 營造業衰退4.65% 5年來最差 另國內半導體業擴充先進製程,第一季資本設備進口增加,但國內製造業投資財減少,且營造業負成長四.六五%,為近五年來最差,加上電子產品庫存持續去化,概估資本形成(包括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及存貨變動)實質負成長二.四八%,遠低於上次預測的成長○.九四%。 民間消費方面,第一季汽車新增掛牌數減○.一七%,零售業營業額增二.八五%,餐飲業營業額增三.○六%;加上春節及二二八連假天候良好,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增二.九八%,概估第一季民間消費成長一.八四%,高於二月預測的一.二四%。 4小龍墊底 何時復甦沒把握 台灣去年GDP僅成長○.七五%,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其他三小龍都有二%以上;今年第一季GDP負○.八四%,仍遠低於南韓的二.七%、新加坡的一.八%,香港則尚未公布。 王淑娟坦言,因產業結構調整要花比較長時間,這一波經濟走緩能否像金融海嘯後很快恢復,還要觀察。
鄭琪芳 2016-04-30
633大跳票 馬應速吐出半薪

633大跳票 馬應速吐出半薪

記者鄭琪芳/特稿 近幾年台灣經濟每況愈下,馬執政八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二.八%,不僅低於扁執政八年的四.八%,更是有統計以來表現最差時期。儘管馬總統仍到處吹噓政績,但「六三三」跳票是鐵一般的事實,剩下二十天的任期,馬總統捐半薪的承諾總該兌現了吧?還是國家元首的誠信不值錢、比不上那些薪水? 馬任內平均GDP僅二.八%,「六三三」更是大跳票,對比辛苦工作、領低薪的勞工,馬捐半薪的承諾能不兌現嗎?(資料照) 馬的八年GDP 僅約扁一半 馬總統在二○○八年競選期間大喊「拚經濟」,並開出「六三三」支票(每年經濟成長率六%、失業率降至三%以下、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結果,馬任內平均GDP僅二.八%,連六%的一半都不到;目前平均每人GDP約二.二萬美元,距離三萬美元還有一大段距離;去年平均失業率則是三.七八%,仍未降至三%以下,且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飆至十二.五九%。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表現難有起色,除了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因素的影響更是既深且遠。首先,我國出口及投資高度依賴中國,發展出「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經營模式,企業賺到錢,對GDP也有貢獻,但投資及就業機會都在中國,勞工不僅未受惠,還面臨工作難找、薪資停滯問題。 另外,兩岸經貿連結過深,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大量外流中國,助長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但台灣企業卻因習慣依賴中國的低生產成本,錯失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及時機。如今,紅色供應鏈的排擠效應持續擴大,並有意挾龐大資金入侵台灣策略性產業,成為台灣產業最大的威脅。 五二○新政府上任後,面對的將是嚴峻的經濟情勢,內有景氣低迷、產業結構轉型、分配不均等重大問題;外有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紅色供應鏈步步進逼等威脅。準總統蔡英文雖未開出遙不可及的競選支票,但提出以五大創新研發產業推動經濟轉型等策略,能否帶領台灣突破經濟困境、改善低薪問題,考驗新政府的決心及執行力。
鄭琪芳 2016-04-30
除了不動產… 國庫進黨庫 高達361億

除了不動產… 國庫進黨庫 高達361億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國民黨當年取自國家的資產到底有多少?民進黨執政時曾成立「黨產處理專案小組」,除了掌握土地六七九筆、公告現值約八○五億元,也曾清查歷年中央政府對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附隨組織的補助及委辦經費,合計三六一億元,這還不包括婦聯會上千億元勞軍捐以及國民黨向中央銀行的借款等。 根據主計總處報告,補助救國團金額有37億元。(資料照,記者洪瑞琴攝) 民進黨執政時期,在行政院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下設「黨產處理專案小組」,要求所屬機關清查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附隨組織取自或使用國家的資產,視為「不當黨產」,包括不動產、補助或委辦經費、借款等。 包括補助黨營事業、附隨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救國團、中華文化基金會(原救總)、世亞盟、婦聯會等,都被黨產處理小組列為國民黨附隨組織,但這些組織對外均強調「非國民黨附隨組織」。 行政院主計總處民國九十六年二月彙整資料,歷年中央政府對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附隨組織補助經費二七七億元、委辦經費八十四億元,合計三六一億元,且補助及委辦經費呈逐年增加趨勢,五十七年首度超過一億元,七十二年以後每年約十至十四億元。 至於補助對象,根據主計總處報告,黨營事業以中央廣播電台(已轉型國家廣播電台)一一七億元居冠,其次是中國廣播公司七十三億元、中央通訊社(已轉型國家通訊社)五十七億元及中央日報約十四億元;至於附隨組織,則以救國團卅七億元、救總廿七億元及世亞盟廿三億元最多。 央廣117億最多 救國團37億 一位曾參與黨產處理小組的官員表示,當時要求清查中央政府對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附隨組織的補助或委辦經費,是為了呈現事實,將國產變黨產的各種態樣列出來,並未進行追討。而且,上述資料並不完整,除了有些資料因屆保存年限而銷毀,也未列入婦聯會的勞軍捐以及國民黨向央行的借款等。 至於不動產部分,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清查,截至二○○七年,掌握國民黨(含黨營事業及附隨組織)以轉帳撥用、接收日產、受贈及無償使用等方式,取得或使用國家資產土地共六七九筆、面積一一○.二五公頃,按今年公告現值計算約八○五億元。 國產署強調,上述資料是當年國民黨取自或使用國家資產,有的已移轉第三人、拋棄所有權、依訴訟判決歸還、被政府徵收或排除占用等,因此並非國民黨現有資產。
鄭琪芳 2016-03-29
2月失業率升 實質月薪倒退16年

