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小愛;公義、私利

 

一九八○年代末,東歐的自由化,所有在共產統治體制下的國家,無例外地,都經由一次選舉而推倒舊政權。蘇聯的解體也在效應之中,為什麼?

猶太裔英國社會學家華倫道夫就以一、市民意識,二、教會的庇護,三、文學藝術這三種條件說明民主化、自由化能在東歐快速實踐的原因。看看台灣,我們相對缺少什麼?

慈濟大愛電視的一部連續劇《智子之心》,因為描述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一位女性以護士身分在中國戰場的行止,被中國當局以美化日本非議,導致大愛電視在播出二集後,自行下架停播,屈服於一個外部國家的類似新聞檢查暴力到這種自我了斷的地步,要怎麼看呢?

以華倫道夫的論點來看:教會的庇護是重要的。慈濟、法鼓山、佛光山雖不盡一樣,都是佛教衍生類似教派的大組織;有基金會名義的不同社會志工,從醫療、救濟、文化、教育的面向發展出極大的體系。它們都應該要有庇護所的意義。但慈濟大愛電視的停播《智子之心》,顯示了庇護的困境:既無法守護自己,也無法庇護對之有信仰的人。標榜行善,卻無法守護自由的價值。

共產黨中國的政治黑手赤裸裸地伸進已從國民黨中國戒嚴宰制發展出來,異於中國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在這樣的國度,慈濟大愛電視顯示的屈辱性屈服,也是台灣的脆弱點:守護自己國度文明價值的信念與力量難以顯示。

慈濟以救濟、救護發展出其體系,延伸佛教信仰,與法鼓山、佛光山各有其發展領域,原本都缺乏解放神學的積極為自由化、民主化努力的面向,但信守良善的佛理。雖不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教會庇護所的努力,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也多所尊奉、支持。但慈濟以在中國的救濟事業為繫,竟向強權屈服,慈濟本末為何?所圖為何?有其高度嗎?

這不只是慈濟的局限,也不只是慈濟的困境。這是台灣普遍的困境,也是台灣走向正常健全國家的內在困境。宗教的庇護以及文學藝術,和市民意識(這是近現代國家人民的權利和責任意識)是廣泛的文化課題,也正是台灣無法順利邁向正常健全國家的病理。(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