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慕容理深のblog 更名:For All and None

 

Raphael, Scuola di Atene (The School of Athens), 1511, detail.

Die stillsten Worte sind es, welche den Sturm bringen. Gedanken, die mit Taubenfüßen kommen, lenken die Welt.

(It is the stillest words that bring on the storm. Thoughts that come on doves’ feet guide the world.)

Friedrich Nietzsche

這個部落格自始以「Passion」為主要名稱,十一年來未曾改變。去年,在美國獨立紀念日,我改採「作者+標題」的格式,並將標題改為「For All and None」。

 

原標題有個壞處:網路世界有些閒逛者(尤其不識漢字者)可能會誤以為這是個婚友網站,甚或覺得它是情色產業的一部份。(笑)

當年選用那個字時,我著眼於某種雙重的雙重性。除了其一般意義以外,「passion」尚指「受苦」,尤其是耶穌基督之受難(亦延伸指殉道者之受難)。這個字源自於拉丁文動詞pati(受苦),繼而先後出現於法文、英文。此部落格問世之初,即有一位本身是基督教徒的讀者看出這第二層意義。

在造訪過本站的人,基督教徒、古典音樂愛好者、或對西歐語文或西方文化史下過功夫的人較可能猜想到我的用意。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想,因為從沒人問過我為何要選用此字。

或許,許多人根本沒想過這問題。這其實很正常:(網)路上的招牌那麼多,你我都沒那麼多閒工夫去探究這個或那個名稱背後的「為什麼」;更何況,不值得玩這種mind game的名稱比比皆是。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曩昔即已大行其道的空洞辭藻、夢話囈語、鸚鵡複誦以等比級數之姿而變本加厲,是以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常常埋首於快速滑動的資訊流中,試著盡量有效率地撈取有價值的「東西」(算是「符指」〔signifiés〕)。停格、定睛於signifiants,這已變成一種奢侈,甚至被視為一種害人「落伍」的絆腳石。嗯…容我插句話,於此提問:您是「讀」到這裡?抑或只是「滑」到這一句?若是第一類,恭喜您!您沒走錯地方:這個部落格主要是為了您這種少數異類而寫。

這裡的每篇文字是為了大家(精確而言,不特定的讀者)而寫,亦是為了自己而寫。在台灣社會的峻嶺深谷、在世界歷史的悠悠長河、乃至於我個人微不足道的生命光影中,「passion」一字是諸多線條的輻輳點,這些線條或蜿蜒、或扭曲、或糾結——其中亦間或穿插著以凌厲之姿而拉出的直線。當初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我特意選用此字來作為本站的「書名」。

常與變相倚。即使那個渾號日不落的帝國也曾隨著時勢變遷而更換名稱,何況這麼一個小小的部落格。

為何採用「For All and None」作為新標題?既然舊名在此次改名時才被解釋,那麼,就等到下次更換招牌時才來闡說新名吧!或許,我不必為此而多言,因為自古至今,總是有些話語是如此。

< 資料來源:For All and None: 慕容理深のblog 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