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獨立的台灣」蔚為主流

「獨立的台灣」蔚為主流

朱立倫不顧黨內擔憂選情之異議,這是經營自己還是經營黨?(資料照)   中國圍台軍演有口皆罵,國民黨卻大膽西進,基層一片訐譙,擔心拖累選情。朱立倫反稱:此舉會對國民黨不利,對年底選舉會有影響,但若北京再繼續軍演、甚至停掉ECFA,台灣會損失重大,因此希望不要中斷少數交流管道。時代力量抨擊國民黨當中共代理人,呼籲認清真正敵人,國民黨團反轟時力成為民進黨附隨組織,不再協助時力黨團簽署任何提案。不只國民黨,民眾黨也在湊熱鬧。柯文哲:現在雙方是沒有管道的,要有溝通管道才不會擦槍走火。黃珊珊,則以溝通取代對抗,為雙城論壇辯護。最尷尬的是,國民黨,民眾黨,竟跟統促黨「不要挑起戰爭 ,我們要和平」趣味相投! 選舉的策略攻防,必須站上制高點,才能在戰略上制敵。回顧二○一八震撼,眼看著,二○二○,小英號有翻覆之虞。盤算直攻大位的韓國瑜,當選市長即赴港澳會「中聯辦」、深圳會「國台辦」,政治意涵不言可喻。國共一家親,二○一九年初習近平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而香港,席捲反送中風潮,北京指導港府強硬回應,半年後仍不得不撤回逃犯條例修正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一國兩制香港教訓,讓民進黨找到大選制高點,加上國際對中政策逆轉的大氣候,一年多前銳不可當的韓流,被韓國瑜自己證明退潮了。 這段不久以前的歷史,殊堪國民黨、民眾黨借鏡。論文門,藍白撿到槍。老共圍台,老K訪中,綠營撿到飛彈。就總體選情而言,論文門對民進黨的殺傷力,低於主權、安全議題之重挫藍白,應無疑義。近年的民調顯示,不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主張「獨立的台灣」、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持續增加,其中透露的訊息之一是,越來越多人明知中國風險上升了,但台灣人民承擔風險的意願也增加了。更何況,立、台提升關係,即令受到專制中國「堅決回擊」,立陶宛「更相信民主國家之間都要互相扶持」。而此例,只是民主國家群起挺台抗中的例子之一,中國霸凌台灣讓國際普遍體認到:支持「獨立的台灣」(independent Taiwan)就是支持國際規則免受中國改變。 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日前直指:中國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破壞規則、竊取他國智慧財產,並反覆對他國採取霸凌、壓迫等行為;在國民享受經濟紅利的同時,中國也不斷地破壞國際規則。他說:「只要騙過美國一次,就沒有下一次了。」這是美國在中國加入WTO後,所得到的教訓。美國總算覺悟了,但台灣有些人還冥頑不靈。國民黨被共產黨騙了,從中國逃來台灣,現在繼續被騙被統戰,想把台灣連結、鎖入中國。中國圍台軍演,國民黨還奔走敵營,本月第二梯美國國會訪問團來去自如,北京再度宣佈軍演,夏立言還在廈門「隔離候旨」。在此之前,中國機艦擾台如常,柯文哲卻有始有終舉辦雙城論壇,自以為有通天的本領可以統戰老共。繼續被騙的人,兩岸論述越來越像北京口吻,而他們卻習慣了被溫水煮青蛙。 朱立倫不顧黨內擔憂選情之異議,這是經營自己還是經營黨?赴美訪問高談親美,會見訪台日本眾議員又講友日,接著在國際抨擊北京軍演聲中,以行動向習近平示好。朱立倫這些套路,不免令人懷疑,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國民黨的招牌,塑造自己美日中都可接受的形象?目標,當然是二○二四競逐大位。此所以,眼前的一一二六,小雞很急他不急。猶記二○一六的提名劇情,朱立倫想的,好像總是跟同志不一樣。 國民黨,民眾黨,可能都很不服氣,為什麼民進黨、小英不見得高明,卻可以過五關斬六將?生這種氣,不如生自己的氣,因為這種結果,是自己造成的。這是一個趨勢:台灣內部與國際社會,越來越支持「獨立的台灣」,認定中國是麻煩製造者,企圖改變現狀、設定新常態;台灣人更越來越討厭統一,絕不「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偏偏,國民黨,民眾黨,選擇了「投誠」中國的路線。而民進黨緊跟主流民意,對抗中國併吞、擁抱民主世界。目睹香港國安法、封城清零犧牲經濟民生、只有黨國喉舌准用推特、暗助普廷入侵烏克蘭等等,台灣的選民願將自己與子孫的未來,交給那些「忠誠的廢物」嗎?當然,民進黨也不要得意忘形,北京明知保台抗中是主流,卻逆勢支持藍白兩道,無非是看準民主遊戲規則下,只要民進黨執政失敗透頂,類似二○○八的機會就來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8-18
裴洛西將台灣推升國際新高度

裴洛西將台灣推升國際新高度

裴洛西訪台,將台灣推升至國際新高度,並如照妖鏡使北京流氓嘴臉一覽無遺。(總統府提供)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造訪台灣,從行前、抵台到離開,為全球高度矚目。裴洛西肯定台灣的民主治理成就,訪台十九個小時,台美關係更為緊密與增溫。惱羞成怒的北京,祭出對台經濟、軍事等諸多報復動作。中國不再掩飾其戰狼野心,表面雖針對台灣,其實是向整個民主陣線發出狂妄訊號。裴洛西的台灣行,不但將我們推升至國際新高度,也是在昭告世人,必須團結應對中共威脅。綏靖主義只會讓侵略者更為好戰。現在遭受脅迫是台灣,再來就會是其他的民主國家。 原本計畫四月來訪的裴洛西,因染疫而暫緩。然而,裴洛西從未放棄。五月初烏克蘭戰火方殷時突訪首都基輔,傳達美國力挺烏克蘭人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決心,一直到八月初完成訪台。中、俄獨裁政權合流,受最大威脅的兩民主國家,為其念茲在茲。這趟亞洲行,從公開版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及日本,後來揭曉最重要就是「隱藏版的台灣」。美國強調自由開放印太地區,地圖上將五國連線來看,台灣位處樞紐,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凸顯戰略地位。即使北京狂吠不止,裴洛西以美國總統第二順位繼任者,親歷此行。離台聲明強調,儘管中國阻止台灣派其領導人參與全球論壇,但「他們無法阻止世界領袖或任何人造訪台灣」。 裴洛西的細心鋪陳,還包括在台的公開行程。例如前往立法院與朝野黨團一起晤談,彰顯台灣社會的多元與民主。在總統府與蔡英文總統見面並一同召開記者會,也是對外傳達,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她與蔡英文都是重要的女性政治人物。另外,裴洛西超越過去訪台的外國政要,安排造訪人權園區,並與人權人士同行。該園區早年曾關押台灣的政治犯。我們已超越威權年代並步入民主,受邀的人權人士,現今要奮戰的對象,則是中共獨裁政權。裴洛西另闢的人權之行,對比台灣與中國在人權表現上的雲泥之別。不用太多談話與評價,外界一目了然。 部分統派媒體與人士污衊裴洛西是「竄訪」,與中共語調一致。事實上,民主國家間相互交流訪問,是生活日常。倒是中共軍機軍艦不請自來,整天繞來繞去的,造成周邊國家困擾,那才叫「竄訪」。早已預知中共的瘋言瘋語,裴洛西縝密因應。過去幾天,透過眾議院議長官網發布聲明、推特發文、投書美媒、在台談話等,密集且精準傳達,訪台就是為「印證美國對於民主的承諾」。台美外交成功出擊,蔡政府展現了「戰略定力」,未高調以對,國際社會則正面評價裴洛西與我們的表現,包括美國國內與台灣內部,也出現難得的跨黨派支持氛圍。附和中國者,僅北韓、敘利亞及俄羅斯等少數國家。灰頭土臉的北京,憑藉最原始暴力手段,擴大軍演逼台,禁止特定貿易項目,制裁所謂台獨關聯機構與逮捕台獨份子,種種打鬧行徑,製造寒蟬效應,無非是破壞分化台灣人民與政府的關係。 因應中國尋釁鬧事,美國拜登政府先前進行預防外交。外媒揭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七月上旬已向中國外長王毅提及裴洛西可能訪台。中共明明心知肚明,但見笑轉生氣,又自忖難直接抗衡美國,所以選在裴洛西離台,秋後算帳對台宣洩不滿,並藉機對區域軍事擴張。例如對台包圍式軍演,也是為準備一旦動武,配合實施反介入作戰任務,阻斷他國援台。演習區域侵犯我領海、軍機越過海峽中線,則是加強灰色地帶衝突,大幅壓縮我方的應變縱深。另方面,軍演區域還擴及沖繩與那國島,頗有劍指日本之意。昨更有五枚彈道飛彈落於日本專屬經濟海域,日本政府已透過外交管道表達強烈抗議。 裴洛西訪台,將台灣推升至國際新高度,並如照妖鏡使北京流氓嘴臉一覽無遺。而接下來,如何回應中共的挑釁,國際同樣關注。美日台之間,先前已為裴洛西之行在海空防禦上協力合作,「台灣有事」,等同區域有事,中共軍演正測試台灣等民主國家的反制能力。北京這段期間還大量發動認知戰攻擊,假訊息不斷。像網傳取消航班到戰車集結,都在擾亂台灣民心。超商及台鐵的螢幕看板出現反裴洛西簡體文字,以及總統府、國防部的官網遭駭,顯示資訊戰同步登場。裴洛西稱許台灣為「堅韌之島」,面對中共威嚇迅速提高,我們如何進一步更精進、更壯大自我防衛能量,全民團結並冷靜以對,繼續考驗我們堅韌之力。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8-05
政黨攻防回力鏢

政黨攻防回力鏢

  超越顏色、黨派、台灣優先,這些口號很容易喊,但是知易行難。台灣的民主實踐,有一個明顯的陷阱,即,顏色之爭、黨同伐異、意識形態,甚至長官意志是硬道理,不少理性的人碰到就會雙標。是非黑白,因此受到扭曲。更麻煩的是,它形成一種人才的反淘汰系統。透過這種系統的篩選,顏色、黨派、意識形態在中間,長官最優先,真才實學放兩邊,所以滑頭出頭的機會多。國民黨已經吃過這個虧了,現在,民進黨、民眾黨也開始吃這個虧。台灣若是正常國家,沒有外來威脅、介選,民主運作誤差只要主權在民問題不大,偏偏對岸有個中國充滿敵意,與台灣形成治理人才的競賽。 近年選舉,各黨偏好使用回力鏢。回力鏢,用起來很帥氣,也有殺敵作用。它的缺點是,殺敵之後,往往回頭打痛自己。最近有一個回力鏢,叫做落跑。林智堅、陳時中被指落跑,朱立倫則被挖歷史,桃園縣長任期未滿轉任行政院副院長,接駁參選新北市長。朱立倫落跑,還有二○一六。當時,經過提洪又換柱的橋段,由他以請假的方式參選總統,落選後又回鍋新北市長。另外還有一種,兩條腿並未落跑,但是精神已告外遇。二○二○,柯文哲,在總統大選跑道徘徊,「郭柯配」或「柯郭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最後被郭台銘擺一道。二○二四,柯文哲繼續精神外遇,台北市政、防疫,早就丟給接班人黃珊珊,市長專攻砲打中央政府、防疫指揮中心,念茲在茲選總統。別人很難罵柯文哲落跑,柯文哲卻可罵別人落跑,因為他是精神外遇。 新竹棒球場,整修後重新啟用,傳出球員受傷,原來是場地整修缺失。林智堅的政績,為此有點落漆。國民黨,民眾黨,見獵心喜。但,新竹棒球場,國民黨長期執政,離離落落。柯文哲,大巨蛋孵了八年還沒孵出來。球員,民眾,都有權利不滿。唯獨,政黨政客,罵人罵自己。立委,換跑道似乎最自由。立委帶職參選,落選還是立委。這次,區域立委蔣萬安、蔡其昌、許淑華等,不分區立委賴香伶、高虹安等,帶職參選,而各黨過去、現在,也都曾批評對手落跑。可見,回力鏢,雙標黨,似乎不是哪一黨的專利。台灣的民主活力,備受國際矚目。但老實說,選民的進步,遠超過政黨政客,這種落差若不拉近,將是長期的隱憂。選票,不能投給比較好的,只能投給比較不爛的,這樣的印太民主領頭羊豈不慚愧? 味全龍二軍與台中城市隊開打測試,並邀在地球員及球迷進場觀賽。(記者洪美秀攝)2022/07/16   談到落跑,台灣選舉史上的經典之作,恐非韓國瑜莫屬。二○一八,公教年金改革等,引發部份民眾不滿,韓氏彷彿彌勒救世神話,一瓶礦泉水、一碗滷肉飯,貨出去、人進來、賺大錢,韓流掀起民粹狂潮,高雄市長輕鬆入座。可惜,韓國瑜,國民黨,得意忘形,當選半年後便表態,直攻二○二○大選。韓國瑜與習近平,皆以為形勢大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而國際情勢風向轉變,結果慘敗收場。憤怒的高雄市民,且在當年六月六日予以罷免。 回力鏢,飛出去時,選民焦聚眾矢之的。等它回頭時,大家又看到投鏢者滿頭包。其實,各黨常用回力鏢,也讓頭家看更清楚各黨、候選人的底細。還有一種也很妙,叫做未來回力鏢。當落跑成為話題,致力市長連任的侯友宜,也被超前要求承諾不會落跑,當選兩年後改變跑道。在此,我們不想為侯氏辯護。我們好奇的是,這個回力鏢以後會掉在哪個政黨、哪個候選人的頭上。有趣的是,通常被落跑問題纏身者,多屬民眾滿意度高者,真是台灣選舉的弔詭。基於己方的利益,捆綁對方最佳人選,只許次佳人選出馬,這樣的選舉誰是贏家?恐怕不是人民!或許,這是選舉制度陷人於罪吧! 數位時代來臨,選民的訊息越來越充分,自主性越來越高,這是正面的發展。反觀,專制集團國家,卻是另外一套精英選拔系統,不受民意左右。於是產生一種幻覺,如柯文哲所形容的:中國官員素質比台灣政務官好。這樣的印象,顯然是不明就裡,卻也提醒我們台灣的民主惡性競爭,造成了某種程度的人才折損。中國正以專制方式組織幹部隊伍,台灣的民主多元更沒有理由在治理人才上輸給對岸。台灣民主化初期,國會亂象令人詬病,國際媒體時加嘲諷,北京更拿來當作反民主負面教材。隨著憲法增修,立委悉由台灣產生,亂象逐漸改善。但願,在頭家雪亮眼睛的監督下,台灣的選舉制度、文化向上提升,讓我們的民主成為有效能的民主。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27
中國經濟的龐氏騙局破滅了

中國經濟的龐氏騙局破滅了

  當前中國經濟危機四伏。嚴格清零造成經濟萎縮,今年第二季GDP年增率僅有○.四%,使得官方的五.五%年成長目標,勢必無法達成。在總體經濟之外,攸關四百多億人民幣存款的河南城鎮銀行弊案,則凸顯監管疏漏與官方、黑道勾結的黑暗面;尤要者,遍及全中國二十五省市的爛尾樓風暴,更暴露出中國經濟最大推手的房地產部門,已淪為一個特大號的龐氏騙局。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不但重挫中國經濟,更因受害者達千萬人之多,勢必衝擊中國社會、政治的穩定。 中國房地產寒冬來臨,引發連鎖性危機。(示意圖,路透社)   四十年來高速行駛的中國經濟,顯然面臨了出軌危機。此一危機早已潛伏於經濟、產業,卻因中共在財政、貨幣與政策上大力挹注,一直掩蓋這些弊病。事實上,經濟快速成長,已是中共獨裁統治的正當性來源,但經濟在長期奔馳之後,不免出現疲態,例如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國家通過了考驗,並且民主與結構性改革有成,躋身富有、文明國家之林;有些則跨不過關卡,在原地停滯不前,尤有甚者,未能建構透明、制衡、監管的機制,陷入貪污、獨裁、經濟倒退的深淵。由此看來,當前中國面對的挑戰,必須通過經濟、政治的結構性改革,方可度過生死關卡;如果中共對內依舊堅持數位獨裁模式,對於疫情、經濟,仍然以政治正確作為解決方式,並且企圖以霸權之姿對外擴張,恐將舊疾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有生命之危。 當前中國經濟的多重危機︰有些來自中共的意識形態框架;有些則肇因於不當的成長策略。兩者均種下中國經濟可能崩塌的惡果。一般論及中國經濟成果,莫不歸功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但其真正的意涵,僅是借用資本主義的手段吸引外資、技術與人才的流入,以助長中國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確保自由市場機制,財產權(包括物質與智慧財產)等結構性改革,亦即民主、多元、開放的體制改革上,則是不能碰觸的禁區。這樣的模式,造成中國始終無法成為市場經濟國家,而被貼上「國家資本主義」、「黨國資本主義」標籤。這種中國特色的經濟模式,在習近平準備稱帝,成為終身統治者之際,終於露出馬腳。中共開始公開倡議「國進民退」、「共同富裕」,將黨的魔爪伸進私人企業,變相侵吞民間的企業與財產。如此作法,勢必扼殺民間的創意與活力,等於是將「改革、開放」,丟到歷史的垃圾堆。 結構問題之外,最近瀕臨崩潰的房地產泡沫,則是不當成長策略最典型的後遺症。中共一向以GDP高成長率為傲;而要推動GDP高成長,依靠製造業恐力有未逮,但中國卻發現房地產是一個寶。大量的開發、貸款與相關從業人員,可形成強大的動力,造成經濟的虛胖。房地產的另一個妙用是,地方財政三分之一是靠賣地,讓地方政府得以大肆建設,建造了許多華而不實的蚊子設施,成為官員升官發財的捷徑。房地產大約佔中國GDP的三成;此外中國家庭財富的七十%流入了房市。這樣 便炮製了一個房地產的泡沫。它的真相是去年中國十大建商負債達到十.五兆人民幣。在房地產無以為繼時,中國建商一旦爆發違約潮,規模將超過美國次貸風暴;另外,爛尾樓事件的延燒,更將加劇泡沫破滅的威力。爛尾樓起因於中國建商出售預售屋,在收取買家的頭期款後,竟拿去買地開發,再吸引另一批買家,依此套路發展,如果房地產景氣大好,便可賺取暴利。而建商超高的財務桿槓,並未受到有效的監管,如今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買氣不佳,便造成建商沒有資金完成建案,變成爛尾樓。而買到爛尾樓的民眾,因為已經向銀行借貸,仍需繳納貸款,多數更需同時負擔房貸與房租而不堪負荷,且受害者眾,因此串聯拒繳銀行貸款。爛尾樓事件據稱已在中國造成了兩千萬個爛尾樓難民,這些難民生活在還未完全蓋好,沒水沒電的爛尾樓,情況頗為艱困悽慘。而爛尾樓事件,更將衝擊中國銀行業。建商違約,爛尾樓難民拒繳房貸與銀行業受到衝擊,正在形成一個比次貸更大的金融風暴。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本是一種政治宣傳,但對中共而言,卻是掌握一切權力的藉口。然而,「新中國」的經濟光環,正在褪色;這個看似壯觀的樓房正在崩塌。無論是河南城鎮銀行存戶領不到錢,或是遍地烽火的爛尾樓事件,都影響了民眾生計,可能讓人民一輩子的努力化為烏有,無法生存。這些受害者已經快要活不下去,沒有退路了,獨裁者的鐵拳鎮壓恐怕效果有限。這將讓中共面臨了經濟失控與統治失控的雙重危機。這才是當前中共領導人最為擔憂的心頭大事。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25
論文門與博士們

