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議員回到議堂 別只現身靈堂

 

近日網路流傳台北市長柯文哲(圖)進行施政報告時,議員席全空蕩蕩,引發批評;但這樣的情況其實與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對民意代表的要求密切相關。資料照片

呂秋遠/律師

關於台北市議會的出席率問題,最近網路上流傳幾張照片,所有台北市政府的局處首長都列席於官員席與備詢台,然而議會內的席次卻空空蕩蕩,引發民眾批評,認為市長做施政報告,但議員卻全體缺席,認為這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奇觀。事實上,不獨台北市議會,其他地方議會,乃至於中央政府層級的立法院都是如此。而造成這種景象的原因,當然不只是因為選舉即將來臨而已,而是因為台灣獨特的制度設計與對民意代表的要求有密切關係。

年底就要進行選舉,議員們當然得要勤跑基層。然而,縱然不是選舉時分,對於這些議員而言,坐在台下聆聽施政報告,甚至是質詢政府首長,可能都是浪費時間,對於監督或連任,甚至毫無效用,從台灣中央到地方的議會制度設計來看都是如此。

以立法院為例,在會期運作期間,星期二、五是院會,星期一、三、四是委員會。委員會通常是特定主題,每一位委員都可以登記發言,而院會則是政黨質詢或個人質詢,其他沒有登記發言的委員,本來就不能也不會上台。因此,如果是委員會,委員就會挑選媒體午間新聞前的時間登記發言,希望媒體可以報導其「問政實績」。但如果是院會,雖有大批官員到場,但既然自己沒有亮相的機會,當然不需要待在議場內。因此造成一種現象,就是每位議員發言完就走人,而台下一片荒涼。

而選民對於民意代表的某些「特殊」要求,也讓民意代表花去太多時間應付。例如早上的喪事白帖、晚上的喜事紅帖、各種團體要求出席合影等,都佔去了民意代表相當多的精力。

由於許多民眾對於民意代表的要求,竟然是希望重要場合民意代表可以亮相,增加自己的面子與光彩,因此婚禮上就很常見民意代表侃侃而談,不論這對新人是否認識,但到場問候、致意、敬酒都成為必須,不到場就會被認為傲慢、不親民、不想連任等等,對於這些民意代表而言,壓力當然高。

這些活動與白天的議會出席無關,但卻耗損了相當多的精神;就投資報酬率而言,民意代表當然不願意留在議會裡,而是希望能回到選區經營,或是與重要的利益團體、個人見面募款,甚至去勘查地方需求,例如賑災、建設等,都要比留在議場內昏昏欲睡要好。畢竟看著同僚質詢,不會讓自己得到選票,但是只要簽到,維持自己報到單上的出席率,立刻就可以轉頭走人,去經營自己的選區,誰還會想要留在議場內?即便開放議場直播,恐怕也沒人想要這些套好招的質詢。

為什麼說套好招?因為除了某些特別認真的民意代表,堅持不願事先透露議題外,許多的質詢內容與方向,其實早在府會聯絡人的居中探查或協調下,先行為首長準備資料,以免首長一問三不知。

但以英國為例,院會每周三中午都有「首相問答」,幾乎650名議員都會盡力參加,然而議場只有400個左右的簡單位子,後排席次又不固定,新任菜鳥或晚到者,就只能用站的聽完質詢。而在質詢之時,所有議員都全程聆聽與參與辯論,前排議員會以各種即席思維與演說的方式,質詢首相與其他首長,而首相也會立即予以反擊,兩方形成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這對於議員來說,就是考驗自己能力的時候,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種質詢不是套招,也不會實問虛答,當然精彩萬分。

這種競技場式(ARENA)的議會互動模式,對於議員與閣員能力都是高度考驗,然而如果要避免議會空蕩蕩,除了選民的政治文化外,就是要讓議員有集體參與感,從座位安排、質詢制度上有根本性的改變,否則在現行制度下,議員不出現在議堂,而是出現在靈堂,也就不足為奇了。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呂秋遠

呂秋遠
律師

最新文章: