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曝險升溫 能不留意嗎?

《財經觀測站》

在維持1年多低檔後,不知不覺,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佔比又再升高;今年第3季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為0.53倍,是近6季最高,雖然低於金管會規定上限,但從絕對值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1.71兆元,在兩岸關係仍充滿不確定情況下,這麼龐大數字,能夠不留意嗎?

  • (中央社資料照)

    (中央社資料照)

所謂國銀對中國「曝險」,是指本國銀行整體對中國的投資、放款及資金拆借的總和;不只是在中國的分行,包括國內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海外分行對中國的任何投資或放款行為,都計算在內。

回顧過去,從數字上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最高出現在2014年第4季,當時金額高達1兆7766億元,佔淨值比重為0.68倍;而我國銀行在中國出現倒帳情況最嚴重,也是出現在這段期間之後。

這項數字,從2016年第1季,也就是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開始起了變化,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降到0.6倍以下,去年也都維持低檔,但今年第3季又開始上揚,曝險金額是去年以來的新高。

曝險部位越高,意味著銀行可能承受風險越大!目前兩岸關係並不若馬政府執政時期,銀行為何對中國曝險持續回溫,這是金管會與其他相關部會必須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掌控風險管理。

再者,任何風險都不宜過度集中,尤其兩岸情況又更為特別,國銀曝險在中國有1兆7000多億元,如此龐大金額,顯然已有過高之虞,應該適度加以控管調整。

(王孟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