論文門與博士們

近幾年,「論文門」成了選舉攻防的新生事物,連蔡英文總統留學英國的論文也被追究,遑論其它。不過,政治人物的「論文門」,多數出在在職專班,這種教育體系的灰色地帶。此一巧門,為政商人物的學歷鍍一層金,也為政商人物編織關係網絡提供平台,「學術」本來就不是供給面與需求面的焦點。偏偏,這個灰色地帶也要寫論文,以提高所頒、所獲學位的含金量。於是,有些在職專班的論文,往往讀之慘不忍睹,只是沒選舉不知道,出來選舉大家才知道。 林智堅陷入「論文門」,張善政嗆對手要「讀好書」。張善政的學歷,一如國民黨高層,十分光鮮亮麗。政界也存有學位迷思,國民黨特別明顯,這似乎是延續科舉時代的陋習,循級考試只是官場的階梯。他們的眼中,看不起的不只是在職專班,學校排名也會形成一種差序格局。馬英九,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有人認為他是「人間極品」了。但,學位,除了證明通過某種學術訓練,並不證明獲得學位者的能力,包括他在專業領域的創意。蔣經國,偏愛任用擁有美英博士學位的官員,國民黨頭面人物至今博士滿堂,與此不無關係。 張善政的學歷,一如國民黨高層,十分光鮮亮麗。政界也存有學位迷思,國民黨特別明顯,這似乎是延續科舉時代的陋習,循級考試只是官場的階梯。(圖:張善政競選總部提供) 國民黨高層,學歷證書令人炫目,地方附隨就不一樣了。國民黨的基層,幾乎都是學歷一般,因為上頭對他們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多聽話、少思考。奇怪的是,反對國民黨價值的民進黨,走向執政之路以後,也有人樂於此道。殊不知,學位不代表人品操守、專業職能。馬英九博士,沒什麼學術研究成果,反倒是,以總統地位人格謀殺中研院長翁啟惠。官大學問大,政治干預學術;外行領導內行,事務官無用武之地;凡此,對精進治理品質絕非福音。 在正常的學術體系,獲得博士學位應是研究、創新的開始。而在「文憑社會」,博士學位經常是學術的終點。國民黨高層不乏博士,但他們的民主見識、政策視野、行政能力等,未必同等高明。那些博士們,從連戰到朱立倫,對國際趨勢、中國民主、兩岸關係等看法,既背離台灣主流民意,也背離地緣政治。我們不是懷疑他的博士學位,但不得不懷疑他的博士學位對他從事政治有多大的幫助。可見,政治人物要福國利民,增廣知識、見聞、專業等是有必要的,但花時間去從事學術表面工程追求學位,大可不必。 國民黨出了李登輝,堪稱一項奇蹟。這位博士擔任公職,依舊維持吸收新知、思考問題的嚴肅態度,而且,以務實而非抽象理論的角度擬訂政策。可惜的是,李登輝時代以來,教育改革一直無法突破一個盲點,那就是,教育有其局限或終點,每個人在正常學制的時間,必須由自己的需要來決定。學到需要的,需要的學不到,就應該離開學校,在社會、職場、團體、野外學習,以精實個人的創意與競爭力。可惜,不少人被引導到一條老路,將累積學位視為向上提升的唯一道路或終南捷徑,結果就像選舉爆料所凸顯的,學位很多、學問很少,這不是浪費資源、蹉跎光陰嗎? 李眉蓁,林智堅,追求學位向上提升,卻因為「論文門」,妨礙了公眾對其公共事務能力的檢驗。朱立倫,張善政,擁有博士學位,但對黨內溝通都大成問題。而在「論文門」的紛擾下,兩位不見得高明的博士,不約而同流露出學位的傲慢,以為學位就證明了能力、專業、誠信與主流。而當年統治階級重點栽培的博士們,鄙視被統治階層企圖攀比他們的「學位」,恐怕會更加自我感覺高人一等吧。做中學(在實踐中學習),這種民主的教育,已經行之百餘年了,台灣還存在著科舉制度的幽靈。「文憑主義」,輕視技職教育,在自由開放的台灣,真的可以休矣。 「文憑主義」,「論文門」,還折射出台灣普遍存在的弱點,即,缺乏主體自信。由於缺乏主體自信,所以博士們自認有學位胸章,就證明自己是精英。乃至缺乏學位胸章者,也汲汲於鯉躍龍門,為自己的專業成就增光。其實,一個人的充實內涵,來自終身學習與時並進,而非時間停格的一張文憑。要講文憑,有人又認為,國內的文憑不如歐美的文憑。依此推論下去,台灣也只能是個依賴國家,難以建立主體自信。就此而言,「論文門」的真正危機,不僅是遭質疑的作者,而是社會上常見的、劃錯重點的向上提升努力。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21
悼念台灣最好的朋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悼念台灣最好的朋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最挺台灣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週五在輔選行程中,不幸遭到槍殺身亡,震驚全世界。全球重要領袖,包括西方世界、甚至敵對陣營都致上哀悼之詞。特別的是,這些悼詞多數不是外交詞令,而是流露出朋友之間的不捨與感念,凸顯安倍不但是日本戰後最重要的領導人,其關涉的議題也超過日本自身的利益,涉及國際與區域和平、安全與繁榮,因此贏得國際政治領袖的敬重與肯定。安倍的過世,不但衝擊日本政壇,更是自由世界、尤其台灣難以彌補的損失 。 最挺台灣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週五在輔選行程中,不幸遭到槍殺身亡,震驚全世界。(中央社) 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快速,「日本第一」幾乎成為全球顯學,卻在顛峰時泡沫破滅,一夕之間絢爛歸於平淡,經濟陷入失落的低谷。此外,亞洲四小龍,尤其中國的崛起,對日本形成經濟與軍事的挑戰。這種奇特又有巨大落差的發展經驗,形成了日本政治人物扭曲式的政治性格。特別是對於中國,日本政治人物顯然懷抱發動侵略戰爭的贖罪心態,於是往往有如小媳婦般百般承歡,被中國予取予求,造成一種過度傾斜的畸形交往模式。而戰後出生的安倍顯然不具有如此的原罪心理,可以揮去多數日本政治人物心中的中國陰霾,促使日本人在國際社會上重新找回自信,成為一股正向良善的力量;這樣人物的出現,終於在沉悶的日本捲起千堆雪。而在後安倍時代,吾人更應珍視他的重要政治遺產。一是,射出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力圖挽救低迷的日本經濟。二是,強化日本的安全與美日關係,增加自衛隊與國防預算,推動修憲,推動日本參與國際事務。因此在國際間縱橫捭闔,與西方結盟,關注台海和平,與中國抗衡。 安倍是戰後出生的第一位首相,目睹日本由戰爭的廢墟中重建,創造三、四十年的無比風華,以及經濟泡沫破滅後的蕭索。此種由顛峰掉入深谷的失落之感,想必英年的安倍必然感慨良多,乃成為他在二○一三年推出「安倍三箭」及二○一五年「新三箭」的宏圖所在。三箭即貨幣寬鬆、財政刺激、結構改革;新三箭旨在強化強大經濟、育兒支援和社會保障政策。兩者皆在促成日本經濟再起。此種構想固然宏大,可惜日本經濟沉痾已深,通縮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生活現狀,恐已內化為行為模式的基因。導致任何刺激政策仍然無法改變日本人的消費行為,對於解決經濟困局可謂無力回天。令人玩味的是,在安倍過世之際,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卻為文盛讚「安倍經濟學」,藉由結構性改革對抗長年通貨緊縮,將被銘記為激進且成功的宏觀經濟戰略再設計。他並預測全球已開發國家將研究安倍經濟學的遺緒。如此看來,「安倍經濟學」顯然還未到蓋棺論定的時候。 而安倍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則是帶領日本走出保守自閉的狀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與日本有關的安全議題。安倍的作法可由兩方面來談。一者是個人的積極與手腕,安倍任內出訪的國家據說超過之前所有首相的總和,乃得以與很多世界級政治人物建立深厚的情誼。而他與李登輝的忘年之交,惺惺相惜,更是一種情義之交,令人印象深刻。再者,他推動日本走出孤立狀態,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的架構之上。重要步驟則是︰先將亞太區域的概念擴大為印太區域。安倍在二○一六年倡議「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因應中國不斷在東海、台海、南海擴張。「印太」概念後來普獲各國採納,尤其,美國前總統川普、現任總統拜登更是言必稱「印太」。拜登甚至提出「印太經濟架構」的區域經濟整合,以補足地緣政治之不足。此外,日本在川普退出TPP之後更挺身而出,承擔籌組CPTPP的重責大任。尤要者,擴大美日安保,明確將台灣包含在內,加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建立,可謂組成完整的區域性經濟與安全的架構,以對抗紅色中國對民主世界的威脅。 安倍離世,台灣人尤其感懷良深,安倍一反過去日本政治人物親中、懼中,對中國畏畏縮縮,不敢公開挺台的病態性格,強力而公開支持台灣。他挺台的立場始終如一,不僅對亦師亦友的李登輝尊崇有加,即使二○○七年下台後訪台,遭到馬政府的屈辱性對待,仍對馬英九表示:「日本與美國一樣,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不會不管。」如今安倍遭逢不幸,很多台灣人心中浮現的第一句話,就是安倍所說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以及安倍與台灣鳳梨合照為台灣加油的照片。如此的深厚情義,讓台灣人對於安倍的離世,痛徹心扉,無比懷念。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11
「愛情摩天輪」隨風而逝

「愛情摩天輪」隨風而逝

國民黨徵召柯志恩參選高雄市長,柯說她的政策不會有「愛情摩天輪」。有韓粉批評她:切割韓國瑜與深藍的基層。這個插曲,與其說令人想到韓國瑜,不如說令人感到二○一八距離現在真的非常遙遠了。遙遠,不僅是台灣的變化,世界的變化更大。雖只短短四年,還有多少人記得滷肉飯、礦泉水、「愛情摩天輪」?提名不久,柯志恩、林智堅同遭論文疑似抄襲爭議,年底選舉的火藥味開始刺鼻了。不必懷疑,短兵相接的現場激情,將把二○二二與二○一八拉得更遠。 今年地方選舉,許多人看到的是,對兩年後的大選連動。前瞻未來,不妨回顧二○一八到二○二二,這四年來台灣與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以掌握二○二四的未來紀事。二○一八,韓流橫掃台灣,如今,韓國瑜已非政壇關鍵字。也許,韓國瑜還是原來的韓國瑜,只不過,兩岸、印太、國際的風雲變幻無常,令公共論壇不再需要提到這位四年前的弄潮兒。暴起暴落,政壇也不是僅此一例。 韓流,星星之火燒出燎原之勢,似乎不是韓國瑜有天縱英明,而是小英號惡水行舟有以致之。公教年金改革激起既得利益反彈,十大公投轟炸由之引爆的戰場。一時之間,天怒人怨,小英號差一點陰溝裡翻船,綠營大老公開婉勸她不要尋求連任,從而二○二○有蔡賴提名之爭。但小英號福星高照,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的一中表態,習近平冒進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加上香港佔中、反送中浪潮,以及規模更大的美中貿易戰,宛如韓流衝擊小英號的避震器。二○二○大選,蔡賴配雨過天青。二○二○,六月六日斷腸時,韓國瑜直攻大位重挫後,高雄市長也遭罷免。二○一八驚魂記,就此劇終。 國民黨徵召柯志恩參選高雄市長,柯說她的政策不會有「愛情摩天輪」。令人感2018距離現在真的非常遙遠了。短短四年,還有多少人記得滷肉飯、礦泉水、「愛情摩天輪」?(資料照) 但,二○一八仍留下了目前藍綠白的板塊構造。侯友宜與韓流保持距離,至今維持在行情高檔。柯文哲受韓流擠壓,向下修正的行情還沒休止。在韓流滔滔下存活的綠營首長,林右昌、鄭文燦、林智堅、黃偉哲、潘孟安及補選達陣的陳其邁,政治份量與日俱增。而部分搭上二○一八列車的藍營首長,則將面對退潮後的檢驗。柯文哲,人氣大不如前,經過二○二○郭台銘的折騰,依舊自我感覺「不選總統才是新聞」。他的政治前途,最近的考驗應是黃珊珊年底的成敗。 更大的因素,在台灣外部。二○二○大選揭曉不久,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主要國家哀鴻遍野,台灣則防疫得宜備受矚目。在美中衝突升溫之際,民主防疫典範、可信賴的供應鏈、印太民主領頭羊,台灣以全新的姿態吸引國際鎂光燈。正因如此,也招來中國眼睛容不了沙粒的武力脅迫,至今未歇。二○二○,七一前夕,北京趁各國忙於疫情,火速通過香港國安法,強力完成二次回歸。當年十一月,忽略防疫導致美國深陷疫情的川普,連任失敗。不過,拜登延續了川普揭幕的對中戰略競爭,倒是美台關係持續升級、更加緊密,這也讓北京的脅迫台灣動作越來越大。不同於川普的美國優先,拜登改採與盟友團結抗中,其對台灣的戰略模糊也朝清晰化方向掀蓋。 中國,則確立了戰狼總路線,美中關係愈趨緊張。二月四日,藉北京冬奧平台,習近平、普廷發布中俄聯合聲明,揚言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二十天後,普廷揮軍入侵烏克蘭,戰爭僵持至今。烏克蘭危機,歐美民主陣營由分而合。除了挺烏抗俄、制裁莫斯科,他們同時把目光投注在台灣,警告習近平別想在台灣複製普廷盲動。然而,北京企圖改變東海、台海、南海現狀的野心並未受阻,近日對澳洲、加拿大軍機的不安全接觸,以及中俄數度聯合軍事行動,遑論悍稱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凡此習近平鋪陳三連任的前奏,中俄聯手打造專制集團的背景,勢將影響烏俄戰爭後的國際棋盤。 外部條件的劇變,正在模塑台灣的內部心態。二○一八,儼然成了回不去的時代。去年一二一八,國民黨支持的四大公投全軍覆沒,其與二○一八的十大公投結果大相逕庭,客觀動態影響主觀認知的消長,值得深思。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以及二○二四總統、國會大選,外部更大的激盪作用在所難免,志在選舉者不可不查。有心問鼎二○二四大位者,尤不能不對國際越來越感焦慮之台海危機未雨綢繆。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07
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陳文成

