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新經濟

 

世大運落幕,台灣選手表現亮眼,對外不但提升了國際能見度,對內還凝聚國人向心力和榮譽感,帶動島內運動風氣,可喜可賀!該如何延續這股前所未見的運動熱潮,筆者認為,輿論討論的焦點不應只放在政治議題上,民眾應督促政治人物、政府相關單位,健全相關的法規和措施,將台灣的體育運動與民眾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創造新價值。具體做法如下:

一、台灣運動產業新經濟增長點︰首先,運動其實可以帶動經濟發展。我國運動製造業曾於八○至九○年代外銷市場叱吒風雲,之後因產業外移,逐漸喪失競爭力和眾多工作機會。儘管如此,運動製造業一直在我競爭力產業的DNA裡。因此,如何扶植我運動製造業風華再起,帶動國家經濟成長、就業率、幸福感等,進而留住優秀台灣人才,應是我們現在開始需要正視和探究的重要課題。目前我運動製造業猶如早已過氣的明星,鮮少受到政府重視的眼光。今日全球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政府若能有計畫地整合資源、輔導其產業升級,將我一向擁有傲視全球的科技與創新能力,應用在運動製造業上,強化競爭優勢,則我國運動製造業重返榮耀,絕非空談!另外,藉由政府力量盤點可資發展的縣市工業園區,提供年輕人創意、創新、創業之優惠場所,亦有鼓勵青年發揮所學、根留台灣、投入運動市場的跨時代意義。

二、掌握契機擬定精準策略:隨著世大運落幕,民眾內心燃起的運動魂不該就此熄滅,有很多從不關心運動賽事或實際從事運動的國人,都在這次賽會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此時,政府和民間體育組織應協力研擬對策,讓他們開始將運動落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豐富國人的休閒育樂生活。此外,這次賽事號召力十足,也看到民眾支持運動的熱情。國人有了一次好的賽事體驗,未來就可能繼續欣賞和支持運動賽會,國內的運動經營管理者一定要好好把握,順水推舟優化賽事體驗活動和設施環境,提供球迷更豐富多元的觀賽體驗,對國家的全民運動、甚至運動產業的發展,都是正向助益!

三、活化運動基礎建設:最後,運動設施亦是維持這股運動熱潮的關鍵之一。儘管政府興建運動設施經費逐年遞增,然而卻常常出現蚊子館、或興建完竣後無後續維修的計畫,造成折損率過高的情形。對於有商業價值的運動場館BOT給一般企業可以理解且有雙贏的效益。然而,一般位於住家或公司附近公園內的簡易運動設施,卻常是被忽略的一塊,惟這些設備才是國人使用頻率和觸及率較高的,不可不重視。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仿效歐美國家,將運動設施維護費用轉嫁給當地的良善企業團體,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由政府列牌表揚於維護之標的設施場地旁,協助實踐企業在地化的思維。政府出資興建、民間共同維護,壯大基底、互蒙其利,才能由點、線、面發揮整合社會資源的極大化效益。

我國對於體育運動的發展,一直有三分鐘的熱度,而這也讓體育運動永遠都處在跌跌撞撞、載沉載浮的輪迴中。誠如上述,體育運動可帶動新經濟、就業機會,與健全人民的生活品質。政治人物若真愛運動,應把握這股熱潮,多花心思在重要法條的鑽研上,千萬別熱潮退後回到老樣子,那麼全民所期待的「運動大躍進」,可能又將淪為南柯一夢!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