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探險團相關文章
泰源革命五烈士 遭中華民國政權槍決就義
【1970.5.30 泰源革命五烈士 遭中華民國政權槍決就義】 1970年,臺東泰源監獄內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犯,計畫聯合當地數十名臺籍官兵搶奪軍營武器、軍艦,並串連上百名原住民於山區進行游擊戰,發動革命推翻中華民國政權。 六名政治犯鄭金河、江炳興、謝東榮、陳良、詹天增、鄭正成及其他多人於2月8日起事,計畫刺殺監獄衛兵奪取武器彈藥,結果刺殺未果事蹟敗露,六名起事者只能往山區逃亡。中華民國政權動員萬餘人進行圍補搜山,將六人陸續逮捕。 起事者在嚴酷刑求下依然宣稱是自己所為,原本將牽連上百人的事件,最後僅有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等5人在蔣介石要求下被判處死刑,於同年5月30日遭到槍決。 鄭金河就義前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臺灣如果沒有獨立,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30
1895.5.29 日本近衛師團於澳底登陸
1895年5月29日,前來接收臺灣的日本近衛師團於澳底(今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一帶)登陸,時為臺灣民主國成立第四天,征臺戰役正式展開。 圖為近衛師團登岸後拍攝之影像,出自1935出版之《史蹟調査報告. 第1輯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 延伸閱讀: 1895.4.17 馬關條約簽訂 http://www.twmemory.org/?p=9335 1895.5.15 唐景崧發表《臺民布告》,開啟「臺灣民主國」序曲 http://www.twmemory.org/?p=9539 一張圖秒懂「臺灣民主國」 http://www.twmemory.org/?p=9545 1895.5.25,臺灣民主國於臺北成立情境 http://www.twmemory.org/?p=9591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29
1636.5.26 臺灣第一所學校於新港社設立
【1636.5.26 臺灣第一所學校於新港社(今臺南新市一帶)設立】 自162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勢力進入臺灣南部,逐步向周邊聚落麻豆、蕭壟(今佳里)討伐。1636年眾部落集體於新港社向VOC宣誓服從,歸順式後,5月26日位於新港社的學校開學,社內70人入學,為臺灣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所學校。 #5月26日全臺首學紀念日 圖為 小早川篤四郎繪《和蘭人の蕃人教化》 出自《臺灣歷史畫帖》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27
121年前臺灣民主國成立情境
【5月25日,臺灣民主國121週年紀念日】,你知道當年成立儀式的情境嗎? 1895/5/25,臺灣民主國於臺北成立,儀式地點在原清國臺灣巡撫衙門。根據參加民主國成立典禮的陳豬乳先生口述: 「民主國成立的那一天很熱鬧,各地的代表都聚集艋舺參加送印,我那時候也親身去看過遊行隊伍。送印是排成整齊的隊伍,由艋舺送去的。總統印是銀製的,用黃綢布包紮,上面還插著金花一對,放在四腳香亭中,這四腳亭是由秀才扛的。送印的遊行隊次序是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領先,繼後是旗牌執事,四腳亭、大鑼、地方代表、進士、舉人、士紳。隊伍很長,經過的時間約達一小時。…在營盤頂集合後,經過北皮寮、龍山寺、新店頭、舊街、直街仔、草店尾、祖師廟、新起店,過了河溝,由西門進城,入撫臺衙舉行儀式。」 就在前幾天,新任的蔡英文總統在電視台全程轉播下,從立法院長手中拿到象徵中華民國政權的國璽:「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及「總統之印」。古今對照,璽印授受經常為政權成立或轉移的信物。圖為點石齋畫報刊印民主國成立的遊行送印過程,與陳豬乳的口述頗雷同。即使舉辦隆重的遊行與送印典禮,121年前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仍然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那現在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呢?) 一個國家絕非光靠璽印的傳授或莊嚴的儀典就能為人民帶來幸福,重點還是為政者是否願意謙卑謙卑再謙卑,傾聽人民的聲音為施政考量。 感謝Pygmalion Liu 分享圖文 延伸閱讀: 一張圖秒懂「臺灣民主國」 https://goo.gl/3CXwKc 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高舉右手宣誓,從立法院長蘇嘉全手中接下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總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Ils0UXikg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25