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陳文成

  週末期間,台灣大學校園舉行紀念會,感念校友陳文成和民主前輩為台灣的犧牲奉獻。一九八一年,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助理教授陳文成返鄉省親,七月二日遭警備總部約談押走,次日被發現陳屍研究圖書館草地,震驚國內外。這是繼前一年黨外人士林義雄家發生滅門血案,又一件駭人聽聞的命案。戰後黨國統治期間,台灣發生不少政治命案,這兩案至今仍只有受害者,沒有元凶和加害者,真相不明,十足反映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轉型正義未竟其功。 兩案之後,黨國當局都強調不是自己幹的。林宅血案辦案者還牽拖一個「大鬍子」家博,但假的真不了,林宅當時處於特務嚴密監控之下,羅織不成。當局對陳文成案的說詞更離譜,人遭警總押走,翌日陳屍台大,官方說是「畏罪自殺」,欲蓋彌彰。果然,卡內基美隆大學派專家韋契特(Cyril Wecht)及狄格魯(Morris DeGroot)前來調查,直指台大不是第一現場,陳文成不可能死於自殺,也不可能出於意外,而是死於他殺;他們懷疑陳文成可能遭人打昏或以麻醉劑迷昏後,從大樓拋下。兩人於一九八五年六月在《美國法醫及病理學》學術期刊,以〈發生在台灣的謀殺案〉為題,直言陳文成慘遭謀殺。 面對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蔣經國顯然試圖反撲,從而有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黨外人士一舉成擒。林宅血案與陳文成命案,是出自蔣經國授意,還是健康已惡化的他,情治單位失控鋌而走險,至今無定論。可以確定的,林、陳兩案都發生在台灣,當局好掩飾,久拖成懸案。相形之下,作家劉宜良(江南)一九八四年在國防部軍情局主導的刺殺行動中身亡,謀殺地點在舊金山,劉宜良是美國公民,事後美方提出情資施壓,命案旋告偵破。 陳文成被警總盯上,源自在美國求學與任教期間,關心家鄉事,積極參與同鄉會、人權會,支持台灣民主運動,包括捐款贊助《美麗島雜誌》。從已知的資訊,一九七九年九月他與施明德越洋電話遭警總竊聽,從此遭嚴密監控。 陳文成命案在美國引起極大震撼。在相當程度,陳文成是當時在美國台灣人的縮影。他們以留學生為多,在個人學業與職業漸趨穩定之後,共同的夢想是家鄉也像美國那樣自由民主,他們批判黨國當局,支持方興未艾的民主運動,組成團體,遊說國會促成台灣民主人權。陳文成就是這樣的海外知識份子:他在數學專業有成,前程似錦,熱愛家鄉,關切台灣前景,且以行動支持黨外運動;他為促進一個更好的家園而努力,也為此理想而付出生命。 在黨國當局眼中,這些行為都是叛逆,相關人等要通通抓起來,至少嚴加監控,其在海外者,列入黑名單。陳文成命案,就是黨國當局海外嚴密監控的結果。在此之前,台灣在海外部署「校園間諜」引起美國司法部門及國會注意,黨國當局一概打馬虎眼;陳文成命案卻一舉暴露「校園間諜」成網,美國對台灣政府甚為不滿。 眾議員索拉茲在關鍵時刻使出撒手鐧。他一九八一年提出《軍備出口管制法修正案》,針對陳文成命案,禁止出售軍備給在美國從事有系統恐嚇、侵擾人民的國家。台灣對美國軍備依賴甚深,終迫使黨國停止在美國校園監控學生及學者,以「校園間諜」製造黑名單的惡行。然而,有些曾被指「校園間諜」者後來搖身一變,在民主時代充當政府高官,凸顯了沒有真相與究責的轉型正義漏洞百出。尤有甚者,國安局把林宅血案及陳文成命案相關檔案列為「永久保密」,拒絕移轉檔案局,其後只勉強提供遮掩的影本,有些甚至整頁塗黑。 黨國當局在民主化之前,禁止民間成立以陳文成為名的基金會;台大當局處理「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波折,反映同樣心態。為陳文成立碑,由學生發起,歷經十年才成事。其間,阻力甚大,校方原承諾負擔一半經費,現任校長管中閔改以「政治敏感」為由,拒絕分攤;後經校友及關心本案的公眾捐輸,終於建成。廣場矮牆有「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文字,地景以「空」為概念,由黑色大理石打造的建築體,代表台灣仍存在許多真相未明的白色恐怖事件。碑文簡述陳文成命案緣由,引促轉會報告指「陳文成死於他殺的可能性高」。 台灣仍有拒絕轉型正義的逆流,但這是一項陽光照耀暗黑之地的民主重大工作,有如《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五節: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絕不能勝過祂。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7-05
慶幸兩岸服貿協議未實施

慶幸兩岸服貿協議未實施

繼鳳梨、蓮霧、釋迦後,中國自十三日起無預警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我方研判,中共一方面藉由打壓南部農漁民,針對民進黨執政縣市開刀,意圖製造民眾不滿,裂解綠營支持者。圖片為石斑示意圖。(資料照)   繼鳳梨、蓮霧、釋迦後,中國自十三日起無預警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我方研判,中共一方面藉由打壓南部農漁民,針對民進黨執政縣市開刀,意圖製造民眾不滿,裂解綠營支持者,國內並有協力者配合帶風向進行認知作戰,稱台灣農產品有問題才被禁,無視中國的指控根本拿不出證據。針對台灣年底縣市長選舉,中共正一步步出招,預料後續會有更多介選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石斑魚是第一個被中國政府暫停進口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農產品,就因外銷高度依賴中國,導致淪為中共「養套殺」、「以農逼政」的政治祭品。台灣在二○一○年與中國簽署ECFA,當時執政的馬英九聲稱兩岸「生意做這麼大怎麼會打?」結果經濟架構變成政治鳥籠,台灣被框進一中裡。經濟學人雜誌認證「笨蛋」的馬英九,以為經濟傾中能降低政治對立,這是對馬克斯主義上下層建築的無知。一紙協議沒能保障台灣農民權益,所謂早收清單,說穿了,就是提供中共一份脅迫清單。更遑論中國以交流為幌子,竊取我們農業技術。從讓利到惠台,各種統戰話術,就看誰餌咬得深。 中共的統戰邏輯,誘以經濟利益,對方陷得愈深,就愈難掙脫,這才是經濟影響政治。ECFA完簽隔年,中方急推服務貿易磋商。國際間針對經濟協定,貨品貿易是優於服務貿易處理。北京的不合常理,所盤算就是藉由服貿提高人流效應,快速滲透台灣各個社會部門,馬政府則甘於配合。二○一三年兩岸簽下服務貿易協議,經濟學者警告,服貿協議幾乎納入台灣全部的服務業,食衣住行、生老病死全包。中國人來了,也搶走工作。我們服務業雖能到中國開展事業,但多數規模有限,加上中共監管,形同另類的政治人質。服貿協議一旦生效實施,莫說石斑魚,台灣許多行業勢必成為俎上肉,中共也更能好整以暇來操控。 國共當時為抓緊所謂「歷史機遇」,趕進度簽署多項兩岸協議,但「呷緊弄破碗」,加上黑箱談判過程,引起台灣人的警覺。一場太陽花學運,以及民眾更認清中共謀台本質,服貿協議在立院審查被擱置至今。現在看來,我們慶幸服貿協議並未生效,否則中共對付台灣的手法,就不只是農產品而已;慶幸沒有服貿,否則大量的中國人士入台,台灣也更難堅定抗衡威權主義的威脅。二○二○年初武漢肺炎病毒剛從中國擴散出去,正逢春節期間,外國機構曾評估鄰近中國的台灣必然首當其衝。試想,如果服貿未能擋下並且實施,造成兩岸人流往來更頻密,我們很有可能真的淪為疫情重災區,幾無機會超前部署並經由民主治理建立起防疫典範。 相較於台灣等民主國家是遵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共政權是利用並破壞。協議簽署目的是先引君入甕,伺機日後拿來脅迫之用。為了打擊台灣民主,北京採取諸多施壓手段,突然禁石斑魚進口,已與ECFA的早收清單意旨互相矛盾。近日中國海關又無端指控,台灣的水產品外包裝檢出武肺病毒,暫停進口申報。中方沒拿出佐證,國際上也從無報告指包裝驗病毒會致病。接連以莫須有理由祭出貿易懲罰,同樣是中國對付其他國家的行徑。先前澳洲政府呼籲國際調查武肺病毒來源,遭中國片面加徵關稅或禁止進口等方式報復。立陶宛要與台灣發展關係,北京用貨品無法通關的行政干擾、施壓跨國企業撤離等進行夾擊,但立國政府並未屈服。 面對中國以商圍政,徹底的因應之道,就是擺脫經濟依賴,加速國際化佈局與參與供應鏈重組。這是許多民主國家正在做的事,中共用石斑魚禁令,干擾我們民主秩序,如還迷信兩岸「貨出去,人進來」的口號,此刻應該腦醒。經濟傾中的代價,最終付出就是政治投降,不然就得隨時處在報復威脅。兩岸不正常經貿往來,我們要走國際化道路弭平風險。當年ECFA種下惡因,部分企業或許短暫獲利,但也被鎖進一中市場。飲鴆止渴,現在追隨去中化浪潮,腳步不免艱辛。然而,我們慶幸兩岸服貿協議喊卡,說明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堅持民主價值。中共操弄經濟脅迫,在國際社會惡名昭彰。我們不是唯一的受害國家。企業與政府應團結以對,透過產業的優勢,厚實與主要民主國家的經貿基礎,包括簽署協定等,這是經濟發展長遠之道,也為了保障我們的民主安全。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6-17
亞洲安全問題的根源在中國

亞洲安全問題的根源在中國

  隨著烏俄戰爭陷入膠著,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雖以亞洲安全為題,與會的四十國國防官員及安全專家在關注印太情勢之際,也討論烏俄戰爭的教訓,包括要求中國公開申明不支持俄國入侵。應邀演講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此說得中肯,「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再從各國政要的發言和互動來看,中國無疑是亞洲安全問題的根源。 以岸田為例,他指出日本所在的東海,不斷出現違反國際法、試圖以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他暗批中國,枉法片面宣稱南海主權,並強調「維護南海與東海之間的台灣海峽和平穩定至關重要」。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說得更直接,抨擊中國在區域內強勢擴張及脅迫、挑釁且危險的行徑,尤其「幾乎每天」侵擾台灣空域;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不僅攸關美國利益,也是「全球關切的議題」。 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其來有自。中國侵擾台灣海空域,在國際社會打壓台灣,世人同見,各國關切。美日韓三國國防部長舉行「會外會」,強調台海和平對東北亞局勢的重要性,宣示「強烈反對任何片面試圖改變現狀、升高緊張的行動」。同樣地,美日澳防長會談也關注台海情勢,呼籲「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各國國防首長有志一同,是踵繼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在東京的公開發言︰中國侵擾台灣形同「玩火」,美國有協防台灣的承諾,將在中國武力侵犯時軍事介入。儘管中國宣稱,台灣攸關其「核心利益」;對台灣安全的關注,已然成為國際社會共識。 事實上,「香格里拉對話」各國所強調的,中國不僅脅迫台灣,還危及印太其他國家。除了奧斯汀指責中國軍機和艦艇在國際海空域的危險行為,澳洲、加拿大都指控中國軍機攔截並騷擾其偵察機,製造區域緊張,紐西蘭對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擴張行動更憂心忡忡。尤有甚者,據《彭博》報導,中國最近頻頻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引發美國關切;顯然,它不僅無視把南海「軍事化」、「內海化」而引發國際社會撻伐,還企圖在台海如法炮製。 中國野心崛起,各國警惕,有如烏俄戰爭喚醒了沉睡的歐洲,紛採行因應措施。日本最近傳出將首次在台灣派駐現役自衛官,據報導是由前首相菅義偉和美國協商所決定,凸顯日本對台海的強烈危機感,且係出自國家利益考量,不會因中國必然的反對而改變。同樣地,美國國務院顧問喬雷特(Derek Chollet)近日告訴《美聯社》,美國為抑制中國在亞太地區所做的努力已有進展,包括十三個國家簽署了拜登上月在東京宣布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這些國家約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四成。同時,中國外長王毅親往推銷南太平洋十個島國認可與中國的區域合作協議,鎩羽而歸。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在「香格里拉對話」也有講話,強調「國際社會必須支持任何先發制人的措施,以避免戰爭」。《華盛頓郵報》就此解讀,澤倫斯基雖未明白點名中國,已是烏克蘭政府至今對台灣發表的最堅定捍衛言論。另外,拜登上月底在《紐約時報》發表的〈美國在烏克蘭的「為」與「不為」〉文章,強調美國將繼續幫助烏克蘭,使其在談判桌上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台灣是中國首要併吞目標,所受的侵擾、脅迫、打壓、滲透罄竹難書。中國昨起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就是最新一招。這一事件,台灣把相關檢驗藥劑的科學數據給了對方,中國卻已讀不回,不但蠻橫,也違背國際貿易慣例。有如外交部長吳釗燮所說,這就是共產黨的做法,購買或盜取他人的科技,然後轉變成武器,與中國做生意只是替他們添加更多彈藥。 台灣面對如此惡鄰,除了在台海安全議題國際化的趨勢中,積極爭取各國相助,強化與安全伙伴的互信和合作,以對抗中國併吞野心,最重要的是從自身做起。烏克蘭給世人最大的啟發,是自助人助,要能挺立於外敵的攻擊,才有可靠的外力支援。從而,台灣須增加國防預算比重,有效調整軍費配置,強化不對稱戰力,向世人展現堅強的自衛意志與決心。同時,台灣內部存在親中勢力,常錯亂敵我關係,與中國隔海唱和,向國際社會發出錯誤訊息;社會上的反美仇日,骨子裡其實是親中。邱吉爾曾有名言︰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但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面對中國脅迫,台灣要摒除幻想,對中國卑躬屈膝以求和平,只是與虎謀皮。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6-14
「小馬英九」、「小馬可仕」

