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齊相關文章

顏大和你想指定接班人?

顏大和你想指定接班人?

檢察總長雖然是檢察官們的領導人,但他的工作是為民服務,不是為檢察官服務。所以,是檢察官的想法比較重要?還是人民的想法比較重要?
王時齊 2018-02-02
「黨內民主」變成「擋內民主」?

「黨內民主」變成「擋內民主」?

  國民黨基隆市長初選翻盤,前移民署長謝立功由勝轉敗,謝立功一度感嘆「數字不可怕,操作數字的人才可怕」。(圖/謝立功辦公室提供) 這個冬天,政壇開始進入縣市長選舉的提名熱季,兩大黨都在忙著找出黨內強棒參選縣市長,連任者優先提名、熱門選區辦初選、艱困選區再徵召,先易後難,慢慢進入提名的深水區,來完成最後的布局。 對於痛失中央執政、在地方也處於弱勢的國民黨而言,2018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這是吳敦義能否率領國民黨重啟生機的關鍵戰役。他口口聲聲要重返執政,第一個關卡就是要排列出一支精銳的作戰隊伍,縣市長的提名人選,毫無疑問必須是強棒中的強棒。 不過國民黨前兩天的基隆市長初選,卻鬧出匪夷所思的大烏龍。用全民調辦初選,這在台灣已經進行很多年,照理說經驗累積十分足夠,但國民黨就是會搞出「民調誤植」的大烏龍,讓謝立功只開心了六個小時就豬羊變色,反敗為勝的宋瑋莉卻被懷疑要棄選,吳敦義的黨務領導也被嘲弄得臉上無光。 一場初選,沒有人開心,也沒有人贏。這個積弱不振的政黨,究竟還可以扯到什麼程度? 採用全民調辦理初選,應該是最趨近民意的競爭機制,但也因為不是從票箱中一票票開出來的選票,容易被質疑黑箱,所以執行過程的「公信力」格外重要。只是國民黨在基隆市這場初選,竟然會發生「誤植數字」的大烏龍,導致結果翻盤,那未來國民黨的黨內初選誰還敢相信呢?甚至更引發幕後有黑手操控的陰謀論,種種疑問都對國民黨造成致命傷害。 包括新北市的周錫瑋、台中市的盧秀燕,都對即將展開的初選信心動搖砲聲連連,直言民調數字可以操作、出錯,這叫人怎麼相信民調?這樣的擴散效應,對黨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當一個黨的初選,無法被黨員信賴是公平的,那麼請問,大選的時候這票還投不投得下去? 更扯的是,如果真的只是數字弄錯,那更正後理當產生真正的初選勝利者,獲得黨的提名。但現在基隆市到底誰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竟然還是個謎。在這場民調烏龍之後,謝立功宋瑋莉兩人都說要黨中央協調。這實在好玩,明明已經辦完初選了,卻還要重新協調。如果最後提名的是輸掉民調的謝立功,那初選是辦好玩的?又如果還是提名宋瑋莉,那何不現在就承認初選結果? 這些過程的風波,透著說不出的詭異。國民黨果然是威權政黨出身,過去執政時做票做成習慣,現在辦起黨內初選,也處處充滿黑手操弄的玄機。原來,機制不重要,萬事皆可喬。原本說好的「黨內民主」,也能變成「擋內民主」。 其實,不論是民調誤植、算錯,或者是這種候選人姓名在民調過程出了狀況、遭到隱匿,其實都是不應該出現的錯誤。國民黨過去給人的印象就是決策向來從上而下,即使套用了公平的民主程序,也還是讓人懷疑是不是黨中央會偷偷動手腳?這種形象上的改變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也需要黨中央真心尊重民主機制。否則一個縣市接著一個縣市的爭議,國民黨會再一次被自己打敗。
王時齊 2018-01-30
柯市長,慢走不送

柯市長,慢走不送

對於蔡英文要自己確認何謂「台灣價值」,柯文哲表示:「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是台灣特色,儘管法治人權環保還有改進空間,不過這些普世價值的實現,就是現階段的台灣價值。」(圖/記者陳家祥攝) 誰都知道年底選舉雙北市長是藍綠兩大陣營的重中之重,不過到現在為止,沒有政黨端得出一個令柯文哲聞風喪膽的挑戰者。民進黨要不要和柯文哲繼續合作這個話題,吵了大半年也沒有定論,就在蔡英文總統接受專訪時提出「柯文哲必須對台灣價值再一次確認,讓支持者覺得,他是一個我們可以一起作戰的人」,才終於有了一點新的進展。 蔡英文用詞十分客氣,不但幫民進黨支持者把心內話講出來,其實也幫柯文哲擺了張樓梯,要不要繼續合作,端看柯文哲自己的選擇。她其實是幫柯文哲限縮了戰場,不然柯文哲的問題哪裡只是「台灣價值」?包含大巨蛋等五大弊(怪)案、內湖的交通問題、敬老津貼等議題,都被許多市民質疑過。其實柯文哲要回答選民的質疑還真不少,但是蔡英文出手把戰場劃清楚,直指柯文哲和民進黨支持者的問題就是「台灣價值」。 蔡英文留了空間給柯文哲,她等於幫柯文哲向支持者爭取了一張空白的考卷,讓柯文哲可以自己申論什麼是「台灣價值」,而不是一張選擇題的考卷,讓柯只能選擇。 柯文哲是聰明人,應該要讀得懂蔡英文的善意,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處理綠營支持者的問題。但是真的讓人翻白眼的是,當媒體追問柯文哲的「台灣價值」時,他竟然說:「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打高空沒有用。」媒體問他覺得蔡英文所謂的「台灣價值」為何?柯文哲回答:「我也很想知道她的台灣價值是什麼。」 柯文哲的回答顯現了他愛耍嘴皮的一貫風格,如果對於過去合作對象的態度總是是這麼輕浮的話,就算是10個蔡英文也沒有辦法幫柯文哲。柯文哲自己要清楚知道,無論民進黨這一次要不要提名,他再連任時選票必然衰退,除了已經喪失初登場的朦朧美感和想像空間之外,這4年來市民的失望,必定帶來選票的流失。 市民為何會失望?除了柯文哲有些市政問題沒有處理好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他把太多心思放在操作政治議題和兩岸關係上面。如果柯文哲有認清他自己身為市長的角色,把市政工作做好,民進黨的支持者也不會要他去回答什麼兩岸問題的考卷。偏偏他自以為可以超越藍綠、橫跨兩岸,古今中外就他一個人最知道怎麼和共產黨互動,盡是做一些超過市長職責的事情,難怪支持者希望他把「台灣價值」講清楚。 柯文哲在2014年的選舉訴求「改變成真」,希望台北市成為一個不分藍綠,不用為政黨服務的藍綠非戰區。這個理念獲得市民的支持,大家期許他改變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台北市。但是這4年下來,市政有沒有搞好見仁見智,但是柯文哲讓台北市變成一個不分藍綠,也不分青紅皂白的混戰區,當《中國好聲音》在台北舉辦活動,卻變成統促黨和學生街頭濺血的情況時,這種的「改變成真」,真的是台北市民希望看到的嗎? 結婚前也要先談談婚前協議,買房子前也要先給個要約書,柯文哲想和民進黨再次結盟,難道不用好好談談「台灣價值」?蔡英文替支持者送給柯的這張「台灣價值」的考卷,如果柯文哲不想回答,那就只好慢走不送了。
王時齊 2018-01-25
萬安不演習後的北市選戰

萬安不演習後的北市選戰

參選2018台北市長呼聲頗高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19日表態不參加2018台北市長選舉。(圖/邱明玉攝 , 2017.1.19) 蔣萬安宣布不參選年底的台北市長,「萬安不演習」也讓多變的北市選情更加混亂,藍綠柯三方的算盤也全部得重新打一遍。 首都市長選舉一向最受矚目。無黨籍市長尋求連任,藍綠兩大政黨也都有人想選,這個三角關係光是排列組合就讓人眼花撩亂。如果蔣萬安決定參選,他會是最有爆發力的候選人,內可團結藍營,外能開拓中間年輕票源,製造出蔣柯對決的形式,壓縮民進黨空間,那狀況會單純許多。不過現在蔣萬安不選,戰況又成一片混沌。 先講民進黨,他們有應該提名的理由,也有不提名的限制。身為完全執政的第一大黨,如果老是在首都不提名,從政黨責任政治的角度來說,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柯P一向是愛做什麼做什麼,民進黨上次支持他,可是當柯市長跟藍營或老共眉來眼去時,民進黨卻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柯P的砲火三不五時還會掃向中央執政,讓不少綠營支持者幹在心裡。 但民進黨在台北提名的隱憂,說白了就是動輒得咎。在三足鼎立的戰局中,如果民進黨選成最後一名,等於複製「黃大洲情境」,結局十分難堪;如果還是柯文哲勝出,那柯文哲未來更不會把民進黨放在眼裡;如果因此造成國民黨險勝柯文哲,會讓藍軍2020重返執政的希望大增;就算最後民進黨候選人勝選,柯文哲更幾乎肯定會在總統大選中攪局,以另一場三角混戰來「回報」蔡英文和民進黨。 以上這每一種後果對民進黨都很難承受,也難怪現在舉棋不定,只能看事辦事。 說到柯文哲,他雖然主打政治素人,但其實是個政治精算師。他的戰略很清楚,除了把綠的票當成支持基礎之外,他還要討好年輕人及一部分藍軍的票。所以柯認真經營網路,不時讚美蔣經國,甚至講出兩岸一家親。但在快惹毛綠營選民時,就會表態修復跟民進黨的關係。三年來這個模式不斷重複,玩弄藍綠的手段相當熟稔。 但柯文哲也不是沒有隱憂,他的團隊逃亡潮就是最大的困擾。柯團隊的鬥爭故事比後宮甄嬛傳還精彩,而且離職後都沒有一句好話。努力辦完世大運的蘇麗瓊離開叫做無利可圖,從選前就支持的簡余晏辭職叫做棄職潛逃。現在連處理燈會後續事宜的副市長陳景峻也被影射成圖利廠商。這種團隊氣氛,好咖誰敢去北市上班? 柯P要治理好台北市,需要一個團隊,不能萬事只靠蔡璧如,畢竟首都不是開刀房。 最後,說回來國民黨。吳敦義如果有志問鼎大位,2018台北市這場選戰,他沒有輸的本錢。北市的選民結構對國民黨仍有優勢,但他一定要擺出最強陣容來打這場仗。蔣萬安的不參選聲明,其實理由頗為空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應該對國民黨黨內團結沒有信心,不敢冒險被同志相殘,他還有未來,還等得起。但是如果再輸一次,吳敦義等得起嗎?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即使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但吳主席卻推不出最強的人選。現在不只台北市蔣萬安宣布不選,桃園市的吳志揚也頗有退意,新北市的侯友宜也被黨內打成「三億探長」。如果北台灣的老巢形成強棒紛紛棄戰或崩盤的連鎖效應,將是國民黨最大的隱憂。 現在離年底選舉還有時間,吳敦義還有一些迴旋的時間。推不出好的縣市長人選,沒有母雞帶小雞,連縣市議員都會一起倒楣。
王時齊 2018-01-23
新監委的第一要務就是糾正監察院

新監委的第一要務就是糾正監察院

監察院長張博雅26日率領全體監委年度巡察行政院。圖為張博雅與行政院長賴清德交頭接耳討論議程。(圖/記者陳弘志攝 , 2017.12.26) 這幾天,立法院正在審查補提名的監委候選人,從去年三月提名後已經過了十個月,這喚起了選民對監察院的記憶,恐怕很多人不知道監察院究竟在做什麼,甚至想不起來監察院長是誰。 監察院的存廢在社會爭論已久,很多人說既然該廢了監察院,為什麼還要補提名?但在我看來,這是必要之惡。因為2016年行政立法都經歷了政黨輪替,但現任的監察委員還是前任政府的產物,更大的問題是他們這幾年荒腔走板、唯黨意是從的演出,實在需要有一批新人進去制衡。 這些年來,監察院上演的政治笑話已經多不勝數。還記得上屆監委任內,對於當年擔任基隆市長的張通榮,向警方關說縱放酒駕者,彈劾案兩度被提出,但表決結果竟然都沒有通過!這護航與效忠執政黨的意志,人民看得只能搖頭。另外,還有前任監委周陽山出國,雖說到外館調查案件,但卻帶著家人一起前往,擺明順便旅遊度假,而且據說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沒有見諸媒體。 監察院監督行政體系,卻沒有人監督監察委員,難怪可以這般為所欲為。   而現任的監委,也沒讓前輩專美於前。還記得當國民黨因為席次不足三分之一,無法透過立法院機制為「不當黨產條例」申請釋憲時,監察院竟然「代位求償」,主動幫國民黨提出釋憲案,而提案的內容就那麼巧,跟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內容有87分相像,把憲法中對監委超越黨派的要求,完全拋在腦後。 前不久在立法院審查勞基法的時候,監察院也不忘插上一角,對立法院在去年修法通過的「一例一休」,對行政院提出糾正。姑不論一例一休的問題其實來自於立法院對行政院草案的加碼,這樣去糾正行政院到底是幹嘛?而光是這時間點的選擇,就讓人看見濃濃的政治動機。說到底,監察院對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指指點點,其實也是超越了憲法的院際份際。 而現任監委毫不掩飾地介入個人利益,例證更是比比皆是。曾有媒體報導,在政黨輪替後華航換了新的董事長,竟然有監委藉由監察院的力量,幫自己在華航擔任高階主管的老公關說不要外派。前一陣子陽明大學校長遴選出現校內的爭論,竟有監委在第一時間就說要主動介入調查,擺明了要介入為另一派人馬護航;最近還傳出,某監委去擔任國立政治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這也是嚴重失了份際。 這些案例,已經完全不是憲法賦予監委獨立行使職權的實踐,而是假借監院職權堂而皇之地介入個案。古代御史拿著尚方寶劍,可以斬污吏、肅貪官,但是當監委私心自用時,誰能給予制衡?誰能糾舉彈劾? 如果監委們連自己的鬍子都刮不乾淨,怎麼有資格去刮別人鬍子?    監察院存廢的爭論很多,監委的社會形象也不佳。但監委的權利卻很大,他們可以到行政院和各縣市政府,花一天的時間聽取施政簡報,展現官威。政府官員平常已經忙得要死,還要齊聚一堂為監委們作報告,這種形式主義,根本是浪費時間,花一天巡察就能夠找出施政治理問題,誰信?講白了,這種分區巡察就是古代中國的「八府巡按」概念的延伸,根本就是封建主義的餘毒,形式主義的極致。台灣的民主社會,真的還需要這種制度嗎? 監察院負責監督行政院,但自己的問題卻不比行政院少。這批補提名的監察,在通過國會審查之後,必須要能先認清監察院的現況,要清明吏治,不妨從改革監察院做起,好好制衡你們的同事,不要繼續鬧笑話。 如果監委還是只利用法定的職權,來猛刷自己的存在感,成為政黨打手,不避諱個人利益,甚且繼續製造政治笑話,那麼這屆監委成為末代監委,誰說不會是社會的修憲共識。
王時齊 2018-01-16
格格搞台獨?

格格搞台獨?

