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表彰幫助台灣的外國友人

表彰幫助台灣的外國友人

  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自由,主要是人民的眾志成城,也要歸因於美國等外在協助及促成。其間,在美國的台灣人社群心繫家鄉,經由遊說美國政界有所作為,功不可沒。近年,中國野心崛起,台灣面臨嚴厲挑戰,台美人繼續發揮影響力,促成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國會跨黨派、跨院會對台灣的友善力量更為可觀。就此而言,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上週六代表政府,頒授大綬景星勳章給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資深顧問昆布勞(Coen Blaauw),表彰他促進台美關係的貢獻,是一範例。 中央社影音新聞   表彰昆布勞,主要是他從一九八九年加入FAPA以來,積極為台灣在美國遊說,是不少力挺台灣法案的幕後推手。來自荷蘭的昆布勞,一九八一年就讀法學院時,看到荷蘭出售潛艇給台灣,中國以外交關係降級報復,引起他的關注,論文即以台灣為題。其後因緣際會,在華府加入一九八二年成立、以「追求台灣的自由與獨立,並獲得國際承認」為目標的FAPA工作,從此和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現今美國朝野兩黨共同關切台灣,昆布勞回憶,早年國會在意台灣議題的議員並不普遍,有時還把台灣誤為「泰國」。不過,台灣議題從昔日促進民主自由到現今抗中保台,台灣的政經韌性與活絡之外,有如曾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波頓(John Bolton)所說,「台灣是在華府擁有最具效能外交代表的國家之一」,而台美人的積極遊說,無疑是一大推力。 蕭美琴的前任高碩泰,今春在其著作《從三等秘書到駐美代表》,敘述了這一過程:四十年來FAPA與台灣駐美單位的互動,反映了台灣內部的民主化發展與海外台僑遊說團體的猜忌與磨合過程;民進黨執政期間,FAPA與駐美代表處在推動台美要案,各自登山,分享訊息,若干效果也相輔相成。 台美人的遊說有功,具體見諸雙邊關係的改善。一九八○年的《台灣關係法》,是維繫雙方關係的基石,張旭成、彭明敏等學者曾參與國會聽證,籲請維護台灣人民福祉。台灣一九八二年起,正式享有每年兩萬名移民美國的配額,出自蔡同榮等在美同鄉共同努力。一九九四年起,台美人護照出生地不再被迫填「中國」,可選「台灣」,是FAPA積極遊說的成果。晚近包括二○一六年美國對台灣的「六項保證」經眾議院通過列入政策,二○一八年實施、鼓勵美台高層互訪的《台灣旅行法》,今年《美台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都有台美人與駐美單位相輔的齊力成事。 這一在美台灣人與駐美單位的分工合作,也具體展現於蕭美琴與FAPA的歷史淵源。一九九一年,蕭美琴是FAPA暑期實習生,與昆布勞共事學習,親眼見證昆布勞為台灣追求民主自由而努力不懈。從而,蕭美琴上週六為昆布勞授勳,不只是行禮如儀的官方場合,也有為昔日上司授予榮譽的深厚淵源。 必須強調,誠如昆布勞指出,這座勳章是對全體FAPA人員的獎勵,但目標尚未達成。FAPA所念茲在茲的要務,如台灣駐美代表處改名「台灣代表處」,終結美國「一中」及「戰略模糊」政策,遊說美國總統公開表明「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AIT處長提名比照美國駐外大使程序,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等,乃至於美台建交,都是尚待努力促其實現的要項。總部在華府、全美有四十三個分會、成員兩千多的FAPA視此為己任,台灣的主政者尤無輕忽怠懈的餘地。 台灣以民主自由對抗中國之路,得道多助,有台灣人民的堅忍不拔,有海外僑民的積極努力,也有昆布勞這樣的外國友人義助。事實上,與昆布勞同樣來自荷蘭的前外交官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也是典範。 韋傑理從一九七九年以八頁英文新聞信報導美麗島事件始末,與妻子陳美津定期發行《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直到二○一六年民進黨完全執政,前後一百五十五期,三十五年未間斷。在台灣最需要時,他仗義執筆,為台灣發聲,記錄並見證民主政治演變;《台灣公報》向為美國國會、國務院及國際關心人權、政治者所重視。他六十歲從荷蘭公職退休,參與FAPA,為台灣工作;後來轉往美國大學任教,對台灣的關懷不斷,常在本報系《英文台北時報》、《外交家》(The Diplomat)等撰文,以台灣歷史、政治發展為主題。 台灣一路走來,多虧許多外國友人義助,把幫助台灣視為一生志業,積極行動,個人遭受驅逐出境、列入黑名單等屈辱,不改其志。國人如今享有人權、自由,不應或忘他們,政府更要表彰奉獻台灣的摯友。
自由時報社論 2023-10-03
潛艦國造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潛艦國造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國防自主最關鍵指標的潛艦國造,昨日迎來重大成果,蔡英文總統出席於台船高雄廠區的下水典禮,命名為「海鯤軍艦」,並進行擲瓶儀式。(中央社) 國防自主最關鍵指標的潛艦國造,昨日迎來重大成果,蔡英文總統出席於台船高雄廠區的下水典禮,命名為「海鯤軍艦」,並進行擲瓶儀式。我國第一艘自製潛艦下水後,將展開測試,預計明年底交予海軍。目前國軍現役兩艘劍龍級潛艦,加上國造潛艦,二○二五年將有三艘成軍。潛艦國造從無到有,在這七年多歷經風雨,執政者的堅定決心,執行團隊克服萬難,終於締造歷史,這是我們國家光榮的時刻。 台灣是海島國家,在海疆防禦上,水下作戰兵力至為重要,也刻不容緩。但現在具備戰力的只存兩艘潛艦,而且是荷蘭在一九八○年代出售台灣的劍龍級潛艦,服役超過三十五年,面對中共海軍迅速擴張,已難因應作戰需求。事實上,從李登輝、陳水扁時代開始,政府即爭取洽購潛艦,但因美國政府已轉向製造核動力潛艦,難以再開傳統動力潛艦的生產線,這是我們取得新潛艦的最大障礙。馬英九時代持兩岸休兵立場,則交了八年白卷。直到二○一六年蔡總統上任,交付命令給當時的海軍司令黃曙光,全力自製潛艦,披荊斬棘終於走出一條路。 為了國防自主,蔡總統推動國機、國艦等國造計畫,其中,潛艦國造是建構不對稱戰力的關鍵指標,有助於嚇阻中共航艦作戰群在台灣東部外海執行封鎖作戰。同時,也能厚實我們的軍工產業。而這樣的構想要能真正落實,並不容易。潛艦國造的四九三億元預算,即引來軍火商、代理商的角力,有人形容三軍裡頭「海軍最為聰明」,即在批評當年拉法葉艦軍購的巨額佣金弊案,重創國軍尤其是海軍的形象。潛艦國造期間,亦出現各方掮客勢力,有的推銷裝備,有的推銷他國潛艦設計圖,想用獨攬生意來上下其手。執行本案的潛艦國造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果斷要求,全案商源不經代理商、軍火商等,直接與原廠談判,另在裝備選擇至少三家,而且美國角色不能缺席,藉此帶動歐美國家廠商參與意願。 避免重蹈覆轍流於弊端,又要頂住諸多牛鬼蛇神,這非常不容易,但也說明事在人為。黃曙光曾提及,潛艦製造過程不接受任何軍方長官、民代、官員等關說,避免執行壓力。他舉例說,「有一個立委一直在搞」,在他明令要求下,該立委就碰不到。黃甚至說,「不要以為國內軍火商不會賣國」,不會去破壞國軍建案。有一家廠商沒標到,「就把資料丟給中共大使館」,讓中共回頭找對方國家進行施壓。國安學者亦透露,造艦期間仍風風雨雨,包括疫情影響、軍火商介入、中國施壓禁止他國給予輸出許可等,例如土耳其原欲售予台灣魚雷誘標系統,因中國壓力而作罷。 區域情勢上,台灣強化潛艦的防衛戰力,亦是扮演區域穩定的角色。台灣在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地位,無需贅言,這是中共亟欲吞併的真正原因。共軍要突破第一島鏈到西太平洋,除了走宮古群島外,另一路徑是走巴士海峽與巴林坦海峽,近年中共機艦侵擾,這幾處的海空域最為頻繁。我們的潛艦,未來主要部署在這相關海域裡,將以其隱密、奇襲且能廣袤海域裡長期獨立作戰等特性,對共軍的航母戰鬥群,造成戰術性的嚇阻作用。這也是與美日等盟邦的協同作戰,形成第一島鏈防衛作戰態勢,並維持海上交通等。日本新任防衛大臣木原稔就任後即前往宮古島與石垣島視導自衛隊基地,強調要持續強化西南群島防衛能力。昨日下水典禮,美國及南韓駐台代表、日本駐台副代表觀禮。說明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民主盟邦須共同因應。 現在,潛艦國造完成第一艘原型艦,這是我們國防發展的重要分水嶺,除了展現我們的軍工業能量,亦說明台灣可以扮演更多的區域角色。中共在印太地區張牙舞爪,周遭國家同感警惕並緊密合作,猶如各自張開雙臂,相互牽手緊握形成圍堵鎖鍊。我們正在籌建的潛艦部隊,正是為了鞏固這樣的鎖鍊作用。第一艘國造潛艦建造時間雖較長,但後續艦規劃,因學習曲線之故,時間與成本可望大幅下降。這次原型艦有四十%自製率與約近一百家本土廠商參與,未來將能挹注更多的國內生產,也創造更可觀的商機。蔡政府在執政最後一年,交出歷史性的國防成績單,軍方認為若要擁有足以抗衡的戰力,需有十艘規模的潛艦部隊,除了兩艘現役與國造原型艦,未來尚需籌建七艘。艱鉅的工程,還有賴下屆政府能接續重擔。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29
加入聯合國是台灣的國家大業

