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街頭攝影師邱萬興談學運 香港學生也嚮往台灣經驗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民主運動攝影師邱萬興先前出版《台灣民主印象》,以台灣民主運動三十年的影像匯聚而成,12 日在欒樹下書房舉辦「野百合學運世代的抗爭」,由邱萬興與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君愷一同暢談當年風起雲湧、英傑輩出的學生運動,現場更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學生來聽講。

邱萬興表示,自己高中畢業那年遇到美麗島事件,後來許多同學後來也加入《新潮流》、《前進》等雜誌社擔任美工工作,自己則 1985 年才開始踏入編黨外雜誌的工作,編黨外雜誌也常常被警總跟監,後來碰上民進黨正要組黨,直到民進黨組黨之後,自己才開始拍照,並進入民進黨中央黨部工作,從黨證到傳單文宣都由自己設計,身兼數職,但薪水只有兩萬塊。

 

邱萬興表示,在中央黨部工作時就認識很多學運份子,很多學生會來中央黨部幫忙,1987 年有多人來參與編輯《民進報》,許多人是出身台灣大學,後來很多抗爭也都會被找去幫忙攝影或設計文宣。

邱萬興提到,1988 年曾被鄭南榕找去做 228 平反運動文宣,許多手舉牌都是自己在做,邱萬興也如數家珍,許多運動的布條文宣都是出自邱萬興之手,而盧修一 3 次選舉到後來總統直選的文宣也都是邱萬興設計。

而台灣大學的學運,邱萬興幾乎每場都到,許多後來的政治界要角也常常出現在邱萬興的照片中,邱萬興透露,過去參與運動的學生在校園內常常被監控,抗爭時也會害怕,也常常接獲警總的警告。

1988 年 228 平反運動的文宣即出自邱萬興之手。

邱萬興的照片裡更紀錄了在旁監控學生的警總人員,邱萬興說,1987 年是尚未解嚴的年代,自己很佩服那些學生有勇氣參與抗爭,在校園內遊行時,常常警總人員就在旁攝影,甚至還有校園內的國民黨學生代表會來嗆聲。

在 1988 年 520 農民運動和後來的靜坐活動中,有很多的布條也都是邱萬興所寫,邱萬興笑嘆,當時發起靜坐活動,後來有運動者苦笑表示,好險警察有來驅離,不然那時是五月底,真的太熱了!

1989 年鄭南榕自焚後,台大學生也舉辦追悼活動,邱萬興也做了很多鄭南榕的海報與紀念布條,甚至手工畫了鄭南榕的畫像,用素描的方式將兩張全開紙拼接起來。

 

邱萬興透露,去拍照其實是為了保護他們,因為警察會去驅離,而一開始野百合初期,自己就去拍照了,人也漸漸越來越多,然而在學生尚未聚集時,民進黨已經在當時的中正紀念堂辦了一場很大的反老賊活動,原本想和學運結合,但學生不肯,最後只好分開舉辦,最後甚至呈現民進黨在國家音樂廳、學生則在國家歌劇院的有趣畫面。

野百合學運有許多布條是邱萬興寫的,學生也在中正廟到處噴漆,邱萬興稱,當時抗爭時人數最多的時候可達萬人,睡袋是滿坑滿谷,後來李登輝總統找郝伯村組閣時,民進黨在立法院抗爭,學生則在街頭繼續做運動,學生也花了三百多萬請楊英風用不鏽鋼,重新塑造了野百合的精神象徵。

邱萬興也提到,1991 年鄭麗君發起絕食抗議反對老國代,原本鄭麗君的爸媽相當反對女兒參與運動,結果爸媽來看到林義雄、高俊明等人也參與絕食抗議,看到自己的政治偶像之後,就不再反對女兒參與。

而 1994 年民進黨省長選舉的文宣都是鄭文燦和邱萬興在做,鄭文燦主要負責文字,邱萬興則負責設計與書寫,邱萬興說,鄭文燦 2009 參選桃園縣長時,常常和自己討論文宣的設計討論到一、兩點,鄭文燦都親自參與文宣的設計!

邱萬興娓娓道來自己和鄭文燦的革命情感。芋傳媒攝

陳君愷則表示,自己出身輔大、碩博士則在師大,所以真正認識才認識野百合份子、有更多的合作是在 2000 年之後參與台灣智庫,早期則多是從媒體或朋友口中認識到他們。

陳君愷笑稱,當初參與野百合運動時,台灣師範大學的招牌就是自己寫的,自己還代表師大參與了揭幕儀式。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是,過去很多人以文字與文獻資料來記錄歷史,但比較少是這樣以影像的形式。

陳君愷透露,自己曾在野百合運動最後和郭正亮有些爭執,因為當時學生代表對李登輝總統的四項要求中,只有廢除動員戡亂是總統職權能做的,自己也是希望繼續延續運動,不要那麼早撤離。

陳君愷提到,學習歷史會更周延認識各種面向,當時李登輝當選總統後提名郝伯村擔任閣揆,爆發了「反軍人干政」,但現在看來,或許歷史上那樣做,某種程度是正確的,有助於社會與政治勢力的穩定;而原本野百合的象徵是紙和木頭製成,後來被燒掉了,於是在反軍人干政時,才找楊英風製作不鏽鋼的野百合。

陳君愷說,歷史是活的,我們都活在這個脈絡與環境底下,歷史不是偉大人物的歷史,我們這樣底層的人在歷史中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更需要像邱萬興這樣的人來幫大家做紀錄。

陳君愷表示,歷史是需要邱萬興這樣的人協助紀錄。芋傳媒攝

而今日的活動是由彭明敏基金會董事長張慶惠女士負責主持工作,張慶惠則問邱萬興,在那時代負責文宣與攝影,有沒有受到政治上的干擾?

