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設計運動 重塑海島國家認同

立委高志鵬日前拋出重新設計台幣話題,引發熱議。翻攝高志鵬臉書
      
冼義哲/樹黨黨主席

小年夜中午,高志鵬立委在其臉書上貼文,藉著新年包紅包提出「『新』台幣設計運動」,並強調過年後將推動修改《中央銀行法》第15條,納入公民參與機制設立「國幣(設計)委員會」。

此文一出,各方意見湧上,正反皆有,反對的意見主要批判更換新鈔不如拼經濟,並認為此僅為政黨間政治操作。但筆者認為,「『新』台幣設計運動」是社會重新建立思辯過程難得的契機,透過此運動將能重塑海島國家之認同。

回顧台灣近代貨幣沿革,兩甲子內就改了11回;「新臺幣」的各版使用短則1年不到、長則18年多,直式發行4套、橫式發行5套,更迭版型的頻率其實比網友所認為來的高出許多。

貨幣的更新,背後自然牽涉國家情勢與價值走向, 1961年「第一套橫式新臺幣」開始出現台灣風景與政治人物並存的融合現象, 1999年當前通行的版本,僅在100、200元券上保留政治人物肖像;500元以上面額改以教育、科學、體育為主軸,背面結合台灣保育類動物及風景名勝。

從實務面論,新台幣的改版必須經過「召開券幣改版委員會、票選、核定、製作、發行」幾個關卡,央行經內部選定5種改版鈔券後,需要經由朝野立委認可、行政院核定,整個時程算下來需要5年的時間。回顧前述改版歷史,現行版本已使用近17年,加上大約5年的籌備時機,現在正是推動改版時候。

不只變美,國幣改版更有許多功能與意涵。台灣歷經殖民與威權統治,國幣改版除了加強「防偽功能」,更能替換掉威權與個人偶像崇拜式的標誌,藉此展現台灣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與得天獨厚的寶島環境。

國幣設計以生態與文化為主,已是世界潮流。

匈牙利藝術家 Barbara Bernat以匈牙利的特色物種、生態環境為題材取代「英雄主義式」的名人頭像、半身像,加上防偽的巧思,讓鈔票上的動物在紫外線照射下會呈現精緻細膩的動物骨骼圖,上個月臉書引發熱烈轉載;阿根廷的新版國幣,也用南露脊鯨、花豹與重要熱點棲地替換掉政治人物的肖像,斯里蘭卡紙鈔上亦有當地多種珍貴鳥類。英國與日本用對國家本身或人類文明有貢獻的人物;去年4月美國亦將「納入美國歷史上對女人、黑人平權運動有重大貢獻的人物」重新設計部份美鈔。

參考其他國家的作法,有豐富歷史文化與自然資產的台灣,更應該積極思考自己的國幋形象,透過國幣改版來重塑海洋國家之認同、重新定位台灣。國外對於國幣設計令人感動之處在於「展現國家的文化或特色」,相形之下,台灣部分的國幣仍停留在「個人崇拜主義」,「『新』台幣設計運動」不但要追求嶄新的設計,更是價值的展現,我們要藉此應重塑海洋國家之認同、重新定位台灣,呈現出讓台灣感到驕傲的文化。

台灣的動植物、地理地質,還有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移民文化,有太多可以發揮的題材,透過重新設計國幣,展現台灣比起追求不同政治人物之間的意識形態,更尊重生態智慧、更強調環境優先與永續發展。

7年前台灣設計協會舉辦過「百元鈔設計展」,當時已有許多優異的作品,題材包括莫那努道、媽祖、馬偕、蔣渭水、女王頭、日月潭、客家花布、總統府、101、台灣鱒魚;前年辭世的吉貝阿嬤莊朱玉女,生前在高雄市公園陸橋下賣10元的愛心自助餐,也讓許多民眾認為是10元硬幣設計可以參考的元素。

相比之下,過去公部門的美感讓人失望、不敢恭維,與民間豐沛的設計力及創意更是明顯對比。台灣不只要在經濟發展上追求進步,文化建設工程同樣重要,國幣改版能帶來社會創造力的刺激,行政部門應該思考建立公民參與設計的機制,藉此凝聚社會共識、展現台灣的集體智慧。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