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糧倉正式啟用 為文學創造更多譯介出口與創意形式

首檔特展之一「台灣與世界.以文學對望」中邀請民眾透過「文學漫遊記」互動裝置認識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記者董柏廷攝)首檔特展之一「台灣與世界.以文學對望」中邀請民眾透過「文學漫遊記」互動裝置認識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自2019年啟動原「糧食局台北事務所」歷史建築的修復與研究計畫,歷經多年籌備後,昨(6)日正式啟用台文館在台北的第2個據點「台灣文學糧倉」,新場館的啟用,標誌著文化部與台文館推動本土文學國際化與跨界發展的另一重要里程碑,也為創作者提供更多嘗試與實踐的養分與平台。

首檔特展之一「最美麗的書:台灣與捷克」展示台灣與捷克的出版品。
(記者董柏廷攝)首檔特展之一「最美麗的書:台灣與捷克」展示台灣與捷克的出版品。 (記者董柏廷攝)

文化部長李遠出席啟用典禮時指出,文化部將持續為文學創作搭建更多支持系統,包括將原有「青年創作獎勵」改為「文學創作獎勵」,不再設年齡限制,並增加金鼎獎、金典獎、金漫獎、金繪獎及其他國外重要獎項等獲獎者可申請的「下一本書」補助。李遠強調:「只要找到作家,投資好的小說,就能轉譯為漫畫、舞台劇、電影或影集。」他補充,寫作計畫可同步申請文化部的「流浪者計畫」,支持創作者海外駐村與考察,擴大國際視野。

文化部長李遠(左4)、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左3)、台文館長陳瑩芳(右4)及前任館長蘇碩斌(右3)、林巾力(右2)等人與建築修復團隊及策展代表共同揭牌。(記者董柏廷攝)文化部長李遠(左4)、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左3)、台文館長陳瑩芳(右4)及前任館長蘇碩斌(右3)、林巾力(右2)等人與建築修復團隊及策展代表共同揭牌。(記者董柏廷攝)

台文館表示,有別於以文學日常與駐村交流為主的「台灣文學基地」,「文學糧倉」將致力「文學跨域展演」、「創作者交流育成」與「國際對話平台」3大主軸,持續以文學文本為核心,連結影視、圖像、表演藝術等形式,為文學創造更多譯介出口與創意形式。首波合作計畫包括將於6月10日登場的「金典文學改編媒合會」,並與阮劇團合作改編陳思宏小說《樓上的好人》,另與台師大啟動校園創作人才培育機制。

台灣文學糧倉分為兩層樓開放空間,1樓設有「文學沙河」、「文學跨域提案所」,供創作者交流、展示與提案。2樓的「文學展間」為策展主軸空間,「文學跨域舞台」則為展演、講座與跨域實驗的重要場域。整體空間設計呼應「糧倉」意象,寓意文學為思想的儲糧,更為未來創作儲備能量。

開倉首波推出兩檔特展:「最美麗的書:台灣與捷克」及「台灣與世界‧以文學對望」,同時展開為期兩週、橫跨北中南的「文學跨界.文字跨業」系列活動,包括今日舉行的國際對談,邀請印度作家舒班吉.史瓦魯普與台灣作家吳明益探討自然書寫與文化脈絡,及後續如「故事三輪車:親子互動劇場」、「詩擂台」等活動,彰顯文學與群眾的互動性與延展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藝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