1931年5月20日,臨海道路(今蘇花公路)落成紀念
5月20日,除了是中華民國政權在臺灣例行的總統就職日外,其實也是85年前臨海道路(今蘇花公路)全線通車的日子(1931年5月20日)。 這條路最初可追溯自清國時期的理蕃道路,當時路況不佳,多數時候形同廢棄。到了日本時代,歷經多次變革、修築與拓寬,終於在1931年5月20日讓全線可通車,長約120公里,名為「臨海道路」。二戰後政權更迭,經過長時間在地歷史記憶刻意抹除、淡化,許多人以為這條路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建設。 臨海道路工事完工前一年(1930),正逢總督上山滿之進卸任,當時上山總督將所有之卸任禮金捐出作為原住民研究經費,並委託陳澄波繪製了這條道路的風景 – 《東台灣臨海道路》。而這幅傳說中名作,早已不知去向,竟然在去年(2015)於山口縣防府市圖書館地下室發現,成為話題。希望我們的歷史記憶,就如這幅畫一般,能再一次重見天日。 延伸閱讀: 近一世紀的神隱 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現身日本 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artco/20151017003081-300601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23
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2016年,是臺灣史上第一次,由本土政黨同時取得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一年。在520的中華民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新任總統蔡英文女士條列了包括年金、經濟產業結構、公平正義等各種未來困局與挑戰,而其中較少被媒體著墨的,是演說中關於原住民族的一段: 「…..我們不敢忘記,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在漫長的臺灣歷史中,每一波的外來移民潮,不管是幾百年前、或是幾十年前,每一次都對這塊土地原有住民,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輕則佔據土地、重則武裝衝突,甚至屠殺,文明語言的毀滅,環境的破壞,更是無法衡量。我們本來就應該,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那不堪的過去,用感恩謙卑的心情謝謝這塊土地。同時努力彌補,期望有一天,能得到原有住民的接納與諒解,願意和我們成為一家人。 這是對多元族群及大量移民的臺灣,無比重要的一件事。但在長期中國國民黨統治下,所有人只能接受他們的史觀,以他們的記憶取代自己的真實記憶,我們只能用他們規定的語言、以他們的價值觀來生活。這就是長期以來「族群融合」的真相 – 只要把所有不一樣的都消滅就融合了。而只要有人不同意,就會被視為「撕裂族群」。 臺灣要走向正常路途遙遠,我們已被耽誤了太久,甚至還沒有站上起跑線。 今日就職演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希望未來的臺灣,是一個族群之間彼此尊重、包容的島嶼,我們要努力互相了解,學習用不同的觀點與立場看待事情,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應該是對這塊土地的感恩。期待有一天,人們會因為能與不同的族群一起生活而感到榮幸,也願意在其他人遭遇困難時,挺身而出,這樣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才是一個團結真有力、族群融合的臺灣。 圖為臺灣地理圖中,半線社一帶平埔族舞蹈圖繪。期待有一天,臺灣各族群能如圖一樣,一起圍圈、彼此珍惜、互相擁抱。 延伸閱讀: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英文全文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5205012-1.aspx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21
1925道路讓古蹟 vs 2016古蹟該讓路?
【1925道路讓古蹟 vs 2016古蹟該讓路?】 報載新北市古蹟「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位置剛好在淡水六號計畫道路預定路線上,引起爭議。結果新北市議員蔡錦賢率眾至現場會勘直接痛罵「破爛房子叫什麼古蹟」,要求拆除破屋道路必須直接開到底。 而90年前臺南類似的場景,1925年(大正14)祀典武廟因都市計畫位於預定道路上將被拆除,引起居民抗爭。官方於是請來外號東洋美學權威的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前來裁決,栗山俊一認為不但是祀典武廟,赤崁樓、大天后宮、大南門、大東門….等古蹟都必須永久保存。也使得道路為了祀典武廟而轉彎,留存至今(左圖)。 90年過去,臺灣人的文化素養,究竟發生了什麼奇妙的變化? 延伸閱讀: 建築該讓路,還是路該讓建築?祀典武廟的故事。 http://fb.com/gjtwn/photos/a.237423139760845.1073741828.193577570812069/447663402070150 施家古厝擋到路 民代:破爛房子叫甚麼古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98502 左圖:臺南祀典武廟前的道路明顯繞過建築(google map街景) 右圖:新北市議員蔡錦賢批評施家古厝,破爛房子叫甚麼古蹟。(引用自由時報,記者李雅雯攝)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8
一張圖秒懂「臺灣民主國」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國割讓臺澎給日本,不久後被遺棄的臺人自立救濟下催生了「臺灣民主國」。臺灣民主國號稱亞洲第一個成立的民主國,代表旗幟甚「黃虎旗」至有人把它視為臺灣獨立建國的象徵,但其實當時只是一個嘗試讓列強介入干涉,阻止臺灣讓與日本的手段。 這裡借用井上雄彥大作《灌籃高手》經典場景「我想打籃球」來說明,一秒讓你了解「臺灣民主國」在想什麼。 這裡不去評論這些目的或想法好或不好,單純就客觀事實來看,「臺灣民主國」是建立了,目的卻不是真的要獨立自主,而是想回歸清國。日本時代,臺人無法想像未來還有能「回歸祖國」的可能,也有少數人主張獨立,但其實有相當比例是基於無法「回歸祖國」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臺灣人獨立建國的思想逐漸普及,認清命運必須由自己掌握、權益必須由自己捍衛,其實是二戰後見識過中華民國政權之後的事了。 延伸閱讀: 1895.4.17 馬關條約簽訂 http://www.twmemory.org/?p=9335 1895.5.15 唐景崧發表《臺民布告》,開啟「臺灣民主國」序曲 http://www.twmemory.org/?p=9539 原圖修改自《灌籃高手》漫畫(井上雄彥) http://i.imgur.com/87N4qZZ.jpg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7
唐景崧發表《臺民布告》
【1895.5.15 唐景崧發表《臺民布告》,開啟「臺灣民主國」序曲】 最近黃虎旗悠遊卡發行,引起搶購,黃虎旗也成為熱門話題。 121年前,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大清帝國將臺灣澎湖讓與日本,日本隨即進行接收臺灣的準備。消息傳來臺灣引起各界震驚,清國已統治200多年,臺人也無法想像日本人來會如何,一整個想要「維持現狀」,也認為清國在別的地方戰敗,割讓臺灣沒有道理。於是許多人開始嘗試讓列強介入等手段,進行補救措施。 5月15日,時為臺灣巡撫的唐景崧與臺人仕紳溝通後,發表《臺民布告》,大意是「臺灣已被清國統治200多年了,竟然被割讓,我們想「維持現狀」,只好先後去找英、俄、法、德等國看能否介入,結果都碰壁。不得已我們只好獨立了,等事情告一段落再看看中國要如何處理。臺人不惜一戰,也會去內地(中國)募款,願意幫忙的人,臺灣的金礦煤礦土地等資源,都可以來共同開發分享利益。如果各國願意出來主持公道讓臺灣還給中國,我們也願意拿臺灣擁有的利益來回報。不是臺灣無理,而是莫名其妙被割讓也太沒道理了。希望各方勢力多多幫忙。」