「小馬英九」、「小馬可仕」

「小馬可仕」當選菲律賓總統,背景是菲律賓的民主人權、經濟民生倒退,遂為獨裁者家族捲土重來提供了溫床。(美聯社)   五月三十日解散之前,促轉會向行政院遞交任務總結報告,其中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中長程六年計畫,包含啟動具威權象徵處置意義的轉型前導計畫、變更都市計畫等五大工作項目,建議文化部在園區轉型方案落實前,開放外界申請進行「具威權象徵處置意義」的活動或裝置建構,並建議也可展開藝術駐村計畫,透過藝術量能擴大園區轉型之對話契機。這樣的轉型正義,表現的是受害一方的寬厚。但是,兩蔣的附隨、傳人、子孫,依舊有人不領情,還口口聲聲要「平反」。言下之意,施害者把自己當作受害者,簡直是做賊喊捉賊。 甫獲國民黨提名,蔣萬安暢所欲言:兩蔣對於中華民國這片土地的貢獻不容抹滅,從蔣中正對於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民教育,到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以及現在的護國神山,都是當時所奠下的基礎。蔣萬安說:自己以身為蔣家後代感到驕傲。他還以黨國之孫的語氣說:中正紀念堂是所有民眾共同記憶,也是歷史一部份,絕對不容許任何個人、政黨或少數官員任意、片面決定它的改變,希望能在現有基礎下共同討論加入其他元素,但現有基礎不容任何更動。而他跟風「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卻一字不提兩蔣二二八、白色恐怖、長期戒嚴,讓多少萬個孩子失去父母!這就是他競選首都市長的起手式嗎? 首都市長選戰,藍營儼然形成一種新的傳統,黨國權貴才有資格披掛上陣。馬英九、郝龍斌、丁守中、蔣萬安這組名單,截然不同於張豐緒、林洋港、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許水德、吳伯雄、黃大洲那組名單。威權時代,國民黨任命、提名台北市長,還會考慮到接地氣。民主時代的國民黨,偏偏反其道而行。也許,這種反差折射出,隨著民主深化,國民黨的正統象徵,只剩下台北市這個藍與統的最後堡壘了。蔣萬安獲提名,立刻拜會馬英九、郝龍斌,黨國權貴一家親,市民黨員局外人。雖然台北市選區特別,仍不妨視為某種指標,據以觀測台灣國家認同、選民自主的成熟進度。 有人形容,蔣萬安是「小馬英九」。他回應說:「我就是我,我就是蔣萬安。」其實,與其說特定黨國權貴是「小馬英九」,不如問那些黨國權貴可不可能成為「小馬可仕」?菲律賓前獨裁者馬可仕,總統任內侵犯人權、貪污腐敗,一九八六遭人民革命推翻,流亡海外。但馬可仕死後,他的家族又在故鄉東山再起。這次大選,「小馬可仕」透過網路清洗家族暗黑歷史,大力宣傳馬可仕的建設、繁榮與安定,並結合其他政治家族勢力(副總統當選人係杜特蒂長女薩拉),終於如願以償。作為旁觀者,自要尊重菲律賓的選擇。但「小馬可仕」的成功,背景是菲律賓的民主人權、經濟民生倒退,遂為獨裁者家族捲土重來提供了溫床。 在台灣,藍統政媒至今仍在粉飾兩蔣的獨裁歷史,為他們塗抹慈眉善目的形象,凸顯其經濟建設、社會安定、勤政愛民等豐功偉業,不談政治高壓,且淡化他們不分族群地屠殺、迫害人民。所幸,一九八八以來,台灣的民主勇往直前,成為印太地區的民主領頭羊;產業經濟擺脫中國磁吸,成為國際可信賴的供應鏈;民主防疫勝過對岸專制防疫,維持正常生活、生產建設並進而準備重開邊境。縱使藍統政媒,於外附和北京脅迫台灣,於內誘導國人「憶苦思甜」,「永懷兩蔣」終究是社會的邊緣情緒。台灣的正向發展,預示著「小馬可仕」的空間,日漸縮小。 轉型正義,堪稱黨國時代的句點。然而,藍統政媒,至今還在頑抗這個句點。所幸,台灣的主流民意,已經心有定見,威權時代不堪回首,更不可掉入對岸另一個黑洞。這種向上提升的力量,且向年輕世代擴散生根,成為維護台灣民主健康的抗體。回顧以往,由於民進黨首次執政失敗,馬英九當選猶如「小馬可仕」,兩岸的黨國體制藉機接軌,幸而太陽花學運,二○一六撥亂反正。可見,台灣若像菲律賓那樣出了「小馬可仕」才是大患。推動轉型正義的民意與政府,寬厚以待兩蔣的追隨者,也就罷了。重要的是,致力轉型正義的執政者自我惕勵莊嚴從事,莫因擁有權力而從內部開始腐化,令企圖復辟者據以質疑轉型正義的正當性,甚而為「小馬可仕」班師回朝創造機會。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6-01
台灣參與世衛的新高點

台灣參與世衛的新高點

立陶宛衛生部長杜爾基斯於第75屆WHA發言時直言呼籲,應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大會,以及讓台灣進一步有意義地參與世衛。(圖:取自立陶宛衛生部推特) 第七十五屆世衛大會(WHA)本週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美國、英國、日本等主要民主國家發言支持台灣參與世衛;其中,法國、德國、立陶宛、盧森堡和捷克是首次在大會提及台灣,呼籲將台灣納入全球衛生架構。雖因中國阻撓,十三個邦交國向世衛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議案,遭大會裁定不納入議程。經外交部統計,世衛大會舉行前夕,已經有七十一個友好國家的行政機關、立法部門以及跨國議會組織,逾三千七百位政要、議員與各界國際友人,以多元的方式展現強勁支持。挺台力道及聲量更甚以往,這股支持能量把我們參與世衛的正當性,推向新高點。 這兩年多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中共政權從隱匿疫情到擴散病毒,危害世界,早成頭號公敵。面對多國要求追究責任,中共想方設法阻撓,透過大外宣與製造假訊息,甩鍋他國。然而,對許多國家政府而言,基於維護人民的健康福祉,若繼續姑息無良政權,就是陷於下一次傳染病莫名擴散的危機中。武肺疫情未歇,近期有猴痘傳染病例,突然在歐美國家出現。美國媒體披露,中國武漢實驗室曾在數月前,進行猴痘實驗,這與外界懷疑武肺的可能源頭是在同處,立即引發聯想。而當這個漠視人權、視人民如草芥的政權,極盡打壓民主台灣,自然形成反作用力,集結更多民主國家站在中國對立面,力挺台灣。 台灣推動參與世衛組織,從一九九七年前總統李登輝任內首度叩關開始,努力走過二十多年。包括請邦交國於世衛提案;無邦交的美國等民主國家,或發言支持,或場外雙邊會談,多年以來這是兩條外交平行線。不過近幾年,出現了變化。中國投注金援挖走我友邦,衝擊全球民主防線,美國為此助台鞏固邦交國。今年初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就職,美國與台灣都派出副總統規格出席慶賀,力阻宏國外交轉向,就是明確指標。台灣與邦交國的雙邊互動,也因加入美國角色而升級為多邊合作關係。這次世衛推案,我們十四個邦交國除了教廷因觀察員身分未能提案,其他十三國皆列名,美國扮有積極角色。 另外,為了挺台,在世衛大會召開前夕,美國拜登總統也簽署先前在參眾兩院壓倒性通過的友台法案,要助台重獲觀察員身分,行政與立法部門共同展現力道。此外,歐洲國家也追上腳步。德國聯邦議院在世衛召開前夕,決議支持台灣以觀察員參與世衛機制與活動,並要求德國聯邦政府定期提出報告。這項決議案是聯合執政三黨(社會民主黨、綠黨、自由民主黨)與最大在野黨(基民盟)提案,顯示朝野高度共識。德國衛生部長並在世衛大會發言挺台。法國上下兩院去年也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決議案,法國衛生官員並發言挺台。德法皆首度在世衛大會表態,具歷史意義。 本屆世衛大會支持台灣的國際聲量推向新高點,除了不滿中國,還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讓民主國家更團結以對。尤其在地緣政治,面臨中俄等威權進逼的中東歐國家,反應最為鮮明。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前年無懼北京恫嚇率團訪台,高喊「我是台灣人」,連結捷克台灣民主同盟。立陶宛則為歐盟第一個同意我以「台灣」為名設處的國家,縱然北京祭出經濟脅迫手段,仍堅持深化關係。兩國並首度在世衛發言挺台,堪稱突破。過去我們與歐洲國家交往,著重傳統西歐國家,因烏俄戰爭,中東歐國家面臨虎視眈眈的惡鄰,對台灣更能感同身受,這正是我們的發展空間。 從各國在世衛大會接續發言挺台看到,正因我們堅守民主前線,向世衛示警武肺病毒,以及展現民主治理的防疫典範,並且積極貢獻國際社會,德不孤必有鄰,獲得理念相近國家強勁支持。對照中國對於武肺疫情的欺瞞,兩岸之間國際形象也高低立判。台灣在世衛道路受阻,我們某位卸任總統則一旁說風涼話,還自誇「我任內可以年年參加」。參與固然重要,關鍵是用什麼姿態與會。若是像這一位「馬統」,樂在被矮化的一中框架下出席,甘為中國旁的聽話小弟,這般形象,就算我們能參加世衛,國際社會的評價會完全不同。台灣盼成為世衛一員,我們靠的是對全球貢獻公共衛生實力,而不是降格墮落,專為北京製造兩岸一中的政治工具。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27
為台美人的表現喝采

為台美人的表現喝采

  美國加州橘郡台灣教會十五日發生槍擊案,造成一死五傷。來自拉斯維加斯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員周文偉,持兩把槍和四個汽油彈準備大開殺戒,但在場的鄭達志醫師奮勇犧牲抵抗,牧師張宣信率教友反擊,不待警方到達,已制伏兇嫌。事件最受矚目的,是台灣人面對挑戰時表現的英雄精神和勇氣。有如加州選出的韓裔聯邦眾議員金映玉所稱讚︰台灣人是非常堅毅的民族,無論在台灣或在美國,他們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他們的堅忍不拔。 一星期以來,事件持續廣受關注。美式足球NFL克里夫蘭布朗隊球星史坦頓(Johnny Stanton)發文,稱讚他的運動醫療師鄭達志是真英雄;主場在橘郡的職棒MLB天使隊在比賽局間進行追思活動,球場大螢幕放了鄭達志照片,稱道「你的英勇拯救無數生命,我們會想念你」,球迷起立鼓掌。同時,當地警長盛讚鄭達志等台灣人的英勇,判斷本案為「出於政治動機的仇恨事件」,是「針對台灣的憎恨」;檢察官會同聯邦調查局(FBI)調查本案是否符合「聯邦仇恨罪」,並可能追加控罪或死刑。 洛杉磯天使隊在主場悼念南加州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槍擊案罹難的台籍醫師鄭達志,並在球場大螢幕放上他的照片及追悼字樣。(圖:翻攝自洛杉磯每日新聞)     事件最諷刺的,莫過於掛著「中國和平統一」招牌的團體成員,竟到和平與博愛的教會,幹下殘殺群眾的暴行。究其本質,「和統會」是中國半官方組織,從事統戰工作,會長由政協主席汪洋兼任;美國國務院認定它受中共中央統戰部控制,屬外國代表機構。主張「順勢速追擊、迅猛滅獨妖」的周文偉,以仇恨屠殺證實了所謂「和平統一」,一如他的共產黨主子所作所為,一切攏是假。 周文偉在台灣出生並受教育,吃台灣奶水長大,卻仇視台灣人民,言行暴露重重問題。他加入統戰組織「和統會」,以「滅獨天使」自居,把主張台灣獨立者視同寇讎,採取行動殺害,這不僅是台灣內部國家認同錯亂的具體而微,也是政治狂熱導致的仇恨謀殺。在民主台灣,主張獨立或統一是言論自由,但周文偉加入中國對付台灣的組織,謀殺不同意見者,並是嚴重錯亂了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 同時,周文偉據稱「對台灣和中國的政治緊張局勢不滿」、認為「台灣不是獨立國家」,這又和台灣若干政媒持同一立場。在這幫人看來,台海當前的緊張情勢,主要是由於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一個中國」。這一論調,既違反台灣民意,也對中國脅迫台灣視若無睹。現實上,一心一意要併吞台灣的中國,最喜歡這種顛倒是非的強盜哲學;北京一直聲稱台灣是它的領土,威脅必要時「武統」。從而,周文偉對具台灣意識、本土立場堅定的長老教會動手,與中國揚言的「武統」,其不容台灣走自己的路,實為一丘之貉。 國際媒體報導本案,不僅讚揚「勇敢的台灣人」,也注意到「教會大多數成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長台灣移民」。這就突出台灣移民或台美人的另一特色︰高學歷、重視家庭及子女教育。 台美人在美國的發展,以早期留學生為主。一九六五年美國移民法案,給予有專業技術和美國公民的親屬優先移民待遇,留學生及家人取得公民者增加;戒嚴時期的「黑名單」也導致不少台灣人「有家歸不得」,長期居留美國。台美人這一背景,與其他族裔主要是經濟因素的移民大異其趣,形成特色。 值得強調,台美人第一代雖遠在美國,仍多心繫台灣。在台灣上一世紀邁向民主自由之路,著力甚多,主要是透過義助本土政治社會運動,並遊說美國政要,對台灣威權當局施壓,實現民主。 台美人的遊說,美國政要積極回應,支持者眾,國會曾有「台灣四劍客」︰參議員裴爾(Claiborne Pell)、甘迺迪(Edward Kennedy)、眾議員索拉茲(Stephen J. Solarz)、李奇(Jim Leach)。在威權時代,他們力促國民黨當局解除戒嚴,聲援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確立「台灣前途和平、免於強制、且為台灣住民所能接受」的民主自決原則,並實現台灣每年移民名額兩萬人,與中國分開計算。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們力促行政部門支持台灣加入GATT(今WTO前身);促成美國出售F-16戰鬥機;也支持柯林頓總統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派遣航空母艦前來護衛。 近年,台美人年輕人才輩出,除了增進台美兩國關係,隨著中國野心崛起,他們繼續為台灣發聲,反擊中國,也推動在美國人口普查中正名,單獨把「台灣人」列項,不計入「中國人」,以增強自己的族裔認同。 台灣的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歸功台灣內外許多人的犧牲努力;如今享有人權自由的台灣,不能不感謝台美人在其間的努力。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24
誰在製造一中謊言

誰在製造一中謊言

三月拜登與習近平視訊會談,中國外交部公然扯謊,稱美方承諾「四不一無意」,把「不支持台獨」等話,硬塞美國人嘴巴。(取自中國外交部推特)   美國國務院官網五日大幅更新對於美台關係事實現況的文字描述,刪除舊版援引美中建交公報裡所謂「認知」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北京立場,也移除「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用語。這項更新是配合國務卿布林肯預定發表對中政策的重大演說,外界因而高度關注。我外交部正面看待,重申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外交部則跳腳批評,這是在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的小動作。台北與北京反應有別,說明美國政府處理與台灣關係,中國態度已非重要,逐漸朝向「美中與美台關係平行化」的發展。 美國台海政策的軌跡,前任川普政府走向明晰。美中貿易戰開打,中國成為頭號競爭對手。武漢肺炎從中國擴散至全世界,北京乘隙威脅印太地區,台灣位處威權擴張前線,居於第一島鏈戰略地位,一如二十世紀五○年代,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所說「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川普後期對台軍售的質與量創新高,解密雷根時代「六項保證」,以佐證美台之間長期而穩定的安全關係;前國務卿龐皮歐取消交往限制,閣員級官員接連訪台。當時掛在國務院官網雖還屬舊版內容,但美國所執行的「一中政策」,與北京主張「一中原則」,早已迥然不同。 囿於與北京交往,過去相當時間,華府以美中建交脈絡陳述美台關係,讓北京得以在國際上混淆欺騙,進而施壓台灣。美中高層見面或會談,縱使美方未有提及,中國經常透過官媒冠上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台獨」等話,把台灣推動民主進程汙名為破壞地區和平,製造美中聯手反對的大外宣。台灣內部策應的傾中勢力跟著起舞鼓譟,阻礙我們民主深化。拜登政府上台,延續抗中政策,北京政府仍想「偷吃步」,三月拜登與習近平視訊會談,中國外交部公然扯謊,稱美方承諾「四不一無意」,把「不支持台獨」等話,硬塞美國人嘴巴。接著,我們也看到媚中政客與紅色媒體跟著抨擊蔡政府,極盡手段分化台美關係,與中共裡應外合對台進行認知作戰。 然而,美國國務院官網對美台關係的更新描述,移除「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語,這些動作實際上是打臉中國政府,也傳達沒有所謂對中國「四不一無意」的承諾。當美中與美台關係走向平行發展,華府如何看待台灣與台獨,不需配合中國,不必做出承諾,美中界定不同,也不容北京藉機混水摸魚。同樣,中國國防部宣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四月與中國國防部長通話時曾表示「美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之後也駁斥,「部長沒有這麼說」,美國駐中國大使館並在推特用「簡體中文」再闢謠。我外交部長吳釗燮為此說,很高興美國五角大廈挺身而出,「打破中國一貫的一個中國原則魔咒」。 從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分別打臉中國外交部及國防部,不給北京有玩弄文字的空間,外界清楚看到,美國推行一中政策,樣貌日趨清晰,所涵蓋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這兩大基石,主要目的是強化鞏固台灣的民主地位,而不是讓北京利用一中來升高威脅台灣。今年是「舊金山和約」生效五十週年。當年美國主導的這項和約,早已巧妙將台灣的國際法地位,與中國主權切割,這並構成美國台海政策的長期基礎。美國不僅數度公開強調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也進一步鼓勵其他民主國家能加大與台交往的步伐,這與其說是一中政策,其本質更接近「一個台灣政策」。所傳達出來的戰略目標,就是不使民主台灣淪為專制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國務院官網的新說明,外界也看到美國用更正面敘述表達台海政策。例如開宗明義即說︰「做為一個領先民主及科技重鎮,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換言之,美台的長期關係,並非因為中國的因素,而是台灣自身展現的獨特價值。面對美國明確表態,台灣的傾中勢力難再混淆一中,或對美國政策張冠李戴,而是改打恐嚇牌,指稱美國挺台等同挑釁北京,升高台海情勢。然而,美國一中政策,就是嚴防片面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這正為守住台灣不被挑釁。我們應認清,無論倒果為因或製造一中謊言,都是打擊台美互信,弱化美國對台支持,好為北京開道,好整以暇來併吞台灣。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13
燕子越來越多了

燕子越來越多了

援烏、抗俄、防中之際,美國國務院官網在國家與地區的台灣網頁事實情況出現了更新。新版稱: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夥伴;美國長期以來有一個中國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為指引。而舊版下述已被刪除: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並認識到中國人的立場是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當然,有關描述的變化,將如何落實到政策與行動,不宜驟下結論。春天不知到了沒有,至少燕子越來越多了。 美國國務院官網五日大幅更新對於美台關係事實現況文字描述,刪除舊版「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北京立場,也移除「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用語。(取自美國國務院官網)   今年二二八,適逢上海公報五十週年。由於美中關係低迷,再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華府方面相對沉默。北京方面卻在唱獨腳戲,大肆舉辦紀念大會。王毅批評說,中美建交後不久,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這兩個東西都是美國單方面炮製的,違背了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所做的承諾。這種說法,倒過來解讀不啻是: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美國當年便自我抵銷了三個公報內北京對台灣的主張!王毅說:中美關係只能建立在兩國達成的共識,也就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基礎之上,而不是美國的國內法或單方面政策。有趣的是,中華民國末代駐美大使沈劍虹表示,尼克森親口告訴他:上海公報只是一份供雙方對各項問題陳述其立場,而無意獲致任何協議的共同聲明;何況,公報並不是條約。 不論如何,中美三個公報,以及更早的舊金山和約,台灣處於外來政權統治,人民沒有表達意志的話語權,所以有關台灣主權、地位,幾乎皆由列強各說各話。直到一九九二立委悉由台灣選出,一九九六總統直接民選,台灣人民自由表達的願景,才終於與舊金山和約的「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銜接起來:二千三百萬人的大多數,選擇台灣是自己的國家(不論名稱為何),反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拒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儘管北京不時叫囂,在國際橫行霸道,至少台灣自成一國的聲音,已經被世人所收聽。尤其是,二○二○新冠疫情,台灣率先通報世衛人傳人,並以民主治理防疫成功,進而行有餘力捐贈多國口罩及防疫物資,半導體產業因此供應無虞,令國際更加感受到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這也驗證了,土地上的生活者才是主角,土地的歷史不是決定因素。 台灣的下一段旅程,是成為國際組織的正常成員。過去,我們的聲音微弱。現在,彷彿得道多助。例如,兩年多來,台灣參與世衛,不待台灣宣傳遊說,各國政府、國際媒體便主動為我們發聲,譴責中國阻撓的批評越來越多。本月底的世界衛生大會,情況到了改變的時刻了嗎?兩年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白蘭德斯便撰文指出:北京透過加入國際組織,從而可能影響甚至改變這些組織;美國本想把中國帶進國際組織從而使中國變得更好,但現在與之相反的事情正在發生。他說:當台灣由被視為對中國友好的領袖統治時,台灣人可扮演更大的角色;當由敵人掌管時,就將台灣邊緣化;而且,這一策略遠遠不止於世衛。事實上,根據吾人觀察,世衛已成北京向西方展示東升西降的場合,台灣能否參與,毋寧說考驗著歐美國家。 此所以,三月初,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訪台時呼籲:美國政府應改變五十年來的「政策模糊」,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應該再閃躲。他說:這無關台灣獨立,因為這是一個明確、且已存在的事實。在此之前,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指出:台灣長期以來被視為美中關係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現在美國已經把台灣單獨看待,台灣不僅是一個重要貿易夥伴,也是美國印太戰略下的關鍵夥伴,華府認為台灣人民應該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在受到脅迫的情況下接受他們不想要的未來。凡此,都是台灣價值持續上升有以致之,也是二千三百萬人應有的自信。 共同價值四字,近年頻繁出現於國際政治話語,連普廷、習近平也琅琅上口。在全球民主退潮之際,台灣的民主活力益加活躍。在疫情衝擊主要國家產業經濟之際,台灣扮演著可信賴的供應鏈。當中俄為首的專制集團企圖改寫國際規則之際,首當其衝的台灣堅持普世價值致力於善的循環。得道多助,根本來說是自助人助。「疫苗之亂」、「快篩劑之亂」,疫情過後終將證明為鬧劇。而「到底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還是台灣?你是肖仔喔?國家名字什麼時候改了?」待台灣在國際的面貌越來越清晰,也將揭曉到底哪些人是肖仔。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11
「不改變中國體制」是福是禍?

「不改變中國體制」是福是禍?

在二○一二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的經濟成長,被轉化為提升軍力動能,以及對外籠絡兼脅迫工具。習近平的強國夢,且圖窮匕見至直指美國霸權。(美聯社檔案照) 拜登二月首次公布的印太戰略報告強調︰我們的目標不是改變中國,而是塑造它所處的戰略環境。三月間,拜登與習近平視訊。北京方面表示,習近平重視拜登在會中重申「四不一無意」,呼籲美方應落實拜登對中美關係的積極表態。所謂的「四不一無意」,乃去年十一月,拜登與習近平視訊,事後中方所公布的訊息,其中便包括︰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 其實,美國曾否想改變中國體制,是個問題。一九七二,上海公報稱︰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幾個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尼克森便已承認中國具有特殊國情,季辛吉等始終認為中國有其獨特性。美國的著眼點,是全球地緣政治的戰略利益。從川普到拜登,白宮與國會,儘管咸認中國是美國在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威脅,仍然延續這條路線。 日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認為︰西方過去認為,與中國接觸尤其是經濟接觸,會逐步讓中國的經濟制度進而最終讓中國的政治制度發生改變,但他們低估了中共確保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決心。范亞倫表示,他不認為習近平嚴重偏離了中共創始人的最初目標,而認為他非常努力地想要實現這些目標。的確,尤其是十年來的中國發展,不會是西方所樂見的。不過,癥結在於︰西方自始有要改變一黨專政嗎? 似乎,五十年來美國為主的西方對中政策,目標不是改變中國體制,但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也就是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秩序與遊戲規則。在此一目標下,美國帶領西方,協助中國改革開放,希望透過經貿投資,讓中國融入全球化體系。這樣的遠景,相當足以解釋,一九八九天安門事件前後,美歐反應,有別於對前蘇聯、東歐、波蘭,終結其共黨政權,改變其國家體制。這種政策傾斜,在二○一二習近平上台之後,後遺症陸續浮現。中國的經濟成長,被轉化為提升軍力動能,以及對外籠絡兼脅迫工具。習近平的強國夢,且圖窮匕見至直指美國霸權。川普、拜登,縱使選舉恩怨難解,主力放在應對中國挑戰,則有志一同。 鄧、江、胡還掛齒的︰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這樣的措辭,連同所謂的韜光養晦,到了習近平都被戰狼叫囂取代了。習近平被東升西降沖昏了頭,孔子學院、一帶一路、華為、新疆、香港等,快速改變西方的中國觀。二○一七,川普上任不滿一年,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俄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經過烏俄戰爭,中國可望成為唯一的主要競爭對手。於今回顧,美中競合,早就設定了框架。那便是,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的工廠與市場,但永遠無法入主民主集團。「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對中共有利卻不符中國長遠利益︰只要維持一黨專政,任其國力膨脹到何等地步,也難當民主世界可接受的霸權。近年,習近平大力輸出中共治理模式,民主國家普遍產生價值覺醒,絕非偶然。 現在,中國可以在專制集團當頭,取代俄羅斯在冷戰的地位。然而,中國跟俄羅斯一樣,兩個專制國家都無法取代美國在民主集團的地位。未來,有潛力取代美國的,唯有同屬民主集團之歐盟。中共維護一黨專政,不容美國改變中國體制,乃著眼於這個權力/利益集團的長期掌權。只不過,這樣的體制,也制約了中國追求國際霸權。北京有一種戰狼語言︰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真相其實是︰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德、法有德、法式的民主;而中國有中國式的專制,俄羅斯有俄羅斯式的專制。魚目,不可混珠。 可以說,中俄與美國是專制與民主兩個集團的競爭。若要訴諸蠻力,普廷吃虧在眼前。習近平要挑戰美國霸權,須先依普世價值改造中國。唯有如此,中國對美國才有取代性。否則,就是兩個集團的硬碰硬,而習近平頂多重演希特勒、史達林的角色。果真如此,就像普廷經濟顧問季托夫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專訪所說︰單純就技術而言,即使中國近年有長足進步,但美國和歐洲的技術仍然領先。所以,美中世紀爭鋒,如果說美國的麻煩是中俄合作無上限,中國的麻煩則是天下圍中之自我實現。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5-05
舊金山和約戳破國共謊言

舊金山和約戳破國共謊言

  攸關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的「舊金山和約」昨生效滿七十年,國史館於上週六舉行研討會,針對「台灣地位未定」的核心內容進行討論。戰敗的日本僅放棄台灣與澎湖,未將其歸屬中國。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逐漸深化,落實國民主權,七十年後的今天,透過人民有效自決,已使台灣演進成為一個與中國互不隸屬、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從過去未定,到現在已定,立法院長游錫堃強調,這顯示台灣與中國沒有瓜葛,所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在欺騙全世界」。   副總統賴清德說,和約不僅是對日本在戰後的最終處置方式,也牽涉台灣國際地位與命運,目的是避免任何國家,利用「舊金山和約」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民進黨政府透過研討會與特展再次爬梳這段史實,立即引來中國國台辦的狂吠,宣稱「舊金山和約」是非法無效的,絕不承認。並指「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內文件,都確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北京的膝蓋式反應不令人意外,但中國國民黨也同聲批評,指稱過去馬政府執政時,已說明「中日和約」(即『台北和約』)簽訂最重要的效果,確認了台灣主權移轉給中華民國。台灣地位未定是早遭駁斥的無效理論。 不過,國際法學者清楚說明,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由四十九國簽署、四十六國批准,隔年四月廿八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為處理台灣與澎湖群島領土問題的法律依據。其中第二條「日本放棄台灣、澎湖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條款生效後,日本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才據此於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八日簽署「台北和約」,以結束雙方的戰爭狀態。簡言之,「台北和約」是建立在「舊金山和約」的基礎上。任何稱日本將台澎交還中國,或因這是兩國政府所簽,日本放棄的台澎自然歸屬於中華民國等說法,都不符合「舊金山和約」的規範。 馬政府時期為把台灣掛在中國底下,還要外交部製作相關說帖,內容與中共的論述,有高度的相似性,包括提到一九四三年美英中發表「開羅宣言」,稱戰後日本「須將竊自中國的東北四省、台灣與澎湖歸還中華民國」;一九四五年三國領袖發布「波茨坦公告」重申貫徹宣言的條件。國共兩黨同樣高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並淡化或否定之後由更多國家參與簽訂「舊金山和約」,目的皆是為了主張兩岸同屬一中。不過,無論採取後法優於前法,高位法優於低位法等原則,「舊金山和約」的領土安排,皆非未必具國際法效力的宣言、文告等所能挑戰。退萬步言,即便日本政府「順應國共立場」,變更和約內容,也得要先經當初簽署的所有國家同意。莫說過去七十年從未發生過,隨著中國對區域的威脅升高,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則更緊密,距離國共製造的一中謊言也更遙遠。 國民黨對「台灣地位未定」敏感排拒,顯然是無法擺脫一中符咒。然而,誠如國際法學者陳隆志所言,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雖然一度未定,但並沒有被凍結在原地踏步。台灣人民打拚奮鬥,推動政治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改革,落實有效的人民自決,使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由未定「蛻變進化為已定」。事實上,國民黨在這塊土地上曾長年統治,從早年的反共,到李登輝時代開啟的民主化道路,國民黨也在參與這「台灣地位已定」的形塑過程。切斷一中,國民黨才能真正的在地化。連結一中,不會提高過去統治正當性,反而更貼近「外來政權」負面形象,並幫襯北京侵吞台灣主權。一味傾中拒台,國民黨已把路愈走愈窄。 不僅如此,隨著中共對世界危害愈來愈大,美國等民主國家多檢視自身政策,過去是「認知」,現在則「不認同」中國的一中原則,力挺台灣國際參與以及提高國際地位。國民黨此刻還拿著與中共接近的論述,令國際友台力量側目,也與希望推動的政黨外交背道而馳。已淪在野黨多年的國民黨,改革乏力,主因受到內部親中勢力的掣肘,既綁架國民黨,也配合中共要脅台灣人民。今年是一九九二年海基會與海協會「香港會談」的三十年,屆時國共必將聯手,再吹「九二共識」妖風。國民黨至今不願正視「舊金山和約」,馬英九之流者,拿著早被取代的「開羅宣言」說嘴,國共同行,就是要與台灣主流民意為敵。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4-29
慎防第五縱隊的蠢動

慎防第五縱隊的蠢動

華視晨間新聞前天上午七點快訊字幕出現「新北市遭共軍導彈擊中」、「總統發布緊急命令」、「台北港艦艇爆炸、設施、船舶損毀」、「戰爭有爆發之虞」、「各地爆發民生用品搶購潮,賣場貨架全空」等錯假訊息,開播七分四十九秒後才發現出錯並撤下,但該事件已引發台灣社會譁然。(翻攝畫面)   華視晨間新聞前天上午七點快訊字幕出現「新北市遭共軍導彈擊中」、「總統發布緊急命令」、「台北港艦艇爆炸、設施、船舶損毀」、「戰爭有爆發之虞」、「各地爆發民生用品搶購潮,賣場貨架全空」等錯假訊息,開播七分四十九秒後才發現出錯並撤下,但該事件已引發台灣社會譁然。朝野除指向公廣集團華視的內控是漏洞百出,有重大的人為疏失,由於通訊傳播為關鍵基礎設施領域之一,外界也憂心,在台海情勢嚴峻時刻,恐成為有心人進行滲透和發動資訊戰的破口。 根據華視初步的調查,字幕來源是製播新北市消防局業配防災演習影片。前一天值班導播錄製時,使用新聞LIVE橫式跑馬版面,並更改文字檔案連結路徑,錄影結束後,未將檔案路徑恢復,導致隔天晨間新聞啟用橫式跑馬系統時出錯,「純粹是人為疏失」。然而,這說法仍被質疑,認為既是業配稿,新聞台內部都會加以標註,與一般的新聞快訊是兩套不一樣的流程。由於仍有諸多疑點尚待釐清,調查局資安工作站展開溯源工作,清查是否有境外勢力進行操作,台北市調查處並約談華視相關人員。 近期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接連出包,包括興達發電廠在三月三日停機大修時人員操作不當發生大停電,全台五百多萬戶受到影響。桃園機場第二航廈三月十一日因電纜線遭工人偷竊剪斷而停電。以及因為鳥類、松鼠等碰觸設備造成數起短路停電等狀況。這些事故表面歸因「一般意外」等個別理由,不過,頻率高了些,甚至不該發生卻發生,已使社會深感不安,擔心是否背後是人為加工或不法勢力在主導。國安部門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與深入調查。而且,無論這幾起事件的起因為何,都已經顯示我們的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韌性,還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當一般性的意外都足以帶來社會紛亂,倘若中共或有組織性的鎖定攻擊,這豈非成為我們的國安罩門。 行政院今年一月才召開「國土安全政策會報」,檢視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執行情形。會報提到,面對各種新興威脅及風險,包括非武力「灰色地帶衝突」手段,已成為國安的新挑戰,行政院也進一步要求各機關平時須針對可能威脅情境,進行危機處理的模擬推演與測試。行政部門剛完成政策討論,但問題依舊發生,而且更為嚴峻,從電廠、電纜線、電視台等,都有不尋常情事。其實,這是否境外勢力策動為之,或許已非重點。因為縱然不是,當中共都清楚看到設施防護這般脆弱,等於是另類「示範」,給了埋伏在台灣內部第五縱隊最佳的瞄準目標。我們不必草木皆兵,但如何提高警覺且有效因應,已是迫切國安課題。 中共對台威脅加劇,手段日趨多重。然而,針對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癱瘓,讓台灣社會先自亂陣腳,始終是攻台或擾台劇本的重要篇章。早年如此,現在也一樣。只是過去科技的進展,尚未跨入網路時代,攻擊手法也較「傳統」。政府部門檢視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政策,目前則聚焦「新興威脅」,例如網路或駭客攻擊等。但從最近這幾起事件,從中共角度,只要加以鎖定,包括在關鍵基礎設施佈建人員,或佯裝維護工人伺機破壞等,這類傳統手法不需要運用網路等高科技,同樣能製造動亂的效果,可謂本小利大。這不算新興威脅,但利用台灣社會的自由與開放,這些潛伏勢力反而更方便組織串聯與暗中活動。 中國發展超限戰,「攻擊關鍵基礎設施」是為了在短期內重創對方經濟社會。二○二○年中油和台塑遭來自中國的駭客植入勒索病毒,屬於新興威脅。但我們關鍵基礎設施所暴露的缺失,仍以人為因素居多。要防範第五縱隊蠢動,有賴於民防的加強,這才能做到真正全民防衛。這次烏俄戰爭,就讓世人看到烏克蘭人不僅英勇抵抗俄羅斯軍隊,民眾並有高度敵我意識,遇到可疑人士或組織就迅速舉報,烏克蘭安全單位也逮捕好幾百名間諜與查獲數十個滲透組織。這正說明,捍衛國家安全,政府負有重責,民眾的警覺程度,更攸關成敗。相較美國等民主國家,台灣人對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全顯得輕忽,尤其紅色勢力日益在台招搖,我們的防處卻還是相當有限。台灣位處中國威脅的最前線,民眾若對周遭滲透乏於憂患意識,溫水煮青蛙,當台灣愈加民主,勢必更面臨危機。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4-22
從「民主之父」到「民主之子」