加入聯合國是台灣的國家大業

  聯合國大會上星期開始總辯論,台灣無緣參與。今年有十幾個友邦持續發言,力挺我國;有如曾來訪的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在聯大強調,聯合國應落實憲章「參與、民主、和平」精神。更值得注意的,聯合國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Mohammed)表示,排除任何人都會損害全球發展目標的努力;這位奈及利亞籍前環境部長受訪時說,「無論是台灣或其他人,成員國找到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加入聯合國,是台灣人所期盼的國家目標。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訪問說,「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台灣和中國之間須實現和平,討論這個問題的最佳論壇是聯合國」,「把台灣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是不道德、不公正的,現狀必須改變」。在中國耀武揚威,危及台灣海峽和平而為世人所關切的今天,誠為剴切之言。 以中華民國身分參與聯合國,因一九七一年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遭到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不過,在那之前,台灣有識之士即已指出,我國應進行政治改革,建立自由民主新國家,重新加入聯合國。 REUTERS - MIKE SEGAR   台灣大學學生會週日主辦的紀念彭明敏教授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日提出〈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研討會,就指出〈宣言〉的目標之一,要「以自由世界的一份子,重新加入聯合國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建立邦交,共同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具體言之,早年曾任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彭明敏,強調「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已是鐵一般的事實」,主張「不分省籍、人民團結」,建立新國家,制定新憲法,加入聯合國。六十年後的今天,〈宣言〉所揭櫫的目標,既是彭教授師生未竟的理想,也是台灣尚待完成的國家大業。 台灣加入聯合國之路,荊棘滿布,但有如彭教授後來所強調,我國應向國際不斷訴求,「二千三百萬高度發達的社會被排除聯合國之外,不但不公不義,亦違反聯合國憲章普世原則」。就此而言,美國眾議院七月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強調,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是我國力求突破外交孤立的關鍵。事實上,當年聯大通過此案,綜觀全文,決議從未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可能性,並未授權中國代表台灣,未註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也沒提到台灣國家地位的解決方案。 從而,把台灣排除在聯合國之外,違背聯合國憲章,不利世界和平發展,在現今國際社會諸多課題需要台灣參與之際,這是我國大可著力的時機。這次聯大開議之前,美國國會「台灣連線」四位共同主席聯合聲明,重申聯大上述決議不涉及台灣代表權,不應禁止台灣參與,堅定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同時,日本新任外務大臣上川陽子也代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發表聲明,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我駐美國代表蕭美琴二十日投書《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表達台灣人民對被排除的憤懣,呼籲「停止跟隨中國,聯合國應由人民而非威權政權治理」,扭轉使台灣人民無法發聲的政策;蕭美琴的國際發聲,鏗鏘有力。 無獨有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九日在聯大演說,讓世人有機會再度看到聯合國是何等的不公不義及無力。他譴責俄國侵略烏克蘭是「犯罪」,敦促聯大終止俄國在安理會的否決權,強調俄國享有的否決權,屬於二戰勝利國之一的前蘇聯,不是如今普廷所領導的俄羅斯。戰後成立的聯合國,中、美、蘇、英、法五國在安理會享有否決權,被視為導致聯合國無力就關鍵問題通過決議的主因,也是改革這一國際組織的要務。澤倫斯基所指的俄國,與二戰之後才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卻享有否決權,都凸顯了成員一百九十三國的聯合國,未能擺脫強權運作所導致的惡果。 第七十八屆聯大還有其他重點。五個常任理事國僅美國拜登總統出席演說,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領袖缺席。中國外長王毅未與會,引發諸多揣測,咸認該國外交部門仍陷於前外長秦剛突然去職後的混亂狀態。同時,聯合國對國際重大事務表現無力無能,改革也阻力重重,令人失望;承擔最多經費的美國政治人物尤多不滿。所在地的紐約前市長郭德華(Edward Koch)曾以「糞坑」(cesspool)形容聯合國或屬必需卻齷齪,前參議員赫姆斯(Jesse Helms)指「提供經費給聯合國有如把錢丟進老鼠窩」。凡此都足以顯示,這個將近八十歲的機構,是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26
破解政客挑起「仇恨值」圖謀

破解政客挑起「仇恨值」圖謀

陳吉仲請辭農業部長獲准,府院高層最後點頭的原因是擔憂在野黨攻擊影響未來調節需求,加上陳也表明已身心俱疲。(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因為「蛋蛋危機」遭受藍白陣營全面抹黑、攻擊,前農業部長陳吉仲請辭負責。近年來,陳吉仲推動多項改革,繳出亮眼成績,卻承受藍白的猛烈砲火,最後下台盼能止息紛擾;此種下台模式,令人想起疫情期間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以及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前總經理吳音寧,都是被貼上「仇恨值最高」標籤的代罪羔羊。 陳吉仲下台的關鍵字是「仇恨值」。這個近年政壇流行的術語,是藍白進行政治鬥爭的一頂「血滴子」,法寶一出,對手「人頭落地」,幾乎無一倖免。陳吉仲任職農業部門期間,重大政績包括︰「規劃農民三保一金福利體系」;「防堵非洲豬瘟、口蹄疫拔針」;「突破中國對台灣農漁產品禁止輸入,開拓替代、高端市場」等。儘管成果豐碩,卻宣傳不力,導致一般民眾無感;反而一旦有爭議事件發生,往往反擊無力,一路挨打,形同被戴上「貪腐無能」的帽子,遊街示眾。到了民怨火山即將爆發之際,只好辭職下台,以消弭一場政治風暴。然而,辭職並不是認罪、認錯,下台也不能與無能畫上等號。陳吉仲的案例如此,陳時中、吳音寧亦復如是。以陳時中為例,全球疫情蔓延時,對外,成功防堵病毒入侵,尤其對病毒起源的中國,予以全面阻絕;對內則嚴格執行「清零」,讓民眾曾擁有一段連續「加零」的小確幸,而每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疫情現況與抗疫措施,有效穩定疫情時慌亂的人心。那時候「順時鐘」是一種民意主流,陳時中的好感度極高,哪有什麼「仇恨值」?遺憾的是,疫情後期,台灣亦比照多數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病毒開始在社會蔓延,最嚴重時一天數萬病例,陳時中的「抗疫價值」降低,藍白陣營開始見縫插針,瘋狂反攻,以片面、不實的訊息抹黑、質疑,遂使陳時中由「神壇」跌落,成為當時「仇恨值最高」的官員,導致其以抗疫超級戰將之姿決戰台北市長之役,竟然慘敗落選。 藍白陣營製造仇恨值,有一套固定的操作模式,可以在疫情期間的疫苗問題上,看到清楚的手法。疫情之初台灣缺乏疫苗,藍白砲擊政府無能,要求大量向國外購買,以及獎勵國內廠商研發。但是,當日本贈我AZ疫苗,解決我燃眉之急,他們便質疑那是過期品,防範病毒效果不佳。另外,藍白陣營特別青睞的德國BNT,中國廠商已取得代理權,且在我方購買上設置政治障礙。但藍白不敢質疑中國,卻反控民進黨政府「擋疫苗」。而民間捐贈BNT,時程一再延宕,同樣也被抹黑為「擋疫苗」。在國產疫苗方面,高端研發成功,並取得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本是台灣之光,藍白政客卻產生莫名的憎恨,攻擊民進黨政府「謀財害命」。所謂謀財者,為圖利廠商、官商勾結、炒作股票;「害命」者,乃指疫苗無效,讓施打者無法對抗病毒,甚至因染疫而病故。「謀財」如此嚴重的指控,至今提不出任何證據,證實只是一種惡意的臆測。至於對高端疫苗的質疑,日前世界衛生組織與高端簽署疫苗技術授權協議,成了COVID-19疫苗全球首例,等於為高端疫苗做了最有力的背書。但是,那些指控政府「謀財害命」的藍白政客卻沒有人出來道歉,好似這場世紀大謊言從未發生過。 今年的缺蛋危機,又是藍白大展身手的機會。今年初因全球禽流感導致缺蛋,他們要求政府不惜巨資大量進口雞蛋以解決蛋荒。首先,陳吉仲執行進口雞蛋專案,達成調節市場供需的平衡,但藍白政客開始變臉,攻擊陳吉仲圖利特定廠商。其次,進口蛋不能完全釋出,否則將損及本地雞農的利益,因此造成有些庫存蛋過期,必須銷毀,又被藍白政客批判是浪費人民的納稅錢,試圖挑起社會矛盾。此外,有廠商標示錯誤的個案發生,他們見獵心喜,大作文章,把進口蛋說成「毒蛋」,一旦誤食,重則可能致癌,輕則上吐下瀉,造成社會恐慌。從缺蛋到壞蛋、毒蛋,幾番鋪天蓋地的攻擊,使得有功於解決蛋荒的陳吉仲被烙上「仇恨值最高」印記,導致一個擁有農業專才,且充滿改革熱情的部會首長,好像犯下滔天大罪般離開了崗位。 誠然,執政者應該接受理性的監督,有弊端爆發更須究責改正,但藍白陣營的許多作法,名為監督,實則是政治鬥爭。例如拋出片面或假訊息,斷章取義或加以竄改,「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所有火力集中攻擊敵人的「阿基里斯腱」(Achilles heel,源自希臘神話,意即致命的弱點)。在有心人士刻意操弄下,仇恨值一詞已經成為台灣的阿基里斯腱,而藍白政客蓄意挑起仇恨值的作法,恐怕會讓台灣社會陷入彼此仇恨、對立狀態,無法理性對話與溝通,最終使一個公義社會瀕臨崩潰。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25
誰才是挑釁者

誰才是挑釁者

中共近年鎖定台灣的西南方海空域,擴大機、艦的侵擾,即是為了由此突破第一島鏈並常態化,以投射海空軍力至西太平洋,搶佔區域的霸權,屆時台灣將成其囊中物。圖為海軍基隆軍艦近期監控中共航艦CV-17山東艦畫面。(國防部提供) 台灣總統大選逐漸增溫,蔡英文總統在台海議題上維持穩健且捍衛現狀的路線,能否延續,國際高度關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多次強調支持蔡總統的台海主張,並呼應二○二一年國慶演說「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兩岸定位。這描述完全符合台海現狀,也是國際常識。藍營人士卻群起攻訐,前總統馬英九稱是「新兩國論」,危害台海和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批,賴會將兩岸推向緊張。然而,維護我們國家的民主與獨立的現狀,就是朝野政治人物最該追求的目標。部分在野人士屢與北京同調,同稱一中,這不是選舉競爭,而是把民主台灣推向獨裁政權,自掘危機,也悖離民主陣線。 台海情勢不平靜,在野常砲口對內,指責民進黨政府「挑釁」對岸。針對蔡總統在國慶演說提出兩岸互不隸屬的「四個堅持」,馬英九就曾說這「是一種刻意的挑釁」。至於近八年來我們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美國等各國友人以行動挺台,部分在野人士不僅不樂見,還自設紅線,擔憂台海議題的國際化就是坐實了「倚美謀獨」,怕觸怒北京。這般配合中共的認知作戰步調,形同為各種「疑美論」推波助瀾,既掉入中共的恐嚇論調,也自斷國際支持力道,結果是削弱保台力量。另外,對於真正的挑釁者視而不見、忽而不論,進而黑白顛倒,把中共在區域的軍事侵擾與擴張,扭曲是針對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像是師出有名。自我催眠解放軍擾台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是懲罰民進黨政府;不是針對台灣,而是為了對付美國。這幾年我們內部為此陷於對立,給了中共更大操弄。而在這場總統大選,中共塑造「戰爭或和平」的介選伎倆,在野陣營也吹同調,彷彿配合演出。 對於台海動態,國際社會聚焦中共武統的可能性是否正在增加。美國拜登總統近日指出,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但他不認為這會導致中國採取行動,改變台灣現狀。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屢提韓戰,台海處於高度危險時刻。美國朝野之間評估或異,但都指向共同點,即中共正伺機永久破壞台海現狀。這並非台灣做了什麼「挑釁」之事,恰恰相反,中共近年鎖定台灣的西南方海空域,擴大機、艦的侵擾,即是為了由此突破第一島鏈並常態化,以投射海空軍力至西太平洋,搶佔區域的霸權,屆時台灣將成其囊中物。這與我們做了什麼,並無干係。而是習近平為了「偉大復興」所進行的擴張行動,目標是整個民主世界,台灣只是第一塊踏腳石。我們內部團結一致,中共無縫可插。反之,台灣朝野對中國態度南轅北轍,並有在野人士寧與北京共譜「兩岸一家親」、「聯共制台」,分化並弱化台灣,豈不更加誘發中共挑釁、吞併的野心。 台灣的前景,攸關民主世界的安危。主要民主國家透過途徑聚焦台海和平,是為防堵威權勢力的擴張。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後冷戰時代已結束,進入與威權激烈競爭。這個宣告在印太地區看得最清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與中國加強結盟,加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訪俄,顯示印太地區三股最大反民主政權完成集結。首當其衝不僅台灣,日本更要直接面臨這三個均擁有核武的惡鄰。日本為此加緊部署,與南韓修補關係並積極合作、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以及重視與台灣的安全關係,例如派出防衛省官員在台常駐;任命的新防相木原稔與我們密切友好,七月間他還扮演「防相」身分參與首次的日美台共同兵推。日本為保衛國家而加強實力,這不是挑釁而是自保。而我們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部分在野人士依舊砲口向內,與北京沆瀣一氣,把我們鞏固民主的作為視為挑釁。 台灣總統大選競爭激烈,然而,拉開更大的國際視野,這場選戰正反映民主與威權的競逐關係。中共對台軍事施壓到擴大介選,即在延伸威權影響力,這是對民主價值的直接挑釁。在野人士若加以附和,形同招引破壞現狀的力量,不啻成為毀台的幫凶,亦是對民主台灣的另類挑釁。有在野黨總統參選人昨天赴美,試圖向美方傳達北京更願意與其對話,台海和平可期。但對美國友人而言,更想聽到的,應是如何延續捍衛民主、穩定現狀的國家領導者角色,而非對中共姿態低、吹同調,協力打擊民主世界。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15
狼狽為奸 狼狽不堪