總之就是一份「想維持被清國統治 + 不想被日本統治,外國人又不幫忙,所以只好獨立了」的宣言 《臺民布告》開啟「臺灣民主國」序曲,10天後獨立典禮登場,「臺灣民主國」正式成立。 延伸閱讀: 1895.4.17 馬關條約簽訂 http://www.twmemory.org/?p=9335 《臺民布告》全文: 我臺灣隸大清版圖二百餘年。近改行省,風會大開,儼然雄峙東南矣。乃上年日本肇釁,遂至失和。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恨,哭聲震天。雖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甚衆,無如勢難挽回。紳民復乞援於英國,英泥局外之例,置之不理。又求唐撫帥電奏,懇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商請俄、法、德三大國併阻割臺,均無成議。嗚呼慘矣!查全臺前後山二千餘里,生靈千萬,打牲防番,家有火器。敢戰之士,一呼百萬,又有防軍四萬人。豈甘俯首事仇?今已無天可籲,無人肯援。臺民惟有自主,推擁賢者,權攝臺政。事平之後,當再請命中國,作何辦理。倘日本具有天良,不忍相強,臺民亦願顧全和局,與以利益。惟臺灣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幹預。設以干戈從事,臺民惟集萬衆禦之。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所望奇材異能,奮袂東渡,佐創世界,共立勛名。至於餉銀軍械,目前儘可支持,將來不能不借貸內地。不日即在上海、廣州及南洋一帶埠頭,開設公司,訂立章程,廣籌集款。臺民不幸至此,義憤之倫,諒必慨為佽助,洩敷天之恨,救孤島之危。 如肯認臺灣自立,公同衛助,所有臺灣金礦、煤礦以及可墾田可建屋之地,一概租與開闢,均沾利益。考公法:讓地為紳士不允,其約遂廢;海邦有案可援。如各國仗義公斷,能以臺灣歸還中國,臺民亦願以臺灣所有利益報之。臺民皆籍閩、粵,凡閩、粵人在外洋者,均望垂念鄉誼,富者挾貲渡臺,臺能庇之,絕不欺凌;貧者歇業渡臺,既可謀生,兼同洩憤。此非臺民無理倔強,實因未戰而割全省,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變。臺民欲盡棄其田裡,則內渡後無家可依;欲隱忍偷生,實無顏以對天下。因此槌胸泣血,萬衆一心,誓同死守。倘中國豪傑及海外各國能哀憐之,慨然相助,此則全臺百萬生靈所痛哭待命者也。特此布告中外知之。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6
在創作題材中消失的臺灣
臺灣歷史記憶被外來政權抹去置換,多數的創作者,創作時幾乎不會想到臺灣元素,許多人甚至認為臺灣根本沒有歷史、沒有題材可用。而事實上,臺灣是多元文化薈萃的熔爐,原住民累積萬年的傳說故事、大航海時代的西洋文化、直到漢文明傳入、又有50年的日本時代,臺灣題材之豐富,應該是世界罕見的寶庫才對。 一位愛好BL(Boy’s Love,男男戀愛)題材的朋友問,「臺灣有沒有BL題材?」。 臺灣的BL題材其實有不少,不過最容易直接聯想到的,大概就是「尼古拉斯‧一官(鄭芝龍)」的傳說故事。鄭芝龍是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娶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所以鄭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統。鄭芝龍為李旦海盜集團成員,李旦過世後接手其勢力,成為雄霸臺灣海峽與周邊海域的海上梟雄。之後接受了清國的高官厚祿歸順,最後卻被斬首於北京。如此大航海時代背景、極具張力與戲劇化的結局,涵蓋了明國、清國、日本、荷蘭、西班牙…元素,怎麼看都是很容易發揮的創作題材。而張遴白《難遊錄》中提及的李旦與鄭芝龍BL情節「李旦者,閩之巨商也,往來日本與夷狎,遂棄妻子娶於夷。芝龍少年姣好,以龍陽事之。」,雖然小編並非BL作品愛好者,但看到日本水戶泉BL作品海賊系列「略奪せよ」的封面(如圖),很有為《難遊錄》中敘述的劇情量身訂做的錯覺,不禁感嘆如果臺灣自己的故事也能有如此豐富多元的作品該有多好?。 #一起來把臺灣找回來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4
國姓爺只能是民族英雄?