從「民主之父」到「民主之子」

台灣兩位「民主之父」 ,彭明敏與李登輝,近兩年先後安息。李、彭告別台灣,沒有「中正紀念堂」,沒有「大溪」 、「頭寮」,等等威權排場。因為,李、彭的「豐功偉績」 ,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一九九六以來,從李、扁到馬、蔡,政黨輪替不脫一個主軸,亦即,主權在民一步步鞏固。人民的頭家身影取代兩蔣塑像,成為台灣「民主日常化」的指標。理想退位,選舉優先,朝野政黨幾無例外。至於,這是進步還是退步?不同的觀察角度,自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一九八八以來,兩蔣走下聖壇,從此聖壇空無一人。民主,帶來了世俗化,政治精英不再像威權時代那般受到仰視。現在的台灣,幾乎人人可為評論家。放眼望去,選舉競爭,民之所欲,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偉大的理想,都得接受現實檢驗。從黨外至美麗島世代、律師團,由於主權在民的場景轉換,以往的光環也逐漸黯淡了。其中有人,似乎還感染了民主不適應症。留在政治場域者,也要接受民意的嚴格監督,過去的貢獻不能化為豁免權。主權在民,正在強化民意力道。二○一八之民粹韓流,事後證明,真正的主角是民怨。 一九九八,美麗島律師團之一,陳水扁台北市長連任失利,他的經典名言:「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此話除了描寫自己的內心冷暖,其實還有更廣泛的意義。在台灣,信仰民主,就要接受人民(頭家)的選擇,包括台灣的未來藍圖。政治精英,不能以人民導師自居。不論表現好壞,人民有權喜歡或不喜歡。率領威權反覆的馬英九,八八風災時,用「they」(他們)來批評災民沒有事先撤離,把發生災害的原因全部怪在當地居民頭上。「都是they的錯」,卻讓馬英九的支持度暴跌,可謂政治精英與人民做主的典型衝突。 柯文哲多年前曾言,他認同謝長廷所說的,人們選他是為了改變社會,而非適應社會,「人家就是因為你的樣子才選你。你改成蘇貞昌或小英,你還是柯文哲嗎?」其中流露的自我認同,有點懷舊風味。民主時代,人民選擇代言人,係因他反映人民的集體意志,頭家期待他扮演公僕而非偉大領袖。如果賦予自己居高臨下、教育人民的神聖使命,恐怕會與支持群眾漸行漸遠。這種自視甚高的政治人物,目前所在多有。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民之所不欲,偏偏要塞給頭家,吃虧在眼前。 台灣的民主行程,先行者前仆後繼、承先啟後,才有今天的頭家出頭天。他們領先時代的主張與行動,就當年的背景而言,的確具有啟蒙作用,引領台灣人民向前行。然而,隨著民主深化,如同陽光、空氣、水之自然,當年的革命性逐漸被視為平常了。李登輝、彭明敏,在體制內外競合。黨外,美麗島世代、律師團,以及所有為這塊土地付出者,隨著民主故事的展開而逐漸退居幕後,他們的精神則融鑄到台灣魂,而透過人民之手繼續書寫民主故事。這正是民主「日常生活化」之必然,想必那些真正相信民主的先行者也瞭然於胸。今天,從威權統治到反對運動皆屬局外人的小英執政,台灣卻以印太民主領頭羊吸引國際注目。台灣的民主,真是輕舟過了萬重山。 來自威權、推動民主的李登輝,理念先行、流亡海外的彭明敏,一九九六一起見證了人民的選擇。二○○八,他們目睹人民的另一種選擇。二○一六,人民的選擇又與他們匯合。二○一八,台灣民主進入民粹震盪。到了二○一九,「致蔡總統的公開信—敬請不要參選連任」,他們路徑再次分歧。但,二○二○,他們的契合更加緊密,也在此確立同一歸宿。這種殊途同歸,形成歷史視野的雙峰景觀。 民主,從絢爛到平常。現在二三○○萬人,生而享有民主,堪稱「民主之子」,既然手握主權,便有公民責任。二○○四,反對中國武嚇的二二八牽手護台灣,寫下公民覺醒的劃時代里程碑。過往的威權時代,底層寄希望於反對精英,他們也為人民甘冒風險。此後,野百合、太陽花,則是沒有英雄的自發行動。時移勢易,反對精英完成歷史志業,把被壟斷的權力還諸人民。至於他們的遺產—民主,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不再憂慮被出賣的命運,這是「民主之父」 的殊榮。接下來,在全球民主退潮、新冷戰逼臨的危疑年代,台灣即將翻到下一頁篇章,為文明世界做出貢獻,則是「民主之子」 的遠景目標。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4-20
病毒不會聽從共產黨與習近平的指揮

病毒不會聽從共產黨與習近平的指揮

  全球疫情趨勢向下,最近每日確診幾乎都少於一百萬人,死亡人數也迅速減少,令人期待疫情已經走向尾端。與此同時,全球表現最佳的三個地區卻突然出現末升段景象。香港經過病毒數個月的蹂躪後,疫情終於趨緩;但台灣與中國正面臨疫情轉折的關鍵時刻。不同的是,台灣顯然已改採「重症清零、輕症控管、正常生活」的新台灣模式;而中國則依舊堅持「動態清零」,不惜將上海等重要城市封城二十多天,仍無解封跡象,明顯走上一條「政治抗疫」的道路,正在為錯誤選擇付出慘痛代價。 重症率、死亡率低的Omicron病毒,已趨近流感化,因此很多國家若非採取開放措施,不再將新冠肺炎當成嚴重傳染病,就是逐漸放寬管制,與病毒共存已是世界主流趨勢。借鏡全球付出五億多人感染、六百多萬人死亡的痛苦經驗,再加上疫苗涵蓋率高,民眾擁有良好的公衛習慣,使得台灣此時擁有嚴控重症,卻可鬆綁多數管制,讓民生經濟正常運轉的本錢。其實,台灣優異的防疫成績,在全球鬆綁之際,反而陷入兩難窘境。一方面,過去兩年,台灣人民仿如生活在桃花源的平行宇宙;另一方面,台灣是一個經貿島國,與世界緊密連結,一旦全球重新開機,台灣若因缺乏群體免疫力,以及依然執行嚴格防疫措施,勢必無法與全球接軌,形同世界孤島。如此一來,良好的防疫績效反而成為台灣走向開放世界的一種障礙;然而,無論如何,開放乃是一條必走之路。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指出,「自然感染力加上疫苗刺激出來的免疫力,兩者相加綜合就是群體免疫力」,達到一定程度就可過正常生活。這是台灣應該努力的方向。目前台灣的疫苗施打情況良好,疫苗免疫力不斷提升;有待強化的是受到病毒感染產生的自然免疫力。因此,當疫情大流行不可避免時,剛好此際流行的是毒性較輕的Omicron變種株, 吾人似乎可以付出較少代價而獲得自然免疫力。事實也證明,最近台灣確診案例創下新高,但無症狀與輕症則佔九十九.五%以上,因此民眾心情並未失控、躁動、驚慌,可以平心靜氣面對狂飆的疫情。陳時中甚至直言,未來百萬人感染「不無可能」;何美鄉更指出,「我們就是要被感染才能往前走」。未來防疫的重點,就是陳時中所言不必在意疫情規模,而是如何滅災,輕重分流,讓感染者能夠得到醫療照護。這將是一次痛苦的蛻變,會再次印證台灣仍是世人稱頌的防疫模範生。 反觀中國,自疫情爆發後,中共領導階層即充分利用抗疫,強化對民眾、社會、經濟的掌控,並且推動認知戰。因此不但隱匿疫情,將疫情元凶推給美國,並將防疫成績與社會主義優越性、共產黨「偉大、光榮、正確」畫上等號。但是,中共採取的強力圍堵、封城手段,對於早期傳播力較低的病毒可能有效,然而到了Omicron出現,傳播力超強,圍堵已不可能發揮效果。尤有甚者,「清零」或「共存」在中國並非醫學專業的辯論,反而是權力與路線之爭,因此只有習近平一人能夠拍板定案,即使證明封城沒有效果,黨中央及其宣傳機器仍一再放送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封城的錯誤效應更將延伸到其它大城市,對中國人民的生活及產業經濟造成重創。此舉不但引發龐大民怨,外商亦表達強烈的憂心。中國歐盟商會近日即上書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直陳中國用大規模核酸檢測和集體隔離的「老方法」來面對Omicron變異株,無法有效抑制病毒傳播,更動搖外資對中國的信心。可見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既是無效,更不得人心,甚且引發外國投資人對中國經商環境、中共領導能力的疑慮。 防疫各階段充斥著不同的挑戰,如何應付屬於醫學專業範疇,再加上經濟、民生考量,決策會更完備。過去堅持「清零」,而且成績傲人的台灣與中國,此刻正走上不同的道路。台灣選擇的是一種綜合醫學、經濟與民主的政策;但是中國,卻是徹底的人治之下的政治決策,它考量的不是科學依據,而是領導人或黨能否得到政治加分;人民、社會與經濟完全不在統治者的眼中。在民主國家,政治必須服從於專業,台灣的選擇,將會在歷經短期的痛苦之後,迎來解封,與世界接軌的坦途;而中國,在習近平二十大前不能出事的政治考量下,專業只能屈從於黨與領導人的指揮,可是病毒只能以科學方法對付,並不會聽從黨或獨裁者的意旨。從而,中共「動態清零」的政治指令,恐怕會帶來重大的人道災難,甚至社會崩決的危機。
自由時報社論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