狼狽為奸 狼狽不堪

  中選會發布大選公告,十三日至十七日受理總統、副總統獨立參選人申請連署為被連署人,選舉登記日期從十一月廿日至廿四日。這個時間表,為在野整合劃下里程。郭台銘即將展開連署,傳聞今天會揭開女強人副手的謎底。另有傳聞,韓國瑜同意扮演「桶箍」,柯、郭皆表歡迎。侯則似乎柳暗花明,相繼見到張榮味、傅崐萁,今天將出發訪問美國。不過,侯能否「超柯趕賴」,才是真章。半年前,侯毅然拒絕黑金,輿論一片按讚。如今,病急亂投醫,把自己當時劃清的界線抹除。那些「牛鬼蛇神」,有沒有歸隊尚未可知,原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侯市長,卻已自證不再是清流了。利弊得失,侯也要「侯侯想一想」。 派系、黑金果真浪子回頭,裡頭有什麼玄虛,值得推敲。一是,郭到底會不會選到底?他一步步往前走卻強調是以戰逼合,沒有一鼓作氣的決心與戰力,西瓜派不得不猶豫起來。二是,高舉主流民意的旗幟,郭的民調比侯還低迷,深諳叢林法則的派系、黑金,識時務者為俊傑,乃是人之常情。三是,民意大於黨意,郭的行動是準備連署(當籌碼)而非組黨,這就使得派系、黑金怯於退黨出走、死心塌地跟郭走,因為未來的政治(包括司法)生命缺乏保障。四是,組黨的重點是提供奶水,就像柯背負長期負擔,而四年前的經驗顯示,郭比較喜歡來去自如、進退兩宜,而且他的財富觀,並不像開競選支票那麼慷慨。 比較隱晦的因素,可能來自對岸。八月底,朱立倫再派夏立言訪中,夏與國台辦主任宋濤一同參訪山西運城解州關聖帝君祖廟,宋在結義亭念了石碑上一段誓詞:「背義忘恩,天人共戮。」他講的很抽象,但環球時報、台企聯就指名道姓了,批郭造成親者痛、仇者快。事有湊巧,郭的籍貫,正好是山西晉城,就在運城之東不遠。這種「小罵」,似乎是一石兩鳥,一則表態支持對象已消去郭,一則示意擁郭派系、黑金迷途知返。過去一段時間,朱中央、侯競辦,派系、黑金不大鳥,現在突然變成小斑鳩,豈不可以合理懷疑,外部因素有以致之?而全世界,唯有國台辦,長期對派系、黑金做工作,他們的頭髮有幾根,國台辦可能更清楚。對岸的「兄弟黨」一出手,郭拎著「金門和平宣言」伴手禮也沒用,派系、黑金識趣地牽起侯的手。柯文哲,「中國一直要他選總統」,恐怕也要留意風向。 從這個角度,也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國民黨推出侯友宜,朱立倫卻經常越俎代庖,拋出令人懷疑不是唯一支持侯的主張。全代會,確認徵召侯友宜,但風頭最健的是朱的「執政大聯盟」。日前,朱又在中常會拋出「責任內閣制」:未來政府要從總統制走向雙首長制,最後走向責任內閣制。這個點子,不無為「藍白合」暖場的意味。按照朱的大謀略,侯只是他的政治配角。難怪柯譏諷侯:「常常讓我忘了他的存在。」侯缺乏主體性、存在感由來有自,因為朱設計詭異的初選引郭入室,徵召定案又任郭百般折騰侯,令侯四處碰壁一籌莫展。等到侯吞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民調還是低迷不振,「兄弟黨」才分進合擊。於是,形成與三、四腳督平行運作的國共協力。以上推想,果真屬實,國民黨未來,更像中南海的傀儡戲偶了。 在這樣的動態下,賴穩定大幅領先,而侯、柯各自宣稱內參民調第二,郭則殿後。柯、郭,外有國台辦因素,內有高虹安爭議,兩人會趨近或愈遠?郭如何進退都博得掌聲?柯若無勝算,而藍營大團結,如何殺出一條生路,至少擴大國會版圖(主要是不分區),扮演關鍵少數?至於「藍白合」,不論誰正誰副,不啻「垃圾不分藍綠」柯語錄的自打嘴巴,基本盤可能陷入價值危機,一如護短高虹安導致雙標質疑、對大直事故肇禍方選擇性沉默。此時,柯最足以借鏡的,莫過於宋楚瑜及親民黨。二○○○,宋敗於三腳督,隨即成立親民黨,二○○一取得四十六席立委(總計二二五席)。二○○四,連宋配仍功虧一簣,親民黨國會版圖日漸縮小,乃至今天有泡沫化之勢,政治能量已無足輕重。上週,宋濤在廣東會見參加「中山論壇」的宋楚瑜,台灣媒體乏人聞問。如今,國、眾、侯、柯、郭,競相投北京之所好,卻無一有必勝能耐,一旦國台辦下了指導棋,競折腰者也只好認命,狼狽為奸總是狼狽不堪!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14
蔣萬安的隨堂考

蔣萬安的隨堂考

  八月底,雙城論壇上海舉行,蔣萬安首登場,「雙城好、兩岸好」,未見國台辦主任、未提「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蔣說:「兩岸關係很緊張,我認為只有透過城市間的交流、市政上的合作,才能緩解緊張情勢,這也符合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期待。」郝龍斌以來的雙城論壇,到底是誰統戰了誰?柯文哲顯然是「被統戰」的,蔣氏第四代有沒有兩蔣風骨,且聽其言、觀其行。 蔣市長赴上海,共機仍在台海自由行,他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但,台北市三個月內四度出現天坑,信義區崇德街、大同區南京西路、南港區南港路、中山區民生東路,蔣市長一定有看到。首都的坑坑洞洞,到底是柯市府留下的爛攤子,還是蔣市府的螺絲鬆了?不料,蔣市長從上海回台之後,九月七日,中山區大直街,民宅傾斜、一樓變成地下室。事發之後才曝光,市府輕忽受災戶屢屢投訴,都發局七月六日函覆陳情住戶,竟然判定「會勘標的無危害公共安全之虞」、「建築工程得繼續施工」、「本局不予列管」。初步看來,新建案施工掉以輕心或是首因,而蔣市府亦難推卸責任。 蔣市長赴上海,共機仍在台海自由行,他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但,台北市三個月內四度出現天坑,信義區崇德街、大同區南京西路、南港區南港路、中山區民生東路,蔣市長一定有看到。(資料照)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蔣市長風光上任,藍營寄以少康中興重望。不到半年,工安、公安頻傳,比起八年前,柯市長甫上任,嗡嗡嗡的精神,蔣市長有點落漆。前後兩任,蔣市長該學的,乃柯市長初期的效率,千萬不要學他五大弊案「虎頭蛇尾」,甚而「糞土變黃金」,縣市首長滿意度最後一名。落得如今參選,除了雙城論壇,不敢多提市政豐功偉業,只能重複播放「下架民進黨」,以免大家檢視過去八年的離離落落。柯市長八年,鼓掌很短,噓聲很長。他一次次的失言、仇女、父權、變色,也讓對他還存有好感的人難以為繼。目前兩成上下的民調支持度,反映他的騙術並不高明,有點像朱高正第二。 殷鑑不遠,蔣市長不妨借鏡。天坑填起來就好,民宅改建就好,但社會好感往往一去不復返。馬英九,是另一個前車之鑑。二○○九,馬英九上任總統第二年,八八莫拉克風災,小林村遭到滅村,近五百人罹難,十二天後馬才到現場勘災。而颱風警報已發布,馬還出席風雨中的婚宴。姍姍來遲面對災民抱怨,馬竟回嘴:「我這不是來了嗎。」他還對CNN說,當地居民未作好準備與撒離,都是they的錯。事後,馬英九更論功行賞,自詡處理八八風災比九二一地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品質更好。殊不知,九二一當天,李登輝第一時間便抵達現場了。這也難怪,連親馬媒體當時所做民調也慘兮兮,滿意度跌至十六%的新低紀錄。 回到大直街現場。蔣市長,第一時間就做疏散,也跨局處全部到現場做了預防性撤離,還向法院申請假扣押,基本動作有模有樣。然而,基泰的有恃無恐令人咋舌:「市府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在製造問題」,「如果真的把我們搞倒了,對受災戶的權益是增加還是減少?」市府軟硬兼施落得乾著急。蔣市長若拿基泰沒辦法,還有能耐跟北京周旋嗎?另,王鴻薇,今年一月立委補選接下蔣萬安的棒子。好像這次事故發生,她才發現自己是區域立委,不是分管南台灣的不分區。前後兩位立委,以及蔣市長,到底有沒有經手過受災戶陳情?這起事故,可謂蔣市長上任以來,最足以影響其公關形象的一樁,不啻是他的一記警鐘,新官上任最好如履薄冰、市政優先,本末倒置到上海追求虛假的風光,不如兢兢業業改進市政疏失,在意外爆發之前解決問題。 盧秀燕口中,侯友宜是「大直男」,但侯對大直街事故,應該扯不上關係。不過,這起事故正值大選期間,仍然不無政治漣漪。馬英九市長之於東星大樓事故(一九九九),賴清德市長之於維冠金龍大樓事故(二○一六),提供民眾檢驗他們危機處理的能力,皆屬蔣市長可資參考的案例。雖僅大直一個角落,從二○二四的角度來看,這起事故可能不致毫無影響。因為:一、直到明年一月十三日,受損建物難以完全善後,受災戶無法恢復正常生活。二、基泰假使繼續擺爛,甚至趁火打劫藉重建牟利,蔣市府也被吃定了的樣子,就要有承受社會不滿的心理準備。三、二○二一年底開始預售的肇禍新建案,申案過程也事涉柯市府,堪稱橫跨柯蔣之共業、另類「藍白合」之傑作。於是,蔣市長的處理與究責,攸關選民對藍、白、侯、柯的好惡。蔣市長的隨堂考成績,對二○二四的蝴蝶效應,也就值得觀察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13
非綠的離心力與向心力

非綠的離心力與向心力

非綠整合,雷聲大,雨點小。有人說:非綠如果不合作,最後什麼都沒有;非綠合作,才有勝選機會。其實,下架民進黨,非綠各方的有利程度不同;民進黨繼續執政,他們的利弊得失也不同。所以,侯、柯、郭的競合,伴隨著急撥算盤的聲音。三人幾個月高來高去,支持者還是七上八下。有別於算術,政治是一個慾望城國。犧牲小我,成全大局,很高尚,殊不知,這種想當然耳,違背了政治的第一條:政治來自人性,而人性有幽暗的一面。 不顧中國武嚇台灣,夏立言奉朱立倫之命,從去年八月(裴洛西訪台)至今,數度前往中國。圖為「海峽論壇」日前於中國廈門舉行,國民黨由副主席夏立言(左)率團出席,並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資料照,國民黨提供)   不顧中國武嚇台灣,夏立言奉朱立倫之命,從去年八月(裴洛西訪台)至今,數度前往中國。朱立倫不是參選人,他在想(圖)什麼?至少可作以下推想:一、強化自己的兩岸代理人角色,二、鞏固國民黨的在野盟主地位,三、扮演中國拉住台灣的槓桿,四、國民黨若繼續在野更需要靠山,五、游離的派系黑金也需要中國共管。獨攬兩岸關係,牽涉到國民黨的興衰,以及該黨權貴的利益。一個簡單的近例:雙城論壇,縱使柯文哲有始有終,獲取北京另眼相看,但任期屆滿走人,這條管道也只能轉手蔣萬安。此所以,寧可得罪國內主流民意,國民黨也要同屬一中、反對台獨、兵凶戰危唯一歸咎民進黨。總之,確保國共關係超穩定、無可取代。相形之下,侯備受深藍、派系冷眼,黨中央一副不急的樣子。朱立倫的運籌帷幄,有自己的一套戲法,侯即使「打死不退」,也拿總教練沒辦法。 柯文哲,目前是郭台銘攪局的受益者。「郭柯配」,郭大哥先做四年,而柯宣示「一定用總統參選人身分選到底」,民眾黨的使命也是把柯送進總統府。二○一九,為了郭台銘,成立民眾黨。這回,柯既無北市府退路,又要顧國會版圖,不能任郭擺譜、拖拉。對柯而言,若總統府無法一步到位,當下要把握的是立委席次。國會版圖擴大,至少保留了二○二八香火。這個現實,當會影響他跟侯、郭競合的思維。柯選擇郭,存在被併購的風險,總參謀柯媽不知有何妙計。至於國、眾合作,主從之分與立委比例,在在影響未來藍白博弈。而柯文哲出門一條龍,回家宛如柯媽、柯妻、柯妺的「巨嬰」,情況與侯、郭有所不同。 二○二二,地方選舉,預告變天。偏偏,殺出一個程咬金。四年前後,郭都樂此不疲,他的動機與所圖,莫測高深。藍白兩道,恐怕只能自我解嘲: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像。這位企業家,未曾涉及政治實務,沿襲了商戰的有錢是老大、藝高人膽大。不過,支持度至少必須突破「一成」不變,「主流民意」盟主方能當仁不讓。他一再強調,參選是為了團結非綠,以免保送賴清德。但藍、白支持者,至今參不透此一禪機。九月十九日開始連署,籌碼的累積速度,藍白能否整合見真章。而郭稱副手肯定是位女性,以戰逼合會不會漸行漸遠?按理說,連署、組黨兩箭齊發,爆發力比較強,力挺者也比較踏實。但,「不要議會監督」,意味他對國會版圖並不在乎。郭式特立獨行,假使真如自稱的大公無私,他想促成的是「侯柯配」還是「柯侯配」,搞不好是跟著感覺走。倒是,盛傳郭的發言人,月薪達四十幾萬。簇擁著他的「狗頭軍師」、「牛鬼蛇神」,巴不得好野人繼續玩下去,共同富裕,也是人之常情。 政治是斜槓人生,卻玩得動見觀瞻,郭台銘算是不虛此行了。他多玩一天,侯就被多折騰一天,貴族藍也莫可奈何。郭,不笨也不傻,看來想對另兩方採取離間及各個擊破。假使侯、柯整合不成,或者整合也無法篤定贏賴,那就需要他這塊拼圖了。於是,他為自己創造了最大的邊際價值,可進可退。不爽的話,國、眾、侯、柯也得設法化被動為主動,對郭逼合甚至逼退。即便如此,國、眾、侯、柯還是各有利益考量,利人損己划不划算,還要精打細算未來發展。內參民調,侯、柯兩方皆稱穩居第二,互不相讓。如果雙方內心認定賴的贏面大,退而求其次瞄準國會,可能主導各自的競合策略。而那種思維下,競爭大於合作,並不令人意外。果真如此,可能導致沒有棄保的多腳督。非綠動態,離心力與向心力仍在拔河。 當然,絕對不能忽略另兩個變數:侯、柯、郭戲劇性整合成功與支持者的反應冷暖,以及,北京如何介選與華府的相對作為。前者,三方機關算盡,支持者能化敵為友嗎?後者,中美互槓在民主大選對哪一方有利?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07
台美迎擊二七五八號決議

台美迎擊二七五八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九月五日將在紐約開議,外交部本週說明今年推動參與聯合國案,主張聯合國一九七一年通過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遭到錯誤詮釋,中國無權據此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而聯合國也不應剝奪台灣民眾及媒體進入聯合國參觀採訪的權利。此外,我們也訴求聯合國應積極維護台海及鄰近區域的和平、穩定及安全。從今年推案看出,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外,已涉及區域安全。尤其,升高軍事挑釁的中國,以及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都是安理會成員,顯示聯合國應扮演的維和角色,備受質疑。在總統蔡英文任期的最後一年,我們直攻會籍的法理謬誤,並採取積極作法,要讓外界更關注台灣加入聯合國體系的重要性。 針對北京長年以二七五八號決議,作為對台法理戰的論述基礎。今年七月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由跨黨派議員聯合提出「台灣國際團結法案」,進行反制。法案提到,二七五八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但沒有處理台灣及其人民在聯合國或相關組織代表權議題,也「沒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的關係採取立場、或包括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美國國會經由法定程序,通過歷史性的法律文件,打臉中共的法理主張。不僅說明美國不分黨派高度挺台,不甩北京的反應。這也反映中國要併吞台灣,不光牽涉主權問題,而是民主與極權的消長之爭。 為了回應中共升高武統壓力,破壞台海現狀。美國也「充實」一中政策,加以撥亂反正。川普政府時期,時任國務卿龐皮歐主導下,解密雷根政府時對台的「六項保證」,把美國長年的立場,包括維持對台軍售與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完全檯面化。龐皮歐還公開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而這「六項保證」,也與台灣關係法一樣,自此成為美國敘述一中政策的必要內涵。現在美國拜登政府亦是奉行。而在二○二一年,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滿五十年之際,當時的美國國務院明確表示,台灣頻被排除在聯合國活動外,就是因為中國錯誤使用二七五八號決議,各會員國應加入美國行列,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曾說,「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美國行政與國會部門均直攻北京的法理問題,而我們今年推動參與聯合國案,也同樣「主打」二七五八號決議,台美相互呼應,更清楚說明︰兩岸之間是互不隸屬的關係。 布林肯透過推特強調,台灣應該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路透、美聯社、推特,自由時報合成)   台美迎擊二七五八號決議,對其他民主國家則具示範意義。英國外相柯維立前天在北京,當面向中方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至關重要。在此同時,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發布印太政策相關報告,指台灣已是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中共建政時,英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現面對台海情勢,已有不同的態度。外委會報告還用英國殖民史來類比,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只有在滿族建立的大清帝國,控制過今天的中國和台灣。然而,在同一時期,大英帝國也控制印度和斯里蘭卡,這個歷史事實並未讓今天的斯里蘭卡自動成為印度一部分。英國的說法正凸顯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是無比荒謬。事實上,中國現有領土九百多萬平方公里,清朝的疆域超過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在晚清時期被沙俄等列強搶走許多領土,包括至今仍屬俄羅斯領土的外東北,以及涵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中亞國家的外西北地區。然而不僅未見中共在國際間主張是「中國一部分」,向俄羅斯等國追討,而當烏克蘭遭入侵,俄中還合流,與民主國家為敵,這是最大諷刺。 台灣上週紀念八二三戰役六十五週年,蔡總統說,當年島上的官兵弟兄和居民,憑著「同島一命」的義無反顧,力退來犯的敵軍,讓我們有機會走向民主自由的道路。總統說法很清楚,這場戰役正式確立我們的領土範圍,即台澎金馬共同體。幾十年的堅持,就是為了守護獨立與民主的現狀。然而,對於中共藉機挑釁並宣稱反台獨,部分在野政治人物與政黨跟著唱和,在愈趨激烈的總統大選,成為參選人之間攻防議題。對照美、英等民主國家愈來愈清晰的台海立場,台灣若還有人對獨立現狀自我設限,甚至自甘於中國的一部分,不僅悖離國際主流,也助北京分化干預,勢必更增台灣危機。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9-02
「脫鉤」路上須先「去風險」

「脫鉤」路上須先「去風險」

八月以來,中國金融地雷連環爆發,號稱「宇宙第一」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美元債未能如期付息,瀕臨違約,緊接著十一檔人民幣債券也暫停交易;與此同時,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也爆出財務危機。這兩家企業的核心業務皆與房地產有關,所以陷入倒閉困境,乃是中國房地泡沫即將破滅的前兆;而兩家債務猶如天文數字,甚至超越一個中小型國家的GDP,恐有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之虞,因此被質疑是「中國版雷曼兄弟」,對台灣可能產生的衝擊,國人應該密切關注。另一個值得觀察的訊號,則是香港首富李嘉誠以七成價格拋售香港一個建案,是否含有看衰中國治理下的香港之政治意涵,也是關注中國經濟者所不能忽視。 碧桂園的開發項目數量是恆大的4倍,若碧桂園違約,事態將比恆大倒閉更嚴重。(彭博)   中國疫後經濟解封,本來甚受經濟學家期待,不料中國經濟未見大放異采,反而出現下滑疲態,出口急劇衰退、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低迷,通縮跡象日趨明顯,加上房地產、地方債泡沫瀕臨破滅邊緣,外界質疑有重蹈「日本失落三十年」之虞。中國是否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經濟學家辜朝明之理論)症狀,引起中國經濟學界的辯論與省思,儘管正反看法不同,但房地產泡沫能否妥善解決,獲得軟著陸,乃是中國經濟轉折的生死關卡,則是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如今,經濟解封才約半年,碧桂園、中植系爆發財務危機,則是冰山一角,中國金融危機似乎再也無法掩蓋。中國房地產的經濟規模約佔GDP的兩成五,過去,炒房乃是中國民眾發財致富的管道,一般人早已有房價「只漲不跌」的觀念,於是拚命追漲,造成房價嚴重偏離基本面,一般上班族根本無力負擔,一旦房價下跌,容易造成建商倒閉、爛尾樓、房子遭到拍賣、銀行呆帳等現象。尤有甚者,中國官商勾結猖獗,開發商必須付出鉅額賄款,取得開發案,並以特權向銀行大量貸款,亦即整個產業的運作是建立在金權政治下的超高財務槓桿。另外,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源,亦來自於土地開發案,更因背後是政府「背書保證」,乃炒作出一種房地產的「非理性繁榮」。在官商勾結下,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規模之龐大令人咋舌,碧桂園公布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將達人民幣四五○億至五五○億元。而其債務規模則達到一兆四千三百億人民幣,在中國數百個城市未交付的公寓約一百萬套,乃典型的「大到不能倒」,一旦倒閉將引發金融、社會災難的企業巨獸。 前年的恆大,今年的碧桂園,其它建商亦是負債累累,股價大都從高點下跌八、九成,資不抵債,等於是「殭屍企業」,顯見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只是開始,不是結束。此際,李嘉誠的香港房產降價三成求售,加總他自二○一三年即大量賣出中國房地產,到二一年,大約出脫十一筆中國資產,總金額達到一一七八億港幣,對照起今日中國房地產危機,李嘉誠對中共統治下經濟下滑似乎有先見之明。不過,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對台灣的影響,應是吾人最該關切的議題,可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首先,台灣銀行對中國的曝險部位快速降低,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今年第二季底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為一兆○一○二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更由前年同期的三十七.一%降至二十三.九%,雙雙創下統計以來最低,並且連第九季下滑。對此,有國銀業者研判,因為整體趨勢沒變,今年第三或第四季曝險金額可能會跌破「兆元大關」。其二,據金管會調查,台灣金融業在碧桂園爆雷事件中曝險部位約二十一.七億元;「中植系」部分則為零曝險,並未踩雷,可見兩者對台灣金融業的衝擊相當有限。值得嘉許的是,台灣金融業在中國曝險部分雖達一兆元,但業者普遍具有風險意識,放款對象主要是優質台商,合庫金控董事長董瑞斌即表示,包括中國國企、央企及其子公司、民企等,都盡量不往來,主要是「看不懂財報、財報不可信」。由此可見,台灣金融業對中國經濟的風險意識,已內化為業務推動的核心標準,可以有效降低中國金融危機對台灣的衝擊。 台灣與中國經貿深度連結,近來雖然朝降低依賴方向發展,但絕對數字仍然相當高,如對中出口由二○二○年的四十三.九%大幅下降至去年六月的三十六.五%,但中國仍為我出口之第一大國,因此最近仍然面對中共對我出口展開反壟斷調查,揚言中止ECFA的威脅。而許多西方國家的情況與台灣類似,因此它們雖然了解中國對全球安定的威脅及中國不時動用的經濟脅迫,但仍未強調現實上很難做到的完全「脫鉤」,而是著重「去風險」為優先課題。對於台灣而言,與中國徹底脫鉤可能仍有漫漫長路,但在這同時必須做好「去風險」,跟疫情時台灣與中國的謹慎互動模式一樣,才是當前台灣應對中國經濟風險與脅迫的保全之道。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21
誰是灰犀牛

誰是灰犀牛

副總統賴清德會見巴拉圭準總統貝尼亞,貝尼亞則熱情獻上擁抱。(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邦交國巴拉圭並過境美國,這是代表台灣政府與人民,親向巴國新任總統貝尼亞傳達兩國友好,持續深化既有的六十六年邦誼。停留美國期間,則與美方、僑界人士穩健互動,這讓台美合作與互信關係更進一步。最重要是,面對北京無端叫囂,並以各種脅迫手段,加大力道對台進行介選,向民主國家叫陣,意圖打壓賴清德此次出訪的外交成績。我們則展現負責的區域夥伴角色,與美國聯手管控這威權風險、阻卻恫嚇,防範中共藉機擴大生事。 賴清德上週六啟程,解放軍即宣布同日實施東海演習。八月是共軍例行性軍演的時間,但刻意選擇時機,具明顯政治針對性。去年八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共發動圍台軍演,今年四月蔡總統在美會晤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後進行「聯合利劍」軍演,武嚇模式是北京慣用的宣洩手段。此外,中共策動台商組織「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發聲明「譴責」出訪,旗下廈門、昆山、南寧等地方性的台商協會也首度分別聲明,製造「共同心聲」的假象。但從用字遣詞以及語法,例如批賴是「過境竄美」、「倚美謀獨」,則被抓包是台辦系統操作、代筆。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從本週起對自台灣進口的特定塑化產品課徵反傾銷關稅,亦被質疑是把貿易關係當成政治工具。北京諸多牽拖與脅迫,沒有任何正當性,更自證為麻煩製造者。 除了公然恐嚇,賴副總統在美國的行程,也受到親共紅色僑團以及當地幫派份子滋擾。據台美雙方安全單位情資,在北京訓令下,中國駐紐約、舊金山兩總領事館籌劃、指揮有組織的抗議活動。今年四月間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就已發生過這些被動員走路工事件,當時的主謀份子事後被揭穿為中共海外警察局幹部而遭美方逮捕。這次則重施故技。中共還另透過中媒的海外公司,與巴拉圭當地媒體簽訂短約,刊登「支持『一中』,反對台灣政治人物殘害巴拉圭穩定」等內容,試圖帶風向,再由中共官媒向外發送,擴大造謠效果。而在賴清德要結束巴拉圭訪問,網路上出現「賴簽署議事錄金援巴拉圭」、「台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是空殼學校」等文章,經可疑帳號在短時間內於多個網路社群平台及社團上散布。賴這次訪巴拉圭任務是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期間未與巴國政府簽署任何文件,網路所傳是假訊息,使用的文件圖片、簽名等皆屬偽造,我們國安部門認定這是典型境外、境內相互協力的假訊息操作。 台灣正逢總統大選,身兼執政黨總統參選人的賴清德副總統出訪,在朝野競爭態勢下,中共則趁機分化與介選。北京打擊賴的出訪,表面是助攻其他總統參選人,實際卻是壓縮我們的外交空間。巴拉圭是我們在南美洲唯一邦交據點,蔡總統在賴出發前交付深化邦誼重責,朝野對外應團結一致,捍衛共同的國家利益。對於愈來愈緊密的台美關係,我們亦期待雙方高層往來能正常化,這同樣符合全民利益。但我們看到,部分在野人士附和中共,製造「疑賴論」,攻訐被美方冷對,散播不信任訊息。實際則是破壞兩國互動,形同另類「疑美論」。例如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因家人婚禮未在紐約接機賴清德,在野大作文章,指責遭美「降格」。而這立遭羅森柏格發文打臉,並在賴返程於舊金山接機。台美面對中共頻頻製造的假訊息,還要隨時因應內部協力者的擴散,有如兩面作戰。 中國對外挑釁,台灣是突破第一島鏈的最關鍵據點,而要實質併台,必須切斷台美的緊密連結。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說,當務之急是堅決擋住「賴清德竄美這頭正向我們衝來的灰犀牛」。所以,北京對賴清德出訪,是窮盡手段破壞台美合作為目標,包括作勢武嚇、逼迫台商表態、經濟脅迫,乃至策動滋擾與抹黑,用力之深,顯示北京深感芒刺在背。部分在野人士搞不清楚狀況,自以為可從中獲利而甘為驅策,結果反而是助攻北京。賴副總統出訪,把北京的醜陋意圖照得更清晰。中共是破壞和平現狀的最大公敵,台美緊密合作,不讓中共尋釁,包括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打擊群部署在台灣東部外海,緊接登場的美日韓領袖峰會,亦把台海和平視為核心議題。民主陣營團結以對,正是為了堅決擋住「中共這頭正向民主世界衝來的灰犀牛」。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18
朱立倫葫蘆裡賣什麼藥?

朱立倫葫蘆裡賣什麼藥?

侯消柯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念茲在茲的,仍是下架民進黨,而非搶救國民黨,頗不尋常。圖為朱立倫九日於中央黨部主持中常會,致詞時針對民進黨及行政團隊提出多項批評。(記者羅沛德攝) 借颱風來打比方,二○二四大選這個颱風,賴清德、柯文哲的路徑比較符合預測,朱立倫、郭台銘就難以捉摸了,侯友宜則似乎稍離暴風半徑。七二三,國民黨全代會確定提名侯友宜,卻沒有展現出團結求勝的張力,反倒是朱立倫喧賓奪主,大談執政大聯盟。搞了半天,侯友宜彷彿是外野手。 朱立倫,堅持當總教練,而非球隊老闆,主席想什麼,令人費猜疑。初選階段,拉一個沒有黨籍的郭台銘進來,五一七沒被徵召也沒離場,四處串聯「牛鬼蛇神」。郭、柯二人互動曖昧,共同的利益在於拉低侯的聲勢。朱則聲聲呼喚:郭董是藍營重要資產。侯也吞忍:他跟郭有共同信念、共同價值。上行下效,小雞、派系跟郭、柯蹭來蹭去,黨紀處於昏迷狀態。一路下來,但見侯從漲停板變老三。日前,朱說內參民調,侯已經超柯趕賴;民眾黨也內參民調,追賴甩侯。這些號外,有別於一般民調,不知侯本人相信哪一個? 下架民進黨,在野大團結,主流民意大聯盟,政黨輪替大聯盟,執政大聯盟,講起來大義凜然,很有關公精神,侯也不敢異議。不過,以侯的智慧,應該可以看出,那些關鍵字,都不是唯一支持侯友宜,國民黨提名參選人。說難聽一點,在外人看來,侯簡直淪為人形看板、結盟工具,真正的球員兼裁判,可能是朱。這位黨主席長期是侯的長官,後者卻彎道超車,沒挺朱競逐大位。既然如此,朱是不是徵召、提名侯,再令侯進退兩難,自我消耗能量,以舖陳另一個劇本? 另一個劇本,外人只能合理想像。一,侯友宜若當選,勢必目中無朱,頂多酬庸敷衍一下,所以侯必須敗選,敗因是無法團結在野、難堪共主重任,選後歸建新北市府,任期屆滿裸退,這也符合外來權貴的利益。二,侯堅持打死不退,朱也未必需要換侯,因為侯有階段性的功能,即,利用他的中間、本土光暈,牽制賴清德擴大板塊。葛來儀稱:北京對侯友宜感到不安,他是本土台灣人,讓對岸聯想到李登輝。而確保賴無法突破四成,乃非綠合流勝選的利基。三,假使促成在野合作,以侯的民調低迷,不易被郭、柯接受當首。侯若死守戰埸,可能要面對披國民黨戰袍跑龍套的尷尬,得票數可能不好看。當然,國民黨的立委席次,也會池魚遭殃。四,一旦下架民進黨,執政大聯盟的國民黨主角,當非朱立倫莫屬,沒侯友宜的份。從郭、柯的角度來看,朱也應該是合作對口的不二人選。五,接下來,就是分贓大戲。但如果下架民進黨,主要是郭、柯的票數,朱的談判籌碼相對遜色。只是未來執政,面對民進黨,不能沒有國民黨,必須痛苦地妥協。如意算盤,最大風險在於,在野整合不成,野外各自求生,國民黨賠了夫人(侯大輸)又折兵(立委減)。 政治這門藝術,多數政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故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至少無悖情理。朱的葫蘆裡賣什麼藥?莫測高深。這位會計專家,果真類似上述那般精算的話,顯然不符國民黨的利益,令該黨的前景堪憂。社會上,包括白色力量,不少人樂見國民黨小黨化、泡沫化,那對台灣民主也不是壞事。只不過,國民黨就這樣被玩完了,不知還在為國民黨而戰者,情何以堪? 二○二二,地方選舉,民進黨慘敗。照理,二○二四,國民黨重新執政,侯友宜十拿九穩。孰料,不到半年,出現驚奇逆轉。侯侯做代誌,兩三下就被搞得灰頭土臉,他自己可能也莫名其妙。由商轉政,二度攪局,郭台銘拉攏地方派系,黨中央未見強力作為。侯消柯長,朱立倫念茲在茲的,仍是下架民進黨,而非搶救國民黨,頗不尋常。朱立倫身為國民黨主席,以公司法來比喻,似未善盡「忠實執行業務」與「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說難聽一點是背信。猶記半年之間,朱立倫兩度派夏立言訪中。或許,在台灣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必須從另外一個時空找拼圖。 講到這裡,不妨回顧六月底,華爾街日報的「中國試圖就即將舉行的台灣大選爭取美國的合作」報導:布林肯訪中期間,北京試圖了解華盛頓對台灣選舉的興趣,並向布林肯表達對賴清德的擔憂;布林肯則重申,美國政府在台灣選舉期間,將不偏不倚,不支持對選舉過程進行任何干預。此一消息,比較像是美方而非中方透露的。再加上,馬英九、連勝文赴中祭祖,還有柯所謂的「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凡此,不妨當作求解答案的線索。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10
不讓中國想要的人當選總統

不讓中國想要的人當選總統

距投票日還有五個多月,明年大選的政治熱度已席捲全國。在政治熱潮中,美國《華盛頓時報》三日分析指出,中國正為入侵台灣的戰爭摩拳擦掌,但習近平更期盼在不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控制這個民主島嶼,北京已準備好干預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報導引據中央情報局(CIA)前任官員索爾(David Sauer),中國已擬定「從內部掏空台灣」戰略,企圖在總統大選製造混亂,讓他們想要的人當選,以利台灣與中國統一。 索爾的析論值得關注,不僅他曾在東亞和南亞擔任CIA海外指揮職務,所指出的現象信而有徵:北京企圖讓大選朝著有利它的方向傾斜,透過「訊息戰、軍事恐嚇、政治和經濟操控的複合手段」擴大行動,情報活動是重心,中國間諜和企圖影響候選人者加緊滲透,「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以圖他們想要的候選人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台灣自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中國企圖影響選舉結果的動作不斷。一九九六年大選,中國文攻武嚇,發射飛彈引發台灣海峽危機,美國派出兩艘航空母艦因應。二○○○年,中國於選前發表「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不排除動武,要求展開以統一為前提的政治協商;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恐嚇,「不管是誰,只要搞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切莫一時衝動,以免後悔莫及」、「還有三天,世事難測,台灣同胞你們要警惕啊!」然而,台灣選民不為所動,反而以選票促成首度政黨輪替。 台灣人民不吃文攻武嚇這一套,中國顏面盡失,從此改弦更張,雖干預台灣大選野心不變,手段化明為暗。每於大選之季,表面上宣稱「不介入、不評論台灣選舉」、「對台灣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台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實際上仍透過動員部分中國台商及台灣政媒同路人,為它所中意的人選暗中助陣。儘管如此,中國圖謀仍未必得逞,二○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以八百一十七萬票或五十七.一三%高票連任,一般認為主要是因習近平前一年強悍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北京強力剝奪香港民權自由,台灣選民對專制中國極大反感。箇中道理很簡單,習近平在做,台灣人民在看。 這次大選,中國除了反對民進黨的賴清德,至今避免公開表明支持藍白政治大咖。但有如索爾所指出,台灣大選是「中國情報活動的中心」,廣泛的滲透顛覆活動已然展開。在製造台灣內部分裂和不滿的頻頻動作中,把大選宣傳為「和平與戰爭的選擇」就是顯著例子。學乖了的中國,如今不再重蹈朱鎔基覆轍,常改由台灣政治人物或其政媒同路人代為發聲;馬英九前總統今春訪問中國之後即高彈此調,北京自樂於讓他複誦這一中國一貫論調。 這就凸顯了台灣政界至今仍存的執迷及誤失。監督並批判主政者是在野黨的天職,為了爭取總統大位,有時甚至不免言行過激失當,卻絕對不能有失對台灣人民和國家的忠誠;甚至走火入魔,站在台灣的對立面,與中國同一鼻孔出氣。二○○五年春,中國國民黨人連戰不甘先前兩次競逐總統大位敗北,前去中國進行「和平之旅」,西安還演出「爺爺,您回來啦!您終於回來啦!」鬧劇,但十多年來中國併吞台灣野心絲毫不改,動作更大,台海和平唯一威脅始終來自對岸中國。此時,把台灣人民內部矛盾上綱為敵我矛盾,卻對中國心存幻想,錯亂了敵我關係,政客及政黨失去忠誠反對的基本立場,不啻自絕於台灣人民;百年老店近年在大型選舉常未戰先失分,勝少敗多,完全執政權拱手讓人,其咎在此。 現今選戰升溫,有志競逐大位者須記取連戰的教訓,更不能效尤馬英九的過氣經驗,以為對中國委屈,即可改變其併吞圖謀,換得和平。事實是,中國要吃掉台灣,視為「核心利益」,當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務;要敷衍台灣的「被統派」,它手段可以「軟的更軟」,目標卻絕對不變。明年不論何人當選台灣總統,中國手段容或軟硬有別,野心不變。 有志總統大位者因此要拋棄對中國的幻想,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堅持對國家忠誠。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日前在紀念場合強調,「民主先生」李登輝前總統期待的應是讓受中國影響的政黨邊緣化,實現「兩個本土派政黨」政權輪替,終結「藍綠惡鬥」,穩住台灣本位的政黨政治。這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見,也是政黨政治正常化的要件,選民要睜大眼睛,審慎投票。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08
拒絕「綜藝化」、「嘴泡化」的政客

拒絕「綜藝化」、「嘴泡化」的政客

下屆總統大選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也將對國際經貿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版圖產生重大衝擊,綠、藍、白提名參選人及有意參選者攻防激烈,但除了民進黨提名的副總統賴清德提出了清楚的國政與兩岸關係規劃,其他參選人大都在「練肖話」,信口開河,唱衰台灣,卻未有完整、具體的政見藍圖,並展現應有的論述能力。尤有甚者,反對陣營缺乏理念結合,只是基於爭取政權的考量,將選民分化為「綠與非綠」板塊,推動形形色色的「執政大聯盟」、「政黨輪替大聯盟」,以「下架民進黨」為目標。導致這場關鍵大選似乎淪為「綜藝化」、「嘴泡化」,內容蒼白卻對立火爆的政治表演。   台灣從威權統治走到民主改革與本土化,一路坎坷崎嶇,不但受到內部保守與統派勢力掣肘,外部更有中共的文攻武嚇。尤有甚者,中共採行「改革開放」路線後,成為全球資金、技術、人才流向的熱區,面對如此大潮,台灣一方面出現台商大舉西進,一方面卻須警惕中共壯大後增添以商圍政籌碼,迫使台灣掉入被併吞的牢籠,乃有「大膽西進」與「戒急用忍」的路線論辯、對撞。當時,面對中國崛起,台灣如何拚經濟,是一條歧路,充滿徬徨迷惘。大疫期間,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去年人均GDP逾三萬美元,近年來首度超越南韓,而供應鏈則展現驚人韌性,半導體更是全球科技產業的重中之重,反觀中國卻盛極而衰,正在走下坡,由每年雙位數成長掉到以「保五」而沾沾自喜,印證了台灣經濟發展由大舉西進走回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正確性。此一降低對中依賴的經貿發展路徑,與全球市場經濟國家「去中化」、「去風險」,甚至與中國脫鉤的趨勢相呼應。不過,回顧當初有關對中經貿政策的大辯論,至今猶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良深,特別是開放八吋晶圓西進議題,若非少數對中共政權本質有深刻認識的先知先覺者堅持反對立場,台灣的半導體早已被吸入中國黑洞,今天大概看不到台積電如「護國神山」般的存在,使台灣具有聯合盟友對抗中共擴張的產業鏈底氣。而當年一些大力主張八吋晶圓應該開放赴中設廠,否則台灣產業便會空洞化的學者、政客,如今大多搖身一變成為半導體在地化的捍衛者。 時至今日,台灣經濟不應與中國過度連結,才是正確作法,已如此明顯,中共及其協力者仍然在散播疑美論、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等流言,意圖徹底摧毀台灣半導體的根基。令人遺憾的是,台積電明明是台灣之寶,特定政黨總統參選人仍然信口開河,宣稱是台積電自己遷移工廠到美國、日本、德國,事實卻是上述國家皆以優渥的補貼,極力遊說台積電去設廠投資。此番不實言論,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其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儀式上即強烈回應,研發中心的啟用,就是要向全台灣展示,台積電是根留台灣;台積電是應客戶要求於世界各地開設產線,並不是如一些人的質疑,台積電把生產線往外移,延緩台灣發展。 除了產業根留台灣外,另一個大論辯焦點則在台灣必須多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參與區域經貿整合,才不會被邊緣化。其實,推動更多的FTA,加入CPTPP等區域協定,對台灣而言當然是多多益善,不會有人反對。但台灣參與國際經貿之路卻常受阻於中國的反對打壓,並非本身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尤要者,有些人表面上主張台灣應多簽FTA,否則經濟會被邊緣化,實質上是要台灣向中共低頭屈服,在「中國台灣」名義下參與國際經貿體系運作,達到與中國經濟緊密連結的真正目的。這樣的訴求在南韓與中國於二○一五年簽署FTA時,形成一股唱衰台灣的高峰。當時,連部分智庫都悲觀認定台灣將失去競爭優勢,經濟發展必然會被邊緣化。然而,證諸南韓對中貿易由龐大順差轉為逆差,並遭逢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強力競爭,凸顯台灣沒有FTA護體,產業仍然充滿韌性,經濟發展終於超越南韓。事實上,許多人的錯誤認知癥結,在於他們只看到台灣參與國際經貿體系的困境,卻不了解國家之間的產業競爭,關稅固然是重要一環,但生產力與品質更為決勝關鍵。台灣雖然未能大量簽署FTA,但產業根留台灣,以研發為重心,打造尖端科技產業的領先優勢,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奠下根基。 綜合以上論述,吾人應當認知在總統大選這個關鍵點,參選人的政見重點應在於如何就經濟議題、尤其對中國的經貿關係,提出符合台灣利益的方案、藍圖。而這更牽涉到在邪惡帝國的經濟脅迫下,如何有效降低對其經貿依存度,轉而強化自身經濟、產業的韌性,與美國等自由世界國家建立可信賴供應鏈,成為「友岸外包」的核心。如此議題才是對所有參選人的「大哉問」,參選人應該好好回答,讓選民有所抉擇;而不是整天陷入「我不贏,台灣會完蛋」的「救世主妄想症」。反而,多數選民拒絕政客們操弄「綜藝化」、「嘴泡化」的選舉把戲,台灣才不會完蛋,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07
「討打兄弟姊妹們」

「討打兄弟姊妹們」

  上月底,白宮正式宣布,提供台灣三.四五億美元(約一○八億新台幣)的軍事武器援助計畫,這是拜登政府首度動用國會賦予的「總統撥款權」,利用自身庫存為台灣提供國防設備、服務和培訓,以在中國擴大武力恫嚇台灣之際,迅速協助台灣增強防禦實力。另,繼六月中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提出參院版「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七月底眾議員巴帕斯(民主黨)、班克斯(共和黨)也聯合提出眾院版「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法案的重點在於,授權美國行政部門提供「有助台灣嚇阻中國人民解放軍侵略的武器」,為台灣未來取得攻擊性武器奠定法律基礎。 凡此,只是近年美國積極協助台灣加強自衛能力之一端,也再次凸顯台海危機的始作俑者在北京。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的對台政策包括:表明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第二條第三款);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第二條第四款);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第二條第五款)…等等。近年,從川普到拜登力挺台灣,其中的跨政府、跨政黨共識在於:在台海構成威脅、試圖改變現狀的是北京。拜登幾度公開挺台:「如果台灣遭到前所未見的攻擊,美國將會出兵防衛台灣。」為什麼?就是「護台哥」所言:「我不要啊!是中共想打你啊!」 美國為首的民主世界,不斷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也不諱言是對著中國講的話。諷刺的是,外援源源來台,台灣卻有政黨、政客,鸚鵡學舌北京話,合理化其全面脅迫台灣。「討打姊」:「中共不想打你,那是你討打,要打早就打了,是你討打。」驚句連連,聞者搖頭。所屬的國民黨,眼見惡評如潮,唯恐拖累選情,火速切割。「討打姊」,其實說出「討打兄弟姊妹們」的心聲,她也許很委屈,同志們不都是這樣論述嗎? 所謂的,違反國民黨政策,損害國民黨聲譽,外人聽起來總覺得怪怪的。因為,「中共會打你是你討打」,在國民黨的兩岸辭典裡面,本來就是一句成語。朱立倫向習近平告狀:「近年來在民進黨執政下,採取去中、反中政策,改變兩岸現狀,造成兩岸形勢險峻,使兩岸人民極度不安。」言下之意,我方「討打」。侯友宜也不遑多讓:「民進黨執政,造成兩岸兵凶戰危,台灣正被一股力量推向戰爭的邊緣,台海之間已經被國際認定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千言萬語,也是我方「討打」。基於這樣的邏輯,能推論出怎樣的「和平」呢? 郭台銘亦然,他說:PRC政府對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實施壓迫性的軍機、軍艦繞台,採取最有敵意軍事作為,將台灣逼到戰爭危機邊上,但,那些敵意軍事作為,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來的,而是針對民進黨種種挑釁言行而來的;民進黨持續操弄議題挑釁中國,徹底阻斷台灣人民和中國人民的互動交流,要如何讓中國人民,甚至國際社會相信,這只是要對抗共產黨,沒有要仇視、敵對中國人呢?商人真的無祖國,只顧賺大錢,不管誰是侵略者?誰是被侵略者? 在野大聯盟,藍白一家親,也在這個地方出現交集。柯文哲說:反共不一定要反中,反中不一定要嗆中,因為朋友要多、敵人要少,最好把敵人限縮到只剩下習近平,而非搞到全中國十四億人都是敵人,這是神經病;如果關係搞不好,如果北京政府要動手,他們的人民就會說把台灣打死。不談中國威脅台灣安全、主權的進行式,卻本末倒置反指我方不該反中、嗆中、樹敵,豈非似是而非的話術?至於,「兩岸和平、台灣自主」,誠屬悅耳的形容詞,但對中國猶如「圓的正方形」,不存在於現實世界。這位自稱的「科學家」似乎連來幫忙的、來打劫的也分不清。 「討打姊」出事前,地方政壇即有傳言,她將從國民黨跳槽民眾黨,且披掛上陣選立委。現在事情鬧大了,國民黨不想「討打」,民眾黨會想「討打」嗎?經過這次風波,識時務者為俊傑,「討打兄弟姊妹們」,當會迴避這種「討打」論調,但他們會痛改前非嗎?更令人好奇的是,那些暫時收歛的「討打兄弟姊妹們」,是否都像「討打姊」那般「心向祖國」、「臣屬一中」,促統受挫便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照顧」?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03
國民黨的裂解者

國民黨的裂解者

  五一七,朱立倫宣佈徵召侯友宜,郭台銘發文稱:我將信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市長勝選。七二三,國民黨全代會確認提名侯友宜,郭台銘收回承諾:真實的民意永遠大於黨意。兩個月來,郭台銘儼然扮演國民黨的裂解者。他把商戰帶入國民黨,派系、小雞一一化為籌碼。彰化縣議長謝典林退黨挺郭,國民黨卻表示理解其取捨間的兩難,不知道會不會引發骨牌效應。 五一七之後,侯友宜雖然民調走低,郭台銘四處串聯,民調仍比侯還低。如此這般,所謂的換侯,尤其是以郭換侯,更缺乏說服力。這一點,郭營應該心裡有數。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郭營依舊樂此不疲,項莊舞劍、意在哪位?除了獨立參選,較有可能的,應該是韓國瑜或柯文哲。但二○二四,韓連牛棚都還沒進去,加減乘除就剩下柯了。如果郭柯合流,以郭的民調也低於柯,想要讓大哥先做四年,實屬強人所難。不過,如此一來,侯友宜更難達陣,國民黨的立委席次也將縮水。 郭台銘,雖千萬人吾往矣,戴國旗帽,穿迷彩裝,似乎是衝著侯友宜而來的。郭台銘暗批金溥聰:台灣已經進入到民主社會三十幾年了,怎麼會有人有想要當Kingmaker這麼落伍的思想。平心而論,金氏問法並不落伍,他只是問郭,想要當劉備?還是諸葛亮?要說落伍,郭本人反倒鐵證如山:民主不能當飯吃、不要議會監督,這才是King的威風。四年前後,「年輕氣盛,一時衝動」,郭的脾氣未改。怪就要怪,吳敦義,朱立倫,師心自用,讓郭把國民黨當作自己的客廳,來去自如。 比起柯文哲,郭台銘像是老派政客。前者,早就擺明了要選總統,想要獲得權力來實踐他的主張。後者,關子呼之欲出,卻不說清楚講明白,而天下都猜測他志在大位,只是動機、目的何在,令人納悶。郭所謂的民意大於黨意,從各種民調都顯示侯高郭低,似乎可以初步推論出,郭的民意低於侯的黨意。國民黨也有民意基礎,侯雖然是老三,郭總是老四,黨意民意都不如人。或許,有些派系、小雞,對郭趨之若鶩,固然有侯低迷考量,更大的想望可能是資助吧。 接下來,就是朱立倫的問題了。設計出製造內亂的初選制度,可以說也是國民黨的裂解者。派系、小雞跟郭、柯眉來眼去,乃至琵琶別抱,黨中央卻色厲內荏,黨紀僅供參考。反倒是金溥聰在扮黑臉力挽狂瀾,勸阻同志們各投明主,掏空侯友宜,也掏空國民黨。金氏,似乎較具遠見,國民黨的存亡,攸關至重。因為,國民黨的招牌毀了,貴族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附和大聯盟者,政治生命本就不靠那塊招牌,沒在怕的。 大選還沒到最後關頭,侯郭柯的合縱連橫或廝殺棄保,仍有變數。可以確認的是,一個郭台銘就把國民黨搞得離心離德、士氣低落,假使輸掉二○二四大選,該黨的裂解將史無前例。依目前趨勢,地方的派系,各人顧性命。國民黨在野長期化,將使那些實力派另覓結盟對象。這次,他們不奉黨中央號令,不避諱支持黨外明星,堪稱國民黨一大警訊。一旦黨中央空洞化,貴族藍原有的獨佔兩岸代理權、意識形態領導權,都會無以為繼,馬英九們的政治行情看跌。 侯友宜,鄙視黑金藍,靠攏貴族藍,結果黑金藍倒向郭、柯,貴族藍幾乎束手無策。但,貴族藍對基本盤仍有號召力,郭、柯有再大的能耐,恐怕也類似當年處於高峰的宋楚瑜,挖不走連戰的近衛師團。跟四年前不同,郭吃了秤砣鐵了心,係因有柯作為槓桿,不理黨中央、侯總部的團結情緒勒索。形勢發展下去,如果郭、柯攬作伙,期待借助棄保效應撐竿跳,那場豪賭郭、柯是否贏家不知道,國民黨、貴族藍、侯友宜之為輸家,機率不小 。 下架民進黨,執政大聯盟,而非唯一支持侯友宜,國民黨理不直氣不壯,徒令派系、小雞個個拿翹,立即獲益的是柯文哲、民眾黨,平白獲得壯大機會。但若這個盤算陰錯陽差,令賴清德得了便宜,選後的國民黨,大災難才要開始。而那種局面,仍是柯文哲與民眾黨的機會。話說回來,人的可變性很大。朱立倫化簡為繁,郭台銘越玩越起勁,五一七,七二三,國民黨、侯友宜的優勢一次次消磨。藍色焦慮之外,賴站穩腳步、敗部復活;柯草船借箭、別開生面。也許二○二四,政黨板塊將有變化。甚而,政黨重組也不無可能。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8-02
中國經濟有大麻煩了

中國經濟有大麻煩了

  時序進入七月,今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先後發布。中國上週公布統計,顯示對外貿易不振,消費者對經濟復甦信心不足,企業投資生產遲滯,房地產市場沉痾難解,經濟成長步履蹣跚,加上物價停滯,年輕人失業率超過兩成,總體經濟顯然有了大麻煩。 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常受政治干預而「微調」,以致實際狀況撲朔迷離。對中國最新經濟數據,各方解讀各異,但大都相當悲觀。相對淡定的,指武漢肺炎對經濟影響仍然持續,可能出現「二次衰退」,恢復疫情前成長軌跡需較長時日。有人指當前經濟疲弱與物價趨跌並存,令人想起一九九○年代的日本,陷入通貨緊縮而經濟社會長期失落的困境。也有專家預言,中國今後十年經濟成長率將降到三%,超越美國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已不可能。最悲觀的,認為共產黨一向以經濟成長換取專政的合法性,經濟陷入困境的中國將於十年內崩潰。 從官方數字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六.三%,高於第一季的四.五%,上半年成長五.五%,也優於五%的全年目標,疫情之後半年,復甦狀況表面看來趨向穩健。不過,這是與去年同期因上海等地封城而經濟受創的較低基期相比所致。如與前一季相較,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僅○.八%,第一季二.二%,顯示經濟回春不如預期,成長陷入遲滯。尤有甚者,去年受疫情嚴格管控衝擊,經濟成長已降為幾十年來最低的三%,遠低於官方設定的五.五%目標。 在物價方面,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是兩年多以來首次止漲,也是一月達高峰後的一路放緩,反映因就業未見改善,消費信心薄弱而欲增乏力,物價低迷之勢可能長期化。批發價格指數(PPI)比去年同月下跌五.四%,是連續九個月呈現負數,且跌幅比五月的四.六%擴大。從上半年看,消費者物價漲幅趨近於零,與批發物價下跌都凸顯了有效需求疲弱。如果物價低迷長期持續,經濟復甦緩慢,通貨緊縮的機率將進一步增高。 上半年經濟的頹勢,如果只是短期現象,或尚難以論斷;但從長期看,前景也不樂觀。回顧中國經濟成長,在二○○○年代平均超過十%,第二個十年也有七%,如今出現的經濟疲態,顯示其高成長期已過,經濟動能逐漸流失,且應有的改革作為不足,結構性問題正一一浮現,侵蝕今後成長潛力。有如各方所見,房地產泡沫爆破、投資與消費嚴重失衡、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黨國對社會及民營企業嚴厲管控,加上人口結構所帶來的人口紅利不再、勞動力萎縮、「未富先老」、少子化等效應紛至沓來,中國經濟麻煩多多,已可斷言。 最值得注意的,在歷經房地產泡沫爆破之後,中國經濟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以往,在經濟出現頹勢時,當局以其國家資本主義特色,動輒祭出大量投資等手法,提振經濟︰二○○八年遇金融危機以四兆元投入高鐵及地鐵等基本建設,二○一六年的「棚改貨幣化」,注大量資金於房地產市場。然而,如今擴大基本建設的空間已不大,資金效率低落,長期而言有如飲鴆止渴。 尤其當前以開發商恆大為例的房地產業困境,凸顯了經濟泡沫破滅後慘重的經濟惡果。恆大上週公布財報,過去兩年虧損達八百一十億美元,負債三千四百億美元,顯示去年三月以來的重整未見起色。由於房地產在整體經濟比重達四分之一以上,房地產低迷不振,明顯拖累經濟復甦。統計顯示,中國十四億人口已建構完成的房屋六億,每戶擁有住屋一.○二套,且總人口已不增反減,官方最近雖延長「保交樓」等金融措施,並提出「城中村改造」,但「爛尾樓」、「鬼城」及債台高築的房地產業困境難解,波及金融,也拖累整體經濟。 中國經濟如今陷入困境,雖有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全球產業鏈重整等外在因素,主要肇因仍咎由自取。經濟泡沫之外,專制體制下的國進民退、企業也姓黨、共同富裕、疫情管控失當、反間諜法…,在在重創經濟改革、創新與活力,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外資撤離。 金錢遊戲帶來人氣、資金、財富,令人狂熱,一旦泡沫破裂,常致金融動盪、消費不振、經濟萎縮,經濟社會長期失落,甚至衝擊一代人。中國的房地產熱潮,以往二十年呈現畸形榮景,被指為中國泡沫經濟的開始,如今正面臨清償的局面。現今疫後經濟欲振乏力,可能只是經濟大麻煩的開端。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25
看清誰不樂見台美關係真正提升