355年前的這個時期(1661年5月中),對臺入侵行動約半個月,已佔領大員市鎮(今臺南安平延平街一帶)的國姓爺大軍,正在醞釀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據點熱蘭遮城(Zeelandia,今安平古堡所在)發動總攻擊。 國姓爺在臺灣歷史上的存在,始終是個相當特別的人物。他是讓臺灣由西方貿易/殖民據點轉為捲入對岸糾紛的起點,也使得臺灣從此走向以漢人為主體的命運。在清國納入版圖將近兩百年時,欽差大臣沈葆楨以彰顯忠節為由上奏准請見廟祭祀國姓爺(也有人認為是為了包工程給自家福州人),這也是原為福州式風格「開山王廟」(開山神社、延平郡王祠)的由來。具有一半日本血統的國姓爺,在日本治臺後成為增加統治正當性的籌碼,開山王廟也改為開山神社。二戰後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國姓爺又成為反攻大陸的精神象徵、民族英雄,而對對岸正牌的中國來說,國姓爺集團最終降清使臺灣納入版圖更是提供了美好的想像。 但對西方國家來說,國姓爺卻是不折不扣的海盜集團頭子。(圖:國姓爺榮登國際海盜雜誌封面人物) 一個國姓爺,大家各取所需。而長期受黨國教育影響的臺灣人,多數人腦內預設國姓爺就只能是「民族英雄」。也許我們該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看待國姓爺對這塊土地,以及不同族群的影響。 延伸閱讀: 4/30鄭成功登台,中部某部落被屠殺僅剩6人!族人:期待臺灣人用不同角度看400年歷史 http://www.pure-taiwan.info/2016/05/01/koxinga-for-plain-indigenous-people/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3
臺灣史上官方搭棚辦活動的回憶
今年(2016)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即將於5月20日登場,預定設置於總統府前方的舞台造型曝光後,也在網路上引來許多意見。有人認為造型不夠莊重典雅,有人則質疑為何一定要搭設臨時性的棚架舞台,但也有人指出國外類似場合也會搭設戶外棚架。 而就歷史來看,目前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日本時代建設之臺灣總督府,的確在日本時代通常並不會特別在外側搭設棚架,而是直接就在大門階梯上及廣場舉辦各類活動(如左上圖為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巡視時之影像),不管是遊行、慶典、閱兵等等大多直接進行鮮少有例外。 雖然日本時代總督府前鮮少搭設棚架辦活動的記錄,但在其他地點搭設舞台、棚架則還算常見,如左下圖為1916年勸業共進會,於博物館(今228公園內臺灣博物館)旁搭設之活動場景、右下圖為1908年於臺中公園內舉辦之縱貫鐵道全通式景象。當時的視覺風格與美學,是不是與百年後相當不同呢(右上)? 延伸閱讀: 源自傳統民俗建醮 520就職主舞台曝光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89369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11
1871年臺灣平埔族母親
母親節與大家分享一張John Thomson於1871年拍攝臺灣平埔族母親揹著孩子的照片。母親的眼神柔和中帶著堅毅,孩子則是安心的睡著了。 在台灣的住民,不管祖先是何時來到臺灣,都應該感謝並珍惜這塊收留、養育我們,如母親一樣的土地。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06
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淪陷
【歷史上的今天】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淪陷 1661年4月30日,在中國戰事失利的國姓爺大舉入侵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控制下的臺南區域以尋求棲身的根據地,經歷了5月1日北線尾4000士兵vs250火槍手的大戰,VOC方不敵人海戰術遭擊潰,隔日起嘗試和談也失敗,國姓爺勸駐守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今赤崁樓所在)的官員貓難實叮(Valentyn)投降,並以一萬人規模的部隊圍城。當時普羅民遮城內僅有士兵一百多名,糧食短缺,水源遭斷絕,於5月4日開城投降。 由普羅民遮城快速投降的歷史來看,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位於今安平古堡所在)與普羅民遮城間存在海底隧道的傳聞應不成立。 大航海時代臺灣專屬紀念品【臺灣的紋章 – VOC特製鑰匙圈】 http://gjtaiwan.com/rt/?id=5 圖:小早川篤四郎繪普羅民遮城原貌想像圖 延伸閱讀: 1661臺灣淪陷圖說 http://www.twmemory.org/?p=7119 國姓爺的鐵甲戰士 http://www.twmemory.org/?p=7149 1661年國姓爺侵臺之北線尾大戰 http://www.twmemory.org/?p=7129 《被遺誤的台灣》簡介 http://www.twmemory.org/?p=7073 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 http://www.twmemory.org/?p=6617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04