  林心如的新劇《我的男孩》開播後遭有心人舉報「台獨」被迫從騰訊下架,隨後她發聲明切割反激怒台灣網友。(圖/翻攝自YouTube) 「還珠格格」這部戲在台灣至少播了好幾十遍,林心如這位格格不但長得漂亮,這幾年也製作了不少好看的戲。從格格演到王妃,從古裝演到現代,從來也沒聽說林心如和政治扯上邊過,不過這幾天,她變成演藝界和政治圈交集的主角。 林心如的新戲《我的男孩》,前年獲得了文化部電視節目製作補助兩千萬,這一補助不得了,讓她被舉報為台獨份子,才剛上檔的戲在中國立刻遭下架,好好的一齣姐弟戀愛情劇,觀眾看不到浪漫真愛,只知道不能看台獨份子談情說愛,好像世間真愛得先經過政治思想審查,實在令人無言。 領台灣政府的補助就叫做台獨,這個標準也太驚嚇。中國對台灣的壓迫當然無所不用其極,最近一段時間,軍機繞過來繞過去,航母開過來又繞回去,靠近海峽中線的航線開了一條又一條,一直在測試台灣的壓力底線,也讓整個東亞局勢逐漸失衡,搞的周邊國家各個都緊張。 前幾年周子瑜拿著稿一字一句唸出道歉聲明,就毫無遮掩的暴露出中國像黑道一樣的粗魯心態,像是未經開化的野蠻人。這一次林心如只是因為製作拍攝的戲劇獲得了台灣政府的補助經費,就被定位成台獨,中國政府或許認為這樣的作法可以嚇壞台獨人士,讓所有想賺錢的、想前進中國的,都先政治表態,然後藉著這些偶像們起示範作用,擴大對台灣的影響力。過去,中國直接凶巴巴的恐嚇,現在,他們用錢收買,這是中國統戰的進階版。 林心如聲明切割台獨台灣很多人罵,覺得她過河拆橋,覺得她眼中只有人民幣,但她只是個受害者,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不久前,台灣的導演兼演員戴立忍也因支持太陽花學運被指「台獨」慘遭換角,他親自寫了千字文澄清自己不是台獨份子,還說:「從小我被教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得出來中國不斷透過這些個案做出示範性效果,雖然我們看在眼裡是很低級的作為,但中國就是要殺雞儆猴的效果,讓其他想去對岸發展的藝文界人士要知道政治的紅線在哪裡。 黃安日前在微博公開自己封鎖的黑名單,當中出現媒體工作者鍾年晃,對此,鍾年晃則在臉書表示自己沒有微博帳號直說「哭笑不得」。(圖/華視提供) 中國的鴨霸行為很荒唐,但總是有些人配合著興風作浪。像是一直自豪自己是台獨剋星的黃安,這些年就檢舉了不少人,從周子瑜到盧廣仲,都是他的戰果。其實我也幫黃安捏把冷汗,如果林心如拿中華民國政府文化部的補助兩千萬是台獨,那黃安每次回國拿著健保卡去看病,其實也實質享用了中華民國政府補貼給健保相關的經費。按照中國的標準來看,黃安使用台灣健保福利,也算是台獨資助的一份子,黃安要不要舉發自己? 順帶一提的是,黃安昨天透過微博公布近期被他「拉黑關廁所」(封鎖)的黑名單。其中,我的一位媒體界好友鍾年晃的微博也被他封鎖,但是好笑的是,鍾年晃根本就沒有微博帳號,他也很想知道黃安究竟是在封鎖誰? 其實這些藝人都只是跑龍套的角色,真正要上台演戲的,是台灣和對岸政府。中國政府必須清楚理解,這種操作模式對於台灣民心是毫無益處的,只會讓兩岸可以發揮的空間愈來愈窄。台灣政府則要清楚認知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文化的宣傳是潛移默化的,電影、戲劇當然是政治宣傳工具的一環。中國逐漸透過經濟實力,用資金合作的方式,吸納台灣的優秀影視音人才,藉此拍攝製作符合他們利益的作品。 林心如絕對不是個案,政府必須儘快把影視音文化產業等領域中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盤整與協助,健全我們影視音產業的競爭力,只有我們自己強壯,才能抵抗外力。
王時齊 2018-01-12
時代力量撥錯政治算盤

時代力量撥錯政治算盤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左)、徐永明(右)因為不滿民進黨執意修改勞基法,在總統府前靜坐絕食抗議。(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18.01.06) 讓我們想像一個狀況:禮拜五的下午,接近下班時間,員工開始期待度周末時,老闆突然宣布公司剛剛接到一份急單,請大家留下來加班,整個周末生產線要全開,拚一下業績。結果這一忙居然沒日沒夜的,不但超過法定的加班時限,也違反七休一的規定。 這並不是什麼慣老闆的故事,而是時代力量上周五決定在總統府前靜坐抗議時,他們的助理所遇到的狀況。 不要誤會,我認為時力做為政黨,在重大議題到來時,當然應該把握機會做政治表態和行動。而且,我也相信時代力量熱血的黨工們,應該也都是自願追隨老闆們前往的。畢竟這世界的老闆和員工並不是永遠處於鬥爭狀態,他們經常也並肩打拚,必要的時候大家一起辛苦一下,等忙完了再好好休息。時代力量是一個例子,許許多多台灣中小企業也是相同。 大家要的並不是超高的工時來榨乾勞工,他們要的是「彈性」,有了彈性才能應變。 但諷刺的是,時代力量過去對於勞工「自願加班」的說法,總是嗤之以鼻;但在自己被質疑也有同樣狀況的時候,他們的助理和黨工都趕忙跳出來宣稱自己是自願加班的,或者,是自願來的所以「不算加班」。 這下子事情大條了。原來時力的助理,可以平常當黨工、周末變志工,這樣老闆當然永遠不會違法勞基法啊!員工這麼寵老闆,老闆還能不變成「慣老闆」嗎? 這自我矛盾的邏輯,「我可以但是別人不行」:我的員工超時工作是真心奉獻,別人這樣就是壓榨勞工,因為美好的勞資關係只會存在於本黨黨部。 所以,不管時代力量立委們是口口聲聲多麽重視勞工權益,對勞基法內容的理想是如何鋼鐵般地堅持,可是自己當人家老闆時,一樣也是做不到。不准別人有彈性,但自己用得很開心。他們口中所要求的理想,其實自己也無法實踐。 事實上,這個例子正好讓大家看到勞基法以一部法律規範所有產業,造成僵固而缺乏彈性的問題。無論傳統或高科技工廠、銀行或媒體、賣場或農場、醫院或政黨,通通都是同一套規則。但是現實上也不可能一體制用,所以又要設計出各種變形的規則;可是變形一多,各種可能的放水、濫用彈性也會因此產生。 不只是不同產業的差異,還有各種季節和突發性需求。工廠急單來了,不接就沒錢賺;農產品收成了,搶收都來不及;連續假期觀光客湧入當然要趁機賺錢,等淡季沒收入的時候再休息;選前一個月所有政黨和競選總部向來都是取消休假,這時候若不努力衝刺,選後可能大家都放無薪假去! 這些樣態,需要的是勞動法規上的彈性。彈性,不是壞事,因為這世界變化多端,不可能永遠規律運轉。使用彈性的規範必須被嚴格監控,這是立委的責任,而不是眼睜睜看著社會上許多抱怨卻堅持撤回、不肯修法、絕無彈性。 時力立委前進總統府,就等於企業界的急單,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彈性。而因為你上街抗議,路邊被迫出現了一堆被迫加班、取消休假的警察,來維持秩序、供你譴責,這也是因為制度的彈性。 彈性的左調或右調,放鬆或緊縮,是立委的工作。做為民意代表不能假裝看不見聽不見要求修法的聲音,在淋了幾天雨吹了幾天風之後,時代力量苦了自己的身子,必須面對社會真實存在的現象,你們選擇的抗議方式,也正好凸顯了「彈性」的必要。
王時齊 2018-01-09
老共的錢不能拿之炳忠哥GG了

老共的錢不能拿之炳忠哥GG了

  台北地檢署調查,大陸籍男子周泓旭受國台辦指示資助並利用王炳忠執行「星火T計畫」,藉此發展組織。(圖/記者黃克翔攝) 說到炳忠哥,提到他之前,一定要先確立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台灣是民主國家,不管是主張「統一」,還是想要「獨立」,反正言論自由,你高興怎樣就怎樣,沒人可以管你。相反的,政府還得保障你的這個自由,讓你暢所欲言。 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一旦你是拿了敵國的錢,並且為他們的利益,在國內執行情蒐、組織和文宣的工作,那你就必須面對法律的規範和制裁。這個道理,去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 王炳忠今天就是被檢方懷疑觸犯了這條紅線。前兩天北檢的記者會,是在說明偵辦周泓旭共諜案的新進展,但也把不久前包括王炳忠在內的幾個新黨成員之所以被檢調傳訊、搜索的原因,揭露得鉅細彌遺。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從國台辦來的錢」。 經過北檢的說明,大家終於恍然大悟,原來王炳忠之前所宣稱的「稿費」,其實是對岸政府要他在台灣做組織工作的資金。儘管這所謂的「維新四君子」指天咒地否認,說絕對沒有幫忙中共發展組織,沒有吸收軍人、公務員,但檢方掌握的資料裡,炳忠哥們可是交了名單,有名有姓,還一個個都已經被檢調約談完畢。而且這些組織「工作」還依照不同程度,有不同的價碼。光是「私約談心」就可以拿個新台幣5萬元,報酬看來相當不錯。 很多人也許嘲笑國台辦挑錯了對象,怎麼找上這幾個在台灣社會評價不高,甚至被新黨主席郁慕明稱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朋友」?這種「丑角級」的共諜,哪會起作用?但問題就在這裡。這不是正顯示出,中國鋪天蓋地狂灑金錢,無論什麼層級、無論什麼形象,都想一網打盡、收攏為他們所用?如果這幾個「小朋友」都可以花個上千萬,那有沒有其他更高層的、更大咖的,拿了不只千萬幫中國做事? 而這幾年,台灣有不知多少各級公職、民間組織、過氣政客,往返兩岸如過江之鯽,傳聞中帶著資源回來代為撒錢布局、收買人心的,也所在多有。如果老共可以花幾億或幾十億美金,去拔掉一個台灣的邦交國,那今天在這個共諜案中所看到的,真的只是零頭小錢而已。從牙縫裡剔出一點肉屑,在台灣就有叫得出名號的人願意犯險賣命,這對中國來說真的是很划算的事。 王炳忠的案例,絕對不會是個案;有錢能使鬼推磨,類似的狀況恐怕也永遠辦不完。但這個案子之所以值得重視,在於它的警惕效果。現在可能所有拿了老共錢的人,心中都有了那一抹陰:原來政府不是不知道,只是掌握了多少證據、何時收網的問題。 在台灣,想要跟中國統一的人,可能有將近一成,大概一百多萬人吧。這些人主張統一的理由各自不同,有的是情感和鄉愁、有的是信仰和認同、有的是利益和投機,不管原因是什麼,這是自由的國家,他們的主張都必須被尊重。但如果已經超越了「主張」的層次,而是拿了老共的錢、而且拿了錢還辦事,那真的司法部門不要客氣,也絕不能客氣,這種人有證據就嚴辦,而且有幾個就辦幾個! 老共的錢不能拿!就這麼簡單。炳忠哥哭天搶地的大聲喊冤,可惜在國家安全這條紅線之前,不會有人憐惜他。
王時齊 2018-01-04
人民已沒耐心,官員皮要繃緊

人民已沒耐心,官員皮要繃緊

人民的要求其實不高,只是要公僕們認真而已,如果不能整頓這種官僚心態,人民的不耐與憤怒,就算來一百個賴神也無法救。(圖/視覺中國CFP) 外交部領務局發行第二代的晶片護照,不但增加持照人第三影像、防偽膠膜採用金屬化表面凸起,大幅提昇我國護照的防偽能力,聽起來相當先進。但這樣一件美事,卻可以搞到領務局現任局長下台、前任局長從加拿大調回,只能說外交部咎由自取。 其實護照內頁納入台灣各縣市特色景點地標及風土民情等主題,在現在既有的護照就有了,只要翻看一下,就會發現有阿里山小火車、七股鹽田、台北101等圖樣,確實豐富了護照的設計。新版的護照也是希望多呈現臺灣的風土民情,所以挑選了許多圖樣來設計,立意雖美,但卻沒注意內頁桃園機場竟然變成了美國杜勒斯機場,宣傳台灣印象變成了宣傳美國印象,真是天兵到了離譜的境界。 姑且不論外交部官員一早還沒搞清楚就直接否認有錯,但從早上記者會被質疑後,整個領務局反反覆覆說不清楚。整整12個小時,外交部從信誓旦旦堅稱這是桃園機場,到最後承認錯誤,這些官員大概還活在上個世代,在這個網友上網一Google就可以查到哪些網站有錯置桃園機場照片的時代,竟然還讓這個議題延燒了半天,撐到吃晚飯時才出來開記者會認錯。連護照都要改用晶片的時代,這些官員的運轉速度完全沒有更新。 弄錯圖案,還可以說是美編和承辦的錯,但出包後的危機處理能力低落,外交部高層對危機的毫無警覺,才真的讓人對這個機關的素質憂心搖頭。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役政署長到成功嶺營區,不願按步就班接受營區大門哨兵檢查,大擺官架子,放任駕駛加碼口出穢言羞辱國軍。妙的是役政署第一時間發的新聞稿,根本不覺得自己行為失當,甚至把它定調為「雙方誤解」。 粗鄙的言語、死不認錯的心態,讓整體政府形象崩毀。內政部把駕駛撤換,是刻意混淆視聽打算卸責。司機調離職務究竟是懲處還是避風頭?役政署長最後還上成功嶺和陸軍合演一場慰問和解秀,一直到事件延燒5天之後,才終於下決心把署長調職。 役政署長林國演(左)與外交部領務局長陳華玉(右)近日因成功嶺闖哨與晶片護照圖案誤植事件紛紛下台負責。(圖/翻攝自役政署影片、記者周宸亘攝) 態度決定信任度,內政部對役政署長的離譜行為,沒有當機立斷做出懲處,人民看不到負責的態度。這樣的官員、這樣的政府如何讓人民信任? 這些犯錯的官員,都是常任文官。台灣文官制度的特色就是充分保障,排隊升遷,一個蘿蔔一個坑,幾乎沒有淘汰。這種制度雖說可以打造中立專業文官,讓行政體系穩定,但也同時保護了做事不認真的人,眾人吃著大鍋飯,做好做壞都無所謂,反正你能奈我何。 這兩個例子顯露出來的,就是這種反淘汰的體制塑造出來的官僚心態,這也是歷任政府的最大危機。也難怪,政府的作為經常被人民翻白眼,專門犯一些常識都不應該犯的錯。如果不能整頓這種官僚心態,就算來一百個賴神也神不起來。 好的官僚是國家運轉的基石,墮落的官僚則是國家運行的絆腳石。不管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應該正視這種官僚心態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這是會讓人民對政府會失去信任,更不利於政策的推動。古時秦朝商鞅變法,都還知道要先取信於民,所以徙木立信;今日政府領導人面對龐大的官僚機器,也應該重振政綱,好好的整頓一下,樹立行為標準,對這些不知民瘼的官僚好好開鍘,以立政府威信才是。 政務官做得差,要面對政黨輪替,表示人民還有選擇;但文官體系的過度保障,反而讓民主失去了監督能力,也變成領導人有效領導的障礙。今天一天之內,3個高級文官因為犯錯而被拔掉了主管位置,還算是大快人心,希望這不僅是危機處理的手段,更是政府重新樹立符合人民期待的績效標準。 人民的要求其實並不高,要你公僕認真而已。這很難嗎?一點也不。今天起,這3個主管就是公僕們最好的警惕!拜託,皮繃緊一點,因為選民早已失去了耐心。
王時齊 2017-12-28
走味的遊行

走味的遊行

反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遊行隊伍到了行政院時因與原本申請規畫路線有出入,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17.12.23)   組織一場大型群眾運動從來就不簡單。相較於把群眾動員出來,真正的困難反而在於如何讓運動收場後,可以累積未來的能量,可以創造更多的正當性。上周六這場無法收尾、最後走味的勞團遊行,再次印證了這樣的經驗法則。 勞基法修正這個議題,顯示出一定的世代落差。年輕族群及學生把他們對社會環境的不滿,具體投射到勞基法修法上。換句話說,他們不爽的不只是修法內容,而是來自於低薪、長工時、高房價等等,綜合因素的交叉感染,讓年輕人生活大不易的怨氣。坦白說,這股怨氣,不會因為政院不斷解釋修法內容而消除。 因此,在周六的遊行中,除了發起的勞團之外,也有一定數量的年輕朋友參加。他們不屬於傳統的工會組織,相信走上街頭挑戰體制與秩序,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當勞團宣告活動解散,準備改日再戰時,幾百位年輕人拒絕接受指揮,更拒絕離開街頭,甚至痛罵主導遊行的勞團「打假球」。 天黑之後,遊行的加演場就此展開。年輕的抗議者在沒有指揮者的情形下,在行政院及台北車站周邊不斷移動,短暫占領各大交通幹道,刻意阻擋汽機車,不讓用路人移動,造成民眾和警方的零星衝突。這場遊行至此,已經變調走味。在漫無目標、有路就擋的情緒下,社會看見的焦點反而變成遊行者阻礙交通、和路人嚴重衝突。 社會運動最重要的目標,是說服社會,援引更大的力量形成壓力,迫使政府改變政策。但如果說周六下午的遊行,是希望以動員人數展現對行政院的壓力,晚間的這場「游擊戰」,已經看不出具體的目標是什麼。既像抗議,但更像洩憤;不想就此罷手,卻也不知該往哪裡走。 下班後要接小孩的媽媽,被塞在車陣中乾著急,氣得向擋住路口的學生開罵。抗爭者的出發點雖是公益,但被塞在街頭、下班回不了家、小孩等不到媽媽,則是庶民生活的現實。所以當抗議的方式嚴重挑戰常民的生活秩序,就只能承擔不被社會同情風險。 警方最終還是排除了陳抗,也恢復交通。柯P事後承認是他下令的,縱使陳抗團體中有律師指控驅離行動太過粗暴,但身為地方首長,柯文哲勢必得為政治決定負責。柯P還略有不滿地說,主辦單位有能力把群眾帶出來,就要把群眾帶回去。不過從結果看來,勞團雖然有宣布解散,但人不只沒散、還到處流竄。換句話說,主導和發起遊行的勞團,最後顯然hold不住場面。 收尾時的混亂,讓這場宣稱破萬的遊行焦點被模糊。各方的討論轉而聚焦在警方排除陳抗的手段上,這顯然不是事先期待的成果。 更糟的是,指責警方脫下女學生的衣服,立刻被警方的影像證明是不實的指控。而部分在野黨人士、社運團體在第一時間,不明究理的跟著謠言指控,事後也不見正式的撤回甚至道歉,讓價值的追求蒙上栽贓汙衊的陰影。 不過,台灣社會也應該要注意一個新的社會現象,就是驅使年輕人上街頭的,並不是因為誰的號召,也未必固著於某個議題,而是來自他們在社會結構中受挫,因而產生的憤怒與挫折。 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複雜多元的組成分子,會導致指揮困難,甚至失控。但從執政者的角度來看,如果經常在各項議題上失分,多元的反對者們最終還是會成為推倒政權的大浪,這一點,之前馬政府的殷鑑不遠。 街頭上的年輕人是全世界民主政府的共通困擾。他們極度憤怒、拒絕妥協,也沒有明確的政治議程,不易溝通。政府在街頭上跟他們的衝突,只會累積成彼此的怨恨。街頭不是答案,執政才是解方。民進黨政府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努力改善這群崩世代、厭世代的處境,才有可能讓他們離開街頭,回到生活。
王時齊 2017-12-26
炳忠哥蒙難記

炳忠哥蒙難記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疑涉犯「國家安全法」,日前在住處遭檢調搜索,引發外界議論。(資料照/記者周宸亘攝) 從來沒有人能像炳忠哥這樣,可以讓看起來總是高高在上的中國國台辦,為了他趕忙在深夜裡發出聲明,隔海痛罵台灣政府「肆意打壓迫害主張統一人士」。不僅如此,中國還發起了「一人一照聲援王炳忠」的活動。王炳忠,這幾位新黨青年軍,一個晚上成為國安事件的主角,還是國台辦要出手搭救的「蒙難者」,在老共的眼中,份量著實不輕。 國台辦的態度相當嚴肅,但卻讓人看了忍不住發笑。什麼時候,中國突然這麼在意人權、在意言論和思想的自由?這真是太神奇了!而這份在意,沒有表現在李明哲案上,沒有表現在劉曉波案上,卻跨海表現在新黨青年軍上。究竟是太心疼王炳忠,還是台灣司法查辦此案踩到了老共的痛腳?應該不久後就會有答案。 國台辦一天之內就做出反應,這傾全力維護的動作,感覺真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就像是馬英九大動作控告北檢一樣,反而讓人心生疑竇。這究竟是幫了王炳忠,還是害了王炳忠,恐怕台灣人心中都有定論。 這幾位年輕人做了什麼,會遭遇今天這樣的處境?說真的,司法還沒有定論前,我們也別急著下結論。但新黨這邊立刻把整件事情先冠上了政治鬥爭的帽子,部分思想老派的國民黨政治人物也趕緊跟著指控,說這是「麥卡錫主義」,政府「威權復辟」、「蓋世太保」再現。這種先扣帽子的做法,不但廉價,也無助於事實的釐清,將來更有被打臉的可能。 幾位當事人為自己辯解,當然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一口咬定這是政治迫害,還有人說自己是政治犯,然後順勢宣布要參選,恐怕也是嚴重高估了自己的份量。如果真的有心要打壓在野黨,何必挑這個國會裡一席都沒有的新黨?又何必選這幾個不怎麼知名的角色? 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權可是基本要義,任何理由都不可以加以侵犯。炳忠哥被搜索,是法院核發的搜索票,所謂的「白色恐怖」時代,指的是不需要理由,也不必法院授權,只要「老大哥」覺得你很可疑,你就會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帶走,通常離開前,你都會帶著一個新的罪名。回不回得了家沒人知道,有些人最後就倒在台大圖書館前的草地上,或者被老蔣在判決公文上批個「槍決可也」,過程爹娘朋友不知,哭天搶地也沒人理,運氣好的通知家屬來領屍,運氣不好的親人一輩子不知你是死是活。 拿「白色恐怖」來對比,是無知的極致展現。炳忠哥可以開直播、還請律師、還被飭回、你去了哪裡都有媒體報導、你也開了記者會,這不叫「白色恐怖」,這叫法治社會。這些「統一論」的愛好者,如果真的要了解威權時期的「白色恐怖」,就應該去對比李明哲案,看看你想不想去面對中國的司法? 大腦是個好東西,沒事用用益處多。就事論事,用邏輯來思考,對大家都是件好事。檢警調的做法可以就程序上是否能更完善進行討論,當然可以做更多的檢討;但遇事就高喊「政治追殺」、「白色恐怖」,反而讓這幾個人是不是真的涉及危害國安、是不是行為逾越法律,都沒了檢視空間。遇事就「泛政治化」,塑造自己是兩岸政治下的受害者,援引對岸力量為自己喊冤,累積個人的政治資產,壯大自己政治實力,才是民主社會中真正的梟叫狼嚎。
王時齊 2017-12-21
欲罷不能的精彩大結局

欲罷不能的精彩大結局

黃國昌強調時代力量所堅持的理念是正確的,是自己努力不夠,導致很多人沒站出來投票。(圖/翻攝自時代力量新北黨部臉書) 在選罷法的罷免門檻調降後,首次適用的罷免案在上周六完成。雖然有4萬8千多人贊成要罷免黃國昌,是反對者2萬1千多人的兩倍多,但因為沒有達到四分之一的法定門檻,所以罷免案不成立。黃國昌沒有「再贏一次」,但還是可以繼續留在立法院。  雖然「罷昌」的過程平淡無波、毫無高潮,令人覺得非常無聊,但投票的結果卻是個「精彩大結局」,令人拍案叫絕。 這結果精彩在哪裡?首先,黃國昌沒有被罷免成功,社會守住了基本價值。這次罷免讓人驚心之處在於,極端的保守力量,已經不只是在街上抗議,他們更有組織動員的能力,透過民主機制來反撲。好在,罷免案終告失敗,台灣逃脫了「為了反同婚而罷免一個民代」的難堪紀錄。 如果沒有成功阻止這場罷免,極端保守的力量必會乘勝追擊,那麼將不只是黃國昌,還有蕭美琴、王定宇,接下來一個個針對支持同婚的立委所提出的罷免案,也將層出不窮。如果讓這股力量不斷得逞,台灣將陷入「以民主機制摧毀人權價值」的噩夢中。 第二的精彩之處在於,這次贊成罷免的票數雖沒有高到攀過門檻,但也多到足以讓黃國昌學到教訓,理解時力當初對罷免門檻主張「簡單多數決」,藉以標榜自己理想的純粹度,是有多麽地荒謬。 過去因為罷免門檻高,導致割闌尾運動的失敗,所以公民團體倡議下修門檻,說不要保護失職立委。但要是真的如時代力量的主張,下修到完全不要門檻,過猶不及,也是同樣的災難。還好,多數的立委還沒有頭昏到以為「極端就是進步」,還是設下四分之一的門檻,也因此黃國昌沒有像商鞅一樣作法自斃。 否則,台灣還沒有成為亞洲第一個允許同婚的國家,就成為世界第一個有立委因為支持同婚被罷免的國家。這一點,我相信黃主席和時代力量的先進們,在午夜夢迴時心裡都很清楚,感到餘悸猶存。雖然他們死都不會承認。 而就在這場充滿啟發性的罷免案投票前夕,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公投法的修正,大幅降低了公投的提案、成案和過關三道門檻。過去大家都批評「鳥籠公投」,所以這次公投法的修正,彷彿也是門檻越低越好,好像門檻低就是進步。這個立場像是天條一樣,之前根本沒有人敢挑戰,但黃國昌罷免案卻提供了很好的省思,這是精彩之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選舉、罷免跟公投,都是人民直接實行民主權利的途徑,目的是讓我們的民主能夠更深化,社會更進步。但罷免和公投要不要有門檻?應該怎麼設定?只能透過多次的實際操作,才能真正確定怎樣才是最適合台灣政體與民情的制度,而不會遭到誤用,或者成為提供特定極端團體操作議題、製造社會對立的舞台。 理想很美,但現實經常很殘酷,跳脫了現實,美夢會變成噩夢。罷免這堂課,黃國昌必須更認真上。
王時齊 2017-12-19
馬英九終於可以真心不騙?

馬英九終於可以真心不騙?

