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與庶民

「天時地利人和」,這恐怕是大多庶民所感覺台美關係上台灣的有利處境。這是否過於天真一廂情願,不得而知。沒有錯的,美總統最高層幹部,包括國家安全最高顧問,在野時都曾發表友台言論,有的甚至公開主張美國應正式承認台灣為國家。他們當官以後是否會實現在野時的主張,就難說了。但至少他們友善的氣氛是不會變的,大多庶民當然期待我國總統和外交當局,善用這種氣氛,積極主動與他們高層接觸,協同盡力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

政府機關與庶民遠離,莫過於外交當局,一般認為外交是不公開的、是秘密的,不能讓庶民知道外交當局在做什麼。庶民的期望極難上達,至多在立法院對外交當局質詢而已。

庶民關於外交政策雖然在五里霧中,但仍可以窺知外交當局的心態。後者汲汲於「維持現狀」,最怕的似乎是「刺激中國」。被打一大嘴巴,也不敢叫痛,怕「刺激中國」。雖然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安全依靠美國、日本的支持和援護,卻也不敢太過接近美國、日本,尤其是建立密切的軍事關係,原因也是怕「刺激中國」。

庶民懷疑我們是否需要「怕」到這個程度,覺得應深刻檢討。讓中國大小官員在台灣到處趴趴走,宣傳「統一」;我們官員到中國,「自由、民主、人權」一句都不敢講。賴院長說一句「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即被罵「不負責任」,大多庶民卻感佩他的勇氣和誠實。官方和媒體,不敢叫「中國」,稱「大陸」(非指美洲或歐洲的),不敢自稱「台灣」,被中國連續打了幾個嘴巴,才覺醒氣憤地連稱「中國」和「台灣」,但願以後也繼續這樣,不要走回頭路。

美國總統人事不穩定,動輒要換人,現在友台人士能維持多久也不知道,大多庶民雖認外交當局高高在上,難免相信我國不應失去良機,至少應做下列努力:

(一)實現高層接觸,真摯誠懇理性地討論如何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尤其讓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一類,非政治性、技術性組織。

(二)促進台灣與美國的軍事聯繫,討論美軍駐台事宜(其實一百五十年來,美軍頻繁進出台灣,也曾駐台良久並不陌生)。

(三)中國軍機、軍艦屢航行台灣周圍,欲在心理上威脅台灣人民,故堅請美國第七艦隊,包括大航母以及最新軍機F35等,也定期在台灣周圍航行,以安定人心。尤其請美國大艦隊和空軍總隊,經常通過台灣海峽,提醒那是公海、公空,可以自由航行的,不然,中國會依實際行動,將台灣海峽變成其內海。

(作者為前總統府資政)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彭明敏

彭明敏
建國會會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