1990.5.3 郝柏村引發軍人干政爭議
1990年,在中國國民黨黨內權力鬥爭下,最後由國防部長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消息一出社會嘩然。《首都早報》頭版出現斗大的「幹!反對軍人組閣」(如圖),《自立晚報》則以「無言」社論表達抗議。三月甫結束之野百合學運,立即將目標轉向中正紀念堂,反對軍人干政。在各方抗議活動下,中國國民黨絲毫不為所動,中常會照樣通過任命案。郝柏村之後竟以行政院長身分召開軍事會議,引起極大爭議,總統李登輝於1993年決定不再提名郝柏村,雙方決裂,並展開了中華民國政權軍隊國家化的契機。 延伸閱讀: 臺灣戰後學生運動回顧 http://ios20.asdc.tw/e3_events/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03
1991.5.1 中華民國政權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終止
【歷史上的今天】 1991.5.1 中華民國政權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終止 因對岸爆發國共內戰,1947年中華民國政權下令動員戡亂,制定了凌駕於他們憲法之上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實施後,經過多次修改增訂,使得總統可連選連任不受任期限制、宣布戒嚴發佈緊急命令可完全不受立法院監督,以及在對岸選出的民代可持續執行職權,任期竟長達45年。最終在1991年5月1日才公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延伸閱讀: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60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5-01
1952.4.28 中日臺北和約簽訂
【臺灣歷史上的今天】 1952.4.28 《中日臺北和約》簽訂,正式結束了雙方的戰爭狀態,宣告日本放棄臺澎權利的《舊金山和約》,也在這一天生效。自此原屬日本籍的臺灣人應被視為(shall be deemed to)中華民國籍,這也意味著中華民國在此之前於臺灣進行的228、清鄉等事件,涉及戰勝國屠殺戰敗國人民及其他族繁不及備載違反國際公約的罪行。 而《舊金山和約》的生效及《中日臺北和約》的簽訂,僅聲明了日本放棄臺澎權利,並未定義臺澎的歸屬問題,日本也一再強調其無立場裁決臺澎歸屬,應由同盟國處理。這也使得許多見解主張臺灣地位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 反對方則以條約中明言廢除1941年以前中日間所有條約,故以此延伸為「馬關條約失效,臺灣重歸中國」。但就一般國際法的見解,已執行完畢的事項無法因此回到未執行前的狀態,馬關條約失效的主張恐無法成立。 自己的處境自己釐清。如此對臺灣權益與命運事關重大的事情,在特殊的情境下長期被忽略。不管正方或反方的論述,建議每個臺灣人,都應嘗試去了解。 鍵國這邊請 舉辦了4月28日紀念台澎主權自由日活動,歡迎一起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andPescadores/posts/1148341908556389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8%88%87%E6%97%A5%E6%9C%AC%E5%9C%8B%E9%96%93%E5%92%8C%E5%B9%B3%E6%A2%9D%E7%B4%84 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 https://www.facebook.com/rotpnetwork 中日和約線上瀏覽 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48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28
1984.4.26 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獄中集體絕食