前總統馬英九卸任後頻跑法院,13日下午還主動出招親赴台北地檢署控告北檢洩密。(圖/記者林世文攝) 馬英九最近比較忙一點,大部分我們看到的畫面都是他在跑法院,因為他涉入的司法案件陸續開庭,包含不當賤賣黨產(三中案)、教唆洩密等案。這對卸任總統來說,似乎是無可逃避的宿命,畢竟卸下總統職務後,原本的刑事豁免權也解除,之前有沒有做過什麼事,終究要面對嚴格的檢視。 面對司法戰,馬英九今天更主動出招,親赴北檢控告北檢洩密。這真是好笑了,忽然間馬英九發現偵查中的案件是秘密了,那黃世銘洩密案,馬英九要不要改認罪呢? 但是馬英九最近引發爭議的,倒也不只這些司法案件。卸任後的馬英九也常到學校演講和學生互動,而且對於時事的評論,遠比擔任總統時期的發言大膽,宛如「真心話大冒險」,尺度簡直比柯文哲還要更狂放。 舉例來說,針對日前已入中國籍的台灣人盧麗安被推選為中共黨代表,馬英九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這是人民的結社自由,然後還說台灣政府註銷其戶籍是過度的處分。姑且不論政府是依法註銷盧麗安的戶籍,馬英九連兩岸之間的關係認知竟是如此沒有原則,以前老怪別人貼他「賣台」標籤,現在可是自己貼上去了呢。 而針對兩岸問題,馬英九更認為中國已經提出和平統一,所以有「和平的因素」,台獨選項已經無法繼續下去,兩岸統一只要循序漸進,自然水到渠成。我們無法想像這些話,會出自一個曾經擔任台灣總統的人之口。按照馬的說法,我們國軍也不用太認真備戰了,共機飛到我們的航空識別區、還有「繞島巡航」也不用太緊張了,因為這共機上已經有「和平的因素」,是這樣嗎? 一個卸任的總統,竟然把我國的安全建立在對方毫無保證的論述上,然後忽視每天在台灣上空可能的威脅,這如果不是天真,就是腦子有洞! 馬英九日前在東吳大學演講,提到詐騙案的司法處理問題時表示,由於台灣詐騙犯的詐騙對象是大陸人,所以應交由對岸的法庭來審理。(圖/記者李毓康攝) 更誇張的是,針對兩岸詐騙集團在第三國犯罪被逮捕後,台籍嫌犯大部分情況下都在中國施壓下,被強制遣送中國審判,馬英九竟然也忘記國家立場,公開表示他認為如果嫌犯送回台灣,要調查證據、傳喚證人都很困難,最好的辦法還是由中國來審判。 這下子我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因為馬英九心中本來就覺得台灣的嫌犯被送去中國也沒關係。難怪當初肯亞詐騙犯被送到中國後,在野黨立委罵翻天,時任的法務部長羅瑩雪還理直氣壯的跟立委鬥嘴。馬英九不當總統了,終於可以真心講話,假裝了8年,還真是難為了他。 馬英九過去曾是台灣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總統,如今卸任也享有國家給他的禮遇,這是體制尊重他曾經為這個國家的付出。然而作為一個卸任元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已經是最低的標準。以美國為例,儘管川普上任後爭議不斷,但卸任總統歐巴馬也少有評論現任總統的話語。 馬英九當然有說話的自由,也不是不能發表時議,但總要站在國家的立場,維持這個國家基本的尊嚴。如果卸任後的這些發言才是他的真心話,對照過去他在競選總統、還有擔任總統任內表達的那些大義凜然的立場,實在令人心寒,或者,不寒而慄。 卸任總統後,終於能夠說說實話也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如果現在的馬英九講的話都是真心不騙,那過去的馬英九,難道是在講鬼話嗎?
王時齊 2017-12-14
罷免黃國昌?理由很瞎

罷免黃國昌?理由很瞎

▲新北市選委會7日澄清表示,並無以電話語音方式向民眾宣導罷昌案投票,並已聯繫警方儘速調查處理中。(圖/NOWnews資料照)   幾天後,黃國昌是否會被罷免的投票就要舉行。這是選罷法罷免門檻下修後的首次成案,去年積極主張修法的時代力量,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的黨主席會成為這項機制的第一個適用者,而且心中應該很慶幸,罷免的門檻不像他們自己主張的那麼低。 「昌神」式的政治表演,有人形容像是90年代的演員馬景濤。馬景濤誇張的表演風格樹立了個人特色,而黃國昌在立法院質詢起官員相當賣力,表情動作也很有戲劇張力,一個是戲劇表演,一個是政治表演,無論是淋雨濕透了衣衫、或是高八度的嘶吼,兩人頗為異曲同工。 但無論你喜不喜歡這種形式的問政方式,都不應該支持這個罷免案。理由很簡單:一個立法委員如果因為支持同性婚姻而被罷免,台灣將成為世界民主國家中的笑話。 記得一年前國會在討論選罷法罷免門檻下修時,時代力量當時主張,應該要完全廢除投票門檻,僅以票數決勝負,也就是只要三個人出門投票,兩票對一票,這位立委就會被罷免。但這種毫無門檻的相對多數制,恐怕後遺症會是遍地烽火的罷免活動,台灣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這種可能遍地烽火的後果?有沒有足夠的能量承載可能的罷免、補選,無限輪迴?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來,如果沒有一定門檻,罷免制度就容易被有組織、有資源的極端團體濫用。他們未必能成功,但至少會形成一種政治上有效的騷擾。由宗教團體組成的安定力量就是這種典型。 當初的門檻之爭,時力標榜著自己極端的民主路線,而媒體也著眼在大綠小綠的意見不合,但沒想到,訂下這門檻第一個受惠的,可能就是黃國昌,說起來還真的有點諷刺。 回來看這場罷免運動的過程,不只謠言滿天飛,還發生有人冒充選委會,打電話為罷免黃國昌拉票的行為。拉票電話不是新鮮事,但搞得像電話詐騙的,專走旁門左道,也算讓人開了眼界。 不過,像安定力量這樣有組織動員能量的團體,在低投票率的選舉中,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這也是時代力量之所以必須傾全黨之力,來打這場黃國昌保衛戰的原因。 現在反同婚的宗教團體為時代力量搭了一個政治舞台,黃國昌也開始高談國民黨邊緣化後,時力要如何與民進黨在政治市場上競爭,他做為政黨主席,也是政治明星,有遠大的政治企圖心理所當然,順勢拋出有機會可能參選新北市長的談話,也趁機拉抬、做大了自己的份量,未來大綠和小綠之間的衝突,勢必會愈來愈多,更為激烈。 罷免案是大小綠再一次合作的考題,畢竟因為主張婚姻平權就要被罷免,理由實在很瞎,在這個議題上,都沒有去支持罷免的道理。我們都需要再贏一次,不是為了哪一個人,而是為基本的人權價值,為了台灣民主不能被極端主義團體給綁架。 這次,無論你喜不喜歡黃國昌,都應該在對的價值上,力挺他一把。
王時齊 2017-12-12
轉型正義終起步 

轉型正義終起步 

▲立法院三讀通過促轉條例,國民黨立委卻舉牌抗議這對台灣來說是大開民主倒車。(圖/記者季相儒攝) 經過一年多的走走停停,一部屬於台灣的轉型正義法案「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終於三讀通過。這個法案的通過,是台灣歷史上的一大成就,雖然為時有點晚,雖然還有好多人連「轉型正義」的定義都搞不清楚,但台灣的民主深化終於邁出了這一大步。 所謂的轉型正義,就是面對國家曾經存在過的威權統治,把當年一些不明不白的歷史查清楚講明白,把當年威權政府造成的不公不義、不當判決、以至於對人民權利甚至是生命財產受到的傷害,透過公平的調查,返還清白和權益;同時將過去獨裁者崇拜的遺緒,予以去除或轉型。把國家在威權統治期間的不平不義打破,確立自由民主的基本價值,這就是轉型正義。 西班牙在今年5月通過一項議案,要把20世紀法西斯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的遺體,從地位差不多就是我們的忠烈祠一樣,紀念西班牙國家英雄的「烈士谷」(Valley of the Fallen)挖出來,不讓這個當年的威權統治者跟國家的烈士們葬在一起。這是西班牙從2006年通過《歷史記憶法》後,西班牙在轉型正義上很重大的一步。在這之前,西班牙除了徹底清除所有獨裁者的紀念物、象徵之外,教科書中也否定了佛朗哥時期的統治合法性,斷絕任何對獨裁政治的錯誤崇拜跟想像,當年遭受到不當判決、逮捕等迫害的人民也透過機制獲得補償。 不只西班牙,其實多數經歷威權統治的民主國家,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都已經陸續完成自己的轉型正義工程,像是東德、捷克、波蘭、匈牙利,就解散了當年的共產黨,把龐大的黨產還給國家,當年曾經迫害過人民的秘密警察、特工或者下獄受審,或者至少經過安排,向受害者或他的遺族正式道歉。許多國家甚至在轉型正義落實的過程中,制定了「除垢法」,嚴格禁止歌頌納粹或共產黨及其思想,違反的人最多要關10年。而過去曾在特務機關參與迫害的,一定期間不得擔任公職。 這些都是各民主國家落實轉型正義的方式,而這些工作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讓這一個世代記取教訓,並且不帶仇恨的共同往新的時代開始。 ▲促轉條例中也規定,包含威權統治不合法、留下來的威權緬懷、紀念等遺跡及象徵都必須移除或改名。(圖/記者李毓康攝) 但在台灣,長期以來因國民黨總是國會多數,所以轉型正義一直見不到曙光。好不容易2016年大選過後,台灣人民終於等到國民黨淪為國會少數,但沒想到,他們還是竭盡所能的阻擋,理由相當荒唐可笑。 他們說,轉型正義跟「黨產條例」一樣,就是成立東廠、錦衣衛。這真是滑稽,國民黨竟演起了受害者。當年威權時代的警總,可以隨便把人帶走,讓無辜百姓家破人亡。這才是東廠、錦衣衛的行徑,這歷史的傷痕,難道受害者不需要正義的返還? 他們說,如果真要追究轉型正義,就一定要追溯到日本殖民時代。這也是笑死人。真要這麼無限上綱,鄭成功當年決定把台灣當成反清復明基地、滿洲人來統治台灣,要不要也轉型正義一下? 有個政治學教授出身的國民黨立委說,轉型正義不應該針對一黨一人。我的老天鵝!誰叫你們當初就是一人一黨家天下的威權政府?難道威權時期也有政黨輪替,有很多政黨可以「針對」嗎? 國民黨的智庫還說,台灣又沒有經歷過威權時代,怎麼需要轉型正義!還有立委說,他們準備重返執政,到時也要把蔡英文的威權「轉型正義」一下。這種種發言,都低階到令人無法對話的層次。國民黨這種傻話敢説出口,自我放棄的意志顯然相當堅定。 做爲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尤其過去經歷了超過半世紀的威權統治,台灣的各個族群間各自承載了來自戒嚴時期統治者高壓獨裁的傷痕與相互間的不信任,有人因此得利,有人受到苦難,這當中的不平與不義,不應該一代傳著一代,成為彼此猜忌仇恨的藉口,轉型正義的工作就是為了化解這些而來。現在歷史的時刻來囉,那麼就好好的把屬於我們的轉型正義做好,讓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可以從這裡開始吧!
王時齊 2017-12-06
該拚初選?還是拚投胎?

