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政策將出現根本性轉變

從去年美台歷史性「川蔡通話」,到今年川普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任命反中友台立場堅定的John Bolton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再到批准給台灣潛艦國造行銷許可證(Marketing License),讓面對中共不斷文攻武嚇的小英政府驚喜連連。就短期而言,台灣或成部分政客所慮為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下對中貿易戰的籌碼;但從國際關係理論及中國崛起過程研判,美國對台政策出現根本性轉變是必然趨勢。

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者A.F. Kenneth Organski於一九五八年提出「權力轉移」理論,認為戰爭源於主要強權之間綜合國力的差異及對現況(status quo)的滿意程度;當雙方國力呈現均勢(parity)時,戰爭機率隨之增加。現代攻勢現實主義學者John Mearsheimer更直言不諱指出,如果中國持續以目前速度發展,中國將不會和平崛起,中美必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走向強權政治悲劇宿命。

近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演說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強烈對美釋出中國有能力「共商全球治理及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並暗批川普「美國優先」之貿易保護政策,是一種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妄自尊大及獨善其身的行為;句句向美國霸權發出不滿意圖及挑戰訊息。

美中兩強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與日俱增,除台海、東海、南海及朝鮮半島等區域可能引爆衝突對峙外,雙方最根本的衝突源係來自以美國為主的區域安全保障「聯盟體系」對中國霸權的制衡、美中兩國不同的「戰略文化」對於國家安全側重的差異,與兩國不同政治與經濟體制的「政權類型」所致,以及出自於雙方「國內的政治因素」都傾向於衝突及對抗的氛圍。

目前美國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遏制中國非和平崛起,所採方法是「戰略」與「貿易」並行的兩條新型圍堵策略。在戰略上,已從過去「戰略夥伴」、「戰略競爭者」,到去年迄今所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及「核武態勢」三份報告中,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及「修正主義國家」,並要求日本、南韓、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德國及中南美洲友邦加入「反中聯盟」。在經貿上,已從過去以區域經貿組織圍堵中國對外擴張,演變到今日史無前例對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及強制技術轉移,祭出以三○一法案名義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貿易大戰。

台灣在美中兩強大國博弈之中,原可成為美中台戰略三角「親美和中」角色,讓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衝突性危機降低;惟中共不接受小英政府「九二會談」的事實及限縮「九二共識」的解釋,將台灣逐步推向「反中聯盟」。美國面對中國強勢崛起,及中國以今非昔比嗆美「奉陪到底」的決心,讓美國對台政策自然走向根本的改變,如同美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訪台所言:「不能再讓台灣不公平地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

(作者曾任政府駐外人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