【臺灣歷史上的今天】 1984.4.26 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獄中集體絕食 32年前的今天(1984.4.26)四位美麗島事件受刑人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在獄中展開絕食行動,支持者也成立「美麗島政治犯絕食聲援會」聲援,並於義光教會(林宅血案發生地)展開絕食。 一波又一波追求自由民主的浪潮,臺灣一點一點邁向正常,現在許多我們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的權益,背後是多少人冒著危險犧牲自由甚至失去生命、失去親人所換來,過程中甚至要承受輿論攻擊與各式各樣的醜化與污衊(如圖)。要花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讓社會一起往前一小步,距離一個正常的臺灣,道路依然遙遠,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謝謝為這塊土地犧牲奉獻爭取權益的前輩們。 圖翻攝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 延伸閱讀: 林宅血案 http://www.twmemory.org/?p=5649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27
1960.4.25 東西橫貫公路完工的故事
1960年4月25日 東西橫貫公路工程完工,之後在數不盡的政治宣傳下,這條公路是「犧牲數不盡榮民完成的偉大道路」成為許多人直覺的認知。卻不知這條路的前身,為日本時代從1910年代的「橫斷道路」工程一直到1930年代的「合歡越道路」,「大タロコ峽入口」也成為日本時代許多學生、機關、團體合影留念的聖地(圖:高校女生校外教學留影,Vivian Liao提供)。戰後的東西橫貫公路,並非從無到有的工程,而是在日本時代的基礎上,做了部分路線調整及改良使可全線通行汽車。在政治神話的宣傳中,也常刻意忽略不提工程由美援挹注的事實。 從「黃金運臺奠定臺灣發展基礎的黃金傳說」、「戰後三個月無中生有的發電奇蹟」….等等數不盡的黨國神話,林炳炎《保衛大臺灣的美援》一書(http://goo.gl/Z7zQBB),每個人都應該看看以了解這些被掩蓋已久的歷史。 提這些並非刻意要抹殺榮民曾付出的心力,而是每一段這塊土地的歷史,都不應被刻意的忽略,讓每一段屬於我們的記憶,都回到他該有的位置。 延伸閱讀: 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 http://mapstalk.blogspot.tw/2009/10/blog-post_12.html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26
1946.4.16 布袋事件
1946年4月16日布袋事件,然後他們就死掉了。 1946年4月,中華民國接管臺灣約半年,原本已絕跡的各式傳染病又開始盛行。布袋庄(今嘉義布袋)爆發霍亂,政府派警員在庄內各路口佈署機槍禁止出入以隔離疫情,造成民眾恐慌。仰賴外界民生物資的小鎮遭封鎖隔離,居民只能等死,部分居民僅能靠金錢行賄才能自封鎖區外採買物資,不想坐以待斃的人嘗試衝出封鎖線竟遭機槍掃射。據鍾逸人回憶錄描述:「這些求生不得坐等只有死路一條的飢民,終於不顧一切集體衝破防線,接著,槍聲和慘絕的哀嚎叫聲齊響宛如阿修羅場。」。而這不過是中華民國接管下臺灣慘狀的冰山一角,隔年2月,就爆發了228事件。 許多關於228屠殺事件的論述,已討論到「不只是那一天」,而是延續的三月大屠殺及連續多個月的清鄉濫捕濫殺。但228事件是何時開始的?其實嚴格來說,從中華民國來接管那一天就開始了….. #查緝私菸只是戳破氣球的那根針 自己的日子自己紀念 四月十六日,布袋事件紀念日 延伸閱讀: 布袋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8%A2%8B%E4%BA%8B%E4%BB%B6 【1946年4月15~18日】,The Pittsburgh Press(匹茲堡新聞)「臺灣的悲劇」系列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twmemory/posts/941858032601548 圖為1940年代在布袋鹽田工作的人們,感謝團友Kuwano Wu提供。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6-04-16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德國之聲」專訪 》鄭麗文稱普廷非獨裁者 「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施曉光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林信義和習近平能否比「沒有細節」的打招呼更進一步?
尤榛嚴
海巡台北艦成軍》賴總統:盼立院不分黨派 支持海纜七法
洪臣宏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