該拚初選?還是拚投胎?

▲前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右二)第五次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包括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毛治國與前勞動部長陳雄文都出面力挺。(圖/記者戴祺修攝,2017.11.18) 距離明年底的地方大選,只剩下一年,主要政黨也都積極開始備戰準備提名人選,其中台北市長選舉最受矚目,而從1994年開始直選至今已經舉行了六次。由於台北市的戰略地位,所以主要政黨對於推出市長參選人,時常需要經過激烈內部競爭,而這些能被提名參選市長的人,社會也對他們未來的政治路途賦予更上一層樓的想像。到目前為止,被點名、報派參選台北市長的人很多,各黨各派都有,但目前真正表態參選台北市長的人,似乎都還不看出來能對現任的柯P有真正的威脅。    其中國民黨的丁守中,雖然在半個多月前宣布參選,但媒體的版面並不大,社會關注討論也不強,畢竟他參選了好多次,也陪榜了好多次,已經不那麼有新鮮感。從1994年,丁守中就開始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這次第五度了,中間歷經了24年,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這麼長的時間足夠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但丁守中卻始終對台北市長這個一個職位有這麼強的執念,堅持的韌性令人佩服。    第五度宣布參選台北市長的丁守中,是美國名校的政治學博士,也是連戰的學生,岳父是曾任聯勤總司令的國軍上將溫哈熊。丁從36歲就擔任立委,展開他的政治生涯,是當時國民黨培養的青年才俊。從1994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之後的首次市長直選,當時才39歲的丁守中就首次宣布參選台北市長,爭取國民黨提名,最後黨內競爭的結果,連戰的學生-丁守中不敵李登輝的學生-黃大洲。    到了1998年,第二次宣布參選台北市長的丁守中,則是在黨內遇到當時政治明星,也就是馬鶴凌的兒子-馬英九,英九既出,誰與爭鋒,丁守中敗下陣來。2006年,丁守中第三次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沒想到,冒出一個郝柏村的兒子-郝龍斌,在初選廝殺之後,丁守中再度落敗。到了2014年,連郝龍斌兩任期滿卸任,丁守中決定第四次參選台北市長,結果這次黨內初選遇到了自己老師連戰的兒子-連勝文,黨內初選的結果,丁還是又輸了。    這次,丁守中第五次宣布參選,他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參選台北市長,說來悲催,繼馬鶴凌、郝柏村、連戰的兒子們之後,這次,丁守中很可能要遇到的是蔣經國的孫子蔣萬安。黨國大老的兒孫輩一字排開,丁守中的參選之路愈見迢迢。 血統純正論的文化儘管飽受外界抨擊,但國民黨內部卻始終擺脫不了這樣的封建侍從,就算透過初選,也免不了出線的總是背景雄厚的大老後代,丁守中從39歲等到了63歲,一直被人插隊,從兒子輩打到了孫子輩,頭髮已白,卻仍舊等不到國民黨醬缸文化的改變。 拚初選永遠輸在血統,難道要拚「重新投胎」,才真的有機會嗎? 時也運也命也,丁守中或許感嘆時不我予,但回頭看看自己當年在國民黨內首次參選立委時,有公平競爭嗎?有民主機制嗎?沒有靠著黃復興黨部鐵票綁死軍中票源?丁從政的起步,不正也是當年的蔣萬安嗎?同樣是用年輕、高學歷、留過洋、黨國血統純正取得優勢,丁守中自己就是長期形成國民黨內不公平競爭體制的受益者,他是這股文化的幫凶,今天只是換別人享受而已。 套句電影「無間道」裡的台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過去你不試著改變黨內這樣的文化,最後終究會被這股力量反噬。
王時齊 2017-12-05
勞基法的惡夢

勞基法的惡夢

▲攸關「一例一休」修正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立法院進行聯席審查,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以「未過復議期」為由,一人霸占發言台11小時,最後被綠委架離委員會。(圖/NOWnews資料照) 賴清德大概沒有想到,一席「功德說」竟然成為他擔任行政院長以來,最受傷的一次發言。這不但說明了縣市首長慣用的語言模式,來到中央還是必須接受台北媒體和網路世代的殘酷洗禮,也顯示了勞動議題在台灣社會的敏感程度。 一例一休是蔡政府上任以來,始終沒有醒來的政治惡夢。這個惡夢來自於:民進黨在野時微向左傾的主張和語彙,不但和這個社會的現實並不完全相容,也和自己支持者的需求不盡相符。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很多年輕世代,但也有大量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及從業人員。這兩組人對於勞基法有著很不一樣的想像,而且彼此非常難以對話。 擺盪在這兩組人之間左支右絀,是民進黨在勞工議題上頻頻跌跤的原因。加上這個社會對勞基法的期望其實也總莫衷一是:一例一休在修法時被嫌不夠進步,實施後又被認為窒礙難行,再修法時又被指責背叛勞工,這真是「父子騎驢」成語的最佳詮釋。 原因是勞基法已經30多歲了,這部以工廠生產模式為藍本設計的法規,結構非常老舊,早就不適合現代多元型態的產業環境。面對現實,企業的型態和規模有千百種,同一家公司的行政、生產和研發人員也各有不同的工作型態,當勞動法規綁得很死,而所有人都要適用同一套制度的時候,當然是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這就是今年初一例一休實施後,各界怨聲載道的原因。 敢於承擔政治風險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他的修法主張,意在創造勞資雙方的彈性,也不能說是錯誤。不過,民進黨執政不到兩年,就兩度捅勞動議題這個馬蜂窩,真不知道該說是勇敢還是白目。 「執政路線該採取社會的『眾數』,而非社會的『少數』」。這是政院高層轉述賴清德對這次修法的闡釋,在偏向兩黨制的政治體制中,「往中間靠」確實是執政者必經之路。但民進黨想從偏左走向中間,就免不了要被原來的支持者質疑。而台灣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世代巨大落差的時刻,幾乎不可能同時討好所有人。 當民進黨往中間走,原來偏左的政治版圖就空了出來。因柯P光環而黯淡的時代力量,當然會緊抓這個乘勢而起的機會。國民黨雖然演不像,但也出了一個蔣萬安,一起競逐立法院的新一代「站神」。更不要說時代力量趁機搶占所謂「進步選民」的地盤。民進黨也許不認同這些政治表演,不過我必須說,這些都是民進黨路線調整之後,其他政黨自然會有的「正常能量釋放」,也是執政必然付出的代價。 回過頭來,執政黨又是怎麼因應這樣的變局?這段時間,民進黨的表現真的不怎麼樣。黨內多數期待修法,但作戰的時候不是動員不力、就是辯護無力。於是,即使民進黨在國會占多數,還是未能在議程上取得優勢,最後要難看的拉走站很久的徐永明;甚至還在委員會的投票中意外落敗,讓審查成為在野黨的表演舞台。種種挫敗都提醒民進黨,這個戰場沒有想像中簡單。 回到修法本身,作為執政者,政府不可能順應太過浪漫的想像。即使是沒競爭力的產業,也要讓他們有苟延殘喘的機會,保留轉型的空間。勞基法的修正,某種程度是在關照真正底層的勞動者,這些人的生計,必須靠加班來維持。「彈性」不只是給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更是讓這群人、以及他們背後的一整個家庭,避免失業或收入減少所帶來的衝擊。收入是很多中壯年的優先考量,這絕對不是浪漫的烏托邦主張可以彌補的。 但只要有彈性,就會有被濫用的可能。到目前為止,在防止彈性被濫用的努力上,行政團隊還要做更廣泛的說服。至於重整內部腳步,增加行政面向上的積極作為,都是執政團隊必須努力的方向。修改勞基法一事已經成為政治風暴,民進黨必須正視這場危機,否則勞基法真的會讓英德政府傷很大。
王時齊 2017-11-28
吳敦義超越白海豚