2月失業率升 實質月薪倒退16年

失業率3.95% 近16個月新高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二月失業率三.九五%,較一月上升○.○八個百分點,為近十六個月來新高,主要受到春節後轉職潮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另外,一月實質經常性薪資三.七九萬元,還不如二○○○年的三.八四萬元,實質月薪倒退十六年。 亞洲鄰近國家失業率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張雲澐指出,觀察近十年資料,受到春節因素影響,二月失業率多呈上升,升幅介於○.○五至○.一四個百分點,今年二月失業率上升○.○八個百分點,與往年相當;目前勞動市場並未反轉,但調整季節因素後失業率已連續四個月上升,顯示勞動市場仍受到景氣低緩影響。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二月就業人數一一二三.一萬人,較一月減少一.三萬人,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各減少五千人較多。二月失業人數則是四十六.二萬人,增加九千人,其中因季節性與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增加五千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也增加三千人。 若按年齡層分析,仍以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十二.四六%最高,較一月上升○.○六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同時公布,一月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三萬九一四一元,年增一.五四%;非經常性薪資(含獎金、紅利及加班費等)三萬六一八○元,年增一六九.五六%,主要是今年有較多廠商於一月發放年終獎金,去年廠商多集中於二月發放。兩者合計,一月平均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七萬五三二一元,年增四十四.九四%。 窮忙族薪酸 問題未改善 考量通膨因素後,一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剩下三萬七九六○元,年增○.七四%,為二○○九年以來新高,但仍未回到二○○八年金融海嘯以前水準,且不如二○○○年的三萬八四○四元,實質月薪倒退十六年,「窮忙」問題仍未改善。
鄭琪芳 2016-03-23
期待新政府 找回數據公信力

期待新政府 找回數據公信力

記者鄭琪芳/特稿 馬總統執政成績難看,因此喜歡片面或選擇性引用一些數據來吹噓政績,讓自己能夠繼續「自我感覺良好」;而為了迎合主政者所好,本該獨立的統計單位,不斷出現一些戕害統計公信力與獨立性的行為,包括編制好看的指數、取消公布難堪的數字、恣意更改統計公布時間等。 政府統計資料是施政的重要參考,馬政府執政八年,統計單位屈服於長官或立委壓力,戕害統計公信力的作為不勝枚舉。(資料照) 例如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提出所謂的「庶民經濟」;為響應閣揆的口號,主計總處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外,另編制「生活物價指數」,聲稱更貼近庶民生活,但民眾反而因指數太多而更加霧煞煞,這項指數不久後也無疾而終。 再者,國內經濟表現不佳、低薪問題嚴重、物價及房價卻高漲;馬政府無力改善問題,竟要求主計總處編制「國民幸福指數」,聲稱台灣比日、韓還要幸福。 此外,近幾年所得分配不均惡化,金字塔頂端與底層的貧富差距加速擴大;為了粉飾太平,財政部竟一度決定不再公布最高與最低五%(廿等分位)的所得資料,遭批「鴕鳥政府」,後來在立委要求下,才勉強恢復公布。 主計總處更為了迎合部分立委,讓政治考量凌駕於統計專業之上,恣意更改統計發布時間及日期,不僅將公布時間提前到股匯市開盤前,無視此舉可能加深對股匯市的影響,甚至連公布日期都可在正式公告後又擅改。 政府統計資料是施政的重要參考,可惜,馬政府執政八年,統計單位屈服於長官或立委壓力,戕害統計公信力的作為不勝枚舉。期待新政府上任後,能找回統計的公信力與獨立性,讓統計數據成為施政的指標,而非呼攏人民的工具。
鄭琪芳 2016-02-15
馬執政8年 台灣經濟黑暗期

馬執政8年 台灣經濟黑暗期

  記者鄭琪芳/特稿 主計總處概估去年GDP成長○.八五%,累計馬政府執政八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二.八%,不僅低於扁政府的平均四.八%,更是有統計以來表現最差時期,可說是台灣經濟黑暗期;即使馬一再歸咎「運氣不好」或引用一些非經濟數據吹噓政績,也無法掩蓋拚經濟的成績慘不忍睹的事實。 平均成長率僅2.8% 低於扁政府的4.8% 馬總統在二○○八年競選期間大喊「拚經濟」,並開出「六三三(每年經濟成長率六%、失業率降至三%以下、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競選支票;結果,馬執政八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二.八%,連六%的一半都不到,且史上經濟成長率最差四年,馬政府就包辦了三年。 另外,主計總處初估去年平均國民所得(每人GDP)二.二萬美元,離三萬美元還有一大段差距。至於失業率,去年平均失業率三.七八%,仍未降至三%以下,且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高達十二.五九%。 馬總統執政八年,各項經濟數據慘兮兮,但馬不敢提GDP低成長、實質薪資倒退等問題,而是一再顧左右而言他,以「酒駕死亡人數」、「詐騙案件」、「火災件數」、「健保鎖卡人數」、「購屋與租屋補貼」等數據來吹噓政績,甚至引用一項國外評比就誇口「全世界都說我第一名」,這已經不止「自我感覺良好」,稱得上是「厚臉皮」的程度了。 馬總統即將卸任,推稱要八年才能兌現的「六三三」,確定大跳票,總該給個交代了吧?是否兌現承諾捐半薪,馬都應該出面說個清楚。另外,剩下不到四個月的任期,馬政府應該恪遵「看守內閣」的責任,不要再添亂推出錯誤政策,讓國內經濟雪上加霜。
鄭琪芳 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