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大獨裁

 

二○一六年十二月,經濟學人雜誌曾以「中國的數位獨裁:一個社會控制的實驗」為封面故事,報導中國正在積極建構的「社會信用體系」。

簡單來說,「社會信用體系」就是中國政府將透過無所不在的各種支付與借貸平台,蒐集每個人資金往來的紀錄,舉凡網路購物、搭車購票、看病買藥,乃至於水費、電費、房租、信用卡、交通罰單的繳納,都無所遁形。再結合「網路實名制」,讓政府能夠監視每一個人的生活作息,並以此給予「客製化」的對待方式。

舉例而言,二○一五年初,阿里巴巴集團便在杭州與廣州等試點城市推出「芝麻信用」。依據「行為能力」、「人脈關係」、「信用歷史」、「履約能力」及「身分特質」等五個面向,給予用戶三五○至九五○不等的分數。分數高的人,不僅租車、訂房可以免押金,求學或求職時,也有更高的錄取機率,就連網路交友,都有較多的選擇;此外,包括上醫院看病、去圖書館借書,也都有優先權。

然而,「社會信用體系」除了是在缺乏監督與制衡的情況下,讓中國政府得以不透明且未去識別化的方式,擅自蒐集、處理與利用個人資料,嚴重侵犯個資保護原則。更糟糕的是,還有將評分範圍往公共事務領域延伸的傾向。根據經濟學人該期報導,包括「妨害社會秩序」、「危害國防」,甚至是與「異議份子」的友好程度,也都被列入扣分項目。

綜上,中國政府正試圖打造一個以「網路實名制」、「網路長城」(封鎖境外網站)、「金盾工程」(管制內部網路言論)與「社會信用體系」為主要基礎的「數位獨裁王國」。讓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的發展,成為維繫中共一黨專政,確保社會穩定的最新利器。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