吳敦義超越白海豚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27日表示,他與江欽良不熟,也不是好友,希望司法機關勿枉勿縱。(資料照/陳明安攝) 吳敦義最具代表性的政壇發言,就是白海豚會轉彎。儘管他硬要說自己沒講過,但畫面一播再播,誰都知道他的否認是睜眼瞎話。不過,不只轉彎這個強項,吳敦義的切割功也絕對不容小覷,這幾天火紅的慶富案,吳敦義就展現了驚人的切割功力。 慶富案的主角陳慶男,造船起家,大本營在高雄,他熱衷結交政壇人士,藍綠都是他經營的對象。和吳敦義之間的關係,2012年總統大選馬吳競選後援會就設在慶富總部,慶富的執行長簡良鑑,同時身為馬吳全國青年後援會副總會長,一層又一層的關係,要說完全不相識,實在匪夷所思。 更何況陳慶男不只是參與馬吳後援會而已,他還多次成為馬英九吳敦義國宴的邀請對象。坐同一桌參加國宴,與會的唯一的商界人士就是陳慶男,結果慶富案現在出了事,吳敦義馬上說不熟,這種朋友實在很沒良心。 一出事就裝不熟,其實吳敦義上演過好幾次。他還有個朋友叫做江欽良,南投地方人士,殺人恐嚇前科一籮筐,曾經和吳敦義夫婦一起同遊峇里島,還有照片為證。當時吳敦義的講法是:大家不應排斥更生人,應該鼓勵並且協助。沒想到這位吳敦義曾經協助並鼓勵的更生人江欽良,上個月捲入了草屯農會詐貸案,這時吳敦義的講法是:他跟江欽良不熟,也不是什麼好友,好友都是外界幫他加的。 需要選票的時候都是好友,出了事的時候趕緊切割,吳敦義的政壇交友哲學,隨加隨撤,滑鼠按鍵十分靈活。 不過江欽良、陳慶男少了吳敦義這個朋友也不必過於傷心,因為你們不算最慘的,最無情的切割,恐怕要算是吳敦義擔任副總統時期的辦公室主任蕭長瑞。 擔任辦公室主任這個職位,一般來說是老闆最核心的幕僚,不但要幫忙協助管理辦公室大小事,還要掌握老闆的喜怒哀樂,甚至有時候對外還是分身,幫忙跑一些行程。蕭長瑞後來從副總統辦公室主任轉任了台銀總經理,現在被爆出原來在慶富聯貸案中,蕭長瑞曾經打電話把台銀的貸款額度從三億元暴增到二十億元。 這一爆不得了,慶富聯貸案和吳敦義之間究竟有沒有一層若有似無的連結?吳敦義立刻施展切割大法,他說蕭長瑞當他的辦公室主任時間很短,不是他的「長期伙伴」。這實在十分無情,把自己辦公室主任講的像是個路人甲似的,貴為副總統,真的可以找個無關緊要的人來當辦公室主任嗎? 吳敦義的政治路,展現過人的切割長才,一路切割,手起刀落,毫不留情。 只是,吳敦義仍然必須解釋,為什麼你的好朋友、核心幕僚,都很擅常跟國營金融行庫搞這些詐貸借錢?地方型的好友搞地方農會,大企業型的好友弄國營行庫,還有核心幕僚也那麼巧的身處銀行貸款的關鍵位置?行事一向謹慎的吳敦義,怎麼交友會這麼不慎?   人生在世,誰無朋友,誰也沒辦法保證自己交往的都是模範生,乖寶寶。更不要以為切割了壞朋友,別人就以為你是言行端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俗語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揪過必留下證據。就算朋友出了事你能切八段,但就真能一手抹掉那些長期不能公開的政商網絡嗎? 政治,貴在誠實坦蕩,不在切割。
王時齊 2017-11-21
國民黨的行政院成了喬事院?

國民黨的行政院成了喬事院?

官拜行政院三長之一簡太郎,為什麼會對一個素不相識,連茶都沒喝過的廠商這麼熱心?難道因為當時行政院也只有三個人上班,所以也非得由他來處理不可?如果說沒有任何高層或長官的指示跟交辦,這實在匪夷所思。
王時齊 2017-11-07
輸給吳敦義,柯P該寫檢討報告了

輸給吳敦義,柯P該寫檢討報告了

▲對於兩岸事務狂熱的柯P,卻在「最能抵抗中國壓力」的民調上輸給吳敦義。(圖/記者周宸亘攝)   前幾天有一份民調出爐,搶占媒體版面的天數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內容其實挺有趣的,它針對蔡英文、吳敦義和柯文哲的兩岸政策主張進行調查。 有趣的點在於,3人現在的職務角色不同,比較基準多少有差異,蔡英文是總統,吳敦義是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主席,他們對於兩岸政策的看法當然舉足輕重。但把柯文哲也抬上第一線,光是這份重視程度柯文哲應該做夢也會笑吧,畢竟他對兩岸事務,有著盲眼人都看得出來的狂熱。 這份民調顯示,蔡吳柯3人的兩岸關係主張,44.8%的民眾最支持蔡英文的兩岸關係主張、28.0%支持柯文哲、18.3%則是支持吳敦義。其中最有趣的一題,是當面對中國的壓力,誰最能夠抵抗?只有22.1%的人認為柯文哲可以抵抗中國壓力,是3位中最後一名。 蔡英文是現任總統,對於兩岸關係,她是第一線承受壓力的人,她的壓力最大,但卻被認為抗壓性第一,這對她來說是莫大肯定。因為中國的壓力一直來勢洶洶不曾間斷,使得台灣內部也相對擠壓著蔡英文,但維持現狀的承諾,到目前為止仍然獲得相對多數民眾的支持,她在兩岸關係上就算沒得分,但也不算失分。 吳敦義恐怕就只能哭哭了。死守多年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但新華社規定禁用,竟還輸給了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中國不喜歡、台灣不支持,只有國民黨當成寶貝,景象實在悲淒。 唯一可以令吳敦義稍感安慰的,就是民眾認為至少他比柯文哲能抵抗中國壓力。這其實可以給國民黨很好的參考,吳主席只要針對兩岸政策再做一些更接地氣的調整,更重視年輕世代的觀點和想法,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並非不能和柯文哲一較高下,甚至還能比柯文哲更凸顯國民黨的穩定與安全感。   ▲身為黨主席的吳敦義若能更「接地氣」些,或許就能凸顯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穩定與安全感。(圖/記者張一中攝)   至於熱愛處理兩岸議題的柯文哲,應該對於他的「兩岸一家親」說法打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感到開心,但是如果對於政治這條路還有更高遠的想望,柯文哲更該注意的是對於中國的壓力,他究竟有沒有抵抗的能力。為什麼民眾這麼不信賴他的抗壓力?是不是無論在「雙城論壇」、「世大運」、「中國新歌聲」的處理上都失了分寸? 柯文哲對兩岸有興趣,中國對柯文哲有興趣,雙方很快的就看對眼,但這其實是場博弈。台北上海的雙城論壇,是當下兩岸最直接的城市交流平台,這是柯文哲的本錢,可下場比賽不能只退不進,左搖右擺,目的還是向前,這點柯必須牢記。 柯文哲是所有政治人物之中最沒有包袱,最能夠好好論述兩岸的「新人」。但是很可惜,當年柯市長曾經提出所謂的「一五新觀點」,如今呢?他當初想藉此來取代「九二共識」,就是值得肯定的新嘗試。但是短短一年,現在柯市長只剩下「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難怪台灣民眾會對柯市長的兩岸政策產生疑慮,也就不能怨嘆抗壓力竟然會輸給吳敦義了。 看到這份民調,柯文哲應該好好想想,是否該寫份檢討報告,重新擬訂SOP了。
王時齊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