看清誰不樂見台美關係真正提升

台美關係的更加緊密與提升,是蔡政府這七年多來最顯著的執政成績。圖為2022年美國國慶活動,當時AIT臉書會後上傳多張副總統賴清德(左)與AIT處長孫曉雅(右)合照。AIT在貼文寫下「美台友好,一拍即合」。(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八月將率團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過境美國行程受到關注。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也將出訪美國、日本等國家。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日則說,有考慮要不要再去一次美國。二○二四總統選戰進入最後半年的激烈競爭階段,主要陣營的總統參選人規劃美國行,除了顯示台美關係的重中之重,亦是告訴國人,在美國聯合民主盟邦以壓制中共威權擴張的關鍵時刻,我們未來的國家領導人,在美中之間,如何丈量台灣的位置,才能鞏固並深化我們的民主體制。 賴清德日前與後援會進行座談時說︰這次選舉是「中南海」和「白宮」選擇,要選擇「美國」,還是「中國」。我們方向都是走入世界、邁向未來,在蔡總統領導下,我們與白宮接近了,未來他領導國家,也是朝這個方向持續走近,這是對台灣社會不悔的承諾。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一邊以「外傭說」等不雅言語批評,卻也認同賴應帶領台灣走向世界。侯友宜接受了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但也喊說「美國是我們長久堅固的盟友」。被外界認為有志角逐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投書美媒,在對美關係,稱台灣不能養成依賴習慣,也不能一直跟隨著別人的指導。主張通過「一中各表」框架,與中國共同推進…。相較於賴清德的明確主張,有如「戰略清晰」,其他人 雖不否認美國的重要,但以貼近中共的一中說法,在美中求取平衡。 台美關係的更加緊密與提升,是蔡政府這七年多來最顯著的執政成績。面對中共在區域的挑釁,美國不僅重返亞洲,更聚焦於台海等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美國等民主盟邦力量的投入,是我們維繫民主與安全的最大保障。但部分在野人士倒果為因,將中共的軍事擴張,辯稱是因為美國過度的介入,才讓北京不得不為。此等附和中共窮兵黷武的言論,進而將台美的合作,也扭曲為破壞和平之舉。因而衍生所謂蔡政府將台海帶入戰爭邊緣,彷彿只要對美保持距離、且不觸怒中國,台海即能夠歸於「平靜」,返回所謂的「現狀」。他們認為在美中之間維持「等距」,諸如「強國等距」、「不做強國的棋子」等說法,以為這樣做就能夠換得「和平」,展現「自主」,其實是讓台灣遠離民主夥伴,逃避扮演更積極的區域角色,讓中國能堂而皇之介入台灣破壞內部民主,並以台灣為跳板而更危害民主世界。 這類打著避戰、反戰名義的訴求,談到對美關係時,往往自我設限,或擔心惹中國不高興。例如賴清德下月要代表台灣出訪南美洲邦交國巴拉圭,部分輿論炒作過境美國會引發北京報復,彷彿我們政府高層到美國去,美方接待規格高些,就被指控升高台海情勢。這些有如認知作戰的攻訐,也會對美國政府的決策形成約制。然而,當其他在野政治人物或總統參選人能進入美國華府,具副總統身分的賴清德受限,這是台美往來極不正常之處。台美關係既然是堅若磐石,我們朝野理應一致敦促美國,要改變這限制。其他在野政黨未來亦有輪替執政的機會,台美互動的不正常,同樣會出現。若干在野政治領袖表面喊親美,重視台美關係,實際並不樂見台美關係的真正提升,而是在意北京有任何不快,藉以恐嚇台海將會有事、自設紅線。 這些「美中等距」論者,遇到對美關係常「踩煞車」,但一談到與中國關係就要「無上限」。現今國際情勢不若過去,中國早非世界工廠,經貿去中化是國際主流,卻仍有人鼓吹錢進中國發大財的謬論,妄想重啟在十年前被台灣人民擋下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對於台灣追求與其他民主盟邦更緊密關係,台美新簽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加速經貿連結,卻一味唱衰或批評。台灣與立陶宛進行半導體與精密工業合作,這有助於增強雙方的民主韌性,卻被在野方面扣上「出賣」罵名,但多少台灣核心技術流向中國,弱化我們競爭力,從來未見其聞問關切。以「美中等距」美化,實際包裝親中遠美的路線,用來迂迴連結中國。二○二四總統大選攸關台灣的未來,當幾位總統參選人都高喊美國重要時,外界應檢視其中的真偽之別,是否有如「葉公好龍」,表裡不一,不樂見台美關係的真正提升。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21
以畫地圖的方式併吞台灣

以畫地圖的方式併吞台灣

中國以畫地圖的方式吃掉台灣,國際間被迫選邊站者不乏其例。四年前,倫敦政經學院(LSE)校內一座地球裝置藝術,把中國與台灣分開呈現,引起風波,該校後來以配合聯合國地圖為由,把台灣強納入中國地圖。(中央社檔案照)     美國眾議院上週五通過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總金額八千七百四十多億美元的法案,有涉及台灣的多項條款,包括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落實軍售及強化美台軍事合作,也禁止美國國防部使用把台灣畫入中國領土的地圖。 這一又稱「誠實地圖」的條款,是針對中國以畫地圖的方式展現其併吞台灣野心,反映眾議院對「台灣不是中國領土」的基本立場。有如領銜提案的蒂凡尼(Tom Tiffany)議員所強調,這只是反映一個事實,即「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我們都知道,台灣不是也從未成為共產中國的一部分,任何與其不合的主張都是虛假的」。從而,《國防授權法案》授予五角大廈的所有經費,「都不能用於製作、採購或展示把台灣、金門、馬祖、澎湖、烏坵、綠島、蘭嶼納為中國領土的地圖」。 值得強調,兩年前,由拜登總統簽署的二○二二年《聯邦政府撥款法》,也有類似的「誠實地圖」規定,但文字較為間接:聯邦政府不得出資製作、採購或展示「不準確」描述台灣領土、政治經濟體制及由台灣當局管理島嶼的地圖。當時,中國反應氣急敗壞,指美國「粗暴干涉內政,大搞政治操弄」,將有「難以承受的後果」。法案最初由蒂凡尼及查波(Steve Chabot)兩位議員領銜提出;這次眾議院版本規定更明確,由「不準確描述」改為明白禁用把台灣納入中國領土的地圖。 蒂凡尼等議員鍥而不捨,且已然形成國會共識。他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認知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實屬「虛假主張」,「不誠實政策」應予摒棄。因而,儘管他所提出的條文無法改變這項政策,但至少能要求美方使用「誠實地圖」。 事實上,「虛假主張」不僅見諸「一中政策」的中方片面之言,中國近年以其「一中原則」到處欺壓台灣、脅迫各國,還以諸多花招手法企圖製造假象,讓國際社會誤認台灣已遭併入中國。跨國企業、航空旅遊、服飾精品、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在標示台灣時,常受中國無理干擾脅迫,強加「中國一省」、「中國台灣」、「中國一部分」等字眼,以致有關台灣在世界地圖與中國的區隔,屢成國際議題。對內,專制中國更嚴密控制,地圖是展現領土野心,矮化台灣,從心理上阿Q式征服台灣的慣用工具之一。 其例罄竹難書。二○二○年,中國官方發布「標準地圖」,明顯涵蓋台灣,宣稱「我國領域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島、釣魚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等」,當局強調「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正確表達國家版圖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今年初,官方進一步規定,把台灣在地圖上按「省級行政單位」標示,台北市為「省級行政中心」,五都為「地級行政中心」,以「正確反映台灣島與大陸之間」的關係。 發布規定同時,中國官方還嚴厲取締「問題地圖」。按二○一五年的《地圖管理條例》,地圖出版須經審批,出口、對海外發布或顯示尤其嚴格;只要被認定「危害主權、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及利益,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即遭沒收。在台灣問題上,地圖標示尤不得「瞞天過海、偷梁換柱」,要「拒絕『問題地圖』,祖國領土一起守好」。 以畫地圖的方式吃掉台灣,國際間被迫選邊站者不乏其例,但只要是正直之士或與中國沒有政商利益瓜葛者,不會屈從於這般「虛假主張」。四年前,倫敦政經學院(LSE)校內一座地球裝置藝術,把中國與台灣分開呈現,引起風波,該校後來以配合聯合國地圖為由,把台灣強納入中國地圖。二○二一年東京奧運,不僅日本放送協會《NHK》主播直接以「台灣」稱呼我國,美國《NBC》電視網在中國隊進場時,畫面上的中國地圖「沒有台灣」,引發中國官方做賊喊捉賊反應,宣稱「奧運不能被政治化」。近年因領海問題與中國紛爭不斷的菲律賓,民間對中國至為反感,有輿論指中國的作為,自毀「不把南海軍事化」的國際承諾,也公然無視南海仲裁的國際法紀;其在南海的地圖編製,與十九世紀英國海軍製作的海洋和海岸線地圖一樣,凸顯了帝國主義的霸道。 相較於中國的阿Q式畫地圖,台灣也曾有前例。早年官方以「大中國」概念編製包括外蒙古的「秋海棠地圖」,近年才終於揚棄。假的真不了,地圖雖有反映主權的政治意義,「誠實」仍為上策。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18
「獨裁者」及其「專政黨」

「獨裁者」及其「專政黨」

習近平這個「獨裁者」,擁有被西方磨利的經貿武器,且有全球議題當人肉盾牌,故而我行我素更無忌憚。如果民主世界「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那就要有「中國威脅」總爆發的萬全準備。(美聯社) 本月初,青島舉行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王毅語出驚人:我們中日韓的朋友們,我們到美國去,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我們可能到歐洲去也是一樣。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王毅的種族主義色彩言論,所根據的無非是中國人虛構的歷史神話:日、韓起源於古代中國移民!或許,從骨子裡,他也認為,日本列島、朝鮮半島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王毅所忽略的是,中國內部的維吾爾人、西藏人等,怎麼看都不像是炎黃子孫,嘴巴說普通話,歌頌習近平,也變不了中國人。撩撥種族主義,簡直是自掘墳墓! 另,據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先前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一份明朝遺稿成為焦點,他提到當時「琉球王國」(沖繩)與福建的關係。習近平似乎把沖繩當作一張對付美日的牌,因為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訪中接受「環球時報」訪問便稱:「不能因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論調,使沖繩淪為戰場。」與安倍晉三、岸田文雄的國策南轅北轍。顯然,中國想對美軍在第一島鏈的重要基地進行離間計,企圖操作沖繩民意抵消美日安保、協防台灣的工事。其實,拉攏民主國家的地方政府抗拒中央,乃北京行之多年的干預他國內政手法。 更早一些,王毅在北京會見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時表示:「中國曾支持德國實現統一,希望並相信德國也會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真是諷刺,一九九○德國統一,乃是民主西德統一專制東德,難道王毅希望現在的德國支持中國「民主統一」嗎?二戰,基本上是民主英美、專制蘇聯、法西斯中國戰勝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日本軍國。但終戰後,由於中國內戰、韓戰,共產中國、蘇聯變成與民主集團為敵,反倒是德、日、義轉為民主國家,這種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修正版幾乎延續至今。一如尹錫悅所形容的,日本從過去軍國主義的侵略者轉變為與南韓共用普世價值、在經濟安全及全球問題上攜手合作的夥伴。以及,專制中國對韓國親近美日之外交駁火,刻劃出地緣景觀劇烈變化的國際圖像。 王毅及其前任楊潔篪等,秦剛、盧沙野、賈桂德等,那些外交戰狼不斷向外邦人傳教,中華民族已經偉大復興,海警法、香港國安法、反間諜法等執法範圍超越國界、無遠弗屆。而這個帝國的核心,就是習近平。一份中國暢銷書排行榜顯示,前十名有八本是習近平的相關著作,以「超毛趕鄧」來形容也不為過。中國「北韓化」現象,為國際帶來的不確定性,早已超越了「中國侵台將為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而且可能讓人類文明倒退嚕。幸而,越來越多國家、國際組織已經體認到中國是「系統性挑戰」,剩下的在於要採取什麼集體性行動,遏阻希特勒式的自毀毀人悲劇重演。 習近平的常用語錄,不宜當作口頭禪一笑置之:「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必須深化作戰籌備,提高戰區備戰打仗的能力」;「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諸如此類,其所反映的「侵略」意圖,不言而喻。中國的「備戰」措辭,台灣的「備戰」措辭,本質截然不同,就像烏克蘭的「備戰」行動,乃「反侵略」之必要,而俄羅斯的「備戰」行動,是指「侵略」烏克蘭。更需警戒習近平之處在於,他不是單單針對「侵略」台灣而「備戰」,因為台海穩定與安全攸關全球性利益,所以解放軍的「備戰」乃是同時針對美、日等多個假想敵。戰狼外交,備戰打仗,都是這種意圖的準備動作。 上個月,拜登稱呼習近平dictator。剛與習近平見面的布林肯加碼:「他說得很清楚,並代表我們所有人說話。」習近平這個「獨裁者」的挑戰在於:他不只是一個孤家寡人,而是「獨裁者」宰制一個「專政黨」(一黨專政),極其所能粉碎一切的替代性;「獨裁者」及其「專政黨」,它的權力分享與交班,限於遵守君臣關係的同志,無論再怎麼權力、路線鬥爭,都無法改變這條鐵律。所謂的「把敵人限縮到只剩下習近平」,根本是昧於習近平是「體制」代表的無稽之談。特別是,現在的「獨裁者」,擁有被西方磨利的經貿武器,且有全球議題當人肉盾牌,故而我行我素更無忌憚。如果民主世界「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那就要有「中國威脅」總爆發的萬全準備。
自由時報社論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