邱萬興表示,進入 80 年代之後,自己其實就遭受監視,有一次發現自己和同事被一台車子跟監,就故意一直往北海岸騎去,然後在海邊玩了起來,對方就繼續監視,自己就想辦法繼續玩,但是因為跟監者年紀大,後來感覺他們都累了,有時也會故意鑽小巷子讓車子不好跟。

彭明敏基金會董事長張慶惠女士   芋傳媒攝

而芋傳媒記者則用台語向兩位講者問到,「對相片內底遐 ê 人物,包括羅文嘉、鄭麗文以及黃偉哲等等,有啥物款 ê 看法?」

陳君愷回應,要看那些人有沒有延續初衷與理念下去發展,「出來抗爭是追求理念?跟風?還是一心想爭取政治利益?這些我不管,重要的是沒有違背你最初參選的理念或想法,如果你的出發點就是追求政治利益,那你沿著這個方向持續追求,我也覺得是 ok 的!」

陳君愷表示,每個人走得方式都不太一樣,比較明顯的可能像是鍾佳濱、林佳龍和鄭麗文甚至徐永明君等人,他們在這樣的路裡面走,結果也不太一樣,甚至今日已經是不同的黨,即便走在同一條道路,最後仍有不同的策略與選擇。

陳君愷笑稱,只要你依循原本要走的路,像自己選擇當學者,雖然還是一樣「狡怪」(台語,唸作 káu-kuài,有華語「調皮」的意思)但是仍堅持做好自己、關心社會,這都 ok!

鄭麗文為野百合學運前鋒,更曾擔任過民進黨籍的國代與中央黨部黨職,但最後投奔國民黨陣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陳君愷提到,只要不違背初衷,整個立場翻轉、變得奇怪,就算 ok,也因此,有些人翻轉得太厲害了,他開玩笑說道,像有兩個人常常被搞錯,「就那個『鄭麗……』,後面就不知道鄭麗什麼」,陳君愷笑稱,鄭麗君滿衰的,常常被講成鄭麗文!

關於鄭麗文的事情,陳君愷也感嘆,真的很訝異,後來怎麼會走成那樣子,因為鄭麗文當年是最初參與野百合靜坐的人之一,後來會走成那樣大家也很驚訝,論調怎麼都整個改變了!

邱萬興則表示,自己和鄭麗文很熟,現在也還是很好的朋友,她在 1987 年就主動來民進黨幫忙,鄭麗文其實最初也有心想要選舉。

邱萬興坦言,鄭麗文會走偏是因為選舉沒獲提名,後來 2000 年之後就跟著民進黨文宣部的陳文茜一起退黨跳槽到另外一邊,路線最後也和陳文茜相近。

張慶惠表示,呂秀蓮要選桃園縣長時,還有請鄭麗文來協助演講,結果最近看到她,「咦……怎麼不是我們認識的鄭麗文!」

張慶惠直言,大家都習慣稱鄭麗文為陳文茜的徒弟,現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她,多是持和我們不同的言詞,「民進黨訓練出來的人才,我們現在也不能說他們『背骨』啦!」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人則向講者請教如何落實民主,該港生表示,台灣的民主運動非常值得香港參考,尤其最近香港陷入送中的恐慌中,現在香港人越來越嚮往民主,但還沒能成功落實民主,因為還缺乏成熟的公民、媒體以及集體意識,所以想請教,台灣是如何成功達到那些要件,以得到今日的民主?

香港立法會推動《逃犯條例》修法,讓中國干預香港的司法獨立,引發許多港人反彈並上街抗爭,香港政府竟以橡膠子彈與催淚彈來回應香港人民。圖片來源:中央社

 

陳君愷回應表示,台灣有些很奇特的條件,如香港在英國統治下沒有參與過選舉,但台灣早在 1930 年代就有地方自治選舉,當時一半民選一半官派,並且有財產限制,每年納稅五元以上的男性才有參政權,當時大家就相當重視也積極投入選舉。

陳君愷提到,台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所以到戰後時,過去的經驗讓台灣人能在 1950 年代就投入選舉與地方政治,而英治下的香港就比較缺乏相關經驗。

陳君愷認為,按現在香港的政治發展,泛民派也將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包括反送中可以到達百萬人的規模,是有很大的社會力量在推動。

陳君愷提到,台灣能夠國代全面改選,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那些國代很多已經行將就木,加上台灣在國際備受打擊,包括雪崩式斷交、China 在聯合國的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內部凝聚起社會力量,又有外部因素影響,最後民主運動才能順利走到現在。

陳君愷表示,香港現在內部的因素有了,外部卻有很龐大的中國力量,反抗的民氣需要維持,而中國現在面對貿易戰與南海爭議以及一帶一路的反彈,這些作用力真正出來的時候,就會是香港人很好的一個機會!

芋傳媒攝
< 資料來源